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C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D)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B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6.意识是(BD)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8.“白马非马"的命题(BD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BC)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15.质和量的关系是( ABC)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BC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ABD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CD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19.肯定方面是指( BD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BD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CD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ABCD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对应专题三四)客观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2.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4.《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B5.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A6.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着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7、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9、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1、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7、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0、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社会管理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社会改革活动D、物质生产活动2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23、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2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26、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7、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31、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3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5、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36、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阶段测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阶段测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试1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41,点击提问】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参见教材P36。

2、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是(),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A、里昂工人起义B、西里西亚工人起义C、“人民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运动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44,点击提问】解析:里昂工人起义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参见教材P36。

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50,点击提问】解析:答案选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例如,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填空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填空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分为()和()两大派别,其中()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主张正好与之相反。

5、()和()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

6*、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7、辩证法坚持用()、()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形而上学则坚持用()、()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的存在和作用。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是唯物主义世界的基石,()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和(),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特别是()在意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识在()上是主观的,在()上是客观的。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和()。

3、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某种(),运动的绝对性体现在体现在物质运动的()、(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在物质运动的()、()。

4、()和()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实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时间的特点是(),空间的特点是()。

5、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什么?6、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

7、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和()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D、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D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4、“物质不是指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形态,而是指各种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性。

”这是( C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B )A、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6、对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C )A、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事小事,迎刃而解B、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帆风顺,事事如意C、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生受益D、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省掉学习具体学科的艰辛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D )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三维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D、时间的一维性和有限性8、把握时间的真正意义在于(A)A、把握机遇,成就一生B、懂得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和不可逆性C、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D、懂得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9、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10、在意识的起源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人的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1、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D )A、正确认识客观规律B、确定恰当的目的C、制定可行的计划D、进行社会实践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3、引出全见性和远见性的重要思想方法的哲学观点是 ( C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扬弃”的观点14、“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主要是(B)A、质量互变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C、否定之否定原理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原理15、学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在于(B)A、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B、坚定必胜信念,随时同困难作斗争C、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16、必然性是(D)A、偶然性的表现形式B、偶然性的必要补充C、与偶然性完全对立D、隐藏于偶然性背后的本质的联系17、假象(B)A、是人的错觉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C、是不表现本质的D、是不属于本质的18、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 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1C、中国D、俄国1 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 . C 2 . A 3. A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 0. A 11 . A 1 2. C 1 3. D 1 4.A 1 5. C二、多项选择题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 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 831 年和1 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 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 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6?1 斯密B、大卫?6?1 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6?1 圣西门B、沙尔?6?1 傅立叶C、罗伯特?6?1 欧文D、托马斯?6?1 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 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 . BCD 2. BCD 3. ABC 4. BC 5. AB 6. ABC 7. CD 8. AB 9. BCD 1 0. 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附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反映论和先验论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 二元论C. 唯心主义D. 怀疑论1 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1-5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1-5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1-5章练习题及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文献是:A.《共产党宣言》B.《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C.《反杜林论》 D.《哲学的贫困》2.马克思主义是由: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B.马克思和列宁创立的C.恩格斯和列宁创立的D.列宁和毛泽东创立的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A.思想和认识相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D.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4.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第一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的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 威廉·配弟D.弗朗斯瓦·魁奈5.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最终形成的重要著作是:A.《反杜林论》B.《资本论》C.《共产党宣言》D.《法兰西内战》6.“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一论断来自:A.《哥达纲领批判》B.《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C.《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D.《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的问世C.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8. 创立帝国主义论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9.列宁主义创立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论断的提出B.《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C.十月革命胜利D.《国家与革命》的发表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E.欧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近代自然科学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题干答案单选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单选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C单选题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单选题“万物皆备于我”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D单选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C单选题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B单选题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C单选题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D

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D单选题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A单选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单选题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B单选题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C单选题静止是指: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B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B单选题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 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 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D单选题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A.诡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论的观点D单选题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D.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单选题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C单选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物质和意识相互起决定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C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A单选题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D单选题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A.绝对的一致 B.完全的平衡C.无差别的统一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D单选题质变是指:A.事物的运动、变化 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 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场所或结构的变化C单选题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B单选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C单选题规律是:A.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B.人不能够认识的东西C.人不能够把握的东西 D.不以客观存在为转移的必然趋势A单选题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事物的相对性 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 D.人的自觉能动性B多选题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A.历史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先验唯心主义 E.绝对唯心主义BC多选题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A.承担者 B.形式 C.主体 D.基本属性 E.结构AC多选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相互包含的关系BE多选题根据世界物质性的原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D.一切从以往的经验出发E.一切从客观实在出发BE多选题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E.唯心主义AE多选题意识的产生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见不同的产物C.争论的产物 D.思想的产物 E.社会劳动的产物AE多选题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物质范畴:A.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C.与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抽象E.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BCD多选题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不懂得实践的科学含义及其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B.不懂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具有机械性D.具有形而上学性 E.在社会历史领域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ABCDE多选题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ACDE多选题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促使事物灭亡C.促使矛盾激化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E.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AE多选题以下哪些说法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A.量体裁衣 B.纲举目张 C.对症下药 D.解剖麻雀 E.因材施教ACE

多选题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量变就是质变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E.质变不依赖于量变,量变也不依赖于质变BCD

多选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A.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各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B.是我党制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战略方针的理论依据C.为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为实行“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领导方法提供了依据E.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ABCDE判断题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判断题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判断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错误判断题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错误判断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错误判断题发展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加。错误判断题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误来源章来源节难度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易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难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中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难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难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