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432)专业培养方案_4

合集下载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学习材料化学的学生将会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应用和制备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未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目录,并针对每门课程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解释。

第一部分:基础课程(共4门课程)1. 无机化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规律,包括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键合理论、酸碱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

学生将学习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它们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2.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材料化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门课程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功能基团和反应机理。

学生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了解常见的有机合成方法,并掌握基本的有机合成实验技能。

3. 分析化学基础: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这门课程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技术,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化学分析和材料表征实验,并掌握常见分析技术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4. 物理化学基础:物理化学是材料化学研究的基础。

这门课程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和电化学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和定律,并学习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解释材料性质和反应过程。

第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共6门课程)1. 材料化学原理:这门课程将深入介绍材料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材料结构、相变、晶体缺陷和材料表征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材料类型的特性和性质,并了解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制备是材料化学研究的核心环节。

这门课程将介绍常见的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热处理、沉积技术和材料改性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是评价材料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1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2 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素质,适应材料工程领域的需求。

1.3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科学素养、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1.4 培养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方案:2.1 基础课程教学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力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工程热力学等内容。

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材料工程的整体认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专业课程教学在专业课程方面,需要包括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材料设计与性能等内容。

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注重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知识。

2.3 实践教学针对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材料分析与测试实验、材料加工实验、材料设计与制备实验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2.4 实习实训除了实验教学,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企业中实际参与材料工程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5 科研能力培养对于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展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6 课程项目学校需要设计材料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程项目包括材料工程制造项目、材料工程设计项目、材料工程分析项目等。

通过这些课程项目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工程的实践技能。

材料化学学习计划及目标

材料化学学习计划及目标

材料化学学习计划及目标一、学习计划材料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材料的合成、性能和应用。

在当今社会,材料化学在能源、环境、医疗、交通、电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学习材料化学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提升就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我对材料化学学习的详细计划:1. 学习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是理解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基础。

我计划通过学习相关教材和课程,系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材料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合成和材料表征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还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验室实践,深入了解材料化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2. 学习材料合成技术材料合成是材料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掌握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计划通过学习材料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掌握常见的材料合成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固相法等。

同时,我还将学习材料合成的反应机理和控制方法,提高自己在材料合成方面的能力。

3. 学习材料性能和表征技术材料性能和表征是评价材料质量和应用性能的重要标准。

我计划通过学习材料性能和表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技术,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显微结构表征、表面化学表征等。

同时,我还将学习相关设备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自己在材料性能和表征方面的能力。

4. 学习材料应用及前沿研究材料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材料的应用,并不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我计划通过学习材料的应用和前沿研究,了解材料在能源、环境、医疗、交通、电子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同时关注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材料化学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充分的参考。

二、学习目标在学习材料化学的过程中,我将根据上述学习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1. 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材料结构、性能、合成和表征等方面的知识,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

2. 掌握常见的材料合成技术和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固相法等,了解材料合成的反应机理和控制方法,提高在材料合成方面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专业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良好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工程应用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 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具有分析、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正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合理有效解决方案。

3. 具有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设计和开发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体现创新意识,并遵从职业伦理、健康、安全、环境以及法律、文化等规范与要求。

4. 具有较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实验与工程研究能力,能够基于材料科学基本原理设计、实施实验,分析、解释实验数据。

5. 掌握材料领域相关模拟与计算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对复杂工程和实践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6. 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新材料体系的能力。

7. 了解与材料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能客观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8.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履行社会责任。

9. 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0. 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11. 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自然科学知识、机械电子基础知识及经济与管理知识,理解并掌握其方法,并能够应用。

12.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规范与要求A 知识构架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计划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计划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材料化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 专门人才,以及能在材料科学更高层次进行深造的后备人才。
二、业务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 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有较高的外国语(一门)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 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5-
表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课 课程 程 程 类别 性 编
质号
课程名称
必 1 军事理论
必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必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必 4 毛泽东思想概论
必 5 *邓小平理论概论
必 6 法学基础 必 7 大学生思想修养 必 8 *大学英语
必 9 大学体育 必 10 *高等数学 A
学分 0.5 2 3 0 2 2 5 15 3 3 35.5
学期 1 1 4 4 5 6 7 8 8
2、4、6
周数 1 2 3 1 2 2 5 15 3 6 40
备注 分散进行
暑假安排
-58-
表四:学 历 进 程 表
学年


