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损散货船剩余极限强度的评估与分析
船舶结构强度分析与风险评估研究

船舶结构强度分析与风险评估研究船舶作为重要的海上交通工具,结构强度和风险评估是确保航海安全的核心要素。
本文将探讨船舶结构强度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研究,旨在提供船舶安全性管理的参考指南。
首先, 我们将对船舶结构强度分析展开讨论。
船舶的结构强度是指在正常运行和预期使用情况下,船体及其组件的承载能力。
结构强度分析的目的是评估船体各部分的强度,并确保其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需要进行全面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主要的分析工具包括有限元分析和计算力学模型。
通过这些方法, 可以模拟不同的载荷情况, 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
例如, 考虑到波浪、载重和操纵力, 结构分析可以预测船舶在各种海况中所面临的强度挑战。
此外, 还需要对船舶结构进行材料强度评估, 确保所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第二个方面是船舶风险评估。
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风险,如碰撞、火灾、泄漏等。
因此,对船舶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
风险评估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并评估各种可能的事故和灾害情景,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评估过程需要考虑船舶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强度、航行性能、船舶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等。
其中,结构强度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船舶的完整性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通过结构强度分析和评估,可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为了有效进行船舶风险评估,需要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分析和事件树分析。
风险矩阵分析通过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情景与其潜在的严重性和概率相匹配,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风险级别。
事件树分析则通过建立各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可能发生的不同事故路径,并评估其潜在后果。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船舶管理者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降低风险,并提高航行安全性。
船舶结构强度分析与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提供了有效管理船舶安全性和风险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结构强度分析,可以预测船舶在各种载荷情况下的强度挑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结构。
散货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分析指南

散货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分析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散货船结构强度直接计算分析指南引言散货船作为海上运输的主要工具之一,其结构强度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运行。
【开题报告】万吨级散货船破舱稳性评估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万吨级散货船破舱稳性评估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散货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战以后,由于全球对于散货运输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散货船运输在海上货物运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货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在国际航运业中,散货船运输占货物运输的30%以上。
由于散货船的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
现在全世界的原材料货物大多是由散货船承运的,因此散货船迄今仍然是世界性产业链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世界经济地不断发展,世界性的原材料运输必然增多,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散货船的总吨数也必将增大。
目前,散货船正朝着双壳化、大型化、快速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在新设计建造的散货船的使用年限将更长、更加环保而且自动化性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散货船的设计方法也将不断地进步。
为了提高散货船的营运安全性,IMO、IACS等国家组织和各大船级社不断修改、完善SOLAS、MARPOL等规范、规则,提高船舶的技术标准。
然而,尽管我们现在有比较先进的船舶设计和制造技术,还是会有许许多多的海难发生。
20世纪初,TAITANIC 号客船首航的沉没,引起了海事组织对船舶事故的重视,并成立了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此后,一系列的海事国际公约相继出台,并与海上航运业的发展相互依存,对保障海上航运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接连几条大型散货船失事,国际海事组织(IMO)及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通过对失事报告进行研究后认为,尽管实施了SOLAS 第XII 章“散货船的附加安全措施”的要求,但是散货船在航行及装卸货等情况下的稳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海损事故的不断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干散货船的安全问题。
从今年刚发生的这几起案例来看,稳性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元凶。
破损船体的极限强度估算

