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大自然在反抗》

合集下载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大自然在反抗

02
大自然遭受的破坏
森林砍伐
总结词
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 退化。
详细描述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 息地。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 样性受到威胁,同时还加剧了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水资源污染
总结词
工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全球的水资源,威胁人类和生态健康。
发展可持续性科技
创新技术
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环保材料和生 产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6
大自然的希望与未来
环保组织的兴起
环保组织的兴起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在世界各地涌现。这些组织 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做 出了积极贡献。
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实践
为了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 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例如,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只有当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
• 大自然的重要性 • 大自然遭受的破坏 • 大自然反抗的表现 • 大自然反抗的后果 • 如何应对大自然的反抗 • 大自然的希望与未来
01
大自然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01
生态平衡是地球生物圈正常运转 的基础,它维系着各种生物种群 的繁衍生息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02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 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土地荒 漠化等严重后果,对人类生存和 社会发展造成威胁。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

上世纪末,美国《时代周刊》评 选“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 物”, R· 卡逊榜上有名。
大自然是 她唯一永远 的恋人。
卡逊对公众 和政府加强对环境 的关注和爱护的呼 吁, 最终促成了美 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以及“世界地球日” 的建立。
她被誉为世界环境 保护运动的先驱。
1970年4月22日:第1个世界地球日
广场上留下了数以吨计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白色
垃圾,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公布了录像和照片, 令人触目惊心。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有所触动?请 以“环保就在我身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文章中心】
文章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生动通俗的 文字, 描述了滥施化学杀虫剂所导致的自 然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严 重后果, 表达了作者反对盲目改造大自然
的理念, 并指出科学界已经找到了一条不
破坏自然平衡的控制害虫的新的道路。
(问题是严重的,前途是光明的)
红色字体是科普作品的共性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三)相关评价
美国评论家保罗· 布罗克
斯在1988年评论道:“在
初版25年后, 《寂静的春天》
依然不只具有历史意义……
卡逊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 良好训练的科学家, 她成功 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 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该书有多种中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四、课文分析

1.体会标题“大自然在反抗”的涵义。 2.人们使用杀虫剂控制害虫没有达到目的原因何在? 3.什么是“自然平衡”?昆虫界的自然平衡指什么?
二、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们周围的海洋》
1952年
《海之边缘》
《帮助孩子想象》 《变换无穷的海岸》

北师大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在反抗》(含答案)

北师大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在反抗》(含答案)

《大自然在反抗》同步练习第一课时1.《大自然在反抗》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读物【】。

A.《寂静的春天》B.《我们周围的海洋》C.《海之边缘》D.《帮助孩子想象》2.课文《大自然在反抗》选自《寂静的春天》,作者R·卡逊是一位【】。

A.科学家B.人文学者C.新闻记者D.职业革命家3.《大自然在反抗》介绍了A·D·毕凯特博士设计的不会破坏自然平衡的新的喷药计划,使读者看到光明的前景。

这位毕凯特博士是一位【】。

A.生物学家B.人文学者C.文学家D.职业政治家4.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

这七个人中科学家有【】A.四位B.五位C.六位D.七位5.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述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B.盲目使用杀虫剂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害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

C.商界和政府不提供捐助,是研究生物控制方法的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D.昆虫学家毕凯特找到了一种不用任何化学药物而有效控制昆虫的方法。

6.下列对《大自然在反抗》一课内容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B.课文主要阐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如何导致许多有害昆虫抗药性增强的。

C.科学家难以看到自身的局限,只有人文学者才能为根治害虫提出根本的方案。

D.人类能够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发现更为经济合理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有效的方法。

二.阅读理解,回答1---4题。

大自然在反抗(美)雷切尔·卡逊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

实际成本较低
不会破坏自然平衡
9.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这个新的计划?
说明科学家能够 “在大自然实际情
况的启发下”发现限制生物种群的新方
法。前途是光明的。
10. 全文分几部分?逻辑思路如何?
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
化学治虫没有达到目的
1 - 4 段 (中心论题 ,遭到大自然的反抗。 ) 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分析问题 5 - 29段 第三部分 30 - 37段 (四层)
1929年, 她 从宾夕法尼亚女子 学院毕业, 进入伍 兹霍尔海洋生物实 验室学习。 1932年, 卡逊在 约翰 ·霍普金斯大 学获得动物学硕士 学位。
《寂静的春
天》是她最重
要的作品。
但她首先是
因为讲述大海
而成名的。
出于对自然 的热爱, 她率先对 政府和工业界的发 展观提出批评, 记 录了工业文明所带 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直接推动了现代环 保事业的发展。 卡逊对DDT给鸟类造成的影响特别关心。
3.什么是“自然平衡”?
生物界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 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 它具有的“环境防御 作用”使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
4.在昆虫世界自然平衡怎样控制着有害昆虫 的大量繁殖? 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存在制约着有 害昆虫的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 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她被誉为世界环境 保护运动的先驱。
三、关于《寂静的春天》
(一)写作背景
《寂静的春天》(1962)是世
界上较早出版的一本环境科学
普及读物。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环 境问题开始突出时,她花了四年 时间遍阅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
使用杀虫剂造成危害情况的报
告,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此书。

