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 知识积累
2020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宇宙的边疆》知识积累 新人教版必修3

宇宙的边疆学习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3.扩展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解说词定义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字词汇总字音战栗(lì)气势磅礴(páng bó)漩涡(xuán wō)踝(huái)节夙(sù)愿广袤(mào)徘徊(pái huái) 外嵌(qiàn)词语战栗:打颤;发抖。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宇宙的边疆》有关资料-文档资料

《宇宙的边疆》有关资料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2018),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宇宙日历(卡尔·萨根)】你在过去幽暗的时光深渊里,还看得见其余的影子吗?威廉·莎士比亚《暴风雨》地球形成的年代是很悠久的,而人类出现的时间还不算长。
每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年、月、日计算,我们的一生以数十年记载,我们的家谱以世纪划分,而整个有记载的历史则用千年来计量。
在人类出现以前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时期延续了几个纪代,而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产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另一方面则因了解这个无限遥远的历史时期有着一定的实际困难。
远古时期某些事件的年代,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测定了。
利用地质分层和使用放射性元素可以确定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的年代。
天体物理学的理论为确定行星表面、星体和银河系的年代提供了数据。
同时也能估测出非常事件(即大爆炸)到现在的大略时间。
大爆炸可能是宇宙的开端。
现代宇宙的所有物质和能量都陷入了这场大爆炸。
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场大中断,就在这场间断中,有关宇宙早期历史资料全被毁灭了,但大爆炸确实是我们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大事件。
据我所知,表达宇宙年表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想把宇宙的150亿年时间(或者至少是自大爆炸后的具体时间)压缩成一年的时间。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银河系
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
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 得 名。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银河 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 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距银河中心 2.3万光年 处。鼓起处为银心是恒心密集区, 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 大的漩涡,这个漩涡有四个旋臂组成。
常为一个大质量的快速旋转体,运动 状态和空间结构复杂,棒状结构内部 和附近的气体和恒星都有非圆周运动; 星系盘在星系的外部似乎居主要地位 , 占星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
四大星系介绍4:不规则星系
外形不规则,没有明显的核和旋臂,没有盘状
对称结构或者看不出有旋转对称性的星系,用 字母Irr表示。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规则星 系只占5%。按星系分类法,不规则星系分为 Irr I型和Irr II型两类。I型的是典型的不 规则星系, 除具有上述的一般特征外,有的还 有隐约可见不甚规则的棒状结构。它们是矮 星系,质量为太阳的一亿倍到十亿倍。
彗 星
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俗称“扫把星”。
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彗星为 怪异之星,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 曰扫把星。历史上第一个被观测到相继 出现的同一天体是哈雷彗星,它的周期 是76年。历史记录表明自从公元前240年 也可能自公元前466年来,它每次通过太 阳时都被观测到了。它最近一次是在 1986年通过的。
介绍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主持拍摄的13集电 《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 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 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 《宇宙》观众高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 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 册!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 久及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 度的十大科普好书。
《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教学目标1.了解卡尔·萨根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把握文中介绍的宇宙知识,梳理逻辑顺序。
3.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4.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梳理知识和逻辑框架,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话题链接——科学探索一、字之源【字源演变】读shēn,其字形很像是一个洞穴,穴中有一只大手。
人手在穴中定有所求,好像在摸取什么。
“探”字本义是摸取,是一个形声字。
在甲骨文中,“探”字其实是其初文“罙”,在小篆文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探”字本义,古人又在左边加上了一只手的形状。
后来,“探”引申为探求、打探、探望、侦察等义。
“探”字用作名词,意为侦察人员,如探丁指的是军中的侦察兵。
【成语链接】寻幽探奇: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
语出宋·陆九渊《游龙虎山记》:“轻舟帆墙,啸歌相闻,聚如鱼鳞,列如雁行。
至其寻幽探奇,更泊互进,迭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
”探奥索隐:犹探赜索隐。
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语出《云笈七签》卷一:“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很有哲理,道教认为宇宙的生成与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种过程表现为“不知其始”“不见其终”,使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探奇穷异:指游览奇异的山水景物。
语出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反觉无颜。
”二、句之美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其八》结合诗人经历,可以看出,这里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
品读淘金要千遍万遍地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表现了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宇宙的边疆