o sa e c m p rd wi a h oh rt si t h tu u a u i ae c p c t I ho h tt e e d r o a e t e c t e o e tma e t e st ( r l h m t a a i h ‘ t y. ts wst a h r— s isa e qu t l a d c n b s d i r c ie u t r i wel n a e u e n p a t . e c K e wo ds d m a e s i y r : a gd hp; u tmae mo n s ‘ t li t me t he h; p a tc a ay i ; e a t — p a tc ng lsi n lss lsi c lsi a ay i ;bu k i g n l ss c ln
1 引 言
世界 经济 的增 长 造成 水 上 交 通 日益 繁 忙 , 船
舶 的 破 损 事 故 时 有 发 生 。 根 据 19 9 5年 英 国 劳 氏 船 级 社 的 统 计 分 析 , 各 种 事 故 造 成 的 船 舶 损 失 在
影 响 , 新推 导了船 体极 限强度 的解 析公 式 , 最 与试 验 和 IU 法 的结果 比较 有 令 人满 意 的精 度 。郭 SM
中, 搁浅 和 碰 撞 大 约 占 了 5 % 。统 计 资 料 表 明 , 0 在 由穿梭 油轮 所 引 发 的海 洋 环 境 污 染事 故 中 , 搁 浅 和碰撞 几乎 占到 7 % 。 0 V S A早 在 5 AT 0年代 末就 提 出了船 体 极 限 强 度 的概 念 , 后来 又 发展 了多 种 计算 船 体 极 限 强 度 的数 学 模 型 。C L WE L 最 早 推 导 出 考 虑 屈 A D L 。 曲和 屈服 的船 体极 限强 度 的解 析公 式 , 将 船 体 他 横剖 面简 化为 矩形 薄壁 等 效 剖 面 , 并假 设 在 船 体 梁达 到极 限状 态 时 剖 面 中和 轴 受 压 一 侧 全 部 屈
破损船体的剩余极限强度评估

目前对破 损 船体剩 余 强度评 估 方法 的研究 多 以直 接计 算法 [ 1 和 逐 步破 坏 法 L 2 为主, 近 年 来 非 线性 有 限元 法 开 始 被 用 来 进 行 船 体 剩 余 强 度 分
析, No t 搁 浅 下 船
摘要 : 船 舶 航 行 安 全 事 故 的 频 发 将 业 界 对 船 舶 破 损 剩 余 强 度 的 研 究 推 向 了新 的 热 潮 . 基 于 破 损 后
船 体 剩 余 极 限强 度 与 外 部 最 大载 荷 的 指标 , 对 某 集 装 箱 海 船 在 碰 撞 和 搁 浅 两 种 破 损 状 况 下 的 剩 余 强 度 进 行 了快 速 、 有效的评估. 其 中, 外 部 最 大 载 荷 依 据 散 货 船 共 同结 构 规 范 ( C S R - J B P ) 计算 ; 破 损
2 0 1 3年
第 3 7卷
2 0 0 6 年颁 布 的 C S R — J B P 中 规 定静 水 弯矩 计 算
f ‘
I
如下 . 中垂 状 态 :
一 一
D/ 4
m
=
工
I
£ }
1 7 5 C1 L 。 B( Cb +
kN ・m ( 3)
0 . 7)× 1 0 一 一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1 高本 国 ( 1 9 8 6 一) : 男, 工 学硕士, 主要 研 究 领 域 为 大 型 非 标 发 射 设 施 总 体 技 术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资 助 ( 批准号 : 5 1 2 7 9 1 5 0 )
武 汉 理 工大 学 学 报 ( 交 通 科学 与工 程 版 )
破损船体的剩余极限强度分析

Ab t a t The s ud ft spa e s t nayss t e t i ul r c r i ra d VLCC a sr c t y o hi p ri o a l i he c r a n b ke a re n t n— ke n t e i a tm a e t e t u i he pr gr s i e o l p e me h o o e i d i ro he r sdu luli t s r ng h sng t o e sv c la s t od l gy d fne n I ACS c ommo t u t r lr l s a t h o i e i g t s mm e rc lc o s s c in n s r c u a u e nd wih t e c nsd rn he a y t ia r s — e to mod l e
在 国际海 带组 织 (MO) 船体 结构 的 目标 型标 I 对 准( B ) , 船 舶结 构 规 范 中制 订 船 体 剩余 极 限 G S中 对 强度评 估 作 出 了 明 确 的 目标 要 求 和 功 能 要 求 。此
外 , 国船级 社 已 经或 正 在将 受损 船 体 剩 余 极 限 强 各
造 船 技 术
21 年 第 1 ( 第 35 ) 02 期 总 0期
破 损 船 体 的 剩 余 极 限 强 度 分 析
舒 鑫 吴 剑 国 , 洪 英 。 ,
( . 江 工 业 大 学 建 工 学 院 ,杭 州 3 0 1 ;2 中 国船 级 社 上 海 规 范 所 , 1浙 10 4 . 上海 20 3) 0 1 5
破损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评估与分析

