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经计算:c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400kPa 。
岩土勘察工作中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层特性

岩土勘察工作中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层特性发布时间:2022-04-28T03:24:19.3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月1期作者:孙柏青[导读] 由于中国大多数地区岩土工程及勘察等工作也都是需要在较复杂特殊的特殊地质条件指导下去进行的,而且往往埋藏在岩脉等金属矿物中。
孙柏青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摘要:由于中国大多数地区岩土工程及勘察等工作也都是需要在较复杂特殊的特殊地质条件指导下去进行的,而且往往埋藏在岩脉等金属矿物中。
应结合以往勘探、科研、物探、化探等资料,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综合分析工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层特征。
我国现阶段岩土工程的勘察研究工作开展中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研究问题主要都集中反映在工程勘察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上,忽视了对岩土自然地理条件和物理性质的研究。
关键词:岩土基础勘察技术工作场所;岩石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岩土地层特性分析为更好保证了岩土工程勘察研究的正常合理和开展,提出探讨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重要的一些工程地质条件要素和矿床地层特征。
通过上述对中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体系中一些工程地质条件问题的调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包括:矿床与含富水岩层相互作用的基本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城市地下水资源补给、径流条件评价及岩溶地下水动态分布变化及规律;物理地理条件主要包括:一般的地形、气候类型、海拔、相对自然高差、地形地貌特征条件;而岩土物理性质条件一般包括了直接可测得地层的各种岩土物理性质条件特征和其他间接无法测得岩层的特殊岩土物理性质条件。
1岩土勘察工作概述岩土工程场地勘察技术的应用主要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建筑场地岩石稳定性状态调查、地基成土物理性质特征调查、建筑物地震危险性等级调查、水文特性调查评价等。
等,通过实施岩土工程场勘察,发现在施工现场区域所存在可能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确保区域地层特征变化和基础地质条件的满足地质工程施工要求。
同时,也据此可准确根据实际岩土工程现场勘察试验结果准确判断出本项目工程实施对周边工程地质环境状况和周边生态环境构成的重大损害,确保实施即使没有造成明显损害时也完全能获得控制。
最新 岩溶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精

在实际施工中采用了不同的基础型式相结合,成功的避让和解决了在岩溶地区修建大型项目的工程地质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岩溶地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1、前言拟建场地位于万盛区万东镇莲池村小湾社,拟建工程为8栋6F安置房,场地已有省级公路直达重庆,且綦万高速公路位于场地南侧约1km通过。
勘察区交通便利。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北东侧地面最高标高为322.26m,西侧地面最低标高为307.13m,相对高差为15.13m,地形坡角3°左右。
勘察区属丘陵地貌,地形较简单,地貌单一。
拟建区位于莲花石向斜东翼,岩层产状为287°∠58°。
场区内未见次生褶曲和断层,地质构造较简单。
拟建场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问题,根据调查该区为岩溶强烈发育区,岩溶在地表的分布均据有局限性,岩溶沿顺层发育、集中运动,岩溶管道一般顺岩层走向发育的特点,并沿水平发育。
区内岩溶以孤立管道为主,水力坡度大,纵向畅通,横向极差。
由于本区新构造运动以间隙性上升为主,故岩溶发育具“多层性”,从南桐地区溶蚀槽谷以及相应的溶洞层分布规律来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育阶段:(1)风岩期,当侵蚀基准面接近标高800米时,新构造运动有一个停顿时期,发育了一层溶洞。
此期相当于Ⅱ级剥夷面。
(2)银碗槽期,当侵蚀基准面在标高700米时,发育了一层溶洞。
(3)兴隆场期,当侵蚀基准面在标高500米时,发育了一层溶洞,相当于Ⅲ级剥夷面。
(4)藻渡河期,当侵蚀基准面在标高300米时,发育了一层溶洞,相当于Ⅳ级剥夷面,本勘察区地面表为307.13~322.26m。
经勘察期间地面调查,地表未发现溶洞、漏斗等岩溶现象。
根据钻探和物探资料显示,该场地溶蚀现象较发育,岩溶主要形态表现为溶蚀裂隙、溶洞,石灰岩面多被浸蚀,部分岩面有小溶孔发育。
在勘察中在ZY31、ZY33发现发育溶洞,其中ZY33竖向发育2个溶洞,发育标高分别为301.18~299.98、299.38~298.68m,ZY31竖向发育6个大小不等的溶洞,发育标高296.60~289.29m,位于最下层的溶洞洞径最大,其揭露洞径为1.40m,根据钻探揭露以上溶洞均为不含水溶洞,溶洞内无充填物,除此其它钻孔均未揭露有溶洞发育。
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环境类型

附录K 场地环境类型
K.0.1 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应符合表K.0.1的规定。
表K.0.1 场地环境类型分类
注:1 高寒区是指海拔高度等于或大于3000m的地区;干旱区是指海拔高度小于3000m的地区,干燥度指数K值等于或大于1.5的地
区;湿润区是指干燥度指数K值小于1.5的地区;
2 强透水层是指碎石土和砂土;弱透水层是指粉土和黏性土;
3 含水率w<3%的土层,可视为干燥土层,不具有腐蚀环境条件;
