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6铁获取及应用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单元铁. 铜的获取及应用第1课时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本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2.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1. 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铁是人类发现和使用最早的金属之一B. 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游离态铁C. 纯铁的硬度很大D.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硬铝B. 黄铜C. 钢铁D. 水银3. 在Fe、 Fe2+、Fe3+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电荷数4. 下列情况中,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的是()A. 铜与氯化亚铁溶液常温下混合;B.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三氧化二铁;C. 氢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D. 铝和四氧化三铁混合加热到高温;5. 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 + 2Cu2O 6Cu + 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B. 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6. 下列盐既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得到,也可以通过金属与单质反应得到的是()A.FeCl3 B.CuCl2 C.FeCl2 D.MgCl27. 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铜是色金属。
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
铁、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有磁铁矿、赤铁矿,常见的铜铁矿有黄铜矿(CuFeS2)、孔雀石 (写化学式)。
8.工业上铁的冶炼是在_______进行的,原料有、、和空气。
①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写出焦炭起还原作用前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③写出碳酸钙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④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铁是含碳2%~4.5%的,将其进一步冶炼,就可以得到用途广泛的钢。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一课一练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人类最早利用的单质铁来自于;铜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人类最早利用的单质铜来自于,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会利用获得单质铜,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冶炼原理。
2、下列情况中,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的是()A、铜与氯化亚铁溶液常温下混合;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三氧化二铁;C、氢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D、铝和四氧化三铁混合加热到高温;3、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铁能被磁铁吸引D、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4、铁是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
自然界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Fe2O3)和磁铁矿。
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高炉炼铁除了加入铁矿石外,还需加入焦炭和石灰石,石灰石能除去铁矿中的二氧化硅。
请填空:①、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写出焦炭起还原作用前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碳酸钙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冶炼金属有下列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还原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冶炼金属的生产实际有:古代有a、火烧孔雀石b、湿法炼铜现代有c、铝热法炼铁d、精炼铜,以下是生产实际与冶炼方法关系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a--①B、b-- ②C、c --③D、d--④6、有一块铝铁合金,将其溶解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 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至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将沉淀滤出再灼烧至恒重,得到残留物的质量与原合金质量相同,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A. 22.2%B. 30%C. 75.5%D. 80.6%7、5.0g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收集到2.8LH2(标准状况),这种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A、Fe ZnB、Mg AlC、Fe Cu ZnD、Mg Fe Cu8、能直接由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得到的盐是()A.Fe(NO3)3 B.CuCl2 C.FeCl3 D.AgCl9、运用所学知识,写出通过赤铁矿获得生铁的化学方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 3.2.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复习(共16张PPT)

3.向含有FeCl3、BaCl2的混合液中通入SO2,有白色 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
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说法是( BD)
A。白色沉淀是BaSO3 B。白色沉淀是BaSO4 C。白色沉淀是BaSO3 、BaSO4的混合物 D。FeCl3被还原为FeCl2 4.能与Fe3+反应且能说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
b.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和浓硝酸钝化。
(2)铁与弱氧化剂反应
+2
Fe + 2H+ = Fe2+ + H2↑(稀HCl或稀H2SO4 +2
Fe + Cu2+ =+2Cu+Fe2+(与盐的反应) Fe+2Fe3+=3Fe2+ (Fe3+的氧化性)
a.铁与H+、Cu2+、Fe3+等弱氧化剂反应 可显+2价
3、如何验证氯化铁溶液中混有氯 化亚铁?
