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碳纤维表面镀铜的研究

合集下载

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

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

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研究及评价一、本文概述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新型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和界面的特性,因此,对碳纤维表面和界面性能的研究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碳纤维表面和界面的性能,包括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性能的评价,为碳纤维的制备、改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将概述碳纤维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领域,然后重点介绍碳纤维表面和界面的性能研究方法,包括表面形貌观察、化学结构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评价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和界面改性技术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碳纤维的综合性能和应用效果提供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碳纤维表面和界面的性能特点,为碳纤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碳纤维表面性能研究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新型材料,其表面性能对其整体性能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碳纤维表面性能的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碳纤维表面性能主要包括表面形貌、表面化学结构、表面能等方面。

表面形貌是指碳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粗糙度,它直接影响到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可以观察到碳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从而评估其表面质量。

表面化学结构是指碳纤维表面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合状态,它决定了碳纤维的润湿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

通过射线光电子能谱(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技术,可以揭示碳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为改善其界面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表面能是指碳纤维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自由能,它反映了碳纤维与液体或气体的相互作用能力。

表面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碳纤维的浸润性和粘附性。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_苏青青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_苏青青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3苏青青,李微微,刘 磊,沈 彬(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摘要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介绍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总结概述了目前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探讨分析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趋向,对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应用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the C arbon FiberR 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SU Qingqing ,L I Weiwei ,L IU Lei ,SH EN Bi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Abstrac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is a kind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with a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A review 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ncluding strength ,hardness ,thermal conductivity ,f 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are 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in fields of aerospa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etc.of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 f uture development view is prospected.K ey w ord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3国家863项目(2007AA03Z546) 苏青青: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 沈彬:通讯作者,教授 E 2mail :bshen @0 引言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导热、减摩和耐磨性能以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和电子等领域[1-5]。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初步研究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初步研究

c 』+ 2 2 2 2 C 0— u H t+ H 0+ H O
2 2 技术 参数 .
() 1 脱胶 。脱胶 可 以采 用 丙 酮 、 酸 浸 泡法 及 硝
空 气 灼 烧 法 。浸 泡 法 选 择 质 量 分 数 为 10 、 0%
7 % 、0 、0 、0 、5 的丙酮 和硝 酸 , 碳纤 5 6% 5% 4 % 2% 将 维 在溶液 中浸泡 一 定 时 间 , 量 其质 量 变 化 ; 测 空气 灼烧 法 将 碳 纤 维 放 在 马 弗 炉 中 , 别 在 4 0C、 分 0 ̄ 60C两种 温度 下灼 烧 一定 时间 , 0 ̄ 然后 测 量 其 质量
维普资讯
20 07年 第 l O期
产 业用纺 织品
功 能性整 理与助 剂
谚许 表 锰 扔步匆 宓 谨 铜
季 涛 史营营 练 敏芳 ( 南通大学, 南通 , 60 )- 2 07 - 2

要: 介绍 了碳 纤维镀铜 的前处理 工艺及化 学镀 、 电镀 的工艺流程 , 镀层效果可 以纤维直径的变化及 电阻变 化率等来衡 量。测试 结果表 明, 化学镀 获得 的碳 纤维镀层均 匀、 致密、 结合 力好。
的一种工 艺 。电解 时将 碳纤维 作为 阴极 , 液 中的 镀 金 属离 子在直 流 电的作 用 下 沉积 在 碳 纤维 表 面形 成 致密 的金属镀 层 , 种金属 沉积 的特点 是从 外 电 这
源得 到 电子 。 碳 纤维 电镀铜 流程为 : 碳 纤维一 脱 胶 一粗 化 一 中和 一 敏化 活化 一 还 原一镀 铜一镀 铜碳 纤维

碳纤 维 的表 面镀 铜层 是 以 机械 嵌 合 的方 式 和 碳纤 维结 合在一 起 的 。镀 铜 时 镀液 中析 出的金 属 铜首先 在碳纤 维表 面 的沟槽 内沉 积 , 纤 维表 面 碳 的 粗糙 度 在很 大程 度上 影 响到 镀层 与碳 纤 维 的 紧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工艺研究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Fe-P工艺研究

