永川区农业概况
重庆种植作物介绍

重庆种植情况报告重庆地处四川东部,同贵州、湖北、陕西接壤。
与四川人员、物资交流密切,故风土人情基本相似。
重庆地形多样,所以丰富多样的物产。
渝西地区同主城交流频繁,是主要的蔬菜产区。
潼南、大足、璧山都有较大规模的蔬菜种植。
其中潼南蔬菜种植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180万吨,是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蔬菜产区。
永川茶叶种植面积6.5万亩,“永川秀芽”是“全国最具文化底蕴十大地理标志名茶”有比较大的知名度,该地花椒种植也在不断的发展,另外黄瓜山蔬菜、果树有较大种植面积。
江津花椒种植面积50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2.5%,占全国青花椒产量70%的份额。
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
巴南、白市驿依托区位优势,种植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发展采摘、休闲农业。
巴南拥有二圣茶厂,其“巴南银针”是比较著名的品牌。
渝南部地区主要有黔江种植猕猴桃5万亩。
酉阳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烟草和花椒,其中烟草种植面积8万亩,花椒也有种植位于兴隆镇。
该区域中武隆高山蔬菜,南川中药材较有特色,其余主要以大田作物、油料作物为主。
渝中部地区主要紧邻长江,该区域是柑橘的主产区。
重庆市规划到2020年柑橘种植面积达330万亩,产量330万吨。
该区域的涪陵榨菜是全国知名的品牌,其原料青菜头的种植面积达70万亩。
涪陵榨菜为重庆特产,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它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
该区域垫江牡丹较有特色,种植面积约1万亩。
渝东北地区以奉节脐橙和巫溪土豆为代表。
奉节地处全国三大脐橙产业带之一,该地光照充足、土壤适宜,故果品品质上乘。
种植面积约30万亩。
巫溪土豆种植面积较大,全县常年种植面积54万亩,是重庆市无公害马铃薯产地县,巫溪洋芋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重庆主要作物统计表。
重庆市永川区区域发展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区域发展分析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永川区历来为重庆西部和川东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金融、政治、能源中心。
本文主要从区域发展条件和区域发展规划及其区域发展政策等对永川区的区域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永川区;区域;发展;条件1区位交通条件区域的发展与区位条件有很大联系,而区位条件又与区域的相对位置和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相关。
永川区的区位突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东临三峡库区,西靠四川腹地,扼成渝要冲,介于泸州、自贡、宜宾、内江、南充、合川、江津等大中城市之间,处于川渝城市群核心位置,是成渝走廊的重要战略支点,是重庆规划建设的现代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永川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造就了永川区既承接重庆主城区的吸纳又对周边区域城市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永川是成渝交通要道,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南境21公里。
经西南出海大通道至广西北海1300公里,经沪蓉高速公路至上海1900公里,经长江水道至上海2300公里。
是出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的五省市通道。
近期永川长江大桥建设即将启动,重庆港永川港区正建设推进,永川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形成便捷的四通八达的物流运输网络。
具备客流集聚功能、口岸贸易功能、批发辐射功能、物流配送功能等四大基本功能,不仅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也凸现出永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基础优势。
2007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1839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32128万人公里。
2资源条件2.1矿产资源永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的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天然气、煤、水泥灰岩等27种。
煤炭储量1.56亿吨,是全国超百万吨产煤大县(市),石英砂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5.3亿立方米,是全国稀有金属镓三大富集矿地区之一。
2.2农业资源永川现有耕地面积4980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2亩。
重庆市永川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探析

重庆市永川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探析一、永川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永川区是重庆市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渝东北,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农业县。
农业是永川区的支柱产业,农业生产以水稻、水果、蔬菜等为主,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永川区的发展也较为迅速。
目前,永川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机设施日益完善。
永川区的农机设施在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能够满足农民日常的生产需求。
2. 农机服务逐渐普及。
永川区的农机服务逐渐普及到农村各个角落,农机手持证明的农民也在逐渐增加。
农民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预约农机服务,方便快捷。
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多样。
永川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多样,既有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机合作社,也有以村级为单位的机手队伍,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农机服务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永川区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农机投入不足。
永川区农机设施日益完善,但是与农业生产的需求相比,农机的投入仍然不足,导致了在繁忙的农业生产季节,农民仍然面临着农机服务不足的情况。
2. 农机服务质量不高。
虽然农机服务日益普及,但是由于农机合作社和机手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农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规范。
由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多样,农机服务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需要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管理。
三、对策探析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永川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 提高农机投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机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和合作社购置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机的投入水平,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永川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农机合作社、机手队伍和农民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丘陵地区现代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重庆市永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建议

