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写作步骤
如何撰写SCI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如何撰写SCI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期刊引用数据库,SCI论文的发表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撰写一篇SCI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来指导。
本文将从论文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呈现以及写作风格等方面介绍如何撰写SCI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论文选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研究兴趣和专业背景的论文题目是撰写SCI论文的第一步。
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具有学术意义的研究问题或者研究目标。
其次,你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献,了解已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最后,你需要评估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资源,并确定能够完成的研究范围和可行性。
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SCI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你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
在确定研究方法时,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实证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同时,你还需要合理规划数据收集和样本的选择,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是SCI论文撰写的核心过程。
你可以通过实验、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你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或者质性分析方法来处理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你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采取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排除异常值和干扰因素。
四、结果呈现结果呈现是SCI论文撰写的重要环节。
你需要清晰、准确地呈现你的研究结果,并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支持你的结论。
同时,你还需要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在结果呈现中,你需要使用科学的术语和逻辑结构,确保读者能够全面理解你的研究成果。
五、写作风格写作风格对于SCI论文的撰写来说至关重要。
你需要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含糊和主观性较强的表达。
同时,你还需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清晰地组织你的思路和观点。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详细讲解教程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详细讲解教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全球知名的科学引文数据库,是科研界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因此,撰写并投稿SCI论文是每个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篇教程将详细讲解SCI论文的写作与投稿步骤。
1.研究题目选择选择一个有创新性和重要性的研究题目是撰写SCI论文的第一步。
选择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了解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2.文献综述在撰写SCI论文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并理解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已发表的SCI论文,并作出总结和分析。
这有助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以及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研究设计与实验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和问题后,开始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
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合适的方法选择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
4.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
5.写作论文6.论文修改与润色7.选择期刊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是确保SCI论文发表成功的关键一步。
了解期刊的发表范围和要求,找到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期刊,并仔细阅读该期刊的投稿指南。
8.提交论文9.审稿与修改10.发表与传播以上是SCI论文写作与投稿的详细讲解教程,希望对需要投稿SCI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当然,写作与投稿SCI论文需要耐心和毅力,也需要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是科学引文索引,为学者提供了有效的科研成果传播渠道。
SCI论文的发表过程需要经过严格评审,其中包括专家审核、同行评审等环节。
本论文将简单介绍SCI论文的发表过程,并列举几个提纲标题。
一、介绍SCI论文SCI论文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是评价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SCI期刊是指已经被SCI批准,将每篇文章录入SCI数据库的学术期刊。
二、SCI论文的发表过程SCI论文的发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定目标期刊2.撰写论文3.投稿4.初审5.同行评审6.修稿7.终审、接受和发表三、选定目标期刊在准备发表SCI论文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目标期刊。
这需要考虑期刊的专业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的排名等因素。
四、撰写论文在撰写SCI论文时,需要遵循写作规范,包括结构、篇幅、格式、语言、逻辑等方面。
