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最全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最全版)

高一化学必修I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全套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分析讲解【课时安排】1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书籍?假设你是一个大商场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万种物质,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在商品上货架之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对将商品进行分类,即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我们学过很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们分类呢?【板书】一、物质的分类(学生活动)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大家交流讨论)空气、乙醇(C2H5OH)、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讨论并归纳)第一种分类结果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纯净物: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第二种分类结果固体:硫酸铵、铜、碘、石墨液体:乙醇、碘酒、食盐水气体:空气、氢气再如: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总结并讲述)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物质,分类的依据不同,所属的类别也不同,在化学学科中,科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将物质进行分类。

【板书】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物质均匀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及构成。

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及重要意义。

3. 能够描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3. 周期表上元素的排列【教学重点】1. 原子核、电子云的概念及构成2.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因及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 理解原子核、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2.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原理及规律【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讨论互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主题。

二、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及性质2. 电子云的分布及能级三、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1. 门捷列夫表、周期表的发现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及分类四、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

五、讨论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问题。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及相关规律。

【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小测验。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是否能够区分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祝学习顺利!。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2)1.1物质的分类 (2)1.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6)2.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1)2.2气体摩尔体积 (16)3.1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21)3.2电解质溶液 (25)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9)1.1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29)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32)2.1物质的量浓度 (36)2.2化学反应的计算 (41)3.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45)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8)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5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53)1.2氯气的性质与应用 (56)1.3氧化还原反应 (60)2.1钠的性质与制备 (64)2.2碳酸钠碳酸氢钠 (67)2.3离子反应 (71)3.1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75)3.2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79)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83)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83)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87)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1)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5)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00)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104)1.1元素周期律 (104)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09)2.1离子键 (115)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119)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123)3.2晶体非晶体 (127)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1.1物质的分类本课时是必修一第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初中知识,也能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让学生感受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通用20实用教案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通用20实用教案

第三节●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

既然化学反响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响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一、原理[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响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响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

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板书]例如:2+O点燃化学计量数υ之比:∶1∶2扩大倍:∶∶物质的量之比:∶∶[小结并板书]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投影例题].完全中和需要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教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板书]二、步骤.写出有关反响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通用33(美教案)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通用33(美教案)

二氧化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响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二氧化硫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开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观看中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的录像,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科学品质:通过的结构和价态,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研究某物质的方法。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复原性;可逆反响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板书:回忆,进入情境。

让学生对全章的知答复:组成、结构、性质、用途、识体系有一个整体制法。

认识,且知道自己学习到什么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板书】第二节二氧化硫【引路】要想学习二氧化硫,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的二氧化硫,并任意指定两名同学闻气味〔注意操作方法〕。

了。

.让学生对二氧化〔每个同学一试管二氧化硫〕硫有一个感性认观察:二氧化硫的色、态,两名同识,并学会观察方学闻气味,并概括二氧化硫的物理法。

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沸点:〕【引导】〔〕为什么只让两名同学闻气味?〔〕以前闻过二氧化硫的味道吗?〔〕那么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如何?怎样通过实验说明?【提问】为什么开始水并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却迅速充满试管?【板书】易溶于水,:。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通用32(美教案)

苏教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通用32(美教案)

氧族元素执教人:吴志敏〔〕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掌握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掌握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氧族与卤族性质的比拟,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族元素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性质的比拟。

.疑点〔〕同一族元素无氧酸与含氧酸强弱变化规律为何不同?〔〕“元素的非金属就是氧化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三、课时安排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画出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拟其相同点、不同点,并预测其它性质。

.阅读课本第页表-,并对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

五、教学步骤[引入]和氧元素一样和硫、硒、碲、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响中都易得个电子,成为电子的稳定结构,统称为氧族元素。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族中的各位成员,它们在结构以及性质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板书]第六节氧族元素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板书]元素名称:氧硫硒碲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设问]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答复]、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个电子、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设问]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的哪些方面决定?[答复]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决定。

[设问]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怎样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答复]最外层电子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

[设问]从氧族元素结构的相同与不同,预测其化学性质有何相似与差异?[答复]相似:原子最外层都有个电子,易得个电子而表现氧化性。

苏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教案

苏教版化学高中必修一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2. 学生对于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高中必修一》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验现场等形式引入化学学科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就“化学是什么”展开讨论。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并解释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

2. 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教师讲解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如元素、化合物、离子等,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在实验操作中巩固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四、讨论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化学学科的看法和意见,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延伸拓展(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本课的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本课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内涵和特点,激发了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互动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在后续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其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例
表示式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

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

各有其适用范围。

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