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作业-绝缘子覆冰闪络研究进展
输电线路绝缘子的覆冰对绝缘水平影响的研究现状

输电线路绝缘子的覆冰对绝缘水平影响的研究现状摘要绝缘子覆冰闪络严重威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国内外对覆冰绝缘子闪络特性已进行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在不带电情况下进行的。
本文浅谈影响覆冰的特征,分类,防护,借鉴现有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对输电线路覆冰故障建议防范与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覆冰闪络,特征,分类,防护ABSTRACTIn recent years,AC flashover programs of iced insulators is one of the severe problems for external insul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assurance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safely operated which should be 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There are a lot researches about the 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and voltage correction,but most of these researches are under non-energized condition. now,we’ll analyse the main characters of iced insulators,and how to classify and protect them.we use some useful ways and skill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Keywores:AC flashover programs of iced insulators,characters, classification,protection1. 覆冰的主要特征覆冰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现象,尤其雾凇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500kV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闪络及对策研究

分 区段 已远远 超 过设 计 覆 冰 荷载 。 已导 致 地线 断 线
和连续 冰 闪、 地线 支 架 屈服 及 地线 串动 滑 移 或掉 线
的重大 事故 和故 障 。
根 据荆 门 市 气 象 局 提 供 的气 象 资 料 , 0 4年 20 1 2月 2 — 6日。 双 二 回经过 的荆 门地 区 出现 冻 1 2 葛
双樊 线 、 樊线 、 双 Ⅱ回 5 0 k 斗 葛 0 V线 路 设 计 的
气象 条件 采用 湖北省 典 型气象 区的条 件 , : 即 最大 风
速 3 / , 均气 温 1 ℃ , 计覆 冰厚度 1 ' 验 0m s平 5 设 0nm, l
算 覆冰 厚度 1 m, 冰时 的同时风 速 1 / , 5m 覆 0m s 同时
维普资讯
箜 鲞 型
20 0 6年 1 2月
湖 北 电 力
V. d D3Ad o.2O06 10 e e
5 0k 0 V输 电线 路绝 缘 子 覆冰 闪络及 对 策研 究
吴 向东 徐 辉 芳 吴 。 ,
(. 1 武汉 大学 电气工程 学院 ,湖北 武汉
19 9 3年 1 1月 1 9日及 19 9 4年 1 月 1 日, 双 1 6 葛
Ⅱ回 2 0— 3 3 2 9号 连续 两 年 因覆 冰发 生 倒杆 断线 事
故。
雨及 降雪天 气 , 而位 于 干 沟地 区的杆 塔 及 导 线上 的
覆冰 尤 为其 严 重 , 导线 覆 冰后 直 径达 到 10 m 地 8 m。 线覆 冰 直 径 达 10//, 0 11 绝缘 子 上 形 成 了连 续 的冰 1 1 柱 。当地从 2 0日开始有 强 烈寒潮 降雪 。 成雨 、 、 形 雪
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过程研究

本文从电弧状态,泄漏电流及其频谱特性等方 面研究了 14 片 XWP2-160 双伞瓷绝缘子串融冰期闪 络过程,得出结论如下:
(1) 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 段,即起始阶段,间歇性局部电弧阶段,电弧发展 阶段,临界闪络阶段及闪络阶段,各阶段放电现象 明显,泄漏电流峰值具有明显的分界值;
表 1 绝缘子几何及电气参数
型号
结构高度 盘径 爬电距离
XWP2-160 155mm 300mm 450mm
试验电源采用交流污秽试验电源系统中的下 级试验变压器,其额定输出电压为 500kV,额定输 出电流为 10A,短路阻抗为 3.18%。电压电流波形 数据分别由电容分压器及线圈测量,并通过数据采 集系统输入计算机进行显示、存储及分析。该数据 采集系统由计算机,高速数据采集卡及基于 LabVIEW 平台的软件构成。试验接线原理如图 2。
critical flash-
1000
initial stage
arcstage arc propagationstage overstage
800
600
400
200
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图 10 闪前泄漏电流峰值变化图
可见,泄漏电流呈明显的阶梯状增长,每一阶 梯都能和电弧发展阶段相对应。当峰值小于 10mA 时,对应绝缘子串覆冰表面无水膜,无局部电弧产 生的初始阶段;当峰值大于 50mA 小于 200mA 时, 气隙中产生间歇性局部电弧;当峰值达到 200mA 后,泄漏电流呈直线增长,电弧处于发展阶段;当 峰值大于 700mA 时,绝缘子串处于临界闪络状态。