原 液 配 方 : 亚 磷 酸 钠 1gL 。 次 5 ・一
14 化 学 镀 工 艺 配 方 的优 化 .
为 了研 究 化 学 镀 N — oF . i — eP合 金 各 因 素 的 C
表 3 4 0 C 失 重 率 与 灼 烧 时 间 的 关 系 0。
交 叉 影 响 。 定 最 佳 镀 覆 条 件 , 过 参 考 相 关 化 确 通
L 4 ) 交 表 , 取 的 实 验 因 素 和 水 平 见 表 1 考 , 正 ( 选 ,
察 指 标 为 碳 纤 维 的 增 重 率 , 层 外 观 及 镀 液 的稳 镀
定性 。
表 1 化 学 镀 NiCo e P合 金 正 交 试 验 因 素 和水 平选 取 — —F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当 灼 烧 温 度 低 于 4 0C , 0  ̄时
荡 3 5 n. 温 。 ~ mi 室
维 灼 烧 后 的失 重 率 情 况 , 最 佳 去 胶 条 件 为 :0 。 得 40 C, 烧 3 ri 。实 验 结果 见 表 2 表 3 灼 0 n a , 。
表2 失 重率 与 灼 烧 温 度 的 关 系
其 反应 原 理 为 :
p 2 S 2- S 4 d + n + - n+ d + - , +P
反 应 生 成 物 S ( H) 1 S O : 合 , n O C 与 n( H) 结 生
成 凝 胶 状 物 S OH) 1 着 于 碳 纤 维 表 面 。 n( , 附 C
及 电 化 学 腐 蚀 现象 , 此 在 施 镀 前 必 须 采 用 适 宜 因
收 稿 日期 : 0 10 .6 2 1-61
1 3 4 敏 化 ..
1 买 验

碳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碳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carbon fiber (CF) modification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was reviewed,the modification effects of surface grafting,coating,oxidation and plasma treatment on CF were compared which previded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arbon fi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work.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hemical grafting method stands out from other modification methods because it can precisely control the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of graft polymer on CF surface, realize high-density graft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 CF surface roughness, and improve interface adhe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This will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CF composite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Keywords: carbon fiber ;coating method ;plasma treatment ;surface grafting method ;surface oxidation method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工艺研究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工艺研究
碳 纤 维表 面 镀 铜 的 工艺 研 究
刘 备
( 南通 大 学 纺 织服 装 学 院 , 南通 2 2 6 0 1 9 )
摘要: 本 论 文介绍 了碳 纤维表 面镀铜 的预 处理工 艺及化 学镀 的 工艺流 程 , 通过 比较确 定 了较 理 想的化 学镀铜 工 艺。 结果表 明 , 采 用优 化后 的碳 纤 维化 学镀铜 工 艺
1 0 g 、 1 5 g 、 2 0 g 、 2 5 g 过硫 酸铵 与 1 0 0 m l H 2 O 配成 四种 浓度 的粗化 液进 行实验 。
Abs t r ac t : Th i s pa pe r i n t r o d uc e s t h e c o p p e r p l a t i ng p r e t r e a t me nt pr o c e s s a n d c h e mi c a l pl a t i n g

_ _ ● ● ● ● 一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 粗化 。采用 过硫 酸铵 溶液 在碳 纤 维表 面 进 行刻 蚀 , 使 其 表 面呈 现 沟槽 状 , 并 使 碳 纤 维 表 面 由疏 水性变 为亲 水性 , 便 于后续 处 理 。分别 取
t h a t , t h e c o p p e r p l a t e d c a r b o n i f be r h a v e a g o o d l u s t e r,a s t r o n g a d he s i o n a nd a p r e f e c t c o n d u c t i v e p e fo r r ma n c e b y us i ng t h e c he mi c a l c o p p e r p l a t i n g c a r b o n ib f e r wh i c h wa s o pt i mi z e d.

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镀铜碳纤维-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5期
2 0 篮 0 6
兵 器 材 料科 学 与 工程
0RDNANC MAT RI CI NC AND E E E AL S E E NGI ERI NE NG
Vo .9 No
关键词 : 纤维一 碳 镀铜石墨一 铜基复合材料 ; 电阻率 ; 弯强度 ; 抗 耐磨性
中 图分 类号 :B 3 T 3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4 2 4 2 0 )5 0 0 — 3 10 — 4 X(0 6 0 — 0 1 0
S u i so r p r t n a d p o e te f c p e - o t d c r o b r c p e - o t d t d e n p e a a i n r p r i so o p rc a e a b n f e / o p rc a e o i g a h t / o p r m a rx c m p st s rp i c p e e ti o o i e
损 性 能 进 行 了 测试 , 察 了它 们 的 显 微 组 织 、 E和 磨 面 形 貌 , 与石 墨 一 、 铜 石 墨 一 基 复 合 材 料 进 行 了对 比 。 果 表 观 断 l 并 铜 镀 铜 结
明 . 铜碳 纤 维 一 铜 石 墨 一 基 复 合 材 料 的 各项 性 能 , 显 优 于 石 墨一 、 铜 石 墨一 基 复 合材 料 。 镀 镀 铜 明 铜 镀 铜
XUS a-a GUBn L hn , hofn, i, I eg WAN hn-u Z G C egf
( fi ies yo e h ooy,Hee 3 0 9,C ia Hee v ri f c n lg Un t T fi 0 0 2 hn )

