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综述
2015年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新课标全国Ⅰ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材料讲述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得到官方认可”。
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实质类试题,但需要用“原因类”技巧解答。
河南(中原)状元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江苏呈上升趋势。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2015文综(历史)答案及解析·全国卷Ⅰ解析

2015·全国卷Ⅰ(历史)24.H1[2015·全国卷Ⅰ]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4.C[解析] 本题以《吕氏春秋》中描述的农耕之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战国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是基本史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农业产量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畜力的使用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提高了生产力,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它们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进步的主要原因,反之,农业收益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它们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排除D项。
25.A2[2015·全国卷Ⅰ]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5.C[解析] 本题以两汉外戚干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背景”二字。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是目的而不是背景;“家天下”突出的是重用刘姓族人,故B项错误;D项是西汉初期的现象,与材料强调的两汉时期不符。
外戚是依靠皇后(或皇太后)的关系干政的,说明皇帝的母族亲属因裙带关系受到重视,故应选C 项。
26.H2[2015·全国卷Ⅰ]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简析全国文综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2016年起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加入使用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影响类试题。
材料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史实,需要接一句“影响”(从所给四个选项看)使其逻辑严密,合乎史实。
C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提高的事实本身或前因,排除。
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才导致一个劳力可以干以前几个劳力的活,从而使个体农业耕作成为可能。
这样就可以养活更多的“有闲人”,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正是由于生产力提高,“私田”出现并在后来合法化,所以后世出现“土地兼并”。
BD不合逻辑(不是抑制和阻碍,而是有利于)。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原因类试题。
从材料中直接提炼信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由于“母族妻族受到重用”——至于“外戚受重用的原因”则各不相同(以幼主继位为多)!——题目问的不是外戚受重用的原因,而是外戚干政的背景!——思考到此为止,不要“过度引申”!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实质类试题。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答案)

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15年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解析,刘建全

2015年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个人解析刘建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463700)2015年的全国卷1文综历史选择题继承了往年全国卷的深度与难度,体现出了新课改后的文综历史命题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出题观。
鄙人不揣寡陋,略陈管见,就鄙人做选择题的过程做一些解释,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求教于方家。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常识排除C,因为“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的增加”的原因而非结果,选C的话颠倒因果。
其次,排除B 和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在某些方面可以解释的通,但是根据排除法选B也可以选D,选D也可以选B。
B、D都可以选那么B、D则都不能选。
B、D与A选项相比,明显A选项是B、D的深层原因,B、D只是A选项原因的表象。
故应选择A选项。
方法二(分析法),由所学知识和可知题干给出的信息是“描述农耕之利”,而且设问是关于“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所以,答案应与农业有关。
与农业有关的选项只有A,D。
A、D比较,明显A是深层原因,而D只是表象。
结合选项可以选出A选项。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个人解析:方法一(排除法),首先根据中学所学知识和题干排除ABD,因为材料中是“两汉时期”所以排除主要出现在汉初(汉武帝之前)诸侯王势力强大的D选项。
2015高考历史解析

双眼蒙布表明法官应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故C项正确 法官审案应依据法律,故A项错误;B项不能体现证据和公 平,故排除;D项过于绝对,故错误
2015-6-12 解析上栗中学hsb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 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 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 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从题干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并有权拒绝 议会参加,只是没有冒险实行罢了,据此可知A项正确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 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 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 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 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 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或“开通元 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 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 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 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 等。 ——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全国卷I (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试卷类型:B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铁犁牛耕加之精耕细作使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材料未体现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 项错误;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再加上其土地私有,易导致土地兼并,从而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答案】A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解析】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 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 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 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答案】D • 【解析】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 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 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 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 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答案】D •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 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 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历史
24.《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 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 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 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五口至 九口人,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的小农生产模式,因此农 业收益的增加必然会强化小农生产,因此阻碍了大土 地所有制的成长,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略 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 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 以本题答案为B项
•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 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 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 • • • •
•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 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 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 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 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省份 唐 宋 明 清 1 河南 15 16 2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 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 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 正确答案为B项。
•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 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 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 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 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 解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 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 展速度较快。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 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 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 法官审案应
•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 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 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 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答案】D •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 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 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 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 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 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 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 • • • •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 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 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 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 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答案】D • 【解析】材料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 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必须要让议会参加,这说 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