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成套关键技术_陈涛
杭州湾跨海大桥桩基工程竣工

杭州湾跨海大桥桩基工程竣工
佚名
【期刊名称】《施工技术》
【年(卷),期】2006(35)8
【摘要】杭州湾跨海大桥9A标段最后一根钻孔桩胜利完工,标志着在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运用施工新技术、新方法完成550根(含试验段34根)大桥钻孔桩阶段性的胜利。
钻孔桩一般深86~105m,属于海工混凝土超长钻孔桩,施工工艺和质量保障难度大。
在钻孔施工中,先后攻克了浅层天然气排放、海上施工布点定位、超长钻孔桩垂直度保证、海工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长线法施工钢筋笼等7大类百余个技术难题。
【总页数】1页(P83-83)
【关键词】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竣工;桥桩基;施工新技术;海工混凝土;复杂地质条件;混凝土配合比;钻孔桩;浅层天然气;施工工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12.5
【相关文献】
1.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钢管桩基础设计 [J], 成崇华;张荫民;陈洪钧
2.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发展——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给宁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 姚拓
3.来自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报告——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跨海大桥世界壮举 [J], 邵心远
4.杭州湾跨海大桥桩基施工泥浆渗漏防治技术 [J], 刘清泉;罗丙圣
5.杭州湾跨海大桥桩基施工泥浆渗漏防治技术 [J], 刘清泉;罗丙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湾跨海大桥A标主塔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施工技术

杭州湾跨海大桥Ⅲ-A标主塔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施工技术刘迪(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企业湖北武汉市:430071)摘要: 简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Ⅲ-A标主塔液压爬模施工工艺,并对锚锥预埋、爬架拼装及爬升、轨道爬升等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液压自动爬模系统、自主研发、施工技术1、概述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Ⅲ-A标主塔塔身施工旳详细规定及有关技术条件(节段高度4.5m、浇筑强度30m3/h等),采用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开发旳HF-ACS 100型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旳技术成果,选用其通用部件配置成两套液压自动爬模系统,专用于主塔塔身施工,爬模系统原则施工节段高4.5m,索塔共设46个施工节段。
由于塔身为双肢对称排列,桥墩基座以上每个节段旳浇注高度为4.5m,故采用旳模板系统也为对应旳对称构造,大面积模板设计高度为4.7m,其中下部0.15m作为新旧砼面旳压踏脚,上部0.05m防止砼浆水溢出污浊砼表面和工作平台,从基座底至墩顶,总旳爬升工作周期为42次。
塔柱构造及施工节段划分示意2、液压爬模系统简介系统由大面积模板体系,爬升主体及钢构造工作平台构成。
大面积模板体系通过钢梁构造与爬升主体相连,液压自动爬架设6个工作平台。
平台之间采用固定扶梯相连,在同一平面上,平台间连成一条贯穿旳通道,为防止火灾发生,在平台面上设置防火板或钢格栅。
单个爬升装置旳承载力为130kN。
爬升装置由油缸驱动,操作十分以便快捷,液压顶升系统依托多台液压油缸、有关旳控制部件构成,以便地完毕提高工作。
在塔柱施工过程中,设置在一周旳爬升装置均同步爬升,带动大面板模板共同均匀上升。
单个油缸通过控制调整器互相协调同步工作。
此外,液压油缸配置了防止油管破裂旳安全装置。
系统旳重要技术参数如下:·爬升装置单元设计额定垂直爬升能力 100 kN最大垂直爬升能力 130kN ·爬升装置单步步长 163mm·最大爬升倾斜角±17.50·最大施工节段高度 4.5m·模板、浇筑、钢筋绑扎工作平台单层最大承载能力 3 kN/m2总体额定承载能力 3 kN/m2·爬升装置工作平台最大承载能力 1.5 kN/m2·修饰及电梯入口平台单层最大承载能力 1.0 kN/m2 ·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 20MPa最高工作压力 25MPa ·供电制式三相交流,380/220V ·外形尺寸最大高度 15.52m最大宽度 2.96m3、液压爬模系统旳安装3.1预埋锚锥⑴检查锚锥、精轧螺纹钢精、红头螺栓、锚锥定位板之间旳连接配套;⑵按照设计位置,将锚锥定位板用6-φ2.5圆钉子钉在模板对应位置上,将锚板定位块用木螺钉固定在模板对应位置上,且将锚板定位块内表面上凹槽用胶泥封住并抹平;⑶按照设计规定,根据锚筋类型,将锚筋、锚锥和锚锥保护层(黄油和封箱带)装配好(见照片);⑷将装配好旳锚锥总成与锚锥定位板连接,模板就位,浇砼。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钢管桩基础设计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钢管桩基础设计成崇华;张荫民;陈洪钧【摘要】杭州湾是世界上著名的强潮海湾.自然条件恶劣.