撰写SCI论文时需要特别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五、投稿投稿是将文章提交给期刊编辑部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期刊的网站上会提供投稿指南,详细说明投稿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六、初审在初审阶段,编辑部会对投稿的文章进行初步审核,主要看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和文章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
七、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是SCI论文发表过程的重要环节,论文会被分派给几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严格保密,所得结论对外不做公开。
八、修稿在审稿意见返回后,作者需要根据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
九、终审、接受和发表在修稿后,文章将被送往终审环节,审稿人会对修改后的文章进行再次审查。
若通过终审,论文就能接受并发表。
综上可知,SCI论文的发表过程相对比较严格和复杂。
仅有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需要不断磨炼,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素质,才有可能在这个学术门槛上站稳脚跟。
提纲一:介绍SCI论文。
简单介绍SCI论文的概念和作用,作为后续论述的基础。
分析:这个提纲是整个报告的起点,对于SCI论文发表过程的概述为读者提供了整个报告的目的和内容。
sci论文写作顺序

sci论文写作顺序SCI论文要求严格,但它的写作也有规律可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sci论文写作顺序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sci论文写作顺序题目:一篇好文章二十多字左右的文题是非常重要的。
文题需与内容紧密相关,不需设副题,不能加报道用语,也不可用“!”“?”。
署名:署名要求真实,这样才可以体现责任,通常包括真名与工作单位。
第一作者必然是文章的全程负责人,而这之后的署名需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序。
其中行政领导人不署名,对SCI论文写作过程有贡献的人员也可以在致谢里体现。
引言:引言要做到引人入胜,行文简练,好的文章通常都有一个发展历程与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
突出文章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及文献。
材料和方法:了解所投期刊杂志对此方面的格式要求1.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2.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3.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力求真实可信,不能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但如出现误操作或设备故障这样所得的数据可以不用。
实验结果的行文应简练合理,剔除不适用的数据也可以留做它用。
应注意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用表优于图,但要适当注意篇幅,图表各项不能重复。
如有偶然现象也需交代清楚。
讨论:讨论在SCI论文写作中的地位也比较高,但难度也很大。
应从全局下手,找到主要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对实验结果应作出分析与推理,不要重复的叙述实验结果。
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另需注意文章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
结语或结论:文章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列出确凿的结论。
文章的行文应简洁,可逐条写出。
参考义献:这是文章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
列出文章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文章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14--SCI-论文写作与投稿步骤和要领

修改稿 Cover letter
• Dear Dr/ Prof.. : •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w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us an
opportunity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we appreciate editor and reviewers very much for their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We have studied reviewer’s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revision which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We have tried our best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Attached please find the revised version, which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to you and reviewers for comments on our paper.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 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 •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Name: ××× • E-mail: ××××@××××
如何撰写SCI论文的结果和讨论部分

如何撰写SCI论文的结果和讨论部分科学论文是学术界重要的交流和发表成果的方式之一。
在SCI论文中,结果和讨论部分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研究者的思考、发现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SCI论文的结果和讨论部分。
一、结果部分结果部分是对实验、观察或模拟研究所得数据的陈述和分析,主要展示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详实性。
以下是撰写SCI论文结果部分的基本步骤和要点:1. 简明扼要地陈述结果:首先,应该按照实验或研究的不同方面,将结果划分为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应注明内容主题,并在开头简要陈述结果。
可以使用文字描述、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结果。
2. 图表的设计和使用:图表是结果部分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和趋势。
图表应具有清晰的标签和标题,保证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图表内容。