-400 0
200 150 100
绝缘子覆冰及防冰闪落措施探讨

绝缘子覆冰及防冰闪落措施探讨作者:苟冬来源:《工业技术创新》2017年第02期摘要:输电线路覆冰将增加线路载重,导致线路下垂或断线,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
根据绝缘子的电气特性,分析了绝缘子覆冰的根源,研究了绝缘子防冰闪络措施,阐述了电气试验方法,提出了合理设计绝缘子外形以防覆冰的建议。
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绝缘子覆冰;电气试验;平均闪络电压法中图分类号: TM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412 (2017) 02-110-03工业技术创新 URL: http: // DOI: 10.14103/j.issn.2095-8412.2017.02.030引言绝缘子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又可增加爬电距离。
当前,在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
当绝缘子表面积聚了一定量的电荷后,其表面电场发生畸变,将影响运行电压下绝缘子沿面放电的整个过程。
当积聚电荷密度过大,会导致同样电压下电场强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闪络电压的下降,危害电力系统运行[1-5]。
绝缘子品质要求高,还需要清扫维护。
它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的变化,而导致各种机电应力失效;也不可由于尘霾、覆冰绝缘子上,使其失去绝缘效果。
那将产生重大危害,有时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
1 绝缘子覆冰及危害如图1所示,覆冰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南方天气较冷的冬季或一些常年低温区域,经常出现绝缘子覆冰问题,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冰面温度较低,且相对干燥,因此绝缘子覆冰时的电气性能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一旦温度变化,表面冰层融化形成水膜,绝缘子表面的导电率明显升高,冰层电位分布迅速变化,大部分外加电压附加在空气间隙。
当该电压达到绝缘子最大耐受电压时,就会产生局部电弧,引起绝缘子闪络。
1.2 绝缘子结构及覆冰特征参数高压线路导线的绝缘依赖于绝缘子串,结构如图2所示。
XZP/XZWP4-160直流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弧特性的研究

图 1 试 验 原 理
Fg 1 Te t k thda r m i. s ec ig a s
1 试 验布置与方法
试 验 地 点 在 直 径 为 20m 、 为 40m 的 人 工 气 . 长 . 候 室 内 。 最 低 气 压 为 3 . P , 低 温 度 为 一4 其 47k a 最 0o C。
如 图 2 所 示 。按 规 定 _ , 变 覆 冰 水 电 导 率 来 模 拟 试 5改 ]
品染污 程度 。
a) 【 - 6 )ZP 1 0
1 4
b1)ZW P — 6 【 4 10
覆 冰 试 验 方 法 … 是 试 品 竖 放 在 覆 冰 温 度 保 持
在 一l 0℃ 的 人 工 气 候 室 内 并 均 匀 喷 过 冷 水 , 覆 冰 达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正极 性 和负极 性 电弧 .
人 工 气 候 室 内通 过 对 正 极 性 和 负 极 性 电 压 闪 络 研 究 发 现 , 弧 一 般 是 从 高 压 端 发 生 并 发 展 。 电 弧 电 当 由 正 极 性 金 属 电 极 起 弧 并 导 致 闪 络 ,称 之 为 正 极 性 电 弧 , 负 极 性 金 属 电极 起 弧 并 导 致 闪 络 , 负 极 性 由 为
试 验 原 理 如 图 l所 示 。 双 反 馈 控 制 的 可 控 硅 调 压 直
0
星
流 高 压 电 源 ( 足 I 标 准 H) 最 高 输 出 电 压 为 满 EC 的 1 0k , 漏 电 流 为 0 5A 时 , 动 态 压 降 < % 。 品 0 V 泄 . 其 3 试
维普资讯
预 定 重 量 后 干 冻 1 n, 均 匀 升 压 法 做 闪 络 试 验 。 5mi 用
覆冰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研究现状

覆冰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研究现状
谢述教;蒋兴良;王强;刘仲全;何平安
【期刊名称】《高电压技术》
【年(卷),期】2004(30)1
【摘要】在总结大量文献研究成果基础上 ,从闪络特性和机理等方面分析了覆冰绝缘子直流闪络的各种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闪络电压与覆冰类型、覆冰水电导率、覆冰量及气压等有关 ;长串的直流闪络梯度较短串小 ,闪络频率与电压梯度成正比 ;闪络是由持续、高幅值的泄漏电流融化冰层所致。
并提出了覆冰绝缘子闪络特性方面亟待研究的课题。
【总页数】3页(P16-18)
【关键词】覆冰;绝缘子;直流闪络特性;绝缘子串;输电线路
【作者】谢述教;蒋兴良;王强;刘仲全;何平安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电力设计院;湖南省娄底电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216;TM726
【相关文献】
1.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结构型式对覆冰闪络特性影响研究 [J], 黄志文
2.不同形式绝缘子串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的研究 [J], 程登峰;蒋兴良
