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本市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的几个问题
建筑工业化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探讨

建筑工业化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提高,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必要途径,但如何有效地实现建筑工业化则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针对建筑工业化的成本、模数标准、构配件标准化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成本;模数标准;构配件标准化1 建筑工业化的概况建筑工业化是指为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主要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建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建筑生产方式。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有效地推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较快,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我国建立了许多国家级建筑工业化试点,尤其是预制混凝土构件发展较快,已进行转型升级试验,开发了如装配整体式框架和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框架结构等新型结构。
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推进建筑工业化,如《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
其中提出了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新时期建筑工业化的设计、生产、管理等都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
信息化技术正逐渐在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推广。
如3D打印预制构件拼装,同等比例缩小的实物便于管理人员模拟装配的全过程,更好地实施质量监控与管理;PCIS装配式构件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编码建立构件唯一身份,实现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软件的应用细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设计人员设计效率。
虽然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即使在大城市,它的存在感还是较低,工业化生产率也不高。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是在传统现场施工中,因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障低等问题以饱受诟病。
而建筑产业化发展之路是解决传统低水平、低效率的施工方法的有效方式标签:建筑产业化;问题;对策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能耗是发达国家能耗的3~4倍;施工效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而建筑产业化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分散的、低水平、低效率现场施工生产方式。
在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促进建筑业集约化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行业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建筑产业化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之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建筑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化生产成本高。
生产成本是建筑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建筑企业引入新技术、新产业首先考虑的是否能够更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建筑产业化模式,其建筑安装成本肯定是高于传统的建筑方式。
例如现场浇筑作业,混凝土的成本是1200-1500元每立方米。
而如果采用购买混凝土预制件然后吊装,成本则可能超过4500元。
另外由于相关标准与体系等不健全,导致建筑产业化建造过程中仅有部分环节实现了工业化,而其他环节则沿用传统的建造方法。
这种工业化生产脱节问题,不能完全把产业化的规模效益体现出来,影响了企业实施产业化建造模式的积极性。
只有不断推进建筑产业化流程建设,让该流程更加市场化和专业化,建筑产业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质量不佳问题是困扰企业施行建筑产业化生产模式的另一重要因素。
建筑质量不仅事关企业声誉,而且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自从建筑产业化进入我国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事实上,我国发展建筑工业化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2013年以来,各建筑相关单位将建筑工业化作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向现代建工产业进军的战略项目,专门成立工业化研究工作小组具体推进建筑工业化工作。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市场规模有限。
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
由于规模小、工业化率低,相比较传统作业,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成本增加是必然;二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标准滞后。
要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其前提是要实现标准化。
近年来,有些地方已制订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等,基本涵盖多种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设计、施工、构件等方面。
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国家级的统一完整的标准体系,各地相关标准也有待细化,这制约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机制有待完善。
建筑工业化在中国已经走过很多年,从试点探索期到工作推进期,再到全面深化期,新建住宅产业化水平整体质与量都有明显提高,新型结构体系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发展。
目前各地出台了多项纲领性文件,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都还不完善,缺乏具体细则,制度层面步伐落后,缺乏有效的推进、监管、激励、约束等机制。
为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沈阳卫德总结了各方齐力推出的一系列利于工业化进程顺利发展的措施,具体如下:1.政府推出适度政策,规范住宅产业化发展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极其复杂,除涉及到技术内容外,还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相关,它是与城市每一个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联系的特殊产业,因此需要政府以住宅产业管理者的身份制定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包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政策、住宅投资融资政策、住宅市场政策、住宅产业组织政策、住宅质量政策、住宅价格政策、住宅用地政策、城市建设与开发政策等,依靠政策造就和调控住宅消费市场,并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开发和生产优质住宅产品,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剖析了建筑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建筑业的巨大变化,同时分析了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与施工的脱离,以及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局限,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和研究对策,最后指出了实现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问题、对策引言:建筑行业是目前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实现建筑业的良好有序发展,不仅关系着建筑业的兴衰,也是关乎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的重要课题。
伴随着建筑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建筑行业也已经朝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建筑工业化的思想基本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欧洲,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我们国家也在1963年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有利有弊:建筑工业化解决了大多数人的住房紧缺问题,缓解了市场压力,但同时由于机械化的生产,很多人也面临着失业的困境。
这些都是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摆在建筑行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瓶颈。
一、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建筑工业化是什么?建筑工业化就是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将现代工业生产的成熟经验应用于建筑业,象生产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建筑定型产品。
建筑工业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因为建筑工业化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首先,建筑物的建造变得简单。
以前的建造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和建设,而实现建筑工业化后,房子的建造像制造汽车一样,把房屋的各种配件(如结构、装修、水电等设备)都预先在工厂内生产制造好,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大大地减少了施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力。
其次,劳动环境的改变,提高了施工效率。
因为建筑所需的各种配件已经预先在工厂中制造好,就避免了工人在严寒酷暑环境中的作业负担,大大的消除了笨体力劳动。
浅谈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浅谈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之际,建筑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推出了发展建筑工业化这一新的理念。
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对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建议,对我国更好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特点;存在问题;建议1.前言自建筑业发展以来,由于一直采用扎钢筋、支模板、现场浇筑等施工工序,加之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始终是一种粗放型产业。
传统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建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这些明显的短板缺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直接制约了建筑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探索解决这些客观因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试验,提出了建筑工业化这一理念。
通过工人现场浇筑向工厂化生产的转变,将传统的现场浇筑的手工作业向预制构件机械化生产进行改变,从根源上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快速转型升级。
2.建筑工业化的概念、特点和优势2.1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上世纪20、30年代,欧洲就提出了建筑工业化的思想,由于建筑工业化在质量、效率、效益以及环保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欧洲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比于国外,我国提出建筑工业化这一概念相对较迟,主要在1978年由国家建设委员会提出要发展建筑工业化,自那以后,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才逐步开始发展。
建筑工业化即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用通俗的言语表述就是一个项目的生产过程是先在工厂进行预支构配件的预制化生产,将预支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再进行装配式施工的生产方式。
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将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进行有效综合,确保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能够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建筑工业化这种生产方式有效减少了项目工期、提高了产品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并促进了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建筑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及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对策研究