学期
1
2
3
4
1



2



3



4入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代码:18E00615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本科学生来讲开设化学基础课尤显重要。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材料(主要是无机材料)化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材料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材料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1.1.2 晶体结构参数1.1.3 晶体缺陷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1.2.1 对称性基本概念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2.3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1.3.1 晶体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1.3.2 衍射方向1.3.3 衍射强度1.3.4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1.4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2.2晶体学点群和晶体的性质2.2.1 晶体学点群的分类2.2.2 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物理性质2.3 非正比化合物材料2.4液晶材料2.4.1 液晶和塑晶2.4.2 液晶的特性2.4.3 液晶材料2.4.4 液晶显示技术2.5 玻璃和陶瓷2.5.1 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2.5.2 玻璃2.5.3 陶瓷第三章金属材料3.1 金属特性与金属键3.1.1 自由电子理论3.1.2 能带理论3.2 金属单质结构3.2.1 金属单质结构的近似模型——等径圆球密堆积3.2.2 三维密堆积的三种典型型式3.2.3 金属单质结构概况3.2.4 金属原子半径3.3 合金结构3.3.1 金属固溶体3.3.2 金属化合物3.3.3 合金结构与性能3.4 金属材料3.4.1 轻质金属材料3.4.2 钢铁的结构与性能3.4.3 非晶态金属材料3.4.4 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4.1 离子晶体4.1.1 几种二元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形式4.1.2 离子键与晶格能4.1.3 离子半径4.1.4 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4.1.5 关于多元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规则——Pauling规则4.2 分子间做用力与超分子化学4.2.1 分子间作用力4.2.2 超分子化学4.2.3 晶体工程4.3 无机非金属材料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4.3.2 碳素材料4.3.3 单质硅4.3.4 无机化合物材料4.3.5 硅酸盐材料第五章高分子材料5.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5.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5.2.1 高分子链的结构5.2.2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5.2.3 晶态高分子的结构特点5.2.4 高聚物的物理状态转变5.2.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5.3 高分子的聚合方法5.3.1 聚合机理5.3.2 加聚5.3.3 缩聚5.4 塑料5.4.1 塑料的分类5.4.2 塑料的应用5.4.3 塑料的加工5.5 橡胶5.5.1 天然橡胶5.5.2 合成橡胶5.5.3 橡胶的加工5.6 纤维5.6.1 纤维的分类5.6.2 合成纤维5.6.3 纤维加工成型5.7 复合材料5.7.1 复合材料的特性5.7.2 木质材料5.8 医用高分子材料5.8.1 概况5.8.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5.8.3 人造硬组织材料5.8.4 人工器官及其关键材料5.8.5 高分子药物5.9 导电高分子材料5.9.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5.9.2 高分子导电机理5.9.3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5.9.4 新型导电聚合物体系5.9.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5.10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5.10.1 发展概况5.10.2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征5.10.3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5.10.4 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六章纳米材料6.1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6.1.1 纳米科技进展6.1.2 纳米材料的种类6.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6.2 纳米材料的制备6.2.1 纳米粉体的合成6.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6.2.3 碳纳米管的制备6.3 纳米结构测试技术6.3.1 基本原理6.3.2 常用仪器6.3.3 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6.4 纳米材料的应用6.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6.4.2 磁学应用6.4.3 纳米催化6.4.4 陶瓷增韧6.4.5 光学应用6.4.6 医学应用6.4.7 环保应用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7.1 光学功能材料7.1.1 激光材料7.1.2 红外材料7.1.3 发光材料7.2 半导体材料7.2.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7.2.2 半导体的分类7.2.3 半导体材料7.3 超导材料7.3.1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7.3.2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7.3.3 超导机理7.3.4 超导材料的种类7.3.5 超导材料的性能7.3.6 超导材料的应用7.4 热电压电和铁电材料7.4.1 热电材料7.4.2 压电材料7.4.3 铁电材料7.5 功能转换材料7.5.1 光电转化材料7.5.2 磁光材料7.5.3 声光材料教学安排及方式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主要为课内讲授。

材料化学(432)专业培养方案 (3)

材料化学(432)专业培养方案 (3)

材料化学(432)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设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以下简称方向Ⅰ)、高分子材料方向(以下简称方向Ⅱ)两个方向,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由材料结构、功能到材料设计和研究开发等综合能力,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检测及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方面⑴掌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⑵明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与之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现状及动态。

⑶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⑷大学英语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普通话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应要求。

⑸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省二级考试。

⑹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⑺具有材料化学文献检索、运用计算机获取资料、信息的能力。

3、身体素质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心理素质。

三、主要专业课程1、各方向同修: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一~四)、结构化学、材料概论、材料工程原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2、方向Ⅰ另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原理、材料测试方法、无机非金属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材料机械设备、热工基础、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等;3、方向Ⅱ另修: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功能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模具设计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2.0自胡廉民定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这个专业可是相当有前景的,涉及到各种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给大家献上一份诚意满满的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材料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课程设置我们来看看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导论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金属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材料加工工程等,深入探讨各类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结合实际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1.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进入科研状态。