碳纤维表面电镀铜工艺的研究

碳纤维表面电镀铜工艺的研究

采用三种电镀液对表面预氧化处理后的碳纤维 法. 本研究过程中发现, 如果单纯采用热空气对碳纤
分别进行电镀铜处理, 三种电镀液的成分如表 1所示: 维进行氧化处理, 当温度低于 400 e 时, 即使较长时
表 1 三种电镀液成分
间加热, 碳纤维表面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当温度高
编号
成份
分子式
含量 ( g/L)
300
柠檬酸氨 ( NH4 ) 2H C6H 5O 7
20
硫酸铜
C uSO4 # 5H2 O
50
柠檬酸钾
K 3C it
100
3#
酒石酸钾钠 KN aC4H 4O 6
10
硝酸钾
KN O3
12
乳化剂 ( OP- 10)
/
01 4
11213 检测分析 采用 PhilipXL3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各阶段
制. 相对于热空气氧化法, 单一的浓硝酸液相氧化法 温和均匀, 浸泡 1小时, 纤维表面仅出现很小的刻 蚀. 可见浓硝酸与碳之间的反应轻微, 容易控制, 但 耗时太长. 结合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本试验采用气 相 - 液相联合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 图 3为 本试验最终氧化处理完的碳纤维表面形貌照片, 碳 纤维表面出现了一定的腐蚀纹理及轻微的腐蚀坑, 且经测试力学性能基本保持. 可见联合氧化法使碳 纤维综合了两种方法的氧化效果, 增加了表面能, 而 且可能引进具有极性或反应性的官能团, 从而有利 于增强纤维与镀层之间的结合力.
碳纤维是 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增强 材料 [ 1] , 具有 低密度、低热膨胀系 数、高比模 量、 良好的自润滑性等一系列优点, 在复合材料领域 里有广泛的应用 [ 2] .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更 是综合了铜的良好导电、导热性及碳纤维的优点, 从而具备良好的传导性、减摩耐磨性、耐电弧烧蚀 性和抗熔焊性等一系列优点. 然而碳铜之间既不 润湿也不反应, 直接复合效果很差. 因为复合材料 的综合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材料, 还受到组分之 间界面质量的影响. 因此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为 改 善 碳 纤 维 与 铝 合 金 的浸 润 性 , 通过对碳纤 维短切 、 灼烧 、 粗化 、 中和 、 敏化 、 活化 等预处 理工序 , 获 得 r表 面 粗 糙 度 增 大 的碳 纤 维 , 然 后 经 过 化 学 镀 铜 得 到 了镀 层 均 匀 的 镀 铜 碳 纤 维 。采 用 x射 线 衍 射 仪 , 扫 描 电 镜 表 征 了镀 层 的物 相 组 成 及 微 观 形 貌 。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镀 液 在 电 动搅 拌 方式 下 , 主盐 C u S O ・ 5 H , O含 量 为 1 5 g / L, 且 添 加 亚 铁 氰 化 钾 和二 联 吡 啶 时 , 镀铜层均 匀地包覆 在碳纤维 表面 , 且镀铜层 表面光 滑 、 色 泽鲜亮 , 与碳 纤 维 结 合 良好 。x 射线 衍 射 分 析 表 明 : 镀 铜 层 结 晶 良好 , 是 由不 同取 向 c u晶粒 组 成 的 多 晶 c u镀 层 , 电镜 观察
1 试 验 材 料 及 方 法
本试 验所用碳 纤维为 日本东丽公 司原产 的 T 7 0 0 S C 一 1 2 0 0 0 — 5 0 C碳纤维 丝。详细参数 如表 1 所示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5 1 3 7 1 0 7 7 ); 河 南 省 重 大 科 技 专 项 基 金 项 目( 1 0 2 1 0 5 0 0 0 0 0 7 )