(完整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时间 9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B .宋、郑、楚、秦C .齐、曹、宋、郑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B .七言歌行C .古题乐府D .新题乐府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B .刘义庆C .刘向D .刘伶6.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烦闷无端。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就是选自《寂静的春天》中的第十五章。

它枢要描写了人类因盲目或过度使用化学药品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益虫大量死亡而害虫却因产生抗体而日益猖獗,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不堪重负的灾难。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我们冒着最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的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

”她还在文中批判了资本主义及金钱对科学研究特别是对科学家的良知的毒害。

肯定了毕凯特博士限制化学药物,利用自然控制,也即以虫制虫的研究。

在文中她首先揭露了“在昆虫世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这一事实。

而其一便是我们我们在大量使用化学物质控制昆虫的同时,却也严重削弱了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作者引用了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的话加以证明: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化学药物却不分朋友敌人的一律格杀勿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的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为此,作者旁征博引,例举了“畜牧业者消灭山狗而造成的田鼠成灾”以及关于“亚利桑那的凯白勃鹿的故事”等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又从正面例举了寄生虫通过逐步消灭宿主而起到抑制危害庄稼的昆虫的大量繁殖,从而达到了维持了生态平衡的效果。

紧接着,作者有典型举例,以事实证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的大自然的强烈反抗与报复。

取例遍及世界各地,从而将问题提升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把矛头指向了DDT的使用上。

如1956年,美国森林服务处对约885,000英亩的森林喷洒了DDT之后,意想消灭针丛林的蓓蕾蠕冲,却迎来了更大的灾难—蜘蛛螨的蔓延。

使得大面积森林枯萎。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自然在反抗教案1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大自然在反抗教案1

大自然在反抗备课人:杨树森【教学目的】1.树立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人为本, 尊重规律, 和谐相处)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不要求学会写作, 那不切合实际)【学习要点和预习提纲】(一)学习要点1.滥用杀虫剂没有达到控制昆虫的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削弱了“天然防线”。

(4段)2.大自然本身存在着动态平衡,对昆虫起着有效的控制作用。

(15段)3.滥用杀虫剂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严重后果。

(7段,课文此部分删节了12个自然段)4.人们对此问题认识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人捐助生物控制方法的研究。

(3段)5.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不会破坏自然平衡的新的喷药计划,情况正在好转。

(8段)(二)注意问题1.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盲目使用杀虫剂破坏了自然平衡带来的恶果,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课文主要谈的不是昆虫本身的抗药性增强带来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寂静的春天》第十六章有充分的论述),所以只在开头两段简单提及。

2.作者批评的是滥用杀虫剂的行为,而不是批评科学本身;作者本人是科学家,她发现问题、论证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而给出的出路也是科学家提出的科学方法(毕凯特博士的成功方法也是一个“喷药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不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3.在强调环保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同时,注意不要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

因此,不宜将学生往“批评科学技术的副作用”上引导。

作者不但在本文中,而且在《寂静的春天》整本书中,都没有提出过“科学技术的副作用”的概念,她所引用的权威观点,也都是科学家的言论。

(原教案说:“在这篇文章中,卡逊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书的矛头直指科技成果的正直性、道德领导性和社会的导向性”,曲解了作者的愿意)(三)预习提纲1.体会标题“大自然在反抗”的涵义。

人们使用杀虫剂控制昆虫没有达到目的原因何在?2.什么是“自然平衡”?在昆虫世界自然平衡怎样控制有害昆虫的大量繁殖?3.滥用杀虫剂破坏自然平衡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4.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它的认识却一直十分缓慢”?5.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毕凯特博士“新的喷药计划”?这个计划有什么特点?【导入语】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6. 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1.《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正确答案:D解析: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故选D。

2.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尚书》B.《国语》C.《左传》D.《战国策》正确答案:B解析:《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献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思明所作,故选B。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 )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正确答案:C解析: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故选C。