同时,每个图表都应该有相应的文字说明,解释图表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数据和统计分析:在结果部分中,需要详细描述实验或研究所得的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
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的特征和差异,并指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结果。
4. 结果的解读和讨论:不仅要简单地陈述结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解释应基于实验设计、研究假设和背景知识等,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和对照。
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果,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提供不同的思考和分析。
二、讨论部分讨论部分是对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环节,也是论文展示作者科学思维和学术见解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撰写SCI论文讨论部分的一些建议:1. 结果与研究问题的关系:讨论应始终围绕研究问题和目的展开。
对比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性或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2. 结果的优点和局限性:在讨论部分中,需要客观评价结果的优点和局限性。
提出对结果的合理解释时,要注意承认可能的不确定性或假设的偏见,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3. 结果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讨论部分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和前人研究相联系。
如何撰写SCI文章,投稿交流用语及状态解释

如何撰写SCI文章,投稿交流用语及状态解释第一部分:SCI文章的写作对于没有写过英文的人来说,第一篇文章有些困难。
关键还是在于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
在文章的写作上,最好不要自己造句子。
说实在的,大多数中国学者的英文都不好,自己造句子,很可能是中式英语,老外看不懂。
所以,写文章,要学会借鉴。
也就多看英文文章,看到相关的句型,要做好笔记。
要学会使用老外们用过的句型,拿来以后作些修改。
我一般都在写作前阅读大量的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分别copy到自己文章的各个部分,然后在写作时进行取舍。
1.Introduction部分,很多可能都是文献。
要介绍自己研究的内容的一些相关知识。
让大家知道你所研究领域现在的一些进展,以及自己研究的“新鲜”内容。
2.Materials and Methods比较好写,看看文献,应该有相同的内容可以参考,把这些内容找来进行一些修改就可以了。
3.Results部分有些困难。
这一部分是要自己造句较多的部分。
但是也要尽量借用英语是母语的人所用的句型。
个人研究的内容可能很多,要突出指出自己的研究重点。
在这一部分,最好不要出现讨论方面的内容。
4.个人觉得最难写的部分是Discussion部分。
要把自己的研究与他人的研究结合起来,哪些与他人的研究相似,哪些不一样。
从自己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推论。
要从研究结果可以引申一些相关的内容,不要完全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放宽一些。
5.我一般是在写完这些部分以后,再写Abstract,最后再定标题。
一个简洁醒目的标题,事半功倍。
请记住:写文章一定要突出自己研究相对较新的内容。
这是一些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所很看重的。
另外,最不推荐的是把文章写成中文,然后翻译成英文。
因为这样真的是彻头彻尾的中式英语了。
第二部分:SCI文章的投稿写好文章后,就要开始投稿了。
1.选择期刊。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文章的刊物很重要。
个人推荐:先投一个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如果能被送审,得到一些修改意见,即使被拒,然后修改后再投一个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希望更大一些。
教你SCI如何写

教你SCI如何写撰写一篇SCI论文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精确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超实用的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撰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选择一个有足够研究前景和意义的主题非常重要。
你应该挑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并考虑该主题的新颖性和研究价值。
步骤二:展开文献综述在撰写SCI论文之前,你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你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步骤三:确定研究方法基于你的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你需要详细描述你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法。
确保你的方法能够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步骤四:收集和分析数据执行你的实验或数据采集,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确保你的分析方法符合你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并绘制清晰的图表和图像来展示你的结果。
步骤五:撰写论文的主要部分你的SCI论文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标题和摘要: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和简洁明了的摘要可以帮助吸引读者的兴趣。
2.引言:在引言中,你需要说明你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概述。
3.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中,你需要回顾相关研究的最新发现并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4.方法:在方法部分,你需要详细描述你的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5.结果:在结果部分,你需要清晰地呈现你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使用图表和图像来展示你的结果,并确保结果与你的研究目标和问题相符。
6.讨论:在讨论部分,你需要解释你的结果,并将其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
