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 端午粽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上下结构
节组词
节幡
节夫
节察
节减
节操
节节胜利
节槎
节度使
节粉
节动
节点
节抄
节概
节假
节变
节旌
节的基本解释
[ jié]
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
2、段落:章节。
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
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
5、事项:礼节。细节。
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
7、删略:节本。节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
生字
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结构
组词
基本解释



4
撇、横、横、竖
单一结构
午组词
午香
午月
午转
午牌
午睡
午桥
午时茶
午日
午日三公
午前
午宴
午夜钟
午衙
午刻
午饭
午餐
午的基本解释
1、地支的第七位。
2、午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一点到十三点。
3、日中的时候(十二点)。

jié,jiē

5
横、竖、竖、横折钩、竖
单一结构
米组词
米汁
米珠薪桂
米贼
米蛀虫
米制
米友仁米雪米醋米色米斛米谷米粟
米家船
米锦
米粉肉
米兰大教堂
米的基本解释
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
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感情目标:经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课要点:认字和写字,理解要点词语和练习朗诵。

三、教课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课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念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课媒体:教课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课时间:三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讲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阴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日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对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许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别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假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录,公元前278年阴历五月初五,楚国医生、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国都的信息后,悲忿交加,痛澈心脾,断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繁引舟竞渡前往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风俗连绵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觉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能够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端棕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午叶真学习生字挂: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提手旁,构造:左右构造,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能够一同说,也能够找学生说。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优质课件(共115张PPT)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优质课件(共115张PPT)

粽子特征:粽叶包着,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zònɡ zi shìyònɡ qīnɡ qīnɡ de ruò zhú yèbāo de lǐ miàn ɡuǒ
粽 子 是 用 青 青 的 箬 竹 叶 包 的,里 面 裹
zhe bái bái de nuò mǐ zhōnɡ jiān yǒu yì kē hónɡ hónɡ de zǎo
“我”之所以如此怀念外婆, 除了那好吃的粽子,还有什么?
吃得开心、满足
wǒ men zài wài pó jiā měi zī zī de chī le zhī hòu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
wài pó hái huìzhuānɡ yì xiǎo lán zònɡ zi yào wǒ men dài huí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粽子( zònɡ√ zhònɡ ) 总会( zhǒnɡ zǒn√ɡ ) 中间( ji√ān jiàn ) 带回去( dāi d√ài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小时候的“我”为什么那么爱吃 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互动课堂
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 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好吃( √) (2)花样多(√ )
(3)非常大( )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 ___美__滋__滋_____
二、学做“粽子代言人”,向大家介绍、 推荐粽子。
示例:粽子是用糯米和箬竹叶做的,馅 儿可以多种多样,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代 表食物,吃起来美味可口哦!
dài
带鱼

带来
造句:今天,妈妈做了炸带鱼。
10 端午粽
zhī
知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10-《端午粽》(第2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10-《端午粽》(第2课时)

人们怕江里的鱼虾吃屈原的 尸体,于是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 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 着龙舟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 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
龙舟的来历。


师:粽子的颜色多不多?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
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粽子闻起来怎么样?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粽子的味道如何呢?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外婆包的粽子香味真浓呀!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外婆包的粽子味道真好呀!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糖醋排骨
我最爱吃妈妈做的糖醋排骨。 瞧,外面是一层红红的番茄汁, 把炸得金黄金黄的排骨包裹起来, 再配上翠绿的芹菜叶。
妈妈的菜一端上桌,一阵香 味夹着酸味扑鼻而来。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
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
xiān
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
bāo
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 的薯片 又白又胖 的娃娃 又细又长 的手指
师:外婆包的粽子颜色真美呀!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
——节选自屠再华的《嘟嘟糖和小雪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
10 端 午 粽
(微课 第二课时)
公益微课 本课音乐来自酷狗,部分图片来自图片,写字视频选自胡一帆的“快乐习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
10 端 午 粽
(微课 第二课时)
xuán chānɡ pú
五月五 是端午 插艾叶 悬菖蒲
xiānɡ nánɡ ɡǔ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 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豆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肉ròu粽。

我wǒ们mén在zài外wài婆pó家jiā美měi滋zī滋zī地dì吃ch ī了le之zhī后hòu,外wài婆pó还hái会huì装zhuānɡ一yì小xiǎo篮lán粽zònɡ子zǐ要yào我wǒ们mén带dài回huí去qù,分fēn给ɡěi邻lín居jū吃chī.长zhǎnɡ大dà了le我wǒ才cái知zhī道dào,人rén们men端duān午wǔ节jié吃chī粽zònɡ子zǐ,据jù说shuō是shì为wèi了le纪jì念niàn爱ài国ɡuó诗shī人rén屈qū原yuán.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10《端午粽》图文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10《端午粽》图文版


肥肉 猪肉

带领 腰带
我会认
zhī jù niàn

知道 知识 知 =矢 +口

根据 依据 据 =扌 +局

跳高 跳远 念 =今 +心
词语导学
【清香】清淡的香味。
造句:春天里,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
【又黏又甜】同时具有甜味和具有粘性。
造句:这个玉米又黏又甜,真好吃。
【十分】很,甚,非常。
造句:公园的花十分好看。
qiū tiān dào le
shùyè dōu luòle
字词学习

组词:大 米
dà mǐ
玉米
yù mǐ
mǐ fàn
米饭
造句: 我最喜 欢 吃 米饭。
wǒ zuìxǐ huan chī mǐ fàn
字词学习

组词:真 假
zhēn jiǎ zhēn zhèng
真 正
zhēn lǐ
真理
造句: 我要 做 一个 真 正 的 男子汉。
课文详解
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这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也是最后 一部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 的来历——纪念屈原。
知识积累
根据课文回答:
1.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味道如何?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 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游客红红的枣。 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知识积累
根据课文回答:
拿来一盘月饼。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盘里的月饼又大
又甜。我说:“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弟弟说:“天 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我们一家人看着月亮,吃着 月饼,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那么甜蜜。
知识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0.端午粽
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教师XX
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授课班级
备课内容
备课标《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备教材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
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备教法范读,带读,范写生字,指导书写,教授课文内容。

备学法互读互听、同桌互相纠正生字。

备教学准

(教具与
学具)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个人一备(电子打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

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

(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

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

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

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

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

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

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

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

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教学过程集体二备(手写)
教学过程个人三备(手写)
备作业
1.读一读,注意不同之处。

牛—午吐—叶
直—真内—肉
4.我会加一加。

米+宗=( )
门+日=( )
八+刀=( )
今+心=( )
2.选词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枣。

A.白白的B.青青的
C.红红的
3.照样子,说一说。

美美的大大的
小小的红红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照样子,说一说。

乐哈哈亮晶晶
白花花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备板书
10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