不再 在原 船 体 的垂 向对 称平 面 内 ; 而且 当发生 破
舱 进 水或 液 体 外 流 时 , 舶 还 可能 发 生较 大 程度 船
收 稿 1期 l0 60 -9 3 20 ・71
图 1 破 损 船 体 极 限 破 坏状 态 时 的假 定 剖 面 应 力 分 布
损船体 的非对 称弯 曲 , 对一 条 散货 船进 行 了碰 撞
在 船 舶 发 生碰 撞 和 搁浅 事 故 后 , 体 的 总体 船 强度 和局 部强度 受 到 了很 大 的削弱 , 因此在 救援 、
和搁 浅后 极 限强度 的评估 , 计算 中破损 船体 的 但
应 力 分布 仍然 采用 的正 浮状态 下 的分 布 形 式 , 见 图 1 需要 指 出的是 , . 当破损 船体 在倾斜 状态 下发 生弯 曲时 , 剖面应 力分 布仍 采 用沿 垂 向简 单线 其 性关 系已不合 适 , 以直接法 计算 可能存 在 问题 . 所 文 中考 虑 了破 损船体 在倾斜状 态下 逐步破 坏
杨
平 : ,2 , 士 , 授 , 士 生 导 师 , 男 5岁 博 教 博 主要 研 究 领 域 为船 舶 海 洋 工 程 、 构工 程 、 程力 学 结 工
维普资讯
第 6期
杨
平 , : 损船 体 剩 余 极 限 强 度 的 评估 与分 析 等 破
得 出了一些有 应用价 值或 指导意义 的结论 .
了他 们 估算 完 整 船 体极 限强 度 的解 析 公式 , 来 后 Pi ak等人 [ 又利 用 该解 析 公 式 , 3 对一 条 散货 船 进 行 了 碰撞 和 搁 浅后 极 限强 度 的评估 . 昌捷 等 郭 对 他们 的解 析 公 式作 了一些 局 部 改进 , 及 了双 计
受损伤潜艇结构剩余强度评估