你还应该分析你的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7.结论:在结论部分,你需要总结你的研究结果,并概述你的研究对该领域的贡献和意义。
步骤六:进行修改和润色在你完成初稿后,花时间仔细检查你的论文。
确保你的论文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润色。
确保你的论文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并遵循SCI论文的格式要求。
步骤七:投稿和回复审稿意见选择一个合适的SCI期刊并提交你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撰写SCI论文的5个要求有人归纳了外刊论文撰写的五个基本要求,即5C: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 。
只有满足这5点,才算是一篇合格的外刊文章。
1. Introduction:Introduction是外刊文章最难写的部分之一(另外就是Discussion)。
中文文章的缺陷就在于Introduction没有内涵,过于简单,没有真正体现论文的研究起初和创新要素。
外刊论文对于Introduction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好的Introduction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
所以大家应该在Introduction的撰写上下功夫。
要写好Introduction,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这两点是紧密结合的,即在符合逻辑性的基础上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
A. 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
要尽量简洁明了,不罗嗦;须知看文章者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
B. 文献总结回顾。
是Introduction的重头戏之一,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
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这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要极力避免;一旦审稿人指出这两个毛病,很可能意味着表明你做的不够深入或全面,负面作用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文献引用和数据提供一定要准确,切记避免片面摘录部分结果而不反映文献的总体结果;引用的数据也要正确,特别是间接引用的数据(即不是从原文献中查到,而是从别人文献中发现的另一篇文献的数据);数据出错会导致文章的印象特差!此外,引用文献时注意防止造成抄袭的印象,即不要原文抄录,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描述。
如果审稿人正好是文献的引用者的话,原文照抄的结果一定会很糟糕。
C. 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这是整个Introduction的高潮,因而要慎之又慎。
阐述局限性时,需要客观公正评价别人的工作,不要把抬高自己研究的价值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工作之上(这是中文文章易犯的毛病),外刊论文写作万万不可如此,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分析。
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紧紧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
需要注意文章的摊子不要铺的太大,要抓住一点进行深入的阐述。
只要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篇好文章;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中文文章的特点是创新性要多要大,而英文文章的特点恰恰相反,深入系统的解决一到两个问题就算相当不错。
D. 总结性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Introduction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至此,Introduction的写作算是大功告成。
但是写完之后,还是要慎之又慎的仔细修改,琢磨每一个句子是否表达得恰当准确,这对Introduction的修改完善至关重要。
Methods:Methods部分描述论文实验过程,这一过程的写作相对较为简单,但是需注意的问题不少,重要的在于完整和科学。
完整就是实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要顾此失彼,遗漏一些重要内容。
Methods 部分可按实验对象、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方法等来组织行文。
只要能在以下4个方面做到完整和科学的描述,相信写好Methods不是主要问题。
A. 实验对象一般是人、动物或一些组织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确;此外要注意国外刊物大多对牵扯到人或动物的实验都有一些特定要求,有些是不允许在人或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操作,这需要认真阅读投稿刊物中关于实验的详细规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可能会不接受评审或发表。
B. 实验设备,要对仪器型号、生产厂家、实验过程中的用途等作详细说明;实验设备之间的连接要科学正确,不要给人混乱或操作错误的感觉。
设备使用时一些必要的步骤不可或缺,尤其是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特定影响的操作更要详细说明。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Discussion中能够进行对应的分析。
比如,一些设备在使用前要校正(calibration),有的要求每阶段实验之后都要重新校正,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详细说明你的操作步骤或校正过程,便于评审人分析你的结果。
C. 实验材料,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
总体上来说要注意说明材料选择的必要性,也就是对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材料,最好有一定的说明。
如果这点描述不清,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过程不成立。
D. 实验过程,就是清楚描述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一般要附以实验流程图进行说明。
流程图的画法很多,有文字式的,有文字和示意图结合的,不同实验有不同做法。
一般来说,可能后者多一些(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因为这样能使评审人对实验过程一目了然。
如果示意图画得漂亮,还可以增加一些印象分。
描述时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对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要描述清楚,不要造成实验过程混乱不堪的印象,因为评审人最终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描述得来的。
