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考试纲要》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每年中考过后,对中考试卷的分析颇受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
本文拟通过对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为初中历史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帮助和启迪。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沿用了以往的命题思路,在坚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准的同时,适度增加了一些灵活开放的试题,图文并茂,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了起来,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
一、试卷特点1.题型、题量没有变化。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仍是由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五大题型组成,共17道题,满分70分。
现将各题型统计数据呈现如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占较大的分值。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活动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全局意识。
2.难度有所增加。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相比往年难度有所增加,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例如,第1题、第10题和第17题体现出了中考试题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衔接的趋势。
另外,个别试题还侧重扩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等。
3.试题呈现形式多样、设问巧妙。
本套试卷的试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知识,并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试题设问巧妙,如第12题的第(3)小题,通过巧设两个空格,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的话,很容易答错。
这道题虽难度不大,但是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各题数据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从本组数据可看出,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0题,正确率为36.7%,得分率最高的是第6题,正确率是82.8%。
2014年安徽中考《安徽历史》

2014年安徽中考《安徽历史》古代篇一:名相管仲P91.安徽颖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为齐国相。
2..改革措施: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在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3.结果:齐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4.后人将朋友间真诚的情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二:.老子和老庄。
P10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
后人把他们合称为“老庄”老子:1.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在涡阳县附近,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相传,《道德经)一书是他所著。
3.(1)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此外,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1)战国蒙城人(今蒙城县人)。
(2)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
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
(3)所著《庄子》一书是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也是散文的典范。
三:刘安与《淮南子》P151.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2.主要著作有《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同时崇尚道教思想和吸取儒学精神,在先秦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名医华佗P171.东汉末年著名的民间医生,安徽亳州人。
2.成就:a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b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3.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五:淝水之战P19: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康熙帝2.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4.2013年底,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徽州籍数学家是A.梅文鼎B.程大位C.方以智D.王贞仪5.图1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全面内战的爆发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图16.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7.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图2C.国民经济的调整D.文化大革命爆发物是A.伯里克利B.屋大维C.穆罕默德D.查理·马特9.“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l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考点填空七上

2014年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七年级上册)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位于北京。
还保留着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直立行走。
已经使用,过着群居的生活。
3、黄帝的传说黄帝: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战争: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开展大战,之后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地位:炎帝和皇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3、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①目的: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②内容:方法: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③受封者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周王④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同周边各的关系,推动了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东周时期)1.春秋五霸:(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2)春秋五霸:,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齐桓公首霸:原因:任用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提出“”的口号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成语:)后来楚庄王在邲打败晋国,成为霸主。
(典故:问鼎)2.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3)合纵连横:①含义:“合纵”指六国之间,共同抗秦,“连横”指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成语:)②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5、商鞅变法背景:①:,的使用和推广,使个体生产成文为可能②: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内容:政治上,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经济上,奖励;承认;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作用: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安徽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汉武帝属于谥号,唐太宗和宋太祖属于庙号,康熙帝属于年号,而孝文帝属于谥号,故A项符合题意。
谥号、庙号、年号的比较。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
年号: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帝王的年号在实行初期,常常出现一帝多元的情况。
到了明清两朝,采用了一帝一元制,并逐渐形成了以年号来称呼皇帝的习惯。
【考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符合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故B 项符合题意。
A,C,D项说法本身错误,可排除。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4.【答案】B【解析】数学家梅文鼎是宣城人;方以智是桐城科学家;王贞仪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对珠算贡献不大,故A,C,D项均可排除。
程大位是徽州人,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5.【答案】C【解析】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军中原解放区;三大战役开始于1948年;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均与题干时间“1947年”不符,故排除A,B,D项。
千里跃进大别山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与材料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6.【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是我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时取得的外交成就;“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乒乓外交”,它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外交的恢复,故D项符合题意。
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分析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加部分: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1.识记 陈胜、吴广起义 2.运用 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识记 宋代的社会生活 4.识记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识记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1.识记 邓世昌的事实 2.运用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3.识记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4.理解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理解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6.理解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7.理解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删减部分(近几年刚考查过或者考查层次发生变化):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1.识记 夏朝建立的史实 2.理解 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中的作用(2013,8) 3.识记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4.运用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2013,2 )
5.识记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2013,3岳飞) 6.识记 雅克萨之战 7.识记 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2013,12)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2)逐点落实:准确(就是对每一个考点的内涵和要 素定位准确清晰)、全面(就是要梳理全面,没有遗 漏和缺失)、到位(就是要落到实处,不仅要说对, 还要写对)。
(3)高效利用:尝试回忆、自我检查
2、进一步研读考纲中编写说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 和要求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
(1)原因:这些部分一方面确定了中考历史考查方向,同时也 是中考试卷命题立意的出发点,甚至其中的很多语句直接就是一 些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比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 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 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 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等等。
2014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的解读