3.不同串型绝缘子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的研究 [J], 闫少俊;郭守贤;程登峰;王刘芳;陈
自年;蒋兴良
4.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 [J], 胡建林
5.不同串型绝缘子覆冰直流闪络特性的研究 [J], 闫少俊;郭守贤;程登峰;王刘芳;陈自年;蒋兴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绝缘子覆冰对绝缘水平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1) 大盘径玻璃绝缘子。对于直线塔悬式绝缘子串,宜使
用大盘径玻璃绝缘子“插花”改造绝缘子串,采用 “3+1”型式,即在原有绝缘子串上每隔3片插入一片大盘 径的玻璃绝缘子。
• (2)采用防冰闪复合绝缘子。对于原设计使用的复合绝缘子
的位置,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型防冰闪复合绝缘子,见图 6. I。防冰闪合成绝缘子有特制大盘径伞裙在绝缘子串中间隔 布置,设计原则是将复合绝缘子的伞裙采用“大+小+中+小+ 大”的4伞防冰闪专用复合绝缘子。新型设计能够防止冰凌整 串桥接,能够有效防止覆冰闪络的发生。该新型绝缘子在500
•雨淞
雨淞是一种冰,外表光滑,形体呈现透明或半透明。 雨淞的形成气温一般是在-3℃,通常冻结在导线和绝缘子的迎风面上。 雨淞出现的地区比雾淞出现的地区海拔低一些,经常出现在海拔为400米左 右的地区。 雨淞在输电线路上出现时,往往会带来线路的故障跳闸,严重的会出现铁塔 倾倒、导线断裂。
•混合淞
混合淞一般是由雨淞和雾淞两者混合构成的一种复杂组合体。 混合淞有时是在雾淞的基础上由于雨滴的降落,凝结在上面形成的冰层 ;另外出现的情况是由于雨淞和雾淞的不断的交替凝结在绝缘子表面而 形成的混合淞。 其特点介于雨淞和雾淞之间,对导线和绝缘子有较强的附着力,不易脱 落。混合淞对电网设备的危害比雾淞严重,仅次于雨淞。
04 覆冰的类型
03 覆冰的条件
05 我国主要覆冰地区
06 绝缘子覆冰解决办法
01
绝缘子覆冰造 成的危害
1. 线路过荷载引起事故 2.绝缘子串覆冰会引起覆冰闪络
02
绝缘子覆冰灾 害具体事例
昆明
2000年1月30口,昆明地区因冰雪使35kV及以下线路 140多条次跳闸,造成云南全省大面积停电。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我国是电力能源大国,而且近几年一直在进行这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而且这些特大型的电力输送项目在国内甚至在世界上也是令人瞩目的工程。
其中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特高压输电项目更是从无到有,从技术上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到一步步实现赶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国的输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在设备制造商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以前高压输电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发展到如今特高压设备完全自主设计生产,可以说我国的电力行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我国的输电工程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比如线路覆冰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线路覆冰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国内外研究状况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而我国的资源分部状况又比较不均匀,煤炭水利等自然资源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而占据用电量绝大部分的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却比较稀少,要想在这些地区发电只能将煤炭资源往东部运输。
但是这种输送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效率也十分低。
因此国家采取了就近发电的策略,将发电厂建设在资源丰富的地区,然后将电力通过高压线路输送到东部城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但是因为长距离的输电势必要穿过不同的气候地带,在有些地方冬季经常会遇到结冰天气,这种天气对电力的输送极为不利,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容易造成输电线路的断裂,严重的将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
一、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输电线路覆冰是我们不经常注意到的事情,但是对于电力线路检修工作人员来说确实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事故。
电力输电线路覆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线路的重量、湿度影响线路的空气绝缘效果。
