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新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新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0210Z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 108 课堂教学总学时:54 实训教学总学时38 机动16总学分:4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简单直流电路的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晶体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电路,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基本元件的使用与检测,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安全知识和电工技能技术规范,电工基本技能等。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科目,是完成电工考证的必备知识。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电工基础》课程与《物理》、《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知识相衔接,一般要求学生先学习《物理》电学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进一步学习《维修电工初级》、《维修安装电工》等课程的学习。

预修课程:《物理》电学并修课程:《电工仪表与测量》四、课程教学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提供必要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1.要求学生熟悉并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2. 熟悉并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开关与插座的安装;3. 初步具有识读一般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能力;4. 初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和基本安全知识,了解与电工技能有关的技术规范;5. 正确识别和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手工焊接技术及电子元器件安装与调试;6. 能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子工程图样,能看懂并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马智刚教授)

《电工学基础》教学大纲(马智刚教授)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学基础》课程编码:英文名称:Basic Electrotechnics学时:40 其中实践学时:10 学分:2.5适应层次:高职专科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油气储运技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销售与运行管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及目的该课程是研究电工基本理论和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在技术领域中应用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电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牢固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二)实践内容及要求:总体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电气工程最基本的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制作实际电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油库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学习方法及建议:1.做好课前预习2.上课做好笔记,尤其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和重要例题。

3.课后对照教师的PPT课件整理笔记,同时消化当天的内容。

4.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作业本发下来后要及时更正错误。

5.每章学完后要做一个小结,课程完成后要有最后的总结,同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电路分析中一题多解的方法。

三、章节安排及课程学时分配(见表)四、课程习题要求1.课后习题必须按时独立完成。

2.格式:书写要求工整,电路图用铅笔画出,放在作业本左方;书写用钢笔或签字笔,安排在作业本右方。

3.解题步骤必须详细。

五、课程的实验实训与要求六、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试卷成绩80%)七、课程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教材名称:《电工技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系列教材。

)主编:包中婷,出版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2月(二)主要参考书:教材名称:《电工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电类基础课规划教材。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成绩评定与反时成绩考核: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涵盖课程重点内容,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01
课程简介
02
课程目标
掌握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实验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 交流电路和交流电的产生 电机和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安排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奠定基础。
掌握家用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 和电路图
熟悉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安装 和调试流程
了解家用电器设备的安全规范 和标准
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技 巧
照明电路设计与安装
电路图设计:根据照明需求和空间布局,设计合适的电路图。
导线选择与安装:选择合适的导线类型和规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安装。
灯具选择与安装:根据照明需求和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灯具并进行安装。 开关与插座安装: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关与插座类型,按照安全规范进 行安装。
分析方法。
交流电和直流 电的区别和特
性。
欧姆定律、基 尔霍夫定律等 基本电路定律
的应用。
安全用电常识 和电气安全规
范。
电路分析方法
直流电路分析: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 交流电路分析:涉及相量法、阻抗和导纳等概念 暂态电路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涉及频率响应、滤波器等概念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学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电工学》是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电机、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

(4)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和电路模型(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电阻、电容、电感元件(4)电源元件(5)基尔霍夫定律2、电路的分析方法(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3)电路定理(4)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3、正弦交流电路(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4)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4、三相电路(1)三相电源(2)三相负载的连接(3)三相电路的功率5、磁路与变压器(1)磁路的基本概念(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3)变压器的运行特性6、电动机(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机械特性(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4)单相异步电动机7、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常用控制电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3)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8、可编程控制器(1)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和应用9、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2)基本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4)反馈放大电路(5)功率放大电路1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数字逻辑基础(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5)数/模和模/数转换四、课程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1)教师应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Electrotechn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专业教材:秦曾煌,《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电工基础是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近年来,电工和电子技术开展非常迅速, 其应用极为广泛,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开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初步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器、电气设备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直流电路、单向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分析计算方法;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了解磁路的分析方法;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的特性;平安用电的常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1学时)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开展历程和现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2学时)(1)了解电路的几个基本物理量;(2)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掌握两个电源的工作状态和电位的计算;重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源的特性;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3学时)电阻串并联以及联结的等效变换(1学时)(1)掌握电阻的串联及并联(2)理解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联结的等效变换难点:星型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戴维宁定理(2学时)(1)了解结点电压法和诺顿定理;(2)重点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针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概述、课程结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等方面。

