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基础学习课件
《医学超声》课件

05
CHAPTER
医学超声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医学超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医学超声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超声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包括高频超声、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等技术,为医学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医学超声的发展趋势
未来医学超声将更加注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同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依据。
原理
医学超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 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 接收和处理回声信号,形成图像,以 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医学超声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病变
医学超声能够早期发现病变,提高疾 病的诊断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 治疗。
动态监测病情
无创、无痛、无辐射
医学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 射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小,尤 其适用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THANKS
谢谢
医学超声报告的书写规范与要求
医学超声报告的书写规范
医学超声报告是医生对超声检查结果的详细描述和诊断意见。书写报告时应遵循一定的 规范,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仪器型号和参数、图像采集和描述、诊断意见等
部分。
医学超声报告的书写要求
医学超声报告的书写要求准确、清晰、完整。医生应使用专业术语,准确描述病变特征 ,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陈述。同时,报告应条理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以便为临床
总结词
通过展示典型病例,深入剖析超声诊断的原理、方法和 技巧。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腹部肿块、心血管疾病等, 介绍病例的超声图像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分析 病例中涉及的超声诊断原理、技术和方法。
医学超声实践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超声医学基础 ppt课件

ppt课件
12
七.常用超声诊断术语及临床 意义
无回声区:病灶内声波穿透性良好,不产生回声, 不发生衰减,常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可见于各种 囊肿、胸/腹水、血管管腔等。 低回声区: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为暗淡的点状回声 区。多种实性占位性病变均显示为低回声区,尤 以恶性肿瘤多见。 等回声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回声强度一致或近 似,与邻近组织不易区分,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 难。如显示为等回声的肝癌。 强回声、在声像图上显示为极亮的点状或团块回 声。各种结石、骨骼、金属异物等物均为强回声。 13 ppt课件
Doppler 超声,于瘤体内较难探及血流,有时可 见低速门静脉样血流,偶见动脉血流。
ppt课件 19
5.原发性肝癌
(1)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占肝癌的 90 %,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按大体 形态可分为: 巨块型:最常见,肿瘤直径可达10cm以上。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结节,肿瘤结节直径<5cm 弥漫 型 :肝 内 弥散 分 布细 小 的癌 结 节 , 直 径常 <1cm
ppt课件
9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olor 又 称Doppler 超 声 energy, 血 管 CDE) 造 影 (Ultrasonic angiography),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的发展,以其不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能 显示CDI所不能显示的低流量和低流速 血流为主要特点。 用于肿瘤内血管的检测、实质脏器的血 流灌注的检测、实质脏器梗死的判定、 胎盘血流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等。
ppt课件
24
(四) 肝脏弥漫性病变
指各种病因所导致轻 - 中度肿大,肝实质回声 前方致密增强,后方衰减;肝内 管道结构走行不清晰。
超声医学基础学习课件

超声医学基础学习课件CATALOGUE目录•超声医学概述•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超声医学检查技术•超声医学临床应用•超声医学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01超声医学概述超声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医学定义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波长较短,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在不同组织中产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效果。
超声波的特性超声医学定义1超声医学发展历程23超声医学的起步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研究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超声波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A型、B型、M型等多种超声成像技术。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超声波技术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成熟阶段超声医学应用范围超声医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腹部、妇科、产科、心血管等领域。
临床诊断介入治疗基础研究其他应用超声波可以引导穿刺活检、抽吸脓液、实施局部药物治疗等介入治疗方式。
超声波还可以用于基础研究,如细胞学、生理学、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辅助生殖技术、肿瘤治疗等领域。
02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超声波的定义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是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
超声波的性质超声波具有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集中、穿透力强等特点。
超声波的定义与性质声速与声频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受到介质密度、温度和声波频率的影响。