选取合适的基础型式对确保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跨海大桥中引桥及南引桥水中区的钢管桩基础设计方案,桩基础设计过程中面对的难点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08(000)010【总页数】7页(P150-156)【关键词】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桩基【作者】成崇华;张荫民;陈洪钧【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5.54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是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同江—三亚(即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是浙江东部沿海地区与上海之间的快捷通道。
本工程北起浙江乍浦港以西约6 km处海盐县的郑家埭,南至浙江慈溪丰收闸东北约3 km处(图1),总长约36 km。
大桥分北引桥、北通航孔桥、中引桥、南通航孔桥、南引桥水中区和南引桥滩涂区等部分(图2)。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地处开阔海域,工程规模大,自然条件复杂,有待解决的难点多。
如恶劣的水文、气象条件,10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复杂的地质条件等,都对大桥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
下面介绍大桥的中引桥和南引桥水中区桩基础设计的难点及对策措施。
1.1 设计难点1)自然条件复杂。
本工程地处杭州湾开阔海域,波浪、水流、气象、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复杂。
桥区海域波高、流急,垂线平均最大可能流速达到4.56 m/s,软土覆盖层厚,地基持力层埋藏深,海床演变复杂。
2)大桥设计基准期长,受力条件复杂。
杭州湾跨海大桥设计基准期长达100年,要求很高。
本桥水中基础不仅要承受上部结构的垂直荷载,而且还要承受梁体温度力、制动力、波浪冲击力、船撞力等多种水平荷载,对基础结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风险管理
• 一1.技术风险:是否有建设如此跨度的跨 海大桥的能力,材料抗海水腐蚀能力等。 2.自然风险:抗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 3.经营风险:也称市场风险,如果途径车 辆认为过路费高而改道,可造成投资回收 期延长,使投资无法按期收回,或投资回 报远远低于预期。 4.财务风险:融资不到位等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背景
• 杭州湾气象复杂多变,台风、龙卷风、雷暴及突 发性小范围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杭州湾自然条 件有以下特点:
• (1)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 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
• (2)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 带来一系列问题;
• 四 恶劣的建筑条件,大风多,潮差大, 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滩涂长,浅层 气。四无艰难环境,技术无规范,设计无 蓝本,施工无装备,管理无经验
• 五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备受世人瞩目。建设之 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桥工程要按照 “三个一流目标”的标准来实施。面对复杂的 建设环境,充满挑战的工程,组织和管理好大 桥工程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巨大挑战。因工程 施工作业点多、战线长,存在同步作业、交叉 作业工序,施工组织难度大,工程质量、进度、 安全及资金控制难度大。台风、大风、大潮、 巨浪、急流、暴雨、大雾及雷电等气象水文条 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控制与运行管理 措施是工程管理上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费用管理
• 杭州湾大桥融资采取BOT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引 入了民资进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BOT的意思是 “基础设施特许权”。它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 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 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 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以基础设施 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 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 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 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 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解决方案

