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1.我国土地资源
●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东部季风区: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
北方——旱地——小麦
●西部非季风区:草地——畜牧业
●东部山地:林地——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3.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全国土地日:6.25。

初一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土地资源

初一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世界前列;但人均面积都低于世界平 总量及人均数量有何特点? 均水平。
土地类型 面积(万平 世界排名 方千米) 中国人均 (平方米) 世界人均 (平方米)
陆地面积 约960 耕地 121.7 森林 201.3
3 4 6
7229 917 1516
19964 2074 5999
2008年资料
特点1. 总量大,人均数量少。
劣势
二、土地政策
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的
精华。阅读下列不同类型资料,你能得出哪些
结论?
资料一
算一算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几分之一?对比 中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的一半。 中国耕地总面积略低于美国,但人均仅为美国的 1/6 ;中 中国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美国、巴西的数量 压力1.人均耕地少。 国耕地总面积虽为巴西的 2 倍,但是人均耕地却不足巴西 关系? 的1/3。
资料二 压力2. 人口持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继续减少。
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有哪些不同?
资料三
进入21世纪,我国耕地总面积一直在 不断减少。截至到2008年,全国耕地总面 积下降到多少?
12172万公顷
(18.25亿亩)
1公顷=15亩
资料四
根据漫画和文字资料,简要说出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节主要学习内容:


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土地政策
读下列景观图,说出土地的主要用途。
一、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概念:按照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的状况,可以把土地资源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以及能以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等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沙漠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土地资源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包括陆地和水域,可以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具有多样性和非可再生的特点。

2. 土地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土地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固定性:土地资源是固定地壳的一部分,不像空气和水资源那样具有流动性。

(3)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二、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土地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1. 耕地:指适宜种植作物的土地,包括旱地和湿地两种类型。

2. 林地:指生长着各种树木的土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地。

3. 草地:指适宜生长草类植物的土地,可用于牧草种植或放牧。

4. 水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包括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改进耕作方式等,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

2.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3. 城市规划与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增加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5. 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散乱污和低效用地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

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版

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版

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并学习关于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对初一下学期所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紧邻亚洲大陆的东部。

二、国土面积中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为270万平方千米。

三、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非常多样。

主要可以分为高山、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几个类型。

中国境内还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

四、河流中国有众多重要的河流。

其中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流经11个省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其他重要的河流还有黄河和珠江等。

五、气候中国气候多样,分布广泛。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中国还有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候。

六、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的铁矿石、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

七、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持续发展壮大。

八、交通运输中国陆地交通发达,铁路和公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重要的港口和航空枢纽,为国内外贸易提供便利。

九、文化与旅游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皆为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十、环境保护中国正逐渐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

总结:初一下学期所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交通运输、文化与旅游以及环境保护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现状。

同时,积极投身环境保护事业,为保护我们的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初中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喜马拉雅山脉,南界北回归线,北靠东北亚大陆。

中国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两大洋洲之一,太平洋和印度洋,有丰富的水资源,北部气候寒冷,有大片的草原,西部则是高山、高原和沙漠的主要分布区。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分区可分为东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区、北部草原区和西北沙漠区。

其中,西部高原区包括了青藏高原、巴蜀地区、新疆盆地等,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陆地区域,地势高海拔、地形起伏较大。

东部平原区包括了大江、大河流域,是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温带、温带和热带气候等。

中国气候呈现出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变化显著的特点。

南方多雨、温暖,北方寒冷干燥。

东部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充沛;西部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气温下降完全不同。

中国东部地区四季分明,而西部则因其地形复杂和气候的多样化而导致了气候变化更为显著。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

中国的主要水系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北方的主要供水、灌溉和交通水系。

中国也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国,有较丰富的城市和农村工业原料。

五、中国的农业与人口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地理上也体现出其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中国东部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西部农业相对欠发达,资源丰富、人口稀少。

中国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商业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养殖业也十分发达,种养业结构复杂。

同时,中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南方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北方寒冷的气候适宜小麦种植,东部沿海盛产豆类和油料作物,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
第一天
地理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
类利用的土地。

① 土地资源。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

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
一、海拔高、起伏大的山区(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面积超过平坦地区(平原和
高平原),比例为2/3:1/3;
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
大的特点。

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4%,耕地占10.4%,林地约占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20.5%。

然而,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然很大。

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还有约3300万公顷适合农业的荒地、6000多万公顷草山和草坡、9000多万公顷
荒山,开发利用适合中国林业发展的荒地和疏林地。

总结: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
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模板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模板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模板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指的是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多种类型的土地•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主要农业区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林地资源广泛分布,包括森林、灌木林、竹林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是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域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海洋,中国有丰富的内陆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三、中国的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和运输通道•内陆湖泊包括青海湖、洞庭湖等,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中国的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但面临着过度开发和水污染的问题四、中国的气候资源•中国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类型的气候区域•中国的气候资源对农业、能源开发、旅游等有重要影响•北方地区冬寒夏热,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气温随海拔变化而下降五、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中国的动物资源包括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中国的植物资源包括松树、竹子、银杏等,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六、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铁矿石、铜、铝、锌等金属矿产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稀有金属如钨、锡、锂等也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七、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八、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海产品等•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沙、石油、天然气等以上是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知识点模板,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六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六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六章第六章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在地理学中,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不同的地区拥有着不同的国土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差异极大。

本文将围绕第六章的知识点,对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国土资源的类型及分布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指的是人类所直接依赖的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水、土地、森林、油气矿产、野生动植物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往往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2.人文资源人文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人文景观、人才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受到人类活动及文化传承等因素的影响。

3.区位资源区位资源指的是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讯等资源,这些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1.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是人类最早依赖的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人类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国对于能源资源的探索及开发利用也越加重视。

目前常见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其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4.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包括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其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5.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也要考虑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总的来说,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涉及众多领域,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特点及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保护好环境与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

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
荒地。

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
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评价已利用土地
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
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
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
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
原东南缘。

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
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
仅占全国耕地的35.9%。

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
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
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