声场分布与指向性超声波的声场分布不均匀,具有指向性,能够集中能量对目标进行检测。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超声波在不同的人体组织中传播特性不同,会发生衰减。
声波传播特性与衰减超声波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等生物学效应。
对人体组织的生物学效应超声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基于回声的检测原理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遇到不同界面会反射或散射,通过接收反射或散射的声波信号,可以判断目标的存在和位置。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检测原理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接收超声波信号的频率变化,可以判断目标相对于探头的运动状态和速度。
超声医学基础培训课件

心脏超声诊断能够实时显示心脏的动 态变化,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评估心脏的血流状态和心内压力, 对于心脏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妇产科超声诊断
总结词
妇产科超声诊断是利用超声波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检查的方法,主要用于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 的疾病诊断。
详细描述
妇产科超声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女性生殖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等 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还可以用于早孕和胚胎发育的监测。
化学效应
某些超声波频率和能量可以引 发某些化学反应或加速化学反
应的进行。
03
超声医学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
总结词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是超声医学中最基础的技术,主要用于观察脏器形态结构和 位置关系。
详细描述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采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组织结构,通过二维图像呈现脏器的 形态、大小、位置及毗邻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初步诊断依据。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频率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kHz,常用频率 范围为2-10MHz。
波长
声压与声强
超声波的声压和声强用于描述其强度 ,声压表示声波的振幅,声强表示单 位时间内穿过单位面积的声能。
超声波的波长较短,通常在数毫米至 数厘米之间。
超声波的接收与显示
超声波的接收
通过换能器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转换 为电信号。
总结词
腹部超声诊断是利用超声波对腹部器官进行检查的方法,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肾等器官的疾病诊断。
详细描述
腹部超声诊断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腹部脏器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对于肝 、胆、胰、脾、肾等器官的结石、炎症、肿瘤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医学基础学习课件课件最新版

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 丰富的信息。
超声医学发展历程
超声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医学界开始将超声波应用于临床诊断 ,开启了超声医学的先河。
患者女性,35岁,常规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
超声图像
甲状腺右侧叶可见一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 可见环状血流信号。
诊断结论
考虑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06 超声医学发展趋 势与展望
超声医学展,超声成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能够提供 更清晰、细致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结合
超声医学将会与其他的医学影像技术结合,如MRI、CT 等,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方法。
教育和培训
加强超声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推动超声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传播速度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1540米/秒。在传播过程中,超声波会发生反射、 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反射和折射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或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是声波从高密度组 织向低密度组织传播时发生的反射,而折射是声波从低密度组织向高密度组织传播时发生 的折射。这些现象对于超声成像和诊断非常重要。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体 位,涂抹耦合剂,选择合 适探头进行检查。
图像记录与分析
实时记录并储存图像资料 ,进行图像分析,评估病 情并出具诊断报告。
超声医学基础PPT课件

2019/9/11
10
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
超声波的发生是利用逆压电效应
• 当在压电材料两端加一交变电场时,则压电材料出现与
交变电场同样频率的机械振动,将电能变为机械能。这种 效应称逆压电效应。
+++++++
-+-
++ -
---------
+++++++
-
-
-
++ +
---------
超声波发射形成
12
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
孔径
阵元
阵元是换能器的基本单元 孔径是发射或接收中同时使用的阵元数
2019/9/11
13 1
超声诊断原理与基础
三、超声波的传播
2019/9/11
14 3
超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特性
1.反射和折射:超声波在体内传播中遇到不同介质形成的界面时,一 部 分产生反射,另一部分可透过该界面进入下一介质,称为透过,若透过 的声波改变方向传播时,称折射。
2019/9/11
39
彩色多普勒模式
彩色多普勒技术种类—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法(TDI)
与CDFI不同点在于采用血流滤波器代替壁滤波器去除低幅高频的血流信息而保 留高幅低频的组织运动信息,一般用来观察心肌组织运动情况。显示的速度范围
在0.03~0.24m/s。
2019/9/11
40
彩色多普勒模式
边缘增强 余辉
线密度 灰度图
伪彩 帧频
扫描的滚动速度
35
2D和M模式
超声医学基础PPT课件

.
13
用途:
1、判断血流的方向及性质 2、判断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塞,是否有血栓形成 3、检测肿瘤内血管,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参 考
4、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测定是否存在分流与 反流,并定量估测
.
14
超声图像诊断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 量化诊断
.
