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2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C.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经济适用C. 环境友好D. 资源浪费答案:D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20年D. 50年答案:C4.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通常被优先考虑?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D. 自行车答案:B5. 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D.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对)2. 城市扩张应无限制地追求规模扩大。

(错)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错)4. 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完全拆除旧城区。

(错)5. 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洪水、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应对措施。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其次,规划应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优化交通网络;再次,规划应注重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文化设施等;最后,规划应保障居民的参与权,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2. 描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其次,它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再次,公共交通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最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阐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作为首都而建的城市,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

2、的思想和方法强调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也为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起点。

3、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主要的趋势:和。

4、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理论,根据他的调查,由于靠近市中心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上确立了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

6、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和。

7、给水管网布置的形式包括、和三类。

8、城市排水主要排出的是、和三类。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应该保存和保护的建筑项目:、和。

10、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和。

11、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建筑的,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为新城的规划。

12、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13、佩里于1939年提出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14、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地域,一般包括、、和等。

1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包括指标、指标和指标三类。

16、城市公共空间包括、、、等。

17、和是人类使用的两大水源。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2、城市聚集区3、交通节点4、传统街区5、修建性详细规划6、降雨重现期7、人口机械增长8、城市带9、区位10、主导产业11、城市总体布局12、OD调查13、径流系数14、历史文化名城三、画图题1、图示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市内部布置片段,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2、图示说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王城布局的记载,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四、简答题1、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简述邻里单位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3、简述城市排水系统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1、城市进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并简述各阶段特点。

答: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初始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社会成熟期):人口仍向城市集中,但开始向郊区扩散二者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长的态势。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2、城市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答:(1)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2)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

3、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觉所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来展开工作是不适宜的,而要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科学的预测和预想城市的未来发展,就必须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城市规划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

4、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的作用和本质是什么?答:作用: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是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基础;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本质:多学科的,要综合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专业)。

把不同学科的有用之处组织在一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负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学科,它涉及到从空间、环境、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城市设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供一些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题目,并提供答案以供参考。

题目一:城市规划原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城市规划原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城市规划原理的研究,可以提高城市办学能力,保护环境资源,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

题目二:城市规划原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城市规划原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市容观察与调查、空间分析和规划设计等。

市容观察与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调查的方式,获得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基本信息。

空间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析,探讨城市空间的结构、特点和形态,以提供规划设计的依据。

规划设计则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通过阐述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

题目三:城市规划原理中所涉及的城市要素有哪些?答案:城市规划原理中所涉及的城市要素包括空间要素、经济要素、环境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

空间要素主要是指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形态和结构等方面。

经济要素则针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和收入等方面。

环境要素主要涵盖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

社会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

题目四:城市规划原理中包含哪些规划理念?答案:城市规划原理中包含的规划理念主要有可持续发展、公共参与、空间适应性和人本主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的发展应符合不破坏环境、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原则。

公共参与则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以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空间适应性是指规划应符合空间的多元化和发展需求。

人本主义则是指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复杂而广阔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城市要素和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城市2. 城市化3. 城市化水平4. 城市规划5. 区域规划6. 人口机械增长率7. 人口自然增长率8. 可持续发展9. 城市外部结构10.城市景观规划11.路幅宽度12.道路宽度13.七通一平:14.城市设计15.一书二证二填空题1. 城市是由于人类集居中对什么方面的要求而产生:2. 现代城市的含义:3. 工业革命的标志:4.“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的四大城市功能:5.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方面:6. 城市规划的层面:7. 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8.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9. 城市的用地评定分类:10.地形的一般分类:11.城市用地性质的划分:12.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地理上的城市用地构成为:13.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14.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的分类:15.城市人口按劳动构成的分类:16.城市居住区用地的组成:17.我国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18.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19.城市水源的选择所考虑的要素:20.城市工程管线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的划分:21.城市步行街的分类:22.城市广场按功能的分类:23.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的发展阶段:24.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的层次划分:25.我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26. 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27. 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所具有的效力:三简答题1. 城市是如何产生与发展2. 城市化历史进程分为哪三个阶段3. 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特征4. 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什么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7. 城市规划的意义8.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9. 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有哪些10.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方面要素11.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什么12.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13.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要求15.城市规模通常是由什么来界定的16.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的灵魂与特点1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18.城市规划中的建设引导性的规划是指什么规划19.古希腊时期城市的典型格局是什么20.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典型格局是什么21. 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是什么22.我国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制度来得到保证的23.城市绿地系统形态构成的四种形态要素及其具体含义四论述题1.“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内容及其意义2. 如何做好城市给水管网的规划工作3. 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其考虑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_图文文库.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_图文文库.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城市是生产发展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2.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城市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3.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稳定阶段三种。

