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mol)。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利用摩尔质量进行计算。

o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o能够熟练进行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o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o树立学生尊重事实、注重实验数据的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掌握复杂化学问题中物质的量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的量的概念。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笔-实验器材:烧杯、量筒、天平等-多媒体资源:课件、相关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课堂小测验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小礼品或加分。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批改和反馈。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展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醒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络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才能。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和综合计算的才能。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2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XXX,简称摩,符号是mol。

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研究的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XXX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XXX”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研究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B、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集合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

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详细思路:若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大概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较方法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较提出XXX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讲是个全然生疏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本的命题网络。

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常识系统中形成新的概念。

造就学生进修概念的能力。

回忆原本的物理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微粒数的计较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引入XXX质量的概念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情形1物质的量的引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回答。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
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
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
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
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
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
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
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

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
一盒、买一箱、、、、、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们用盒子
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

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
子等微粒来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其
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

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
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
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紧跟课堂节奏,思考老师的问题,兴趣提升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顾,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达到了使问题简化的
目的。

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板书: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2)符号:n;(3)单位:摩尔(mol)(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5)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
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

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
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问]能否说 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1molNa+或n(Na+)=1mol [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1 摩尔氧(B)1.5摩尔O2 (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E)0.5 摩大米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观粒子呢?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板书:2 、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

约为6.02×1023mol-1 跟进老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正
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mol 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 Fe呢?请
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 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很好!这样我们
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N=n×NA 即:n=N/NA 板书:二、基本公式N=n×NA n=N/N 强
化练习: 1、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 2、2 mol 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
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思考并回答:1mol 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2mol Fe
含1.204×1024个铁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 Fe
中铁原子的个数跟进思路,思考问题,强化记忆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 1mol H2O
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0.5mol H2O的质量是
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 1mol 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 2mol 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体现出一些规律!那么
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
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
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
在数值上又有什么关系呢?总结: 1、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在这里
科学界又达成了共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子质量。

板书:3、摩尔质量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g.mol-1)练习: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那么:我们接着探讨上面数据中的规律,表中显示1mol的Al质量为27g,2molAl的质量是54g,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Al的摩尔质量是
27g/mol。

我们从这里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m= n ×M 也即:n=m/M 板书: n=m/M n=m/M 我们说:学以致用!那么我们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现在老师这里刚好有一瓶“380mL的农夫山泉”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计算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知道了它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求得它的质量为300g,那么物质的质量和它所含的微粒个数之间是通过什么纽带来联系的呢?(通过公式,提示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现在老师手里的是一瓶纯净的气体呢?我们有怎样求算其中的微粒数目呢?下次课我们
就一起学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希望大家课后积极地预习和思考。

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分析,教材12页的材料,得出结论;紧跟老师的提问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认真听讲,分析题目,得出答案;认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规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课堂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通过题目使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结论,加深记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联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回顾课堂,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六、板书设计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含义符号 1、
N=n×NA 单位(符号) 1、物质的量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n 2、n=m/M 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NA mol-1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g/mol (g.mol-1)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