15
应用范围
消化系统实质性脏器 泌尿系统 妇产科 心血管系统 浅表小器官、淋巴结 肌骨关节、胸腔 TCD
探头Probe(换能器Transducer):核心器件是压 电晶体,其实它是一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 换的功能陶瓷材料。其作用是向人体发射和接收 超声波。
显示器:显示各种类型的超声图像
探头的种类:依晶片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线阵、 凸阵、扇扫、扇括及腔内探头等不同种类。腹部 检查常用探头频率为3.5MHz,表浅部位的检查常 用高频探头7-10MHz。
强回声、在声像图上显示为极亮的点状或团块回 声。各种结石、骨骼、金属异物等物均为强回声。
.
21
检查前准备
消化系统检查空腹8小时以上 泌尿系统,经腹部妇科检查须充盈膀胱。
.
22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站立位
体位
.
23
纵切面
.
24
横切面.Βιβλιοθήκη 25.26
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 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 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
6
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简史
1880年居里兄弟发现压电效应
1923年首次将声纳用于探测潜艇
超声知识详细版.ppt

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波,波的频率取决于物 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范围在2×104~ 3×108赫兹的 波称为超声波。
一个多世纪前,科学家们就发现石英等晶体 薄片具有“压电效应”。1928年,R.W.Wood等 人首先应用超声波作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手段。 本世纪四十年代,Firestone等人开创了利用超声 波诊断疾病的先例,将工业无损伤检测用的超声 脉冲回波技术,即类似于现代雷达或声纳的回波 测距技术,移用到医院诊断方面,也就是A型超 声仪器,开创了超声显像诊断的历史。.精品课件.9源自A型超声仪器工作原理方框图
.精品课件.
10
同步电路(主控振荡器)产生同步脉冲来
同时触发发射电路和扫描电路,使两者同时工 作。发射电路在同步电路发出的触发脉冲作用 下,产生高频振荡波,一方面将此波送入放大 电路进行放大,加至示波器的垂直偏转板上显 示发射波;另一方面激励探头产生一次超声振 荡,并进入人体。人体组织反射回来的微弱的 回波信号经探头接收并转换成电脉冲后,由接 收电路放大、检波后,送至示波器的垂直偏转 板上并显示出来。另外,在同步脉冲作用下, 在示波器的水平偏转板上加时基锯齿波电压— 扫描电压,使荧光屏上显现出回波的波形与变 化。
.精品课件.
13
M型超声心动图的产生原理
.精品课件.
14
上图是M超的简要方框图。其原理与A超基本相 同,只是同步电路控制发射电路与深度扫描电路同时
工作,回波信号为辉度调制。为便于测量,原来采用
照相机将图像照相后再进行测量的方法逐渐淘汰,现 在一般采用由微机控制,利用CRT电视监视器显示图 像,并能够储存和自动测量的超声心动图仪。
.精品课件.
21
3. 电子直线扫描
与机械扫描不同,电子扫描仪的探头是由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肿瘤内血管,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参考;
移植肾排异反应的判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用较低频率的多普勒超声探查颅内动脉,显示 为多普勒频谱图,用来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 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等 (5)三维成像法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技术,能显示直 观的立体图像,可提供比二维超声更为丰富的 信息。主要用于心脏疾病的研究与临床诊治, 在妇产科、眼科、腹部及周围血管成像等方面 有一定的应用。
(三) 肝破裂
见于闭合性创伤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或肝穿刺检查 史,少数患者可因肝癌或巨大血管瘤自发性破裂引起。 声像图: 肝包膜下血肿:肝包膜与实质间出现棱形无回声区, 肝脏局部隆起,肝实质受挤压。 真性肝破裂: 肝包膜中断,不规整,伴有伸向肝实质的无或低回声 区。为肝撕裂的直接征象。 肝周围积液:膈下、肝下区或肝肾间隙,下腹部或盆 腔可见无回声区。为最常见的间接征象。
(2) 肝胆管细胞癌
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声像图:常表现为肝内低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团 块
(3) 肝母细胞瘤
多见于婴儿,临床以肝肿大、胎甲球增高为特点 声像图: 肝脏明显肿大,失常态。肿瘤一般位于肝右叶, 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 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质,以低回 声为主,可见钙化灶。 Doppler::可探及动、静脉血流。
