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在实验室工作的院外人员登记表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一」一、在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都应熟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检查。
实验课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制度。
二、未经学院批准,实验室不得擅自安排院外人员做实验。
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含研究生、本科生、临时人员等)均须经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双方签订安全责任书。
实验室短期聘用院外人员须填写“临时在实验室工作的院外人员登记表”,在院安全管理办公室备案后方可进实验室做实验。
三、实验人员应熟悉室内水、电、气的总开关所在位置及使用方法。
遇有事故或停水、停电、停气,或用完水、电、气后,使用者必须及时关好相应的开关。
四、实验人员应熟悉安全设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自己所在位置及疏散方向。
灭火器使用后不可放回原处,使用者应及时报告院安全管理办公室进行更换。
五、进行具有危险性实验的任何人员必须事先制定缜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应熟悉所用试剂及产物的性质,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足够的防备措施(如防爆、防火、防溅、防中毒等);进行具有危险性实验(如剧毒、易燃、易爆等)的过程中,房间内不应少于2人;操作者必须佩戴防护器具(防护镜、口罩、手套等);处理危险废弃化学试剂(金属钠、丁基锂或无标签的危险化学品)的操作或危险性很大的实验(如高压实验、放大试验以及能产生危险气体而危及本人或周围人员人身安全的实验)不可在化学楼内进行。
六、实验进行中操作者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
七、非工作需要不得在化学楼过夜。
学生因工作需要过夜时,必须将导师或实验室主任批准并签字的申请预先交门卫值班室备案,深夜做实验时须有2人或2人以上同在。
八、实验室严禁吸烟。
酒后或情绪不稳定时不得在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规定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欢迎您

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规定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欢迎您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武汉理工大学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经2005年第5次校长办公会定定通过)为了加强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科学研究水平,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实验技术人员包括:在实验室工作的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实验师(工程师),助理实验师(助理工程师),实验员(技术员),实验技师和技术工人,以及安排在实验室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
第二条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责:1. 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①参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并负责其中部分项目的执行。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二门本实验室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③每学年指导一位初级实验技术人员。
④指导中级、初级实验技术人员对本实验室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⑤主持本实验室新购大型仪器设备的验收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
2. 实验师(工程师)①参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并参与其中部分项目的执行。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一门本实验室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③负责对本实验室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④参与本实验室新购大型仪器设备的验收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
3. 助理实验师(助理工程师)①参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并协助参与其中部分项目的执行。
②每学年至少承担一门本实验室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辅导工作。
③负责对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④协助实验师(工程师)的工作。
⑤每学年参加一到两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4. 实验员(技术员)协助实验师(工程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承担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5. 实验技师和技术工人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及日常管理。
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资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提供以下材料1、备案登记表2、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证明3、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平面图5、实验室自我评估报告6、电子版7、以上材料一式三份南窗户东自动门北**省**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自我评估报告依据《**省卫生厅关于二级以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科室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和情况,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了风险评估,报告如下:一.概况:**省**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共有房间2间,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因分区不清楚,重新进行了区域划分。
经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岗位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的工作人员有5人,细菌室工作人员两名,中级1人、高级1人,工作项目一般为临床检查的一般细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一般涂片细菌学检查,并承担医院感染的实验室检测部分,科室设备有生物安全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培养箱、净化台、冰箱、压力蒸气灭菌器等。
科室有完善的SOP文件以及各项生物安全管理文件,保证了科室工作的运行条理、流畅。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人员的安全,科室制定了详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本室人员严格按照SOP文件操作,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
二.人员:我实验室有工作人员2人,分别在2013年,2016年进行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已培训的人员也有计划进行再次培训。