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宇宙的边疆高二语文必修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宇宙的边疆主要内容《宇宙的边疆》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运用了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的说明顺序。
具体说是由宇宙星系—本星系群—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太阳系—地球。
本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6节):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部分(7—11节):介绍宇宙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12—14节):介绍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
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
【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眩晕(xuàn)脚趾(zhǐ)夙望(sù)人才济济(jì)B.广袤(mào)踝节(huái)档案(dǎnɡ)奄奄一息(yǎn)C.旋涡(xuàn)窥视(kuī)羞赧(nǎn)璀璨夺目(càn)D.甲烷(wán)氦气(hài)战栗(zhàn)咫尺天涯(zhǐ)【答案】D(A项,济济jǐ;B项,档dànɡ案;C项,旋xuán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貌和神离奋发图强好高骛远知人论事B.泾渭分明计日程功两全齐美曲指可数C.墨守成规轻歌曼舞黔驴技穷针砭时弊D.开源节流迫不急待淋漓尽至人才辈出【答案】C(A和—合,事—世;B齐—其,曲—屈;D急—及,至—致。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千万别告诉我你要煮面给我吃,我会受宠若惊,而且也担当不起,更是敬谢不敏,谁知道你煮出的东西能比我煮的好到哪里去!B.楚国就是这样在强国如林的环境中由弱变强的;楚人筚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C.王君的作文水平相当高,但是就是经常忘记了标点符号,经老师的反复教导和他自己的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宇宙的边疆》ppt

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
导读·边学边思
二、重点突破
2.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
踪的语句,然后思考:这是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作者为什
么要采用这种顺序?
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栏 答案 语句:“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所见到的星
例句:大家都在 幻想 着,时间停一停,刘翔别走。可是人们无
法 想象 ,在作出退赛的决定前,刘翔忍受了多么巨大的身心痛
苦。
导记·晨读晨练
【常识常记】
1.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饮誉全球的科普大
师。著有《宇宙联接》《伊甸园的飞龙》《彗星》《暗淡蓝点》《魔
鬼出没的世界》等科普和科学文化读物,享有“展演科学的艺术
课 栏 目 开 关
导记·晨读晨练
4.近义词辨析
(1)逐渐·逐步
辨析:“逐渐”表示程度、数量等的变化缓慢而有序,多用于自然
而然的变化。“逐步”表示行为或变化有阶段性且持续不断,相当
于“一步一步地”,多用于人为的变化。
本 课
例句:最近,成都楼市正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的 逐渐 回暖,
栏 目
楼市的优惠政策将 逐步 取消。
另外,解说词是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写作依据,它
本 课
起着起承和转合的作用。全篇结构不苛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苛求紧
栏 目
扣。这种文体不是干巴巴的说明和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
开 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文艺性很强。从某种角度上看,它是说明和诗词
关
的结合。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词。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宇宙的边疆