收稿日期:2023-02-07基金项目: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22〔8〕号)。
作者简介:吴雅丽(1976—),女,重庆永川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经济研究。
E-mail :****************。
*为通信作者,E-mail :****************。
吴雅丽,常睿,王杰,等.重庆市永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建议[J ].南方农业,2023,17(13):30-33.重庆市永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建议吴雅丽1,常睿2,王杰2,徐泽2*(1.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永川402160;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401329)摘要重庆地区多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坡地多,地块小且分散等立地条件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给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路径参考,分析了重庆市永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坚持标准,规范整治;设施配套,增强保障;用养结合,提升质量;健全机制,促进利用;加强培训,培养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建议;重庆市永川区中图分类号:S231文献标志码:BDOI :10.19415/ki.1673-890x.2023.13.007坚守耕地红线和保护耕地资源是基本国策。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2],是有效解决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入地作业难,特别是破解丘陵山地机械化作业的痛点与制约“瓶颈”,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3]。
永川市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综合能力调研报告

东南低。最高点的箕山山脉薄刀岭 , 海拔 1 2 , 5 最 0 m 低点为松既镇长江边 , 海拔 20 相对高差 85 0 m, 2 m。
境 内地 貌 形态 多 样 . 主 要 是丘 陵 、 丘 坪坝 和低 山 但 缓
() 2气候。 永川市属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 夏热冬 暖少严寒 , 春秋气温不稳定 , 霜雪少 , 雨季长 , 降水 时 空分布不均. 雾多风小 日照短 . 空气湿润阴雨多 . 多年
平均气温为 1. ℃, 78 有利于越冬作物的安全过冬 。降
雨量年均 1 4 .m 但 因分布不均 . 2 m. 0 2 易造成夏季 山 洪暴发等 自 然灾害。 日照时数年均 1 0 . h仅 占可 6 , 3 7 照时数的 3%, 0 属全国低 日 照地 区之一。但夏季 日照
1 . 会经 济概 况 2社
利于农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总的来讲 . 永川
气候条件优越 , 光、 气匹配 良好 , 温、 水、 不仅农作物四 季常青 , 且南北均宜水果生长。
() 3土壤。全市农用地 13 7 . m , 中耕地 0 48 h z 3 9 其
7 0 .6h 23 18 m .园 地 1 3 . m .林 地 1 2 .6 00 76 h 0 8958
种植 的优 良基地。 () 4水资源。永川水系分属长江、 涪江两大水系。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20 , 5 条 分别流归永川河 、 小安溪、 九龙河 、 圣水河 、 大陆溪 、 龙溪河 6条干流并形成枝状 水网。 地地表径流为 6 3 万 m , 当 0 4. 1 7 过境地表水 1 4 06 2 万 m .地下水 2 0 万 m .全永川市水资源总量为 0 6 7 8 . m 。按水资源总量计算人平有水 70 479 7万 2 , m 耕地拥有水量为 1 4 3 m 过境河流水的水位低而河岸
重庆市永川区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与对策

重庆市永川区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与对策曾令永【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我国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很大的城乡差距。
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顺利推进,特别是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永川区的经济同时得到了大幅提升,对非农用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农村土地将逐步减少,但是永川区还存在着很多农村土地撂荒现象。
基于此,就当前永川区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农村土地撂荒;原因;对策;永川区【作者】曾令永【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大安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21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0.2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资源,但是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永川区农业的发展却徘徊不前,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都纷纷前往城市打工,留下年迈的老人和部分儿童在农村,导致农村很多土地出现撂荒现象。
其实,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永川区的发展虽然比较好,但是个别乡镇农村发展仍比较落后。
对此,相关人员一定要明确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1.1 土地撂荒的概念土地撂荒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土地荒废。
目前,由于很多原因,农村土地被荒废,土地得不到利用,长此以往,土地撂荒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
1.2 土地撂荒的类型永川区土地撂荒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按时间长短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越来越低,有的农户在特定的时间内会使用土地,但在这个时间之外土地就会出现撂荒现象,这种撂荒可以称为季节性撂荒。
而土地全年荒废且荒废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称之为全年性撂荒。
第二,按撂荒程度分,可以分为隐性撂荒和显性撂荒,显性撂荒的荒废程度更深。
有的土地其使用者由于各种原因,对种植的农作物不够重视,不精心管理这些农作物,种植后收多收少无所谓,造成土地不能够被充分利用,由此现象造成的撂荒就是隐性撂荒。
重庆市永川区水稻生产现状、品种需求及对策