4 当混凝土结构一边接触地面水或地下水,一边暴露在大气中,水可以通过渗透或毛细作用在暴露大气中的一
边蒸发,应定为Ⅰ类;
5 当有地区经验时,环境类型可根据地区经验划分;当同一场地出现两种环境类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46。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3.1.2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地形地貌复杂;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注:1 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第3.1.3 条亦按本方法确定地基等级;2 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确定。
3.1.3 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特殊性岩土。
3.1.4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XXXX有限公司XXX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XXX省XXX市XXX院提交日期:20XXX-X-1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报告编写:XXX技术负责:XXX项目负责:XXX审核:XXX院长:XXXXXX省XXX市XXX院提交日期:20XXX-X-1X正文目录一.绪言(一)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二)拟建工程概况(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四)勘察等级二.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二)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三)水文地质条件(四)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特征(五)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六)地震效应三.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一)场地地基岩土工程条件评价(二)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三)场地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四)基础类型及持力层选择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表目录(附报告内)1、钻孔一览表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3、土壤室内试验成果表4、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成果表附图目录(附报告内)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5张)3、钻孔柱状图(共XXX张)附件目录(附报告内)1、勘察任务书一、绪言XXXXXX有限公司XXXXXX工程位于XXXXXX以北,占地总面积约XXXXm2,层高为X层,框架结构,差异沉降敏感,拟采用桩基础。
受XXXX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X市XXX院承担了该工程项目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按照《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技术条件和要求》的要求,于20XXX年X月1日~X月X2日完成野外现场工作。
(一)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和要求1、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和要求依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及要求为:(1)、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钻孔详见附件《钻孔平面布置图》,勘察单位可根据场地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按(JGJ 72-2004)要求调整钻孔数量和位置。
勘探深度应满足(JGJ 72-2004)规范及其它专门规定要求。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述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第四纪地貌型态为丘陵岗地及坳沟微地貌单元。
地形呈波状起伏,总趋势由北向南倾斜。
钻孔孔口高程为27.44~36.83,(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花亭路与中山路中心线交口33.57高差9.39。
引测。
)2、地基岩土构成与岩性特征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层构成从上至下:○1层素填土(Q ml)——褐色、褐黄色,软塑(松散)状态,含植物根茎,氧化铁及粉砂。
层厚0.20~4.30m,层底标高为26.84~36.42m。
○21层粉质粘土(粘土)(Q4al+pl)——黄色、灰褐色,可塑状态,含少量氧化铁及粉细沙。
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70~6.60m,层底标高为23.40~31.90m。
该层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的坳沟地段。
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1.6~2.0MPa,平均为1.85MPa。
○22层粘土(Q3al+pl)——褐黄、灰黄色,硬塑状态,含氧化铁、铁锰结核、高岭土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层厚0.60~13.7m,层底标高为17.80~31.56m。
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3.0~6.8MPa,平均为4.8MPa;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10~24击/30cm,平均为15击/30cm。