声影:声束遇有强反射或声衰减很大的物体时, 其后方出现超声不能达到的区域,形成与声束 方向一致的条状无回声区,称为声影。常见于 结石、骨骼及钙化灶后方。 假肾征:较大的团块中心为强回声、边缘呈低 回声,类似肾脏结构。常见于胃肠道肿瘤。 牛眼征(bull’s eye):团块边缘呈低回声,中心 回声增强,并于增强区内出现光点稀少的暗区, 形似牛眼。常见于转移性肝癌。 靶环征(target sign):病灶中心回声较强,边缘 为低回声,形似靶环。亦见于转移性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意义
判断血流的方向及性质(层流、湍流或涡流),测定血流 速度及各种指数(RI阻力指数= VMAX-VMIN ,PI动脉指数 VMAX = VMAX-VMIN , TAMX为时间最大平均血流速度)。 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测定是否存在分流与反流, 并定量估测; 判断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塞,是否有血栓形成;
(二) 肝脏占位性病变
良性: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 肝脓肿、肝结核、肝脏炎性假瘤、肝脏 局灶性结节性再生 肝血管瘤、肝腺瘤、肝错构瘤、肝脂肪 瘤等。 恶性: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胆管细胞癌、 肝 母细胞瘤 继发性:转移性肝癌
1. 肝囊肿的声像图
肝实质内或自肝脏边缘向外隆起的类圆形无回声区。 囊壁薄而光滑,可见侧壁声影,囊肿后方回声增强, 部分囊内可见分隔光带。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直径0.5-20cm。
(四) 肝脏弥漫性病变
指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肝实质弥漫性 病理改变 典型脂肪肝声像图:肝脏大小正常 或轻-中度肿大,肝实质回声前方致 密增强,后方衰减;肝内管道结构 走行不清晰。
2. 典型肝硬变的声像图特征
肝脏外形失常,左右叶比例失调,左叶代偿性增 大,右叶径线缩小; 肝被膜不光滑或凹凸不平,呈锯齿状; 肝实质回声粗糙,明显不均质,部分可见弥漫性 结节状改变; 合 并 门 脉 高 压 者 , PV 管 径 增 宽 , 主 干 内 径 >13mm,血流速度减慢,VMAX<15cm/s。侧支循 环开放时,可见脐静脉重新开放,腹腔静脉曲张。 脾大,脾门静脉迂曲扩张,内径>8mm。 腹腔内出现无回声区--腹水。
彩色多显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或彩色多显勒显 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
主要是利用血液中运动的红细胞对声波的散射, 产生多显勒效应,经伪彩色编码技术,在二维 图像上显示彩色血流影像。不同方向的血流以 不同的颜色表示,通常设定流向探头的血流为 红色,背离探头的血流为蓝色。彩色多普勒超 声诊断仪同时具备频谱多普勒(Spectral Doppler) 功能,可在彩色图像上定点取样,显示Doppler 频谱图,并听取多普勒信号音。
6. 转移性肝癌
声像图:
肝脏正常或肿大,外形规整或失常态
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结节,有各种回声类
型,低回声型最多见。“靶环征”“牛眼征” 结节:常见于胃肠道 肿瘤肝转移。囊实性团 块:可见于鼻咽癌、神经源性肿瘤或各种肉瘤 肝转移。 Doppler:较原发性肝Ca的血流检出率低,常 以门静脉样血流为主,亦可见高阻力的动脉血 流。肝动脉血流可加速。
三.超声质的密度、c为介 质的声速 超声波在声阻抗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可产生折射、反 射、衍射、散射及多普勒效应,介质则吸收声波的能 量,并产生声衰减。 目前使用的超声诊断仪都是建立在回波的基础上,其 物理基础便是人体内的声阻抗值是不同的,当声波穿 过不同的组织器官时,其回声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 可提取各种诊断信息。 声波遇到气体时,被全部反射,不能成像。
七.常用超声诊断术语及临床意义
无回声区:病灶内声波穿透性良好,不产生回声,不 发生衰减,常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可见于各种囊肿、 胸/腹水、血管管腔等。 低回声区: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为暗淡的点状回声区。 多种实性占位性病变均显示为低回声区,尤以恶性肿 瘤多见。 等回声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回声强度一致或近似, 与邻近组织不易区分,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显 示为等回声的肝癌。 强回声、在声像图上显示为极亮的点状或团块回声。 各种结石、骨骼、金属异物等物均为强回声。
4. 肝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0.35-2%,大多数为海绵 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少见。 声像图:依肿瘤的大小、性状不同,可呈现不同的影 像。 强回声型:肿瘤常较小,直径1-3cm,呈均质的强回 声,边界清晰,外形规整 低回声型:肿瘤内部呈不均质的低回声,有时可见 网状或蜂窝状结构,部分肿瘤边缘回声增强,边界 清晰,外形多规整。 Doppler超声,于瘤体内较难探及血流,有时可见低速 门静脉样血流,偶见动脉血流。