并且输电线路覆冰问题不仅在我国出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会出现,并且对于那些冬季较为漫长的国家,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1、增加杆塔的负担电力输电线路覆冰往往是因为在空气湿度过大的情况下气温急剧下降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气温过低,导线上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在导线上凝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绝缘子覆冰闪络研究进展摘要:覆冰绝缘子的电气特性是绝缘子防冰闪措施研究的关键技术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试验、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输电线路冰闪事故仍时常发生。
因此,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绝缘子覆冰闪络的研究进展,为国内外从事绝缘子防冰闪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结合近80 年国内外对绝缘子覆冰闪络及其防治方法的丰富科学研究经验,从覆冰绝缘子表面冰层的物理特性、覆冰绝缘子试验方法、覆冰闪络特性及其冰闪数学模型等方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覆冰绝缘子闪络的各种影响因素/机理。
并对未来绝缘子覆冰闪络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极具价值地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覆冰;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进展Abstract: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ce-covered insulator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developing anti-flashover measures for the insulator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is issue worldwide,from which a lot of valuable results has been obtained, icing flashover accidents are still far from being prevent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se research results of flashovers on ice-covered insulator,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nd guide further efforts on development of anti-flashover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ric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icing flashover and anti-icing measures of insulators carri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last eighty years. We also proposed some key topics, which covered icing flashover’s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mathematical prediction models, as well as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es of icing flashovers on insulator.Key words:icing; insulator; flashover 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引言覆冰是分布广泛的自然现象,人们已熟知纯冰的物理特性,但对积覆于绝缘子表面的污染冰层的物理特性和电气性能缺乏系统研究。
为表征绝缘子的覆冰特征,根据运行经验以及大量的观测和调查,宏观上将绝缘子覆冰程度分为轻微、轻度、中等和严重覆冰4种类型[1]。
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外便开始研究电网覆冰问题。
经过80余年的持续研究,国内外已经初步制定了绝缘子覆冰的试验方法,并在试验室内获得了大量的绝缘子冰闪特性的试验结果,所研究的绝缘子串涉及到超特高压交直流系统[2-3]。
由试验室的研究结果可知,在一定覆冰程度和运行电压下,融冰过程的最低冰闪电压、冰层和冰凌的覆冰水电导率是覆冰绝缘子电气特性最为重要的特征参数。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取得的绝缘子覆冰闪络研究成果及尚待研究的科学难题,分析了其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途径与努力方向。
1 冰与绝缘子冰闪1.1 冰的物理性质冰的形态决定了冰结晶形状和尺寸。
绝缘子表面冰的形态与其电气闪络有直接关系。
水在固化相变过程中,导电离子产生晶释效应,改变了绝缘子的放电路径,使其电气强度降低。
在融冰过程中冰体表面或冰晶体表面的水膜很快溶解污秽物中的电解质并提高融冰水或冰面水膜的导电率,从而降低覆冰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4-5]。
1.2 绝缘子冰闪过程对于绝缘子冰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①预染污是否为绝缘子冰闪的必要条件;②若预染污是必要条件,那该如何预测可能发生冰闪的线路的污秽类型和程度;③运行电压下长串(超高压或特高压)绝缘子的覆冰形成机理;④泄漏电流对覆冰形成类型的影响。
人工模拟和运行经验表明,严重覆冰条件下影响实际运行绝缘子闪络的主要因素有[13]:①绝缘子覆冰增长的类型(干、湿增长)、冰密度和覆冰质量;②运行电压下绝缘子长串覆冰时空气间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③冰层的电导率与冰层表面滴落水滴的电导率;④电压类型和直流电压极性。
