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草船借箭》第 1课时
5《草船借箭》第一课时 课件(共20张PPT)

三国时期,蜀汉的军师 诸葛亮为了对抗东吴的 周瑜,提出了一项计 划——借箭。周瑜一直 对诸葛亮心存疑虑,为 了试探诸葛亮的才能, 他设下了一个看似无法 完成的任务:在三天之 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 亮接受了这个挑战,并 立下了军令状。
经过
诸葛亮预测到三天后会 有大雾,于是决定利用 草船来“借”箭。他向 鲁肃借了二十艘草船, 并安排了三千名士兵在 船上呐喊助威。当大雾 弥漫时,诸葛亮率领草 船队伍向曹军水寨驶去。 曹军以为这是蜀汉的进 攻,于是纷纷射箭射击。 箭矢如雨点般落在草船 上,很快十万支箭的任 务就完成了。
学习第二段
周瑜对诸葛亮 都说了什么?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 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 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 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 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 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 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 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 酒就走了。
思考问题
诸葛亮为什么要求周瑜把造箭的十天时间改成三天?
诸葛亮深知十天是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的,所以根本没想过 自己造箭,他想做的是草船借箭。
明知道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是难以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诸葛亮却 主动要求去做?
因为诸葛亮自己早已想好对付周瑜的计策。 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之后,周瑜为什么那么高兴?
五年级下册19课《草船借箭》1ppt课件

暗中帮忙准备二十条草船.第三天,江上果然
,
诸葛大亮雾下漫天令军士先
把,然船后一字排开
船头向西,船尾向东,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是为
了 迷惑曹操,巧妙借箭 .鲁肃很吃惊,诸葛亮却料定
曹操不会出兵 ,他想 曹操只会叫弓弩手射箭 .总之,诸葛
亮 计算精确,知天知地,知己知彼 ,真是神机妙算.
可编辑课件
返回 25
可编辑课件
18
一万多名弓努手一齐朝江 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 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 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 寨去受箭。
可编辑课件
19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 的船顺风顺水,已经是驶出 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可编辑课件
20
借箭经过:
再受箭 调转船头 受箭 擂鼓呐喊
【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
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 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 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 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 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 仲谋”。此外周瑜的心胸也十分宽广,“嫉妒诸葛亮” 纯粹是《三国演义》为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而虚构。
可编辑课件
11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 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 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 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 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
我的计划就完了。
可编辑课件
12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 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 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 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课件

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孙权 周瑜 张飞 关羽 鲁肃 庞统 荀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欣 赏其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19.草船借箭
听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 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 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 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 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 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才智超群。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cáo cāo dū dū gān yuàn (妒忌)( 曹操 )( 都督)( 甘愿 )
lǔ sù chí yán màn zī sī zì (鲁肃 )( 迟延 )( 幔子 )( 私自 )
shuǐ zhài léi gú nà hǎn zhī yuán (水寨 )( 擂鼓 )(呐喊 )(支援 ) chéng xiàng zhōu yú gōng nú ( 丞相 )( 周瑜 )(弓弩 )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画成四个部分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 的人心怀怨恨)
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能体现周瑜的 “妒忌”吗?我们先分角色朗读再说说 自己的理解。 1、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 最好?周瑜是大都督,不可能不知道。
2、周瑜会想,如果你答应造箭就整合我 意,就落入我的圈套。
军令状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2、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3、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 船头 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让一面受箭
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让另一面受箭 驶向南岸 4、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阅读文本 聚焦文本——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已整理)

阅读文本聚焦文本——《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一、阅读教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全文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展开故事情节,读罢全文,无不让人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借箭成功,这缘于他的“妙算”。
一个“算”字,却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算“天”,算“地”,算“人”。
他的“算”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二、学情分析学生喜欢这一类的课文,许多学生也看过《三国演义》,这样对学习课文无疑都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课堂上,激发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思考,走近文本,再走进文本,把课文读明白,读深入。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初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五、教具使用词卡六、教案过程(一)板书课题,练习书写。
1.今天要学习第19课,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谁来说说课题?(板书:19.草船借箭)2.我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你们也伸出手来在桌子上写,写正确,写美观。
课堂上,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抓紧时间学习。
(“船”字,这一笔“提”,不出头,右半部分上面的横折弯不要拐上去。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师生一同书写课题,有三个意图隐藏在里面。
第一,向学生传递了“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学习理念,只要是书写汉字,就要写正确,写美观;第二,向学生传递了“珍惜时间”的生活理念,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第三,点拨书写技巧,怎样将字写正确,写美观。
上课伊始,可谓是“一箭三雕”。
)(二)读通文本,交流预习1.打开语文书,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然后再往下读。
2.课前,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加之课堂上又朗读了课文,那课文中的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妒忌..曹.操都督.甘.愿鲁.肃迟延.幔.子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3.教师点拨:(1)“妒忌”的“忌”读去声。
人教版五下_19.草船借箭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gān
造句:为了大家的幸福,他 甘愿牺牲自己。
书写指导:横平竖直,第一横要长。
学习生字
鲁
结构:上下 音序:L 部首:鱼
组词:鲁肃 鲁班 造句:鲁肃是三国时期的著 名将领。 书写指导:“田”字略扁,中间一 横要长。
lǔ
学习生字
延
结构:半包围 音序:Y 部首:廴
yán
组词:延迟 延期 造句:老师说运动会延迟开始。 书写指导:横折折撇的角度要协调, 最后一捺要舒展。
19.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01 课 前 导 入
02 字 词 学 习
03 课 文 浅 析
目 录
0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你们看过小说《三国演义》吗?小说中 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知人善任的刘 备;胆大心细的张飞;奸诈狠毒的曹操;足
智多谋的诸葛亮;嫉贤妒能的周瑜······今天,
我们就学习一个发生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 故事——《草船借箭》。
呐
结构:左右 音序:N 部首:口 组词:呐喊 唢呐 造句:运动场上,欢呼声、 呐喊声此起彼伏。
nà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侧的 “口”上下位置居中。
学习生字
援
结构:左右
yuán
音序:Y 部首:扌
组词:支援 增援 造句:解放军连夜支援抗洪 前线。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侧的撇 要舒展。
学习生字
chéng
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造句:诸葛亮神机妙算借东风火烧赤壁。
辨析词语
吩咐 嘱咐
相同点: 都有把想法告诉对方,希望其照办的意思。 不同点: “吩咐”是口头指派或命令,带有强制性语气; “嘱咐”有劝勉、告诫的意思,不带强制性语气。 造 句: 1.你就照我的吩咐办就是了。 2.妈妈嘱咐我出门的时候不要忘记带零钱。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第一课时课件 图文