主要內容《宇宙的邊疆》是一部大型電視片的解說詞,運用了空間順序,由遠及近的說明順序。
具體說是由宇宙星系—本星系群—銀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太陽系—地球。
本文可以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6節):概括介紹宇宙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第二部分(7—11節):介紹宇宙中的星系,重點介紹本星系群中兩個星系和M31星系銀河系。
第三部分(12—14節):介紹銀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
第四部分:介紹太陽系(彗星、行星、地球),表達對地球的讚美之情和對人類探索宇宙的期望。
【同步練習題】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眩暈(xuàn)腳趾(zhǐ)夙望(sù)人才濟濟(jì)B.廣袤(mào)踝節(huái)檔案(dǎnɡ)奄奄一息(yǎn)C.旋渦(xuàn)窺視(kuī)羞赧(nǎn)璀璨奪目(càn)D.甲烷(wán)氦氣(hài)戰慄(zhàn)咫尺天涯(zhǐ)【答案】D(A項,濟濟jǐ;B項,檔dànɡ案;C項,旋xuán渦。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貌和神離奮發圖強好高騖遠知人論事B.涇渭分明計日程功兩全齊美曲指可數C.墨守成規輕歌曼舞黔驢技窮針砭時弊D.開源節流迫不急待淋漓盡至人才輩出【答案】C(A和—合,事—世;B齊—其,曲—屈;D急—及,至—致。
)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你千萬別告訴我你要煮面給我吃,我會受寵若驚,而且也擔當不起,更是敬謝不敏,誰知道你煮出的東西能比我煮的好到哪里去!B.楚國就是這樣在強國如林的環境中由弱變強的;楚人篳路藍縷的精神成為楚國強盛的立國之本,也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C.王君的作文水準相當高,但是就是經常忘記了標點符號,經老師的反復教導和他自己的認真學習,終於改掉了文不加點的壞毛病。
D.賀歲大片《命運呼叫轉移》首映式結束後,觀眾對該片議論紛紛,覺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都不可理喻,很難找到生活原型。
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宇宙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关于“宇宙”的大体了解——“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尸佼《尸子》一书中,认为“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师:时空概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逐渐发展,宇宙的界限也随着科学的进步而逐渐扩大,我们的祖先由于条件的限制,认为宇宙是有边界的,故常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茫茫宇宙,渺无边际,亿万星辰,交相辉映,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来看看。
二、引导学习: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生)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1980年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60多个国家上映,观众高达5亿“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2.解说词的主体特点(生)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性: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顺序性: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
(3)扩展性: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4)整体性与独立性: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二)问题探究:1.师:从本文标题推断一下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可能怎样组织安排?明确:“边疆”在字典中意思是“靠近边境的领土”,是一种具体的东西,按字面意思理解,宇宙的边境自然应指宇宙的边界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3.扩展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解说词定义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字词汇总字音战栗(lì)气势磅礴(pángbó)漩涡(xuánwō)踝(huái)节夙(sù)愿广袤(mào)徘徊(páihuái) 外嵌(qiàn)词语战栗:打颤;发抖。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广袤:土地的面积。
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漩涡:急速自旋的水流。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宏伟壮观:壮观,雄伟的景象。
形容景物、建筑雄伟。
面目全非:非,不相似。
事物的样子改变的很厉害。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本文是《宇宙》这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立足于浩渺的宇宙,用他那硕大无比的镜头向观众们讲述着宇宙的博大与神奇。
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一步步深入。
人类探索的宇宙的意义何在?怎样去探索宇宙?宇宙到底由哪些天体构成?一连串的问题,促使人们产生无穷的好奇心,从而永不停息地吹响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把握重点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
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有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
其一,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题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
而2003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
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
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
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
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
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小的下前臼齿。
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
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
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
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
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
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持性。
“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
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土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
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
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
“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
1.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
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D. “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2.下列能作为“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的祖先”的依据的一项是A.与原始人类一样,它的颅腔很小,下半部分较平,具有不突出的颌骨。
B.它的上犬齿和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程度跟原始人类非常相像。
C.它生活在人与猿分化的关键时期,具有原始人类的外部特征。
D.它证明了人类进化路线的多分支特性,西非至少也有一条路线。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托迈”的发现,拓展了人类学研究的视野,并将原始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万年。
B.科学家们都认识到,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地理隔离因素。
C.关于“托迈”的研究虽尚无定论,但它的发现已经动摇了十年前人们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
D.东非大裂谷东支出土的数量众多的原始人类化石中,以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为时代最早。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否能直立行走,是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因素。
B.在法国生物学家布鲁内的发现之前,东非曾一直被视为人类起源的摇监。
C.如果“西边的故事”能够成立,“托迈”将被认为是迄今所知的人类最早的祖先。
D. “托迈”的出土表明最早的原始人类在整个非洲的分布比人们预想的还要广泛。
参考答案1.D(“托迈”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故A项错;原文为“近乎完整”,而非“完整”,故B项错;原文“生命的希望”,不是指地球原始生命,故C项错。
)2.C(“托迈”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一样,且原文“不具有突出的颌骨”不等于“具有不突出的颌骨”,故排除A项;原文未提及上犬齿的磨损,故排除B项;D项不能作为依据。
)3.C(“托迈”是原始人类的结论还有待证实,故A项错;原文为“有些科学家”而非“都认识到”,故B项错;“颚骨化石”出土于大裂谷西边,故D项错。
)4.D(“托迈”是最早的原始人类还不能证实,“人们预想的”内容文中未提到。
)拓展阅读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的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
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
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
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
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
”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
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的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