Results:有人把Results和Discussion放在一起写,但是大多数论文都是分开的。
这两种做法取决于文章的类型。
如果你的结果在分析的同时进行讨论更加合适,并不适合单独拿出来分析(或者是那样做很困难,导致Discussion成为鸡肋时),合在一起是合适的;反之就应该分开写。
A. Results的要求是翔实准确。
准确是结果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伪造和篡改。
翔实是提供最全面的分析结果,把一切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都提供给读者,不要故意隐瞒或遗漏某些重要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果不够翔实并不导致论文直接被拒,但结果的真实性被怀疑文章就肯定被拒。
B.结果提供一般是表和图。
不同杂志对图表要求不完全一致,应根据杂志要求分别对待。
表格能清晰展示论文获得的第一手结果,便于后人在研究时进行引用和对比。
图示能将数据的变化趋势灵活的表现出来,更直接和富于感染力。
图表结合,能取长补短,使结果展现更丰富。
目前,大家越来越喜欢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但杂志却要尽量限制图的个数;因为会增加排版的困难,版面费和出版社的支出也就会增加。
因此,建议大家在提供图时,尽量用最少的图提供最多的信息,最多不超过8个。
图片太多显得罗索和累赘,主编不会欣赏;必要时可用表格替代一些图。
图片格式要求每个杂志不同,用tif格式较多,不推荐用bmp(jpg更不能用)。
有人说用矢量图清楚些,其实和tif没什么区别,只要足够清晰就行。
黑白图片可免费,彩色图片绝对要收费,而且价格不菲。
C. Results和Discussion分开写时,Results部分尽量不要涉及对结果的评论,最多是总结陈述结果就可以了。
否则造成这两部分的内容重叠,显得累赘,从而对Discussion不利。
结果的描述也要注意层次安排,要按照条理性要求分别描述,显得逻辑性较强。
不要乱七八糟,降低论文的可读性。
D. Results中大多要提供统计结果。
方差分析的结果形式要根据刊物的格式给出,有的要求对分析值、自由度和概率都要详细的给出,有的只要分析值和概率就可以了。
概率可以用p=0.02或者p<0.03等形式给出,自由度的表达也有特殊要求。
这些细节问题虽然关系不大,但是注意格式统一,不要乱七八糟各自为战。
统计分析结果过多时,可用表格给出,具体可参照SPSS软件分析之后的结果。
如果论文结果部分通篇都是统计分析的数据,会显得凌乱不堪,表格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Discussion: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是最难写的两部分。
Discussion之所以难写,是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指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释实验结果。
要写好Discussion,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两个步骤:A. 选择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Results中有的结果是重要的,有的则可一笔带过。
选择合适的结果在Discussion部分进行深入讨论,是写好该部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一般来说,可根据如下原则来判断:如果你的结果体现了实验的独特性,是其他研究中没有得到的,那这个结果就是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有些结果和前人的研究一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就应该一笔带过而无需深入讨论。
Discussion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并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大和小是另外一个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区别、区别就是创新。
B. 对选中的问题按一定层次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说理要有根据、问题要讲清楚、讲透彻。
选择的问题有时不只一个(多数情况是2个以上),因此要按一定层次描述清楚。
一般来说,把最重要的放在中间,次之的放开头和末尾。
放在中间能将评审人的情绪带至高潮,前面是铺垫,后面是总结。
这样的顺序似乎更合适。
问题无论大小,是否重要,都要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讨论:(1)首先要有类似结果的对比,说明自己结论的独特性;(2)其次要系统阐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方法有多种(从实验设计角度,从理论原理角度,从分析方法角度,或借鉴别人分析方法等等)。
重要的是将这个问题深入阐述清楚,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要做到这点的确很困难,因为评审人总会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只可能尽量做到这一点罢了。
C. Discussion部分还要注意保持和Results的一致性!就是结果和讨论要一一对应。
千万不要出现按讨论的内容可以推出与实验相反的结论这种情形,那证明你的讨论思路是彻底的失败或你的实验压根儿就是失败的。
所以Discussion的文字描述和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尤为重要。
由于中英文表达的不同,在投稿之前要尽量避免出现表达上的误解,如果论文因此被拒是很冤枉的。
Acknowledge & References:(参考)Acknowledge主要分为两个:第一是表明研究的基金来源,中国一般都是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China(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大多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写基金时一般要标注清楚基金号码(Grant Number),只有这样才算是该项基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算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须知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成果是在没有资金资助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这一点非常必要。
第二是对参与人员(没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员)和单位表示感谢,如果通过一审和最终接受发表,还要添上对editor和anonymous reviewers的感谢,这是基本礼貌。
References重要在于格式。
不同杂志对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不一样,具体下来有所区别的可以分为:作者的写法,有的是简写在前,有的简写在后,有的简写有点,有的简写没有点;文章的名字,有的要加上引号,有的没有引号;期刊的写法,有的要简写,有的要全称,有的要斜体,有的则不需要;年和期卷号的顺序,有的是年在前,有的是年在后;期刊论文、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四种引用的格式各不相同;文献的排列顺序,有的是按照字母的顺序,有的则是按照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