瑜忌督慢寨插呐弩丞
妒忌曹督委鲁遮寨擂呐插
妒忌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军令状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呐喊 神机妙算
yú
拼音 yú
笔顺
部首 王 部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瑜伽、瑜不掩瑕
jì
拼音 jì
笔顺
部首 心 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 禁忌、忌讳
dū
拼音 dū 笔顺 部首 目 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 监督、总督
人物介绍
瑜周
周瑜(175—210)
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仪表英俊,聪颖过人, 人称“周郎”。208年,孙刘两军联合, 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210年,周瑜 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器量狭小,见 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 被诸葛亮三次激怒而死。
草船借箭
老师:李思思
第一讲
走进课文
《三国演义》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 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 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 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罗贯中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 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 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 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国鼎立格局。
人物介绍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
曹
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
操
人。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过人。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经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笼统,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起先生读名著的兴味。
设计理念:«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众所周知,家喻户晓。
这部书之所以能焕收回如此隽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中央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丰厚、性情鲜明的人物笼统。
我们应把小说所发明出来的成功的、典型的人物笼统,经过言语在孩子们的大脑里贮存上去,使这些人物笼统可以活灵敏现地、生动传神地展如今孩子们的面前,经过品读活的言语使人物的笼统丰满起来。
这样诸葛亮运筹帷幄、胸中有数、雍容大度、神机妙算的笼统才会〝立〞在孩子的心中。
教学目的:1、看法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托、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呼吁、援助、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看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达在知天文、懂天文、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诵课文,能简明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感悟人物笼统,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经过详细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经过读表现人物特性。
教学预备:1. 引荐先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 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1、板书课题,启示说话。
我们国度有着绚烂的历史文明,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明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明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 课件-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曹”等13个字, 理解“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整体了解课 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自主阅读,初步感受课文中的人物特点。
2.换部首:忄慢 巾幔
3.字意识字:擂
用手制造出如雷鸣般的声音。
生字展示
dù
jì cáo dū wěi lǔ
妒忌 曹督委鲁
zhē yí huò zhài léi nà chā
遮疑惑寨擂呐插
分类识记
妒忌 曹 督 委 鲁 遮 疑 惑 寨 擂 呐 插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重点生字指导
jì
结构:上下 部首:心 笔画:7 音序:J
趣味歇后语: 一手遮天,一手捂地——瞒上瞒下
乌云遮挡
重点生字指导
yí
结构:左右 部首:匕 笔画:14 音序:Y
组词: 疑_疑__问__ _疑__惑__ 凝_凝__固__ _凝__聚__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字歌: 不信表疑问,两点凝成冰。
重点生字指导
huò
结构:上下 部首:心 笔画:12 音序:H
注音并组词: 域_y_ù___ _地__域__ 感_g_ǎ_n__ _感__动__
字歌: 惑由心生,域因土成。
运用: 这个问题使他迷惑不解。
重点生字指导
zhài
结构:上下 部首:宀 笔画:14 音序:Z
运用: 黄昏欲到壶关寨,匹马寒嘶野草中。
——韦庄
注音并组词: 赛_s_à_i__ _赛__车__ 塞_s_ā_i__ _塞__车__ 寒_h__án__ _寒__冷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在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结合课始时代背景的介绍,他们能在字里行间洞悉人物的内心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板
书
设
计
小
测
反
馈
1、应交人,实交人;
2、正确率:
3、共性错误:
4、措施:
教
学
设
计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默读能力,能在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边议边读,读后评价,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
五、小测
1.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
a.课件出示:
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b.讨论、交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设计人
宋春雪修秋民
授课时间
课题
19.《草船借箭》
课时
第1课时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新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内
容
与
过
程
设
计பைடு நூலகம்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