概述:《电工学》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力系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电工学》,学生将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和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学生还将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结构:一、电路分析基础:1.电路理论基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路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3.电路定理: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和电压源电流源转换等;4.交流电路分析:正弦波电压和电流、交流电路的复数表示和频域分析方法;5.计算工具:基本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二、电源与电动机:1.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3.单相变压器: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比和效率计算;4.三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功率计算和短路电压;5.线圈和激励系统:电磁铁、继电器和电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电机与变压器:1.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特性和控制方法;2.交流电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变压器: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工作特性和应用;4.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计算和输电能力;5.输电线路的电磁干扰和防护措施。

四、电力系统与输配电设备:1.电力系统的结构: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点;2.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结构、调速方法和功率因数控制;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材料、参数计算和线路保护;4.变电站:变电站的功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5.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中压配电系统的结构和设备。

五、电气控制与保护:1.控制系统基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2.控制设备:继电器、接触器和PLC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电气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接地保护;4.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应用案例;5.安全工作:电气安全规范、事故处理和安全用电常识。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工学教学大纲一、导言电工学作为工程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电力的产生、传输、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学基本理论、电路分析方法以及电路元件的使用等基本内容,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电学基本理论,如电荷、电场、电势等概念,并能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路参数的含义。

2.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力,包括电路的布局、元件的选取与连接、测量仪器的使用等。

3. 问题解决:学会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相关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问题,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基础电学理论- 电荷、电场、电势的概念与性质-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电阻定律、电路的基本参数计算方法- 稳态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交流电路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2. 电路元件与仪器的使用-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与应用 - 电路连接与布局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3. 电路设计与实验- 简单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电路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电路性能的评估与改进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评价- 课堂出勤与参与度- 课堂练习与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与设计作业质量2. 期末考核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包括基本概念理解、计算题与解答题等- 实践能力考核:进行一定难度的电路设计与实验,验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材参考与资源推荐1. 《电工学基础教程》2. 《电工学实验指导》3. 电路模拟软件:Multisim、PSpice等六、学分与学时安排本课程设置为3学分,共计5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与设计课程14学时。

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中技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中技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课程性质、课时性质: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本课程8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训练中形成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并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创业思想的培养。

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工作准备必备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生亲自的进行实验,验证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验证理论,最终使学生认识电工的一些常用知识,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1.电流和电压2. 电阻与电导3. 欧姆定律4. 电功与电功率(二)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流、电压、电位等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意义,熟记它们的单位和符号;2、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意义及简单计算;3、掌握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4、熟练掌握电阻定律及应用;5、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与应用;6、熟练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及其计算7、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及危害,了解负载额定值的意义;8、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三)教学建议:1、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物理课中相应内容的重提和深化,所以既要注意与物理课的衔接,又应突出深化的内容和实际应用。

2、物理量单位时,应使用规范化术语。

3、贯彻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区别清楚电动势、电压和电位这几个比较相似的物理量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是本章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6、加强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章直流电路(一)教学内容:1、电阻的串联电路2、电路的并联电路3、电阻的混联电路4.电桥的平衡条件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6.基尔霍夫定律7.支路电流法(二)教学要求:1、掌握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有关计算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电位功率等),对电路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2、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路的化简方法;3、掌握电桥的平衡条件;4、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5、掌握分析计算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重点是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学基础》课程编码:
英文名称:Basic Electrotechnics
学时:40 其中实践学时:10 学分:2.5
适应层次:高职专科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油气储运技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销售与运行管理)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该课程是研究电工基本理论和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在技术领域中应用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电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牢固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二)实践内容及要求:
总体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电气工程最基本的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制作实际电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具体问题的能
力,同时掌握油库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学习方法及建议:
1.做好课前预习
2.上课做好笔记,尤其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和重要例题。

3.课后对照教师的PPT课件整理笔记,同时消化当天的内容。

4.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作业本发下来后要及时更正错误。

5.每章学完后要做一个小结,课程完成后要有最后的总结,同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电路分析中一题多解的方法。

三、章节安排及课程学时分配(见表)
四、课程习题要求
1.课后习题必须按时独立完成。

2.格式:书写要求工整,电路图用铅笔画出,放在作业本左方;书写用钢笔或签字笔,安排在作业本右方。

3.解题步骤必须详细。

五、课程的实验实训与要求
六、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试卷成绩80%)
七、课程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教材名称:《电工技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系列教材。

)主编:包中婷,
出版者: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二)主要参考书:
教材名称:《电工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电类基础课规划教材。

)著者:王海燕、展希才、程继兴
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制定人:马智刚
审定人:×××
批准者:许行
2013年3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