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解决方案张宝胜1干伟忠2陈涛1(1.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浙江宁波315327;2.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016)摘要:为了确保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工程达到100年设计使用年限,根据特殊腐蚀环境进行相应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和设计。
结合当前现有研究成果,对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破化特征和防护技术进行介绍。
针对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部位,提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多层次综合方案体系、海工耐久混凝土设计原则、耐久性关键指标与评估试验方法、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混凝土结构基本防腐蚀措施和附加防腐蚀措施及其基于耐久性的相互协同解决方案,并通过建立耐久性无损监测系统和暴露试验站对混凝土结构的预期寿命进行预测评估。
分析结果表明,对混凝土结构的特定腐蚀环境,提出耐久性解决方案是经济可行的。
本研究对同类跨海大桥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使用年限;评估中图分类号:TU375TU503U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1X(2006)06-0072-06StrategiestoensuredurabilityofconcretestructureforHangzhouBayBridgeZhangBaosheng1GanWeizhong2ChenTao1(1.ConstructionHeadquartersofHangzhouBayBridge,Ningbo315327,China;2.NingboUniversityofTechnology,Ningbo315016,China)Abstract:Inordertoensurethedesignservicelifeof100yearsfortheHangzhouBayBridge,takingintoconsiderationofthespecialcorrosiveenvironment,studyanddesignondurabilityofconcretestructureareconducted.Thelatestrelevantresearchresultsareintroduced,andthecorrosioncharacteristicsofandprotectiontechniquesformarine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arediscussed.Consideringvariousparts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oftheproject,amultilevelcomprehensiveplanfortheoveralldurability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isproposed.Theseincludedesignprinciplesforthemixofmarinedurableconcrete,durabilityindicesandthecorrespondingevaluationmethod,standardforconstructionandqualityacceptance,basicprotectivemeasuresandadditionalprotectivemeasuresforconcretestructure,anddurability-basedsolutionsforsynchronouscooperation.Moreover,theexpectedservicelifeofconcretestructureisassessedthroughestablishinganon-destructivepermanentmonitoringsystemofacorrosionriskandexposuretestingstation.Basedontheanalysis,strategiestoensuredurabilityoftheconcretestructureareeconomicalandfeasibleunderthecorrosiveenvironment.Theresultsofthepresentstudymayserveasareferencefordurabilitydesignandconstructionofsimilarcross-seabridges.Keywords:cross-seabridge;concretestructure;durability;servicelife;assessmentE-mail:gan@nbut.cn引言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设计使用年限100年,主体结构除南、北航道桥为钢箱梁外,其余均为混凝土结构,全桥混凝土用量近250万m3。
杭州湾跨海大桥ppt

桩 基 施 工
深海打桩
杭州湾中央的深海区水流湍急,不具 备现场浇筑的条件,而如果采用海工 作业的普遍桩型—混凝土预制桩,就 要做到管径1.5至1.6米,长度近百米 ,重量超百吨,不仅预制拼接难度大 ,并且在流急浪高的杭州湾极易造成 失稳,而国内目前也尚无这样的打桩 设备。专家组决定在深海区舍弃混凝 土预制桩而采用钢管桩 。
海 桩 8 号
正 在 打 桩
海力"号多功能全旋转打桩船
梁上架梁
•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滩涂区部分的桥身 ,使用的是50米跨度混凝土箱梁,每 片重达1430吨。而早先修建的施工栈 桥承重能力也只有500吨,根本无法将 箱梁运进滩涂。为此,施工人员想到 了“梁上架梁”的施工方法。就是在 已经架好的梁上,用架梁机把新箱梁 运送到前端,逐步推进架设。