例1:下列4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后,滴加 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呈红色的是
( AD )
A.FeO B.Fe2O3 C.FeCl3 D.FeSO4
例剂瓶2:中为除了加防入止少试量剂H变2S质O4,外配,制还F要eS加O入4的(溶C液在)试
A.加入Cu B.通入Cl2 C.加入Fe D.加入 KSCN
b.Fe与过量HNO3→Fe3+ Fe与少量HNO3→Fe2+
(3)与水的反应
高温 3Fe +4H2O(气) Fe3O4 +4H2↑ (4)与氧气反应
点燃
3Fe + 2O2==Fe3O4 (纯氧气)
三、 铁的氢氧化物性质比较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海导航: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有关铁和铜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腐蚀等知识进一步学习铁、铜及它们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本节某些内容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可能已有所涉猎,但还应通过阅读教材、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积极思考,运用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铁、亚铁盐、铁盐之间的关系,是较为重要的“铁三角”关系。
我们可在借助教材演示实验的帮助下理解该内容,并注意分析三者之间转换的条件。
本单元建议采用“复习 → 讨论 → 演示 → 归纳”的方法 1.炼铁(1)反应原理: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CO)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3)设备:高炉 (4)生产过程①还原剂的生成 C+O 2 ===== CO 2 CO 2+C =====2CO②铁矿石还原成铁 Fe 2O 3+3CO ===== 2Fe+3CO 2↑③除脉石、炉渣的形成 CaCO 3 ===== CaO+CO 2↑ SiO 2+CaO ===== CaSiO 32.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常显+2、+3价,且通常Fe 3+比Fe 2+稳定。
①铁三角(见右图)②Fe 2+与Fe 3+离子的检验;(1)溶液是浅绿色(2)与KSCN 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3)加NaOH 溶液现象:白色沉淀 → 灰绿色→ 红褐色(1) 与无色KSCN 溶液作用显红色Fe 2+点燃 高温高温高温 高温(2) 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Fe3+(3) 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铜的物理性质铜是一种紫红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4.铜的冶炼),得粗铜(99.5%~99.7%);(1) 高温冶炼黄铜矿(CuFeS2(2) 电解精炼,得纯度较高的铜(99.95%~99.9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名称:《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所属课程:苏教版必修一所属专业:化学《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Fe2+、Fe3+的转化”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为什么补铁的时候需要同时服用维C效果会更好”。
然后结合专题一和专题二的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推测Fe3+和Fe2+之间是否能发生转化?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Fe3+和Fe2+之间转化的条件,从而解决一开始提出的补铁问题。
实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又从化学回归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使学生将“铁离子的检验”与“氧化还原反应”、“铁盐转化”等知识有机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2+和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真正感悟到生命健康与化学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离子反应之后一次非常重要的综合升华,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上述知识的掌握不太到位,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这节课本身也属于高中知识的难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上要多花点心思。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化学 课时分层作业16 铁获取及应用 苏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铁获取及应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与其金属活泼性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你认为下列事件发生在铁器时代之前的是( )①金属铝的冶炼 ②青铜器时代 ③金银的使用 ④戴维发现金属钠 ⑤15世纪中国使用锌铸币 A .②③⑤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B [铁器时代之前的金属比铁的活泼性差。
] 2.对下列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在Cl 2中燃烧产生白烟,这是因为产生的NaCl 固体颗粒分散到空气中所致B .把烧红的铁丝放在氧气中,发出耀眼白光,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该反应放热多,生成的Fe 3O 4为黑色C .单质Mg 、Al 与O 2反应,条件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产物D .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光芒,并发生三个反应:2Mg +O 2=====点燃2MgO 、3Mg +N 2=====点燃Mg 3N 2、2Mg +CO 2=====点燃2MgO +C(黑色),Mg 常用于照明弹。
在这些反应中,Mg 都是作还原剂C [Mg 、Al 与O 2反应的产物与条件没关系,条件不同,产物均为MgO 、Al 2O 3。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B .将过量锌粉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Zn +2Fe 3+===Zn 2++2Fe 2+C .除去FeCl 2中少量的FeBr 2,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D .FeCl 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 ,说明Fe 的金属活泼性大于CuA [B 项,因活泼性Zn>Fe ,过量Zn 可以置换出Fe ;C 项,加氯水生成FeCl 3,不能用于除杂;D 项,说明氧化性Fe 3+>Cu 2+,还原性:Cu>Fe 2+,不能说明Fe 比Cu 活泼。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6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16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业达标]1.我国晋代的《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只有HgS=====△Hg +SB .“曾青”是含有Cu 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C .“铁赤色如铜”可理解为反应后,铁的颜色变成了红色,像铜一样D .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2.《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原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