院内每年对工作人员都进行院内培训及考核,并有记录。
并且每年对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体检,并记录在案。
三.设备:我科室设备有生物安全柜一台,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一台,培养箱一个、净化台一台、冰箱一个、压力蒸气灭菌器2个。
每一台仪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并严格执行仪器的保养制度,并有记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2二、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4.三、员工健康管理制度5四、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8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六、实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七、意外事件处理和报告制度八、实验室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九、实验室感染预防制度十、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十一、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十二、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档案管理制度十三、临床发现可疑高致病菌报告制度十四、内务管理制度十五、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制度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或所在岗位职责涉及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的一切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安全监督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涤人员、保洁人员和其它工勤人员、外来单位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以及中心职工跨科室开展实验活动人员等人员的准入。
3、职责3.1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制定和更新。
3.2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病原微生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准入。
3.3科室/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实施。
3.4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检查。
4、准入原则(1)、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本中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熟悉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2)、科室负责人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国家相应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本科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3)、实验室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掌握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仪器设备、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有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实验室外来工作人员登记表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单位
来所时间
200 年 月至200 年 月
来所原因
1.客座 ( ) 2.进修 ( ) 3.实习 ( ) 4.委托培养 ( )
5.合作研究( ) 6.其他(详细说明):
本人承诺:
我已了解并同意遵守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及所在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来所人员:(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合作课题组意见:
合作课题组长(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
所在实验室意见:
实验室主任(签章)
日期: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办公室意见:
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本登记表必须与附件同时送交有关部门方生效。(附件1、协议书; 附件2、关于执行《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关于保护知识产权执行条例》的保证书)
实验室常用记录表格

文件编号:GXZC-4000-00 记录表格编写:审核:批准:版本:受控状态:发放编号: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1、文件和资料发放、回收记录表GXZC-4201-012、文件修改记录GXZC-4201-023、文件修改申请表GXZC-4201-034、文件修改通知单GXZC-4201-045、文件破损与丢失补发登记表GXZC-4201-056、文件和资料销毁登记表GXZC-4201-067、文件和资料借阅登记表GXZC-4201-078、备份文件记录GXZC-4201-089、文件和资料留用申请单GXZC-4201-0910、公正性声明措施执行情况检查表GXZC-4202-0111、外来人员参观审批表GXZC-4202-0212、查阅保密资料申请单GXZC-4202-0313、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申购单GXZC-4203-0114、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验收单GXZC-4203-0215、供应商评价表GXZC-4203-0316、合格供应商登记表GXZC-4203-0417、___年度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计划GXZC-4203-0518、检测委托单GXZC-4204-0119、合同评审单GXZC-4204-0220、分包申请表GXZC-4205-0121、分包方能力调查表GXZC-4205-0222、合格分包方名单GXZC-4205-0323、申诉和投诉处理记录表GXZC-4206-0124、客户意见征求表GXZC-4206-0225、不符合工作控制处理表GXZC-4207-0126、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GXZC-4210-0127、不符合项报告GXZC-4210-0228、会议纪要GXZC-4211-0129、整改措施报告GXZC-4211-0230、会议签到表GXZC-4211-0331、检测人员上岗报批表GXZC-4212-0132、人员学习记录表GXZC-4212-0233、培训申请表GXZC-4212-0334、年度培训计划GXZC-4212-0435、个人技术档案表GXZC-4212-0536、年度人员培训记录表GXZC-4212-0637、公司办公及试验环境卫生情况检查表GXZC-4215-0138、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报告GXZC-4217-0139、检测方法确认表GXZC-4218-0140、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表GXZC-4219-0141、更新标准实施审批表GXZC-4220-0142、新开展检测项目审批表GXZC-4220-0243、新开展检测项目验收表GXZC-4220-0344、仪器设备维修记录GXZC-4221-0145、计算机/自动化检测设备校核记录GXZC-4221-0246、计算机软件申购单GXZC-4221-0347、计算机软件验收单GXZC-4221-0448、仪器设备降级、停用、报废申请表GXZC-4222-0149、年度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施记录表GXZC-4222-0250、仪器设备一览表GXZC-4222-0351、