4.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A解析:《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衡的效果。
2.第三部分所说的“同盟军”是什么意思? 【提示】 在这部分中,作者列举了诸如黄蚂蚁、 黄蜂、瓢虫、食蚜虻蝇、寄生虫、蜻蜓、草蜻蛉 等昆虫的生存特点。“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 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介绍了捕 食昆虫和寄生昆虫的生活特点,因此一直是我们 在保持自然平衡对我们有利的同盟军。”这里的 “同盟军”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这些昆虫在 保持自然平衡方面,与我们人类是一致的。
沉浸 (jì n) 推崇 (chó nɡ) . . 蔑 视(miè ) . 鬼魅 (mè i) 迁徙 (xǐ) . . 螳 螂(tá nɡ) . 削 弱(xuē) .
鳕 鱼(xuě) .
二、词语释义 ①事与愿违: 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发展。 ___________ 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 ②塑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奥秘:___________ 深奥而神秘。 ④叹为观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里就停止,不再看别的了,称赞所看到 的事物尽善尽美。 ________________ ⑤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具有自然控制作用, 试分析其控制得以实现的过程与原理。 【名师点拨】 捕食性昆虫是直接杀害和削弱其 他昆虫(害虫)的昆虫,它们种类繁多,例如黄蚂蚁、 黄蜂、食蚜虻蝇、瓢虫、蜻蜓、草蜻蛉等等都是, 它们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寄生昆虫并不立即杀 死宿主,它们用各种适当的办法去利用受害者作 为它们自己孩子的营养物,从而间接地制止了许 多害虫的大量繁殖。例如许多蜂和蝇完全依靠寄 生作用来消灭其他昆虫的卵及幼虫而生存。
我头上树木的宏伟、我四周灌木的纤丽、我脚下 花草的惊人的纷繁使我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观 赏还是赞叹:这么多美好的东西竞相吸引我的注 意力,使我在它们面前留步,从而助长我懒惰和 爱空想的习惯,使我常常想:“不,全身辉煌的 所罗门也无法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相比。”
我的想像不会让如此美好的土地长久渺无人烟。我 按自己的意愿在那儿立即安排了居民,我把舆论、 偏见和所有虚假的感情远远驱走,使那些配享受如 此佳境的人迁进这大自然的乐园。我将把他们组成 一个亲切的社会,而我相信自己并非其中不相称的 成员。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个黄金的世纪,并 用那些我经历过的给我留下甜美记忆的情景和我的 心灵还在憧憬的情境充实这美好的生活。我多么神 往人类真正的快乐,如此甜美、如此纯洁,但如今 已经远离人类的快乐。甚至每当念及此,我的眼泪 就夺眶而出!啊!这个时刻,如果有关巴黎、我的 世纪、我这个作家的卑微的虚荣心的念头来扰乱我 的遐想,我就怀着无比的轻蔑立即将它们赶走,
尊崇,推重崇敬。 ⑥推崇:_______________ ⑦本末倒置: 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的事。 ___________ 小看,轻视。 ⑧蔑视:____________ 抵抗,防御。 ⑨抵御:_____________ ⑩削弱:__________________ (力量、势力)变弱。 11 汹涌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
我也许不会体会这种令人惊异的心醉神迷, 而处在一种没有那么甜美的状态里;我的心 灵所沉湎的这种出神入化的佳境使我在亢奋 激动中有时高声呼唤:“啊,伟大的上帝呀! 啊,伟大的上帝呀!”但除此之外,我不能 讲出也不能思考任何别的东西。
【赏评】 这篇散文作者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 袒露了与大自然交流的感悟。他娓娓地述说着自己 的内心活动,述说着他的发现、他的幻想、他的思 想。全文采用大胆的想象,作者用明快的语言描述 着用自己的心灵构建的一个从未有人到过的幽静的 童话般的世界,那宏伟的树木、绚丽的灌木、似锦 的繁花、如毯的绿茵把这种理想的世界打扮得十分 诱人。虽然他的梦想与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但他 依旧喜欢任由想象驰骋,希望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奥 秘,并沉湎于这出神入化的大自然佳境。随着作者 的引导,我们也仿佛正在分享他的快乐,感受他的 思想,体悟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散发出的灿烂独特 的思想光芒。
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
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
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
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
心如砥石的精神。
第 14 课 大 自 然 在 反 抗 ( 节 选)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
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的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
会复生。为此,作者旁征博引,例举了“畜牧业者
消灭山狗而造成的田鼠成灾”以及关于“亚利桑那
的凯白勃鹿的故事”等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又从