覆冰绝缘子表面闪络过程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电场分布、冰面湿润度和污秽度、空气间隙的数量和位置、环境条件和绝缘子上冰层的形状和直径等。
2 覆冰绝缘子试验方法绝缘子覆冰引起的闪络在不同地域会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在于冰的形态、类型、冰凌状态、覆冰质量、覆冰厚度各不相同。
人工气候室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绝缘子积覆的大多数覆冰类型,具有以下优点:①可在任意季节进行覆冰试验研究;②可精确控制模拟大气条件;③可分别研究影响绝缘子电气性能的各个参数。
虽然人工气候试验室研究具有很多优点,但在自然环境下研究绝缘子覆冰及其放电特性是验证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1 覆冰绝缘子电气试验标准目前的人工覆冰试验方法是基于污秽和淋雨闪络试验方法的标准,即参照盐雾试验、清洁雾试验和淋雨试验的标准改进而来的,改进的淋雨试验方法最适用于模拟雨凇和雾凇的增长,采用此方法可减少试验的准备时间和试验费用。
覆冰试验电源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容量和较强的电压调节能力,目前国内外尚未对覆冰试验电源提出特别的要求。
由于覆冰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污秽形式,因此,国内外均是参照污秽试验电源的要求来规定覆冰试验电源[5]。
2.2 户外自然覆冰试验冬季冻雨或湿雪积聚会导致污秽绝缘子覆冰闪络,因此国外有些国家建立了绝缘子自然覆冰试验站(点)。
当温度接近0℃时,这些试验站不时会出现类似于文献[24]中的“雾浪”,进而导致绝缘子覆冰。
然而,自然覆冰试验站不能控制覆冰参数,试验环境极其恶劣,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且取得的数据有限。
国内自然覆冰试验站更少,只有重庆大学在湖南省雪峰山建立了绝缘子自然覆冰基地[25],配置了满足覆冰绝缘子闪络试验要求的试验电源装置,布置了各种型式的10~1 000 kV的交、直流绝缘子串。
为开展自然覆冰环境下电网覆冰机理、外绝缘特性、覆冰在线监测和预警技术,融冰、除冰技术,防冰冻新材料应用等电网防冰减灾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试验平台,其研究结果对电力系统开展防冰减灾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
2.3 人工气候室覆冰试验方法的发展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在人工气候室所采用的覆冰绝缘子试验方法都是逐步发展完善的。
如:(1) 1967 年,Khalifa 等将自来水或蒸馏水直接喷射到已冷却至−18℃的人工气候室瓷绝缘子上覆冰[26]。
采用串联电阻为100 kΩ、40 kV 电压时其短路电流为400 mA 的交流高压电源对覆冰绝缘子进行试验。
(2) 1968年,Meier 等将长棒绝缘子放置于模套内,加入σ20=56 μS/cm 的覆冰水,使绝缘子表面均匀覆冰3 cm,覆冰密度为0.8 g/cm3。
试验发现,当温度为−20 ℃时,在加压3 h 后发生闪络;当温度为−10℃和−5 ℃时,分别在加压70 min 和 3 min 时发生闪络[27]。
(3) 1970 年,Kawai在户外进行了不带电覆冰试验,覆冰后利用400 kV 电源施加试验电压,串入15 kΩ电阻后的系统短路电流为26 A。
试验时施加电压恒定,让阳光使绝缘子冰雪自然融化。
结果表明,户外试验所得的长串绝缘子泄漏电流和闪络特性与人工气候室短串绝缘子的试验结果类似[28]。
(4) 1971 年,Renner等在Bonneville 电力公司采用额定电流 1.5 A、额定电压500 kV 的直流电源进行了绝缘子覆冰试验[29]。
采用淋雨装置在户外对带电绝缘子进行喷雾覆冰,研究其覆冰增长特性、以及其在融冰期和覆冰期的闪络和耐受特性。
先在一定试验电压下对绝缘子进行覆冰直至闪络,降低施加电压后再次覆冰直至耐受,不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最低闪络电压。
(5) 1975 年,Schneider 采用串入12 k Ω电阻后最小短路电流为18 A 的400 kV 电源对超高压绝缘子进行了试验[30]。
当温度<3 ℃时,采用σ20=29μS/cm 的细雾进行了绝缘子带电覆冰试验。
覆冰持续至闪络发生或 4 h 后停止。
采用静止圆柱形导体来监测冰厚,试验时的雨凇覆冰厚度为25 mm,并同时测量绝缘子覆冰质量。
结果表明,“V形”绝缘子串的性能最好,标准悬垂布置的瓷绝缘子串次之,复合绝缘子串的性能最差。
(6) 1975 年,Lee 等在σ20=202μS/cm、电压500kV 条件下对耐张、悬式瓷及复合绝缘子串进行了试验,验证了V形串的良好覆冰特性[31]。
(7) 1979 年,Fujimura 等在−20℃的冷冻室中采用恒压法研究了绝缘子的耐受水平和闪络电压[32],其覆冰水电导率σ20在50~500μS/cm 之间,绝缘子表面覆冰密度在100~130 mg/cm2之间,施加试验电压高达600 kV。
(8) 1980 年,Cherney利用室内试验装置对绝缘子施加恒定电压进行人工冻雨试验[33]。
由370 kV/1 666 kV A 变压器提供试验电源,采用的自来水进行覆冰,绝缘子施加的试验电压比运行电压(230、500 kV)高10%,降雨率在8~10 mm/h 之间,以25 mm 分裂导线上的表面覆冰增长作为参照。
由于清洁绝缘子未发生闪络,因此试品绝缘子预染污盐密为0.4 mg/cm2。
(9) 1982 年,Charneski 等在−12 ℃环境中采用σ20=200μS/cm 的自来水进行覆冰,在给定电压下使支柱绝缘子单面覆冰1 h,由10次试验发生闪络的次数(改变施加电压使其发生0~10次闪络)来确定其电气特性[34]。
试验电源由电压为75 kV、短路电流为6.7A 的变压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