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前,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农业借助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生产手段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种植业和畜牧业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逐渐兴起。

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地区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初步显现。

3. 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尽管中国农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有待推进,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农村空心化问题仍然突出,农田水资源紧张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农业发展未来趋势1. 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农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推进。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未来的任务。

3.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加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是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4. 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模式。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逐步提高。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发展,农业企业化程度提高。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4.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农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5. 农业对外合作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农业合作,推动农业全球化发展。

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规则制定。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农业面源污染等。

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国际合作。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增长稳定:近年来,中国农业产出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也在逐渐提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农业补贴、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等,以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3.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4. 农业对外开放扩大: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

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增加,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中国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4.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加强农村扶贫工作:中国将继续加强农村扶贫工作,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业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向现代农业经营,大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应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2.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升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也在积极推进。

农产品的种类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3.农业企业化经营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农业经营转为企业化经营。

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给农业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和就业机会。

4.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重视。

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卫生条件、教育和医疗服务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也逐步提高。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

2.绿色农业成为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农业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无污染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势头将越来越好。

3.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农产品要走向世界市场,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4.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总之,中国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中国农业向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1 产量稳步增长:中国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上升。

1.2 技术进步显著:农业科技的应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1.3 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逐渐成为主流,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2.1 绿色发展: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2.2 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2.3 农业国际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将更加开放,积极参预国际农业合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农业发展挑战3.1 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

3.2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份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面临市场风险。

3.3 农民收入不均衡: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扶贫工作。

四、中国农业发展对策4.1 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2 加强产业协同: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3 加强政策支持:出台更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保障和扶持政策。

五、中国农业发展展望5.1 农业现代化:未来中国农业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5.2 农业全面融合:农业将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5.3 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活来源,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占领重要地位。

2022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0.13万亿元人民币。

2. 农业产量: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摆布,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

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3. 农业结构:中国农业结构逐渐调整,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现在,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业和农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并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4. 农业科技: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

这些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5. 农民收入:中国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比例显著下降。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粮食安全:中国将继续保持对粮食生产的高度关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供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农业现代化:中国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链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6. 农村振兴战略:中国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中国农业向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1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中国农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增长,202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8%。

1.2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转基因技术、精准农业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3 农产品出口量稳步增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2022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800亿美元,出口市场不断拓展。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2.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2.2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

2.3 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将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中国农业发展挑战3.1 农业人口结构问题中国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劳动力短缺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3.2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等不断上升,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3.3 自然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土地资源、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四、中国农业发展对策4.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国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

4.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1. 生产规模和产量增长中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进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正逐渐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领域转变。

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措施,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得到支持,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2. 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中国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精准农业和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村产业链,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综合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农业对外开放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中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

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

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

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197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476元,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

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

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

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3)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农业。

同时,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2](4)中国西部农业的发展——甘肃兰州高墩营“高原夏菜”1.发展现状:兰州市共有耕地面积314.79万亩,其中水浇地117.06万亩。

200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186万吨,外销各类蔬菜81万吨;全市50.43亿元的农业总产值中蔬菜产业占了50%、达到25.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其中蔬菜产业贡献率为23.2%。

兰州高原夏菜能够提供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

2.区位分析:(表一为兰州高墩营发展高原夏菜的区位分析)有利条件不利条件自然条件:1.兰州市高敦营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形平坦,有利于蔬菜种植。

1.当地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内部有机物的积累。

自然条件:1.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量较少,水源不足。

2.当地大水漫灌的形势严重,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土壤肥力不高。

3.干燥少雨,病虫害少。

社会经济条件:1.迎合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要求,具有较长的采收上市期,可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市场广阔。

2.政策上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农业税减免的政策。

社会经济条件:1.西部地区闭塞,交通条件欠缺。

2.蔬菜种植技术想多落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3.销售渠道单一,未形成相关的产销合作社,产业链不连贯。

(5)抗病虫作物的培育。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其中转基因生物育种是重要的应用领域。

抗病虫是转基因作物的一个重要育种方向。

1996 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应用于商业化生产,仅仅10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60倍,达到了1.02亿hm2,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超过了1000万户[3]。

Bt抗虫棉是中国唯一大规模推广使用的转基因作物,仅2009年,Bt抗虫棉占棉花总播种面积达到68%。

但由于受到国际上“转基因安全性争议”和国内一些环境保护人士的影响[4],近年来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的速度放慢了。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 个重大专项之一,该重大专项是建国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单项农业科研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物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我国政府支持转基因生物育种发展的政策导向。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集约化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

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投入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农用地的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

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

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膨胀剂西瓜事件等,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推上了风头浪尖,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和关注。

此外,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比较薄弱。

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赶上或超过国际价格,丧失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2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占0.1%,中学程度的占30%学程度占40%有30%或半文盲,农业院校在校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

中国农业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5]。

(3)甘肃兰州高墩营“高原夏菜”发展的问题。

技术方面:存在着白菜烂蕊,叶子泛黄的双霉病等,缺乏技术人员的指导。

销售方面:销售价格单一,销售渠道不通畅,缺乏统一的销售模式。

价格方面:年均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采购商恶性竞争造成市场的混乱。

生态方面:尾菜的大面积堆积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人为方面:村民环保生态意识不高,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

生产方面:夏菜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

三、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1)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从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分析,农业生产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种途径:①化学性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②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机、耕地机械、水泵等;③农产品的加工流通过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过程、运输和包装等。

那么就需要针对性的改变原有高碳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农业减排的技术潜力高达每年5.5—6亿t当量CO2,其中90%来自减少土壤CO2释放,即土壤固碳[6]。

鲍建强等[7]依据人类社会能源结构中碳用量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3 个阶段,并指出发展低碳农业可以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路径。

王松良等[8]指出农业在碳问题上兼有“碳汇”和“碳源”双重属性,低碳农业通过把大量的碳“扣押(sequestration)”在农业土壤和植物来抵消人类碳释放。

赵其国等[9]提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必须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发展“生态高值农业”。

其宗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的高值化,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发展过程的中间阶段就是低碳农业经济,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

本研究在前述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由于高碳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农业生产方式和活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低碳化”,即农业产业链从“高碳型”移到“低碳型”;改变的内容是在尽量不减少农业产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种农业活动减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

(2)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2.1)保护性耕作技术。

中国传统农作制度中精耕细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耕作习惯,但过分的精耕细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也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负面作用。

如我国北方春天常年干旱,农田土壤耕作层裸露疏松,过度机械耕作不但直接耗费了大量石油能源,而且也加剧了北方旱作农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土壤沙化等现象的原因之一。

保护性耕作的采用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

到2005 年,全球大约有近1亿hm2 的耕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占全球总耕地面积的6%以上。

其中,超过90%的面积集中在美国(26%)、巴西(24%)、阿根廷(19%)、加拿大(13%)和澳大利亚(9%)等国家。

另外,保护性耕作的采用主要是在雨养地(面积超过96%)。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工作起步较晚。

1991年农业部与澳大利亚合作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2002年政府筹集专项资金来支持保护性耕作的试验和示范。

2005 年开始农业部推动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和推广。

在农业固碳和减排措施中,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最具推广潜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对CO2 的固碳能力,并且通过减少燃料使用量及秸杆焚烧现象,农用投入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农用投入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首先,免耕少耕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这也就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相应减少CO2 的排放。

再次,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在耕作中化肥的使用也相应减少。

保护性耕作主要从4 个方面保护耕地生产肥力:①深松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下渗和作物根系成长;②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少对土壤层的破坏;③用大量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④秸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还可以显著节省劳动投入,增加效益[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