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一览表GXZC-4222-0452、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借阅登记表GXZC-4222-0553、仪器设备租用/借出审批表GXZC-4222-0654、仪器设备租用/借出登记表GXZC-4222-0755、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送检通知书GXZC-4222-0856、年度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实施记录GXZC-4222-0957、仪器设备(标准物质)使用记录GXZC-4222-1058、停用仪器设备启用申请单GXZC-4222-1159、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确认表GXZC-4223-0160、允许偏离申请表GXZC-4224-0161、样品出入库登记表GXZC-4225-0162、日常质量监督抽查记录GXZC-4226-0163、检测报告更改申请表GXZC-4228-01文件和资料发放、回收记录表序号:编号:GXZC-4201-01文件修改记录序号:编号:GXZC-4201--02文件修改申请表序号:编号:GXZC-4201-03年月日文件修改通知单序号:编号:GXZC-4201-04文件破损与丢失补发登记表序号:编号:GXZC-4201-05文件和资料销毁登记表序号:编号:GXZC-4201-06文件和资料借阅登记表序号:备份文件记录序号:文件和资料留用申请单序号:公正性和行为准则执行情况审查表序号:外来人员参观审批表序号:查阅保密资料申请单序号:序号:序号:供应商评价表序号:合格供应商登记表序号:批准人: 编制人: 日期:______年度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计划序号:批准: 审核: 编制:日期: 年月日检测委托单序号:合同评审单序号:分包申请表序号:分包方能力调查表序号;合格分包方名单序号:申诉和投诉处理记录表序号:客户意见征求表序号:不符合工作控制处理表序号: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序号:不符合项报告序号:会议纪要序号:整改措施报告序号:XZC-4211-02会议签到表序号:检测人员上岗报批表序号:人员学习记录表序号:序号:序号:制表:审核:批准:个人技术档案表序号:年度人员培训记录表序号:公司办公及试验环境卫生情况检查表序号: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报告序号:编号:GXZC-4217-01检定单位:(章)检定员:审核:检测方法确认表序号: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表序号:负责人:设备管理员:更新标准实施审批表序号:序号:序号: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序号:编号:GXZC-4221-01计算机/自动化检测设备校核记录序号:编号:GXZC-4221-02校核人: 审核人:序号:序号:。
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报送资料列表

1
1
1
3
项目人员组成表里的每位研究者均需提供
临床试验参与各方信息&职责统计表
1
1
1
3
有模板,请加盖申办者鲜章
临床试验参与各方营业执照复印件
1
1
1
3
请加盖申办者鲜章
院外中心实验室检验情况登记表
1
1
1
3
请加盖申办者鲜章章
院外中心实验室资质认证文件
1
1
1
3
如适用,请加盖申办方鲜章
院外中心实验室室间质评证书
1
1
1
3
如适用,请加盖申办方鲜章
院外中心实验室检验报告时限
1
1
1
3
有模板,如适用,请PI签字认可且均需原件
院外中心实验室报告样式说明
1
1
1
3
如适用,请PI签字认可且均需原件
研究者手册
1
1
1
3
封面及齐缝处加盖申办者鲜章
空白知情同意书
1
1
1
3
封面及齐缝处加盖申办者鲜章
ICF与组长单位内容是否一致的说明
1
1
1
3
有模板,加盖申办者鲜章
空白CRF表
1
1
1
3
封面及齐缝处加盖申办者鲜章(若页数较多,可刻录光盘递交)
空白研究病历、日记卡及其它问卷
1
1
1
3
如有,请提供并加盖申办者鲜章
中心伦理委员会批件和伦理委员会成员表
/
1
1
2
P2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P2实验室的管理制度1.未经授权的人不能进入P2实验室工作区。
2.未满16周岁者不能进入P2实验室工作区。
3.P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接种相关预防性生物制品的疫苗。
4.不是实验对象的动物不能带入实验区。
5.非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前来参观或进修,应得到中心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6.非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前来参观或进修,应由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陪同,要遵守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并且填写《外来人员进出实验室特殊区域登记表》。
7.相关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的免疫耐受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8.正在接受相关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9.P2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化妆等。
P2实验室的使用注意事项1.保持实验室的环境整洁,保持工作台的整洁,对于工作台的内部空间要用消毒剂清洗。
2.实验器具之间要注意摆放的位置,避免阻挡前后的穿孔网格。
所有的实验操作应该在距离前面的格栅约10厘米以内的工作面上进行。
3.进行实验操作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幅度过大,也要尽量减少实验室内的开关门或人员走动,以免影响室内气流。
4.一般情况下,生物安全柜里不得使用明火或酒精灯,这样不仅会扰乱室内气流,还会损坏HEPA过滤器。
此外,如果警报灯或警铃响时,要停止手头的实验操作。
5.如果实验操作出现意外,要立即对工作台及相关实验设备进行消毒。
如果排液槽内出现溢出的污水或液体,要立即将污水排出,同时填写《实验室潜在危险材料溢出或浅出记录》。
6.结束实验操作后要把试验物品移出生物安全柜,不能把生物安全柜当成储物箱。
P2实验室紧急应对措施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1.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应保持镇静,切不可惊慌失措。
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常用的方法有:①可燃液体燃烧时,应立即拿开附近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②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需延长工作期限,要及时向学院安全管理办公室书面报告。
提交此表时需附上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学术组长-组内人员)1份、《安全常识答卷》1份。
临时在实验室工作的院外人员登记表
院内单位(系、所、中心):填表时间:年月日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学历(专业)
原单位及职业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预计在本院工作期限
年月至年月
所在实验室
直接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工作任务
(1)具体工作内容(或课题名称):
(2)可能接触哪些危险性试剂或危险性操作:
安全教育及培训情况
(1)对该临时人员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培训:
(2)本人承诺对该临时人员在本实验室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安全承担完全责任。
直接责任人签字:
单位意见
该临时人员已在我处登记备案,并安排其自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简明教程》和书面回答《化学学院临时人员安全常识考试题》。
实验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院主管人签字:年月日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备注:
此表适用于除本院在职教职工(含博士后、进修教师)和学籍在本院的学生之外的各类院外临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