《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赤色固体可能是Fe 2O 3B .“青矾厂气”可能是CO 和CO 2C .青矾宜密封保存,防止氧化变质D .灼烧青矾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3.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瓶a 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B .b 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 +3H 2O(g)=====高温Fe 2O 3+3H 2C .b 中石棉绒的主要作用是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D .c 中可以是碱石灰4.已知硝酸能将Fe 2+氧化为Fe 3+。
下列物质反应后肯定能使KSCN 溶液变红的是( ) ①过量的Fe 与Cl 2反应 ②Fe 和过量稀硫酸反应 ③FeCl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 ④Fe 和Fe 2O 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⑤向Fe(NO 3)2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A.只有①B.只有①③⑤ C .只有①②③D.全部 5.FeCl 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FeCl 3+b Cu===c CuCl 2+d X 。
向含32.5gFeCl 3的溶液中渐渐加入肯定量的铜粉,反应过程中FeCl 3、CuCl 2的质量随铜粉的质量改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FeCl2B.化学计量数c=1C.化学方程式中a∶b=1∶2D.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6.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Fe2+、SCN-、Br-可以大量共存B.和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H2S===FeS+2H++Ba2++3OH-===Fe(OH)3↓+BaSO4↓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2-4D.1L0.1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Fe7.将11.2g铁粉加入250mL2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B.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C.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8.铁的合金是当今世界运用量最大的合金,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2O3可以干脆溶于水生成Fe(OH)3B.Fe(OH)2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最终生成FeO和H2OC.Fe3O4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或化合反应制备D.在常温下铁简单与水反应放出H29.试验室用FeCl2和烧碱制备Fe(OH)2,为了使生成的产物不简单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FeCl2和烧碱溶液所用的蒸馏水通常要煮沸B.可在FeCl2溶液的上面加一层煤油,以隔绝空气C.向FeCl2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胶头滴管尖嘴不能伸入试管内D.产生Fe(OH)2沉淀后,不能振荡试管[等级突破]10.向肯定量的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反应,放出11.2mL(标准状况)气体,所得溶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
(苏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专题3第2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2课时(含答案)

1.(2018·中山市高一期末)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解析】防止食品受潮及被氧化,应加入干燥剂和还原性物质。
【答案】 B2.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 A.硫酸B.氯水C.硫酸锌D.氯化铜【解析】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加氧化性较强的Cl2可生成Fe3+化合物。
【答案】 B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的氯水②加入足量的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①③② B.③②③C.③①③ D.①②③【解析】加入足量的KMnO4溶液将Fe2+氧化成Fe3+后,加入NH4SCN溶液虽然会显血红色,但过量的KMnO4溶液对其有干扰作用。
正确的顺序是先加入少量NH4SCN溶液,证明无Fe3+,再加入足量的氯水将Fe2+氧化为Fe3+,出现血红色,即可证明含有Fe2+。
【答案】 C4.下列反应中,通过置换反应得到铁的是( )A.铜浸入氯化铁溶液中B.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氧化铁C.铝和Fe2O3混合物加热至高温D.铜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解析】A项,不能得到Fe;B项,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项,Cu与FeCl2不反应。
【答案】 C5.(2018·宁德高一检测)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铜粉,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A.Fe3+、Fe2+B.Fe2+、Cu2+C.Cu2+、Fe3+D.Cu+、Cu2+【解析】当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时,将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因铜粉过量,故溶液中Fe3+不可能剩余,B项正确。
【答案】 B6.(2018·中山市高一期末)将Cu片放入0.1 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B.3∶5C.4∶3D.3∶4【解析】由题意可假设反应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3 mol,再由2Fe3++Cu===2Fe2++Cu2+3 mol 1.5 mol得反应溶液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铁获取及应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已知一些金属单质的发现与其金属活泼性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你认为下列事件发生在铁器时代之前的是( )①金属铝的冶炼 ②青铜器时代 ③金银的使用④戴维发现金属钠 ⑤15世纪中国使用锌铸币A .②③⑤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④⑤B [铁器时代之前的金属比铁的活泼性差。
]2.对下列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在Cl 2中燃烧产生白烟,这是因为产生的NaCl 固体颗粒分散到空气中所致B .把烧红的铁丝放在氧气中,发出耀眼白光,产生黑色固体,这是因为该反应放热多,生成的Fe 3O 4为黑色C .单质Mg 、Al 与O 2反应,条件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产物D .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光芒,并发生三个反应:2Mg +O 2=====点燃2MgO 、3Mg +N 2=====点燃Mg 3N 2、2Mg +CO 2=====点燃2MgO +C(黑色),Mg 常用于照明弹。
在这些反应中,Mg 都是作还原剂C [Mg 、Al 与O 2反应的产物与条件没关系,条件不同,产物均为MgO 、Al 2O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B .将过量锌粉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Zn +2Fe 3+===Zn 2++2Fe 2+C .除去FeCl 2中少量的FeBr 2,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D .FeCl 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 ,说明Fe 的金属活泼性大于CuA [B 项,因活泼性Zn>Fe ,过量Zn 可以置换出Fe ;C 项,加氯水生成FeCl 3,不能用于除杂;D 项,说明氧化性Fe 3+>Cu 2+,还原性:Cu>Fe 2+,不能说明Fe 比Cu 活泼。