结 合力 比较 差 , 镀 层容 易脱 落 。 因此 , 短 纤 维 表 面 改性 主要 通 过 电镀 和化 学镀 ¨ 的工 艺 。化学 镀 不 需
电源设 备 , 费用 较低并 能 够在 非导 体上 沉积 镀层 且 镀 层较 为 均 匀致 密 。另外 , 对 比 电镀 工 艺 , 化 学 镀 工
Vo 1 . 35 NO. 2
Ap r . 2 O J 4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6 8 7 1 ( 2 0 1 4 ) 0 2— 0 0 0 1 — 0 6
短碳 纤 维 表 面 镀 铜 的研 究
张林 光 , 谢敬佩 , 刘 舒 , 孙浩亮 , 王文 炎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3 )
艺 对环 境污 染 比较小 , 在很 多领 域 已逐 渐取 代 电镀 成为 一种 环保 型 的表 面改性 处 理工艺 。但 在 碳
纤 维化 学镀 铜 时 , 由于碳 纤维 单丝 直径 仅 为 7 I x m, 比表 面积 大 , 化学 镀过 程 中使碳 纤维 束 的芯部 难 以镀 上金属, 出现 “ 黑心 ” 和“ 结块” 现象 。 本 文针 对碳 纤维 与 铝基体 界 面 间润湿 性差 的问题 , 采用 不 同 的搅 拌 方式 、 主 盐含量 不 同和不 同的稳 定 剂方 法对 碳纤 维表 面进 行镀 铜 , 很好地解决 了“ 黑心” 和“ 结块” 问题 , 得 到 了结 晶细 致 、 均 匀 的铜 镀 层 。通 过 x射线 衍射 ( X R D) 、 扫 描 电镜 ( S E M) 等试 验 方 法 表 征镀 层 的物 相 组成 及 微 观 形貌 , 分析 了工 艺 参数 对镀 铜层 的影 响 , 为进 一步 制备 碳纤 维增 强 铝基 复合 材料 奠定 了基础 。
与碳纤 维化 学反 应 的作用 。
目前 , 碳 纤 维表 面镀 铜 的主要 途径 有 离 子 溅射 、 化学气相沉积( C V D) 、 金 属粉 末 喷涂 、 电镀 与 化 学 镀 卜” 等方 式 。其 中 , 离 子溅 射 与 C V D设 备 费用 较 高 , 条 件 复 杂不 易 控 制 ; 金 属 粉末 喷涂 获 得 的镀 层
第 3 5卷 第 2期
2 0 1 4 年 4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c i e nc e a nd F e c hn o l o g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c e
铜层厚度约 1 I x m。
关键词 : 碳纤维 ; 化学镀铜 ; 添加剂 ; 微 观 形 貌
中 图分 类 号 : T B 3 3标志码 : A
0 引言
碳 纤维 ( c f ) 是一种 耐 热性 、 耐蚀 性 良好 且密 度 较 低 , 比强度 较 高 的功 能 型纤 维 材 料 性、 抗疲 劳性 、 电磁屏 蔽性 等特 点 , 因而 其广 泛应 用 在汽 车 、 轨 道 交通 、 航 空航 天等 领域 。近 年来 , 。 碳 纤维 增强 金属 基复 合材 料不 仅具 有较 低 的密 度 、 良好 的强度 和耐 磨 性 , 而 且具 有 优 良的 导 电性 、 导 热 碳 纤维 增 强铝基 ( C f / A 1 ) 复 合材 料 中的碳 纤维 作 为一 种 增 强相 , 必 须 能 够 与基 体 铝 合 金 紧密 结 合 , 才 可 以发挥 其增 强作 用 。 由于碳纤 维 表面 与铝 液浸 润性 不好 , 在铝基 体 中不 易分 散 , 且 碳纤 维具 有 与铝 反 应生 成 A 1 c 有 害脆相 的倾 向 , 因此 , 需 对碳 纤 维 表 面 改 性 以增 强 与 基体 之 间的 浸 润性 , 并 隔 断 其 与 基体 间 的化学 反应 。文 献 [ 1 0 ] 的研 究 发现 : 液 态铝 与碳 有 大于 9 0 。 的界 面润湿 角 , 而 铝铜 界 面 的润 湿 角为 0 。 , 可完 全 浸润 。 因此 , 在 碳纤 维表 面镀 铜 能够 有效 增加 碳 纤 维 与铝 合 金 的浸 润性 , 并起 到 隔离 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