超声医学基础 一. 概 念
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 研究超声对人体的作用和反作用规律并加以利用,达到诊断、 保健和治疗等目的的学科。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 物医学超声工程。 超声诊断学(Ultrasound diagnostics) 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物性,以某种方式扫查人体、诊断疾病 的科学称为超声诊断学 超声显像法:Ultrasonograph, Ultrasonogram 声像图:Sonograph, Sonogram
六.超声诊断的种类
(1)A型(Amplitude mode)超声诊断法,简称A超 是将回声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根据回声波幅的高低、多少、 形状及有无进行诊断。因其一维波形显示的局限性,目前仅用 于眼科检查。 (2)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诊断法,简称B超 是 将 回 声 信 号 以 光 点 的 形 式 显 示 成 二 维 图 像 (2-dimentional ultrasonograph)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实时显像(Real-time imaging)。 (3)M型(Motion type)超声诊断法 是B型超声的一种特殊显示方式,能够显示体内属层组织对体 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A超相同,均反映一维空间结 构,常用于以及检查,即M型超声心动图。
5.原发性肝癌 (1)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cinoma)
占肝癌的90%,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按大体形态可 分为: 巨块型:最常见,肿瘤直径可达10cm以上。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结节,肿瘤结节直径<5cm 弥漫型:肝内弥散分布细小的癌结节,直径常<1cm 声像图:依肿瘤的部位、多少、大小及病程等可呈现不 同的声像图。通常小肝癌(Ø≤3cm)多表现为低回声团块。
肝脏大小:正常或不同程度肿大。 肝脏外形:肿瘤邻近肝脏表面时,可见局限性隆起, 呈“驼峰征”(Hump sign)。 肿瘤的回声:低回声型,强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 回声型。常呈不均质回声,伴液化坏死时,中心可见无 回声区。 继发声像图表现 ①卫星结节;②肿瘤相邻血管受挤压绕行;③PV、HV、 IVC癌栓;④胆囊受挤压或肝门区肿瘤压迫胆管,使肝 内胆管扩张;⑤肝门淋巴结肿大。 Doppler超声:肿瘤内血流较丰富,多数易于探及动脉 血流,部分仅探及门静脉样血流。弥漫型肝Ca者常可 见肝内血流增多,肝动脉扩张,流速加快,最高达 2.5m/s以上。
2.多囊肝的声像图
肝脏大小正常→明显增大;肝脏外形规整→形态失常; 肝实质内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直径数毫米 至数厘米不等 囊壁不规则,囊肿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
3. 肝脓肿的声像图
细菌性及阿米巴性肝脓肿在超声图像上常不 易鉴别,需结合表现。 初期:病变区呈不均质的低-中等回声,与 肝组织界限模糊,图像极似肝肿瘤。 进展期:脓肿病变区开始出现坏死、液化, 初期可呈蜂窝状,后期可呈现内壁不规整的无 回声区;与脓肿相邻的肝组织可出现数毫米宽 的低回声炎性反应带。
四.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简史
1880年发现压电效应 1923年首次将声纳用于探测潜艇 1945年A•Firestone制成A型脉冲超声检测仪。我国自 1958年11月开始将A型超声诊断应用于临床。 196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初期B型超声检查发展并 普及,仪器渐趋完善,我国自1978年开始应用B型超 声诊断疾病。 1980年代中后期彩色Doppler超声显像仪的出现,计 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为超声诊断开创了更加广 阔的领域。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olor Doppler energy, CDE) 又 称 超 声 血 管 造 影 (Ultrasonic angiography),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 发展,以其不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能显 示CDI所不能显示的低流量和低流速血流 为主要特点。 用于肿瘤内血管的检测、实质脏器的血 流灌注的检测、实质脏器梗死的判定、 胎盘血流及周围血管病变的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