重庆市永川区水稻生产现状、品种需求及对策周昔友【摘要】在重庆市永川区水稻生产面临着面积缩减、产量下降、品质不高的现实考验下,分析气候、基础设施、耕作方式、品种选择等关键性因素,提出通过区域划分打遣名品、落实政策巩固根基、调整结构上档升级等促进永川区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年(卷),期】2012(006)006【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品种需求;发展对策;重庆市永川区【作者】周昔友【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农业服务中心,4021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在重庆市永川区粮食作物生产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量的70%。
永川区属亚热带温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020 mm),年平均气温17.9℃,≧10℃有效积温5750℃,冬短少严寒,无霜期长(320 d),90%以上的稻田位于海拔350 m以下地区,适宜发展中稻、再生稻。
近年来,由于干旱缺水的威胁,永川区水稻总产和单产起伏不定,水稻生产已陷入僵局,小户分散粗放经营、掠夺式耕作破坏了生态平衡,制约了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1 永川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原因分析1.1 生产现状重庆市永川区水稻生产现状呈现3个方面的趋势:(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高速公路的发展占去了大量的高产稳产稻田,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大量农业从业人员流向城市二、三产业,农村主要劳动力呈现老龄化,科学种田能力大不如前,水稻的单产、总产都呈现下降趋势;(3)蓄留再生稻面积缩减十分厉害,有的地方根本见不到再生稻的种植,加剧了水稻产量的减少。
1.2 原因分析1.2.1 气候因素异常永川区水稻生产在正常的气温、降雨和日照条件下,采用常规栽培,中稻每667m2产量在500kg左右。
近年来,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年度间某一气候异常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在2006年4月11日至15日,受强寒流影响,永川区降温幅度达10℃以上,致使水稻秧苗大面积遭受低温冻害,造成秧苗发黄、枯萎,水稻秧苗死苗发生面积超过5%,死亡率超过30%,同年又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高温灾害,大部分水稻抽穗扬花受到严重影响,结实率下降,受灾面积达4.23万hm2,造成减产5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川区农业概况
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永川位于重庆西部,东距市区56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长江流经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南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金融、能源中心。
公元776年置县,1992年撤县建市,2006年撤市设区。
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
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6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12万人,其中城区面积4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2.8万人。
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职业教育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自然状况永川位于重庆西部,介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历来是重庆西部和川东面地区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永川辖区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余人,非农业人口32.38万人。
气候特征永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
年平均降雨量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
辖区内云雾山、黄瓜山、阴山、箕山等5条低山山脉呈东西-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
行政区划永川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东邻江津区,东北靠壁山县,北界铜梁县,西接荣昌县,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接壤。
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
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6个镇、7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208个行政村。
民族人口永川区是一个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地区。
至2010年底,永川区有少数民族2413人,主要有土家族(603人)、苗族(567人)、回族(164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山路街道、双竹镇、朱沱镇、金龙镇等地。
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8.4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26%,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13.1万人,比上年增长0.3%。
其中:男性57.7万人,女性55.4万人;农业人口75.5万人,非农业人口37.6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3.0‰。
人口出生率10.2%,出生人数13416人。
死亡率9.2%,死亡人数10433人。
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1.469:1。
农业资源永川现有耕地面积4980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2亩。
粮食产量达到50.54万吨,比上年增长1%,第五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出栏生猪90.5万头,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出栏小家畜禽1885.9万只,是重庆市农产品重要出口基地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系市。
各种水产养殖20万亩,名特优产品有南方大口鲶、江团等,盛产各种农副产品。
建成全国、重庆商品粮、瘦肉型猪、永川梨、大河龙眼、茶叶、楠竹、柑橘、食用菌等生产基地。
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有近30个产品获部、省、市
来源: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