正面例举了寄生虫通过逐步消灭宿主而起到抑制危
害庄稼的昆虫的大量繁殖,从而达到了维持生态平
四、经典语段 生物学家有一种假设:如果因为某种不可思 议的灾难,自然控制失效,某一单一物种迅 速繁衍,结果将如何?值得庆幸的是,这种 极端情形只是理论假设。但熟悉动物世界的 人已经了解了违反自然规律所带来的可怕后 果。 (《大自然在反抗(节选)》)
课堂互动探究
主题感悟 这篇文章对人们提出了警告:极微量的一种毒物 常常使另一种微量的毒物带来一场灾难。健康的 时候,人们能够忍受体内储存的毒物,而在疾病 侵袭身体的时候,这些毒物就会产生戏剧性的危 害。现在正是告诉人们他们的环境正在快速变化 的时候,并且要让他们在可能改变地球上所有生 命的未来的战斗中作出有效贡献。
3.从第四部分看,杀虫剂有什么破坏作用? 【提示】 第四部分批判了人类对科学研究特别 是科学家的良知的毒害,肯定毕凯特博士限制化 学药物,利用自然控制即以虫治虫的研究。“杀 虫剂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破坏作用:一种是侵害 农作物的昆虫,一种是带来疾病的昆虫,然而现 在98%的人都被受聘去研究化学杀害剂。
我立即将我的思想从低处升高,转向自然界所 有的生命,转向事物普遍的体系,转向主宰一 切的不可思议的上帝。此刻我的心灵迷失在大 千世界里,我停止思维、我停止冥想、我停止 哲学的推理;我怀着快感,感到肩负着宇宙的 重压。我陶醉于这些伟大观念的混杂,我喜欢 任由我的想像在空间驰骋:我禁锢在生命的疆 界内的心灵感到这儿过分狭窄,我在天地间感 到窒息,我希望投身到一个无限的世界中去。 我相信,如果我能够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奥秘。
文脉· 探究 1.从文中看,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 视了哪个重要事实? 【提示】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 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 是由自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作者引用了昆 虫学家罗伯特· 麦特卡夫的话加以证明:防止昆 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 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而我们现在 所使用的大部分化学药物却不分朋友敌人的一律 格杀勿论。
人类自从学会了种植和养殖,就开始了改造自然 的过程。大禹治水、都江堰、挖运河、筑铁路、 修水库、建电厂、盖大楼、杂交水稻、抗虫棉 花……都是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保护环境并不 是要完全否定“改造自然”的口号,反对的应是 “违背自然规律盲目改造自然”或“违背自然规 律过分开发自然”,毕凯特博士的方法也是对自 然的改造,但是是一种不破坏大自然的平衡、顺 应自然规律的改造。如果否定一切改造自然的举 措,人类就只能回到猿人时代。
由于担心不速之客会使我不能脱身,我加快了步 伐。可是,一旦绕过一个拐角,我觉得自己得救 了,就激动而愉快地松了口气,自言自语说: “今天下午我是自己的主宰了!”接着,我迈着 平静的步伐,到树林中去寻觅一个荒野的角落, 一个人迹不至因而没有任何奴役和统治印记的荒 野的角落,一个我相信在我之前从未有人到过的 幽静的角落,那儿不会有令人厌恶的第三者跑来 横隔在大自然和我之间。那儿,大自然在我眼前 展开一幅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金色的染料木、 紫红的欧石南非常繁茂,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 欣悦;
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
而复还的时令。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 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 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 段话别情的对话。颈联用力一转,精神顿作。
尾联“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
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
第14课 大自然在反抗(节选)
诗海探珠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
【赏析】
这首诗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
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 ”,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 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使我能够专心陶醉于这些充溢我心灵的美妙的感情 (然而,在遐想中,我承认,我幻想的虚无有时会 突然使我的心灵感到痛苦。甚至即使我所有的梦想 变成现实,我也不会感到满足:我还会有新的梦想、 新的期望、新的憧憬。我觉得我身上有一种没有什 么东西能够填满的无法解释的空虛,有一种虽然我 无法阐明,但我感到需要的对某种其他快乐的向往。 然而,先生,甚至这种向往也是一种快乐,因为我 由此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感情和一种迷人的感伤—— 而这都是我不愿意舍弃的东西)。
5.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名师点拨】 改造自然只能是改造大自然的局 部状况,而不是改变大自然固有的规律;顺应自 然指的是顺应大自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面对自 然灾害束手无策。二者并不绝对不相容。合理而 有限地改造自然需要依靠科学,积极地顺应自然 也需要依靠科学,因为只有科学才能揭示大自然 的规律,而“改造”和“顺应”都必须尊重自然 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