○31层强风化泥质砂岩(K2)——棕红、棕黄色,部分地段为泥岩,中密~密实(坚硬)状态,可见原岩结构,表部已风化成土状。
含长石、云母等矿物。
层厚0.84~4.80m,层底标高为15.60~30.10m。
其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23~69击/30cm,平均为42击/30cm。
○3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K1)——棕红棕褐色,部分地段为泥岩,岩质较坚硬致密,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此层未钻穿。
含长石、云母等矿物。
其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96~156击/30cm,平均为110击/30cm。
该岩层属及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其天然状态抗压强度(R)及天然重度(r)统计结果如下表:以上各层岩土的性质详见“岩样实验报告”、“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引言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工程环境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
概念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处的地质环境的特点和状态。
它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工程方案,预测可能的工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影响因素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地壳构造的总和。
它包括断层、褶皱、地块运动等。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断层活动频繁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地震风险增加,对于建设高层建筑和大型工程来说,需要考虑地震安全因素。
岩土工程特性岩土工程特性主要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密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土壤和岩石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是指地下埋藏的水体。
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和水位变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工程建设场地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同时,地下水的存在还会对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价方法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收集工程地质条件信息的基本方法。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和取样等方式,获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
通过对横断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情况,进一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对勘察样本进行物理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的试验。
通过试验,可以检测和分析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渗透性等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同时,实验室试验还可以模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和破坏情况,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是利用物理探测方法来识别地下岩土结构和地下水状况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位于洛阳市,根据河南省洛阳豫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公司编写的《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地貌单元为洛河Ⅱ级阶地。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依次为:
①杂填土(Q ml):杂色,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含较多砼、砖、瓦片等建筑垃圾,层厚0.2~1.5m。
①1素填土(Q ml):黄褐色、浅灰色、褐黄色,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局部粘性高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砼、砖、瓦碎屑及少量砾砂、细砂颗粒。
局部地段经过压实,呈稍密~中密状态。
局部分布,层厚0.6~6.3m;层面标高153.43~155.20m。
②黄土状粉土(Q4-2dl+pl):褐黄色、黄褐色、灰黄色,湿,稍密,偶含小砾石、细砂颗粒,可见少量锈红色条纹及灰白色网纹,局部粘性较高。
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大部分分布,层厚0.9~2.2m;层面标高152.73~154.84m。
②1细砂及粉砂(Q4-2dl+pl): 褐黄色、灰黄色,局部微红,湿,稍密,较纯净,偶含粗砂及小砾石,可见少量螺壳及其
碎片,局部含褐黄色粉土团块。
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片等。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②层黄土状粉土中,层厚0.2~1.0m;层面标高152.53~153.91m。
③黄土状粉土(Q4-1dl+pl): 褐黄色、黄褐色、灰褐色,湿~很湿,稍密,偶含细砂及粉砂颗粒。
