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学习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仪器、课件、地图册、课本插图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让学生集体朗诵“什么是土地”这首诗,理解其含义,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板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引导学生读图3.6中图片。
提问:从刚才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1)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2)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3)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2、请同学们读图 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看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类型齐全;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1、讲述: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2、请同学们读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第二章中的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图2.18“中国降水量的分布”图、图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进行比较。
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太仆寺旗六中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第2课时分布不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知道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资源。
重点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讲授新课思路一:采取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图讨论:我国地大物博,阅读教材第70页的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图例的颜色,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均匀,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如何。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从图中看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学生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等山区、边远地区及东南丘陵的山区。
学生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学生4:沙漠、戈壁等分布在西北内陆。
西北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资源》授课设计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初步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种类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解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成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授课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学习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授课方法读图法、解析法授课课时 1 课时教具仪器、课件、地图册、课本插图授课流程【导入新课】让学生集体朗诵“什么是土地”这首诗,理解其含义,从而导入新课。
【解说新课】板书一、种类齐全、耕地比重小1、引导学生读图 3.6 中图片。
提问:从刚刚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种类?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谈论下列问题:(1)平原以哪一种土地利用种类为主?为什么?(2)高原以哪一种土地利用种类为主?为什么?(3)山地以哪一种土地利用种类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种类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种类?2、请同学们读图 3.9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的分布”,看看我国大体有几种土地利用种类?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种类齐全。
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种类多种多样,种类齐全;我国山地多,平川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要,改造后能够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1、表达:我们认识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2、请同学们读图 3.10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的分布”,和第二章中的图 2.2 “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图 2.18 “中国降水量的分布”图、图 2.22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进行比较。
思虑以下问题:(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异?(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搜寻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2.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构建人地和谐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教学方法【教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收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
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
教师: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承转: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不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认识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掌握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情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难点: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
3.利用读图、析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PPT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东部地区耕地多,西部地区耕地少;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提问:“请大家思考,这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原因。
3-2土地资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3)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特点。
2.难点: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存在地区差异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我国不同类型的农业提问:你眼中的农业是哪些?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农业类型?引导过渡:不同的农业类型对应不同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这些土地分布在哪里呢?接下列我们就一起分析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授(一)土地资源的分布1.活动:讨论交流——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和相关气候图,小组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提示:耕地主要分为旱地和水田,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旱地主要种植小麦。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阅读相关地图和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并完成下列表格。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哪类干湿地区,分布在哪类地形区?(2)草地主要分布在哪类干湿地区,分布在哪类地形区?(3)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主要受到哪些气候要素的影响?小结: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于牧业。
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教师利用相关地图进行讲解和补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土地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2.难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和数据。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2课时地区分布
不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正确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知道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资源。
重点
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列表比较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讲授新课
思路一:采取读图分析、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读图讨论:我国地大物博,阅读教材第70页的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根据图中图例的颜色,联系我们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均匀,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如何。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最后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从图中看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的利用程度高。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学生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等山区、边远地区及东南丘陵的山区。
学生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学生4:沙漠、戈壁等分布在西北内陆。
西北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