5. ___________ 记载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匠人营国,……。

6.1933年8川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 乂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7.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可分为:现场踏勘、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8.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分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区规划、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个层次。

9.城市用出也的属性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 o11・我国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请答出其中五大类12.确定城市性质方法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种。

13.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混合布置三种。

14•广场按主要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 、市场广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交通广场五类。

15.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与 _________________ 来界定。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3.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4.城市人口:指城镇集中连片部分和它周围能够享受城镇各种生活的人口。

在2000年的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采用建成区人口的概念。

5.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6.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7.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8.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9.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10. 城市功能:城市是由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

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11.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12.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它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考试题目如下:第一部分:单选题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 .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 递增,而在( )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B) 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 9%;6%B. 10%;7%C. 12%;8%D. 15%;10%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B ) 。

A.雅典B .罗马C .伦敦D .巴黎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A ) 。

A.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日本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B ) 。

11.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

A. 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 相关的 主要政策B •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 •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12.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 (B ) 。

A . 唐长安B .西汉长安C .南朝建康D .明清北京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A ) 。

A .以教堂为城市中 ,b B .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 . 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 .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C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2一、名词解释征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河道蓝线绿线电力走廊二、单选题1、对于现代意义的城镇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是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集中心,是非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场所B.就城镇与其外部地域的关系而言,城镇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和中心点C.城镇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D.城镇通过自身各项优越条件对城镇体系及区域的全面发展起着种种作用2、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多种部类,那么,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称为()。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3、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多种职能尤其是()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镇群。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文化职能D.A、B和C4、( )使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巨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A.农业革命B.近代工业革命C.信息革命D.生产力发展5、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B.用地面积、性质C.容积率D.建筑密度6、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

A.四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和混合式道路系统B.三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C.四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和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D.三个方面: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7、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关客运交通枢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A.客运交通枢纽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无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B.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C.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D.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8、城市主要灾害的防灾标准中,城市防洪、防涝标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涵义理解有误的是()A.防洪标准是防洪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指防洪对象应具备的防洪能力,一般可用可防御洪水相应的重现期或出现频率表示B.根据防洪对象的不同,分为设计一级标准和设计、校核两级标准两种C.防洪工程设计是以洪峰流量和水位为依据的,常选定某一额定频率(通常用重现期的倒数表示)D.位于平原、湖洼地区,防御持续时间长的江河洪水或湖泊高水位的地区,一般在各等级的防洪标准范围内取较低的标准9、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向()布局,制造装配功能趋于向()布局。

A.空间扩散;空间扩散B.空间集聚;空间集聚C.空间集聚;空间扩散D.空间扩散;空间集聚10、城市的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域。

A.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B.公共领域及基础领域C.基本领域和从属领域D.空间领域及实体领域11、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与城市间距()。

A.成正比;成正比B.成正比;成反比C.成反比;成反比D.成反比;成正比12、幼儿园属于城市用地分类中()。

A.市政公用设施用地B.公共设施用地C.居住用地D.绿地13、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两种类型。

A.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B.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D.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14、某城市只有一个盛行风时,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方向,居住区位于()方向。

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大风频之下风向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C.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大风频之上风向D.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15、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用地属于()。

1.地形有一定缓坡;2.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3.没有沼泽现象或采用简单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A.一类用地B.二类用地C.三类用地D.不适于修建用地16、城市的用地规模指的是()。

A.在规划前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B.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C.在规划时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D.在规划完成一段时间后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17、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1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规模一般在()面积左右。

A.10km2B.5 km2C.2 km2D.1 km219、城市住宅绿地率的控制,新区建设不应低于();旧区改造不宜低于()。

A.45%;35%B.35%;30%C.30%;25%D.28%;22%20、从城市地域关系上看,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分为()。

A.陆地交通、水域交通、空中交通B.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交通C.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水上交通D.远程交通、市内交通21、能够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的道路横断面类型是()。