七、关于题型示例
(一)、有周年大事的痕迹(命题入口) 例2、例3、例4、例5、例7、例8、例9、例10、 例12、例13、例16,非选例4、例6、例7. 13年 12例,14年14例。 例5.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
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C.明末清初 B.元末明初 D.鸦片战争时期
需要关注的是:怎么考?
(二)、图表题增加、样式有新
非选题例图表、图片7个比13年增加1个, 新增加地图例1、图片例7。
选择题例2、例7、例8、例9、例10、例15、 例16、例17、例18;增加4个,删1个,特别 是新增一个柱形图、一个虚框图。
1、地图册是教材的一部分,地图册不能与课堂失 联; 2、坚持史料教学,我还要注意史料的多样性; 3、我还要进行专题复习,训练同学们的解题能力 : 地图专题; 漫画专题; 图表专题; 图片专题。
《方案》 《课标》 《考纲》 教学实际
依据
《考试说明》
依据
高考
依 据
德育 教学
培养 人才
拔选
1、学习《方案和课标》
(1)时不时地看一看《课程方案》;
(2)循环往复的细研《课程标准》,不让课标与备课失
联。同时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帮
助理解课标。多看一些别人的教学设计和 课件,了解别
总体印象(二)变
(1)考查总体目标和命题指导思想在语言表述 上略作改动。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 历史学科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 ( 2)考试内容的变化:删除必修三“19 世纪 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 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 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删除选修二第五 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命题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 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 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增 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 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 加必修三“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2014年安徽中考新考纲例证式模拟试卷

2014年安徽中考新考纲例证式模拟试卷历史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内)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兵马俑B.后母戊鼎C.竹木简D.青花瓷2.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3.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4.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5.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A.红军长征胜利完成B.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6.下面为我省某地农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7.右图是沈泊尘先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
与漫画主题相关联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七七事变8.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中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一)。
10.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进人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1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些历史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经济政策、新文化运动、罗斯福新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试纲要
增加部分:一、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识记陈胜、吴广起义2.统一国家的建立
运用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思想文化
识记《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识记邓世昌的事实
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2.近代化的起步
识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理解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理解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重庆谈判
三、中国现代史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识记达芬奇
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理解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
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度加大,2013年为识记)
5.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6.科学与思想文化
识记《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理解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法西斯的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识记科索沃战争
5.科学技术和文化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七、安徽史
1.古代篇
识记名医华佗;淝水之战;“宋画第一”李公麟
2.近代篇
识记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教育的兴起
删减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识记夏朝建立的史实
2.统一国家的建立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中的作用
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4.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雅克萨之战
6.思想文化
识记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运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经济和社会生活
识记《申报》、商务印书馆
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中国现代史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2.科技、教育与文化
识记我国在教育、文化艺术和体育方面的成就
3.社会生活
识记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就业制度的变化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2.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以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识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史实
五、世界近代史
1.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识记玻利瓦尔与章西女王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整章删除
七、安徽史
1.古代篇
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2.近代篇
识记近代文化的演变
考试层次变化
1.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由识记上升理解
2.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由运用降低理解
3.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由运用降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