设 圆柱 壳半 径 为 R, 板 厚度 为 t涡形 凹陷在 圆柱 壳母 线方 向 的范 围为 5 如 图 1 。 壳 , ( )
7
f
/
I
‘
.
.
Fi 1 Sh p s rp in o nd n a in g. a e de c i to fi e t to
涡形 凹 陷的数 学表 达式 为 如下分 段 函数『: 3 ]
昂
1u 岔 昂
1No 1 .—2 F b.2 2 e 01
21 0 2年 2月
文 章 编 号 : 0 7 7 9 (0 2 叭 一 1 8 0 10 — 2 4 2 1 ) 0 1— 9
J un l f hp Me h nc o r a i c a is oS
Ke r :s bma i e sr c u e e i u lsr ngh;d mp e s a e nd n ai n y wo ds u rn t t r ;r sd a te t u i l h p d i e tto ; sr s ;sa lt ;MSC/ te s tbii y NAS TRAN
s r u lv r i g wi h o iin a d r n e o n e tt n i n lz d u e h l a yn t t e p st n a g fi d na i s a a y e .A e is o u v so e i u lsr n t h o o s re fc r e fr sd a te g h
位 置和 范 围都是 随机 的 , 因而 有必 要建 立 一种 对 受损 伤 的耐 压船 体结 构 形状 的数 学描 述 , 以便 在 此基
础上 建立 对受 损 伤 的耐压船 体 结构 进行 应力 和稳 定性 分 析 的计 算模 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 步 破 坏 分 析法 计 算 船 体 梁在 不 同 破 损情 况 下 的剩 余极 限强 度 , 同时 编 制 了计 算 程 序 。对 1 散货 船在 完整 艘 和 不 同破 损 状 态下 的船 体 结构 安 全 性 进 行 了 系统 评 估 , 得 到 了一 些 有 意 义 的结 论 。 并 关 键词 : 同规 范 ; 损 船体 ;剩余 极 限强 度 ; 撞 和 搁浅 共 破 碰
中图分 类号 : 6 4 14 U 7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1 5 2
An l ss a d As e s e to sd lUli a e St e g h a y i n s s m n fRe i ua tm t r n t f r Da a e l r i r 0 m g d Bu k Ca re s
1 引 言
在船舶发生 碰撞 和搁浅事故后 , 船体 的总体强 度 和局部强度受 到 了很大 的 削弱 。因此 , 救援 、 在
价值或指导意义的 结论。
2 破 损船 体剩 余 极 限强 度 评估
2 1 破 损模 型 和 剩 余极 限 强 度评 估 指 标 .
船 舶在营运 中最 多见 的破损 包 括 碰撞/ 搁浅 两种情 况 , 具体 破 损状 态 或程 度 可通 过对 过去 破 损纪 录的统计分 析来推 断其典型破损 状态 。文献
第 3卷 第 6期
20 0 8年 1 2月
中 国
舰
船
研
究
V 1 O6 O 3 N . .
De c.20 8 0
破损散货船剩余极限强度的评估与分析
黄 迎春 杨 平
武 汉理 工大 学 交通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6 303
摘 要 : 体 发 生破 损 后 , 剩 余 有 效 剖 面是 非 对 称 的 , 体 还 可 能倾 斜 。 根 据 I C 船 其 船 A S共 同规 范 ( S , 用 C R) 采
状态, 因此应 以船体剩余强度来评估其安全性 。 近年来 , 国际船 级社协 会 (A S 一 直在 致力 IC )
范围, 对于散货 船情况 如图 1 所示 。
于散货船 和 油 船 共 同结 构 规 范 的 制定 与 实施 工
作 。在充 分考虑 了各方面 因素之后 , C I S把 2 0 A 06 年 4月 1日作为规 范最终生效 日期 。本 文考 虑 了
给 出 了 上 述 两 种 破 损 情 况 下 最 不 利 的 破 损 部 位 和
拖航 中 , 如果采取 的措 施不 当 , 可能 因为船体 剩余
强度不 够 而 发 生 进 一 步 的 破 坏 和 更加 严 重 的事
故 。为了进行 救援 和防止海 洋污染 , 船体应保持 足够水平 的剩余强 度 。由于船体 破损 属 于非 常
Hu n i g— h n Y n n a g Yn c u a g Pi g
S h o fTr n p rai n, u a ie st fTe h oo y,W u a 3 0 3, i a c o lo a s ot t o W h n Un v ri o c n l g y h n 4 0 6 Ch n Absr c :Co sd rn h s mmer r s e t n o a g d h l gr e n h ifr n n ln — ta t n ie i g t e a y ty co ss c i fd ma e u l id ra d t e d fee ti ci a o to o d t n fe r u d n n olso in c n ii satrg o n i g a d c lii n,b s d o h mm o tu t r lRu e o u k c rir o a e n t e Co n S r c u a lsf rb l are s b ACS , t i p p r rp s s h p o r s ie ol p e yI h s a e p o o e t e r g e sv c l s me h d o n lz t e e i u l l mae a t o t a ay e h r sd a u t t i sr n t e h a g d s p i i s v r la cd na i a in . A r g a i e eo e n F te gh wh n t e d ma e hi sOl e ea c i e tlst t s u o p o r m sd v l p d i OR— TRAN a g a e a d c n e s d t ac l t h e i a li t te gh fr d ma e s i s A l n u g n a b u e o c lu ae t e r sdu lu tmae sr n t o a g d h p . b l are ss se aial se s d f ri aey a d s me u eu o cu in a e b e r wn. u k c riri y tm tc ly a s se o t s ft n o s f lc n l so sh v e n d a s Ke r :c mmo tu tr lr ls a g d s i y wo ds o n sr cua e ;d ma e hp;r sd a lmae sr n t u e i u lut t te gh;g o n i ga d c l so i r u d n n ol i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