A.一块板B.两块板C.三块板D.四块板22、《周礼·考工记》作为一部记载城市形制的重要著作,它所体现的思想是()。

A.礼制思想B.法制思想C.皇权思想D.仁义思想23、下列各层次规划中,最具有法制实施作用的是()。

A.城市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D.修建性详细规划2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分类应()。

A.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B.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C.分至中类D.分至小类25、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A.800~1000mB.500~800mC.300~500mD.150~300m三、填空题1、将建筑物如下图分布,可以增大建筑的______________。

2、将建筑物如下图分布,可以使___________________,风速_______,以改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明:将建筑物偏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将以下对应项用线段相连W居住用地M 公共设施用地R 工业用地G 仓储用地C 对外交通用地T 道路广场用地E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S 绿地U 特殊用地D 水域和其他用地四、读图分析题1、填出下列两图的名称,并比较分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要特征。

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所给的条件和用地评定图对用地方案1和2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

附:Ⅰ类用地条件Ⅰ1 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深3-7米,地耐力18-29吨/平方米Ⅰ2 排水不良,地下水深0.8-3米,地耐力18-20吨/平方米Ⅱ类用地条件Ⅱ1 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砂液化普遍Ⅱ2 坡度在5-25度的山前缓丘Ⅱ3 小于1.5米的地方会被洪水淹没Ⅲ类用地条件Ⅲ1 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Ⅲ2 冲沟发育,常被洪水淹没,砂液化普遍Ⅲ3 矿体五、案例分析题以下为××市XX 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例,请就该规划的优缺点进行评析。

基本情况:本案例系某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湖滨核心区,面积约为40ha 。

用地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规划方案见下图,该规划方案主要侧重于用地布局、开发强度、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湖面及外围地段是重要的风景旅游区,有十分丰富的传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该地区的开发有如下的约束条件:l 、核心区开发项目的安排应充分考虑风景区旅游的特点;2、开发强度不宜过高;3、为保证湖面的景观.沿湖应设立保护绿带:4、交通组织要将旅游线路和主要车流分开。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征地面积: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建筑用地面积:规划征地红线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轻轨控制线、绿化隔离带等规划控制用地外的实用地面积。

3、河道规划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

4、绿地规划绿线:一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用地规划控制线。

5、电力规划黑线:一般称电力走廊,指城市电力线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二、单选题1、C2、C3、B4、B5、A6、A7、A8、D9、C 10、A11、B 12、C 13、C 14、D 15、A16、B 17、C 18、D 19、C 20、B21、A 22、A 23、C 24、D 25、C三、填空题1、迎风面2、风道断面变小;加大;东西向建筑的通风3、偏东/东北(西/西南);增加日照时间;阳光入室的照射面积比正南向要小。

4、将以下对应项用线段相连M 居住用地W 公共设施用地R 工业用地C 仓储用地G 对外交通用地S 道路广场用地E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T 绿地D 特殊用地U 水域和其他用地5、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分为如下4类,请将表格填满。

四、读图分析题1、填出下列两图的名称,并比较分析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要特征。

解题要约:图1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图2 元大都复原图图1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对称分布,体现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和礼教的等级与秩序。

“旁3门”、“九经九纬”是城市内外交通的通道也是城内各种功能分区的界限,体现规划的整体性特征。

图2城市规模较大,呈3重结构,但仍然呈现整齐规划的方形和对称分布的特征,基本上沿袭了图1的规划理念。

但是,不规则的积水潭的存在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反映“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

北部的空旷地带可以为城市的发展预留空间,表现古代规划的发展性眼观。

两图表明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2、根据所给的条件和用地评定图对用地方案1和2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解题要约:选择2 理由如下:1、在二级阶地上,不受洪水威胁。

2、地震时砂土液化程度较轻。

3、雷击影响较小。

4、新城地理位置更优,可结合新城迁移统一规划建设。

5、大部分土地农业利用价值不大。

5、地势平坦,用地充足。

6、距火车站更近。

7、用地条件好,布局可以比较集中。

五、案例评析题评析要点l、交通组织:出入口选址使得该区交通组织较为合理,方案将主要车流与步行人流进行了有效的分离,保证了游览线路的畅通。

在主要干道旁设置两处社会停车场,有效截流了进入核心区的车行门交通。

2、规划布局:由于该地区的主要功能为旅游休闲,因此,A-09、A-10、B-of、B-02地块布置大量的金商贸中心不太适宜,建议安排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