建筑设计132 2015年53期建筑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及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对策研究程广冰山东建筑大学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时机,其次分析了建筑工业化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3-0132-0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环境质量都有了新要求。
现代建筑、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城镇化迅速加快等方面都为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提供了时机。
下面就新型建筑工业化进行分析。
1 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时机 1.1 经济条件较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增强,走绿色发展道路,提倡绿色建筑,为改变建筑业高耗能、高污染、高事故的局面提供了经济支撑。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排头兵。
所以说,建筑业工业化发展是建筑业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产业技术日趋成熟近 30 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不断出现和应用,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建筑工业化是将建筑物按照建筑、结构、水、暖、电等通过一体化的产品设计,并按各专业划分为各子系统的,以满足建筑的各功能要求,集成一个功能完整的体系。
通过建筑制品一体化、标准化,将大部分建筑产品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集成实现工业化生产,并从建筑设计、产品制造、运输安装全过程利用信息化BIM 技术进行管理,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
1.3 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新型建筑业工业化的特点是建筑物的墙、柱、梁、板及其他构件工厂化制作,现场组装,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工艺。
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安装,信息化管理,传统的施工企业配置已不适应。
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设备配置等各方面升级改造。
建筑工业化实践及问题总结

问题 。 提 出 了解 决建 议 。
【 关键词 】 建筑工业化
P C构件
施工重点
筋锚 固。 预 制 装 配式 构 件 的产 业 化 。 所 有 预 制 构 件全 部 采 用 在 工 厂 流水加工制作 , 制 作 的 产 品直 接 用 于 现 场装 配 。在 施 工 过 程 中
放型 。
发现, 同发 达 国家 的 建 筑 业 相 比 , 我 国 的 建 筑 业 还 存 在 生产 效 率不高 、 技 术水 平 较 低 、 质量 问题 较 多 等 情 况 。 如 何 改 善 这 一 情 况 , 使 建 筑 行业 改变 过节 约 的
搭 设 脚 手架 一 预 制 楼 梯 板 搁 置 架 一 吊放 预 制 楼 梯 板 一 楼 板、 阳台 板 搁 置 架 , 梁 下排架一梁钢筋 、 模板、 预 埋 件 一 吊 放 预 制叠合楼板 、 阳 台板 一 柱 插 筋 、 梁 预 埋件 复核 、 叠 合 板 现 浇 部 分 钢筋绑扎一柱 、 梁 、 楼 板 混 凝 土 一 循 环 施 工 至屋 顶 层 一 拆 除 脚
建设科技 T I A N J I N S C I E N C 2 E 0 & 1 T E 3 C 年 H N 第 O L 1 O G 期 Y
徐 莹 莹 ( 天津市宏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 0 0 3 8 1 )
建筑 工业化 实践及 问题总结
【 摘 要】 建筑工业化是近年 来国内建筑业发展 的热点之一 , 主要介绍 了建筑工业化 的含义 , 并通过 某工
形 式 转 变 是 该 行 业 面 临 的重 大课 题 。 根 据 国 际上 建 筑 行 业 的 先 进 经验 , 发展建筑工业 化能有效地提高建设效率 、 改 善 房 屋 质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及我国建筑工业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及我国建筑工业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表时间:2018-06-19T17:22:34.6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顾铭[导读] 摘要:介绍了建筑工业化基本概念及目前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和趋势,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现状,归纳总结了三种主要体系特点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杭州卓越城置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介绍了建筑工业化基本概念及目前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和趋势,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现状,归纳总结了三种主要体系特点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钢结构1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现代化的制造和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与“建筑工业化”相近的概念有:装配式建筑、PC建筑、住宅产业化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概念并不等价。
工业化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生产方式。
国外建筑工业化是二战后期发展起来的。
战后欧洲法、德、苏等国家房屋损毁严重,重建工作量大,人工匮乏,先后掀起了建筑工业化高潮。
到60年代,建筑工业化已经扩及到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始于上世纪50年代。
总体来说,上世纪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并不理想。
90年代后提出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并逐步推进发展。
2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2.1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与新体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已向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方向发展,并研发出多种新型建筑体系,如新型钢结构、钢混结构、木结构等。
目前瑞典和日本建筑部品通用化程度较高,可以根据建筑需要直接进行组合。
2.2定制化、集成化西方国家将制造业中定制化概念引入住宅工业化生产中,形成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定制建筑,提升客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要。
运用建筑技术集成化,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建筑设施精细化程度,降低功能造价,节省建筑空间,在提升建筑使用舒适性、便利性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