解决施工难题
• 作为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解决了诸多棘手的技术问题。大桥 建设者们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 ,取得了以9大核心技术为代表的 自主创新成果。向交通部申报17 项大桥工程关键性科研立项项目。
大桥南岸有长达10公里的滩涂区,施工设备、车 辆、船只难以进入 。中铁四局花费1.68亿元建造 了10公里长的施工栈桥,解决了滩涂施工难题。
北航道桥 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南航道桥
A型独塔斜拉桥
大桥附属设施
交通服务救援海上平台 休闲观光平台
• 跨海大桥的栏杆 将采用赤、橙、 黄、绿、青、蓝 、紫七种颜色来 装饰,平均5公 里左右换一种颜 色,以此来减少 过往司机的行车 疲劳。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条件上难点
• 工程规模大、海上工程量大。全桥总计混凝土245万立方 ,各类钢材82万吨,钢管桩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 台1272个,墩身1428个,工程规模浩大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案例分析

Page
9
大桥集成创新方法的启示
2 ) 钢管桩材料 大桥深海区采用的是超大超长钢管桩, 如何防腐?国际上一般做法是加厚 管壁, 如美国重修旧金山大桥时所用的钢管桩厚度为7. 5厘米。据测算,钢 管桩在海水中每年的腐蚀厚度是0 . 2毫米, 按百年寿命设计, 需要加厚管 壁2厘米。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 也将给施工带来巨大困难, 国内也还 没有将如此厚的钢板制成钢管的能力。工程技术人员又经过无数次试验, 最后 采用了2 . 3厘米厚度的钢管桩。同时, 技术人员还在钢管桩上集成了涂层 保护和阴极保护的防腐技术, 对钢管桩涂装三层熔融环氧粉末, 给每根钢管桩 焊一块可以定期更换的阳极板以吸收海水中的阴离子。防腐技术的集成应 用, 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Page
2
工程建设总貌
这项世界级的伟大工程从酝酿筹建到完成建设历时15年, 大致可以 分为前期工作10年和正式建设5年两个时期。该工程于1993年开始筹建, 2003年6月8日正式动工。经过中铁大桥局、中铁二局、 中铁四局、 广 东长大、 中港二航局等单位近万施工大军5年奋战,2007年6月26日大 桥贯通,2008年5月1日北奥运会前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杭州湾跨 海大桥对推动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桥打 通了江浙沪两省一市沿海地区的大通道, 连成了长三角区域的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 各类人才、 各项技术 流动更为便捷,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的功能得到更好 发挥, 浙江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宁波 - 舟山港地位得到提升, 有 力地支撑了世界第六大经济群的崛起。大桥成为我国桥梁从江河走向海 洋的代表作,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LOGO杭ຫໍສະໝຸດ 湾跨海大桥大型工程集成创新案例分析
强潮宽滩深冲刷跨海大桥施工平台的搭建技术

强潮宽滩深冲刷跨海大桥施工平台的搭建技术1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5.673 km , 其中主航道桥长1486 m , 北引桥长30531.5 m , 中引桥长11060 m , 南引桥长193731.5m (其深水区引桥长7070m )。
桥轴线走向是: 北起杭州湾北岸海滩的郑家埭村, 跨越杭州湾宽阔海面与南岸滩涂后, 经慈溪市已围筑的十塘海堤, 九塘、八塘后, 止于水路湾。
滩涂区桥梁下部结构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根据滩涂区自然条件的不同,采用了两种不同型式的钻孔桩。
K77+735~81+385 m(靠近十塘区段)床面较高,冲刷浅,基础采用4-Ф1.5 m钻孔灌注桩,桩间距4.0 m,承台为圆形,直径8.5 m;K72+585~77+685m (滩涂中间区段)床面平缓,冲刷较深,基础采用5-Ф1.5 m钻孔灌注桩,按半径3.5m的圆周环向布置,桩最小间距大于4.0 m,承台为圆形,直径9.8 m。
桥墩高度8.3~13.0 m,为花瓶式矩形桥墩,桥墩周边倒以圆角,墩顶平面长6.625 m,宽3.20 m,墩底平面长5.20 m,宽2.20 m,桥墩为现浇实体桥墩。
1.2工程特点1.2.1存在严重不良地质现象①浅层气南引桥滩涂区在勘察时遇有压力较大的可燃性浅层天然气,气体中主要成份为甲烷,其含量达85%以上。
浅层气分布在标高-50m以下的粉细砂层,当地质钻探钻穿Q3顶部暗绿色粘性土后,浅层气伴随泥沙喷出,最大高度达十余米,最长可持续十余天。
浅层气分布较为集中的区段为K75+135~K76+135,K77+035~K77+435,K79+435~K79+635。
浅层气的存在将会给桥梁基础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
②软土层区内淤泥、淤泥质亚粘土,有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高压缩性等特性,属不良地质层。
③砂土液化本桥位区浅部20 m深度范围内表部发育厚1.9~19.4 m的Ⅱ灰黄色砂质粉土层,经判定会产生液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