具锈黄色条纹及较多黑褐色薄膜,局部粘性较高,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中低。
全场地分布,层厚0.8~4.2m;层面标高150.1~153.41m。
④黄土状粉质粘土(Q4-1dl+pl):黄褐色、灰褐色、褐黄色,含水量较高,软塑~可塑,偶含小钙质结核及细砂颗粒,具锈黄色侵染及少量黑褐色条纹,偶见螺壳及其碎片,局部地段粉质含量较高。
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全场地分布,层厚3.2~4.2m;层面标高150.10~153.41m。
④1细砂(Q4-1dl+pl): 黄褐色(微红),湿,稍密~中密,偶含粉土团块,可见小螺壳及其碎片,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片等。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④黄土状粉质粘土层中,层厚0.3~0.7m;层面标高147.55~148.08m。
⑤黄土状粉质粘土(Q3dl+pl):浅褐红色、褐黄红色,可塑,含钙质结核,粒径多为0.5~2cm,少量2~5cm,局部地段富集成薄层状,具灰褐色、黑褐色薄膜,见螺壳及其碎片,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全场地分布,层厚0.9~2.0m;层面标高144.70~146.05m。
⑥黄土状粉土夹粉质粘土(Q3dl+pl):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含钙质结核,粒径多为1~4cm,个别大于10cm局部富集成薄层状(层厚5~15cm),局部含细砂及粉砂颗粒,具黑褐色条纹,偶见螺壳及其碎片;局部粘性高为粉质粘土,褐黄红色可塑状,针、虫孔多,虫孔最大直径0.4cm。
光泽反应无~稍有光滑,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全场地分布,层厚4.1~6.0m;层面标高143.13~144.91m。
⑥1细砂及粉砂(Q3dl+pl): 褐黄色、灰黄色,湿,中密,含钙质结核,粒径1~4cm,分选差,偶含粉土团块,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片等。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⑥黄土状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中,层厚0.2~1.4m;层面标高137.96~141.95m。
⑥2含圆砾细砂(Q3dl+pl): 褐黄色、灰黄色,湿,中密,含圆砾,粒径多为0.5~2.0cm,个别2~4cm,约占10~30%,局部呈半胶结状态。
含粉土团块,局部富集。
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片等。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⑥黄土状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中,层厚0.6~1.3m;层面标高138.35~139.12m。
⑦黄土状粉质粘土(Q3dl+pl): 浅棕红色,棕黄色,可塑~硬塑状,含钙质结核,粒径多为1~4cm,个别粒径大于10cm,含少量浅灰色粉土条带,具黑色炭质及少量铁、锰质薄膜,可见灰白色网纹,光泽反应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高,韧性中等。
层厚0.6~4.2m;层面标高137.25~139.58m。
⑦1素填土(Q ml): 褐灰色,杂色,湿,稍密,为墓穴填土,以粉土为主,偶含蓝色砖、瓦罐碎片,含少量卵、砾石,偶见炭块等杂物,层厚0.9m。
⑧黄土状粉土夹砂(Q3al+pl): 浅棕黄红色、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含钙质结核,粒径一般为2~5cm,最大粒径大于15cm,含浅灰色、灰黄色中砂及细砂颗粒及薄层,具较多锈黄及黑褐色浸染。
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迅速,
干强度低,韧性中低。
全场地分布,层厚2.1~5.8m;层面标高132.78~136.98m。
⑧1中砂(Q3dl+pl): 褐黄红色、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含砂结石,粒径1~5cm,偶含粉土团块,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片等。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⑧黄土状粉土夹砂层中,层厚0.4~4.9m;层面标高130.63~136.58m。
⑨卵石(Q3dl+pl): 杂色,中密~密实,岩性成份以石英砂岩、火成岩为主,一般粒径2~8cm,个别大于15cm,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及圆形,含量60~75%。
充填物以圆砾、砂为主,分选一般,上部局部半胶结~胶结状态,该层未揭穿,层面标高129.73~131.68m。
最大揭露厚度6.8m。
⑨1砾砂(Q3dl+pl): 杂色,稍密状,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⑨层卵石中,厚度0.4~1.1m。
⑨2黄土状粉土夹砂(Q3dl+pl): 灰黄色,饱和,中密,含中砂颗粒,偶含小砾石及粗砂,具锈黄色浸染。
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中低。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⑨层卵石中,厚度1.1m。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勘察报告,本场地属非自重Ⅰ级(轻微)湿陷性黄土场地。
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
深21.0~22.0m,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具弱承压性。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洛河、涧河河水补给,地下水位年变幅为3.0m左右。
地下水对砼及砼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土层的桩侧阻力特征值和桩端阻力特征值见下表:
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特征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