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思修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全套,1-8章)

【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人才观;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学生活及特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为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重点: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人才观;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难点: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
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振兴中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江泽民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大学是人才济济、专家云集的场所。
大学有系统训练和严格教育。
大学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实验手段。
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大学在人生历程中的地位(1)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大学使一个人真正地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使一个人真正地成熟起来,自主地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造型期所谓造型,即通过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一定专长和特色的,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
(3)大学是人生的积累期大学时代是人的意志和才能的积累的时代,是为未来生存于社会,发展在社会准备条件的时代。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一)尽快适应校园环境1、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
改变拘谨的态度,学会主动询问、求助。
“你能主动开口吗?”2、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3、担任一定的工作(班级或社团)。
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接受现实,发展自我你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Attitude is everything(三)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1章)教案

清华“英语神厨”-张立勇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大学生是否如此丑陋?
•有智商没有智慧, •有知识没有文化, •有文化没有修养, •有欲望没有理想, •有青春没有热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 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 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的解放而斗争’ 。”
道德理想
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是做人的 楷模和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 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孟子倡导的道德理想是做“大丈夫”,他说:“居天下之 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 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 讲“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 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 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 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 作用。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途径和 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导言:
我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 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到 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 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 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 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 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 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 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最新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第一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一、为什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首先表现在生产力巨大发展,具有生产力的优越性。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邓小平南寻讲话中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3.党90多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斗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详细讲稿)《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目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2、教学难点: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引言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
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
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生在世必然会思考生活,也必须思考生活,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成为无愧的万物之灵,所以,理想归根结底是源于对生活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启示我们“未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的过的。
”1、理想的含义: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
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今天,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2、理想的多角度解释社会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
哲学认识论: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
心理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
政治学: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3、理想的特征⑴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⑵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⑶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K12学习】XX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第一章

XX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课程名称:授课教师:职称:院:授课对象:学年学期:年月日- 1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教学目的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4.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4.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 2 -7.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
8.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准备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第一节第一目首先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使学生对“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
其次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
最后阐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密切关系,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第一节第二目阐述“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确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第二节“何为正确的人生观”与第三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容的逻辑起点,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节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设计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本次课标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授课班级:授课学时3学时上课地点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认识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必要性;(3)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的条件。
(1)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正确理想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感情;(2)培养学生实现理想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将理想化为现实授课思路与方法授课思路: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通过案例、名人事例、学生研讨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及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所具备的条件和途径,通过项目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实现理想的步骤和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播放、项目教学等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能力训练任务:演讲:我的职业理想研讨:从成功人士的事例,分析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怎样的作用?他们是如何实现理想的?”案例: 1. 《戴维的故事》2.《清华大学食堂工张立勇8年追逐大学梦》3.《美国活雷锋丁大卫》参考资料.戴艳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丁 玲
理想信念是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
24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何谓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们 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终极目标。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7
(1)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成为中国工人阶 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19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
1、大学生对“做什么人”、“走 什么路”、“为什么学”等问题的 回答,取决于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
——
的超成样业个源超高
林 肯
信 念 。
过 自 己
就 不 会
他 的
也 是 这
人 的 事
头 ; 一
过 它 的
度 不 会
喷 泉 的
20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10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 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 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 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 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1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稳定性 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具有层次性
12
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 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