2.设立创新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3.举办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4.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

五、就业方向1.材料研发:在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

2.生产管理:在生产企业担任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职位。

3.技术服务: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检测、分析、咨询等服务工作。

4.教育科研: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432)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设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以下简称方向Ⅰ)、高分子材料方向(以下简称方向Ⅱ)两个方向,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由材料结构、功能到材料设计和研究开发等综合能力,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检测及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方面⑴掌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⑵明了材料化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与之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现状及动态。

⑶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⑷大学英语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普通话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应要求。

⑸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省二级考试。

⑹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⑺具有材料化学文献检索、运用计算机获取资料、信息的能力。

3、身体素质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心理素质。

三、主要专业课程1、各方向同修: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一~四)、结构化学、材料概论、材料工程原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2、方向Ⅰ另修: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原理、材料测试方法、无机非金属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材料机械设备、热工基础、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等;3、方向Ⅱ另修: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功能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模具设计等。

四、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校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学位:理学学士。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9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136学分(包括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选修课40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必修课有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材料专题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表一。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构成表见表二。

九、主要课程简介无机化学与分析课程编号:432001 学时:45 学分:3课程编号:432002 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各种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化学原理;原子、分子、晶体和配位化合物结构基础知识;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反应规律;分析化学的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参考教材:《无机化学》(第三版)北师大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四版)华东理工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化学原理习题解答》北京大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础化学实验(一)无机课程编号:432003 学时:40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无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无机化合物性质的理解,熟悉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一般分离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测定实验、性质实验、制备实验及设计实验参考教材:《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实验》中山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课程编号:432009学时:72 学分:4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多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部分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初步掌握气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理论,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的方法及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成就。

课程内容:烃类及其衍生物、天然有机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的存在、命名、结构、性质、制备(合成)、变化规律和用途,并适当联系有机反应机理,气体化学和波谱知识等。

参考教材:《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版。

《有机化学》东北师大,1997年第三版。

《有机化学》谷素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 1984年第1版。

基础化学实验(二)分析课程编号:432007 学时:40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熟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般方法,养成严格认真和事实求是的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定性分析、分析天平的使用和维护、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吸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参考教材:《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华中师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化学实验(三)有机课程编号:432010 学时:45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重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有机物结构和性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准确观察现象、合理处理数据,以及设计实验能力。

课程内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或合成)等参考教材:《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 1994年4月第2版。

《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1986年2月第2版。

《有机化学实验》姜锦文,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物理化学课程编号:432011 学时:36 学分:2课程编号:432012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使学生在先行课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与物理的原理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物质化学运动的普遍规律,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化学热力学(一、二、三定律)电化学、相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参考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印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上、下册,上海师范大学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化学实验(四)物化课程编号:432013 学时:50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学会物理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课程内容:化学热力学实验、化学动力学实验、电化学实验、表面和胶体实验。

参考教材:《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工程原理及实验课程编号:432014 学时:74 学分:4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材料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了解典型材料化工设备的主要性能,用途和操作原理。

掌握流体流动阻、传热系数、过滤常数的测定、精馏实验、吸收实验及干燥实验等操作。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和分离工程基础。

参考教材:《化工原理》上、下(第二版)陈敏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基础》上、下(第二版)吴迪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原理实验》史贤林等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化工原理实验及仿真》陈寅生主编,东华大学出版社;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编号:432018 学时:49 学分:2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无机材料为重点的包括材料的光、电、热、磁和力学性能在内的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本质,了解研究相关性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无机材料的组成、组织结构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受力形变、断裂与强度),热学、光学、导电、介电、磁学等性能及其发展和应用。

参考教材:田莳主编,《材料物理性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材料物理性能》,肖国庆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材料物理性能》,邱成军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编号:432019 学时:64 学分:4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同学们掌握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能和使用效能四者间的关系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参考教材:《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建民、田民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刘国勋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刘智恩、吕宝桐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材料制备原理课程编号:432022 学时:45 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材料化学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学生掌握材料合成与制备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了解材料制备常用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单晶体的生长,薄膜、非晶态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结构陶瓷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参考教材:《无机材料合成》,刘海涛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曹茂盛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课程编号:432023 学时:45 学分:3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化学中各种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影响因素,掌握聚合物的聚合度和结构的控制方法。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缩聚和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离子聚合、配位聚合以及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

参考教材:《高分子化学》,王久芬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教程》王槐三、寇晓康编著,科学出版社高分子物理课程编号:432025 学时:64 学分:4开课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包括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分子运动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