]4.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A .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B .实验②中Fe 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 .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 3+>Fe 2+>Cu 2+A [①Cu 2++Fe===Fe 2++Cu ,其中Fe 作还原剂,氧化性Cu 2+>Fe 2+,A 项正确,D 项错误;②2Fe 2++Cl 2===2Fe 3++2Cl -,Fe 2+作还原剂只表现还原性,B 项错误;③2Fe 3++Cu===2Fe 2++Cu 2+,Cu 不如铁活泼,不可能置换出Fe 单质,C 项错误。
]5.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 )A .稀硫酸B .CuSO 4溶液C .Fe 2(SO 4)3溶液D .AgNO 3溶液C [铁与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溶液质量增加;铁与CuSO 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与AgNO 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都使溶液质量减轻;铁溶于Fe 2(SO 4)3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且无气体放出。
]6.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 3+和Fe 2+浓度相等。
则已反应的Fe 3+和未反应的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3 B.3∶2 C.1∶2 D.1∶1A [Fe +2Fe 3+===3Fe 2+,反应的Fe 3+与未反应的Fe 3+的关系,等于反应的Fe 3+与生成Fe 2+的关系,即2∶3。
]7.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 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C 中有Fe 3+B .A 一定为FeCl 2C .D 溶液中存在Fe(SCN)3D .B 为AgClB [由B 为白色沉淀可知B 为AgCl ,D 为血红色溶液,可知C 中含Fe 3+,D 为Fe(SCN)3,A 也可能是FeCl 3。
]8.某500 mL 溶液中含0.1 mol Fe 2+、0.2 mol Fe 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 3+完全被还原后,溶液中Fe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A .0.4 mol·L -1B .0.6 mol·L -1C .0.8 mol·L -1D .1.0 mol·L -1C [由反应2Fe 3++Fe===3Fe 2+可知铁粉过量,0.2 mol Fe 3+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0.3 molFe 2+,故反应后Fe 2+共为0.4 mol ,c (Fe 2+)=0.4 mol 0.5 L =0.8 mol·L -1。
](备)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 2+而不含有Fe 3+的实验方法是( )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后显红色B .只需滴加KSCN 溶液C .先滴加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D .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C [先加KSCN 不显红色证明无Fe 3+,再加氯水,出现红色,说明产生Fe 3+,原溶液中有Fe 2+。
]9.下面是关于炼铁基本原理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导学号:90512088】(1)点燃酒精灯A 、B 的先后顺序为:先__________后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气瓶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酒精灯B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质疑:CO 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此,他设计在CO 通入Fe 2O 3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试对本次改进做出评价,你认为乙的设计________(填“必要”或“不必要”)。
【解析】 在加热前要通CO 排空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考虑CO 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 (1)B A (2)3CO +Fe 2O 3=====△2Fe +3CO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CO ,防止产生的CO 污染空气 (3)不必要10.完成下列各题:(1)实验室保存FeCl 2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少量铁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为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FeCl 2溶液,采取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稍取未知溶液于试管中――→通Cl 2溶液――→滴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含有FeCl 2),你认为此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Fe3++Fe===3Fe2+(2)不合理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原溶液含有FeCl2[冲A挑战练]11.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B[在FeBr2和FeI2混合液中存在的三种离子的还原性:I->Fe2+>Br-,向该溶液中通入的氯气首先与还原性最强的I-反应,当I-完全反应后,氯气才与Fe2+反应,Fe2+被完全氧化后再与Br-反应。
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3+生成,I-已经反应完全,Fe2+被氧化但不一定会全部被氧化,没有实验现象说明Br-被氧化或未被氧化,故①错误,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12.将 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不变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仍无色C.溶液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6∶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C[n(Fe)=0.02 mol,n(FeCl3)=0.05 mol,由Fe+2Fe3+===3Fe2+知,Fe3+过量0.01 mol,铁粉全部溶解,反应生成Fe2+0.06 mol;Fe3+过量,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氧化生成的Fe2+和还原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3.(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试剂,铁粉、锌粉、0.1 mol·L-1FeCl3溶液、0.1 mol·L -1FeCl2+、Fe3+的氧化性、还原性,并利用实验结论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解决一些问题。
【导学号:90512089】①用所给试剂写出体现Fe2+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2现象的方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从使用过的废腐蚀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纯净的FeCl 3溶液,可采用如图所示实验步骤。
请在各空格或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物质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在反应中Fe 2+作还原剂,体现其还原性,因此应选择氧化剂,所以选用氯水,反应为2FeCl 2+Cl 2===2FeC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