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10lg⁡(P2/P1)dB。

)mdB。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mdB=10lg⁡(功率P0.001P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通信总结(推荐3篇)

移动通信总结(推荐3篇)

移动通信总结第1篇一方面,大大缩短了RRU和天线之间馈线的长度,可以减少信号损耗,也可以降低馈线的成本。

有时候成本比性能更加重要,如果一项技术需要花很多钱,但是带来的回报少于付出,它就很难获得广泛应用。

RAN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就是成本压力带来的结果。

在D-RAN的架构下,运营商仍然要承担非常巨大的成本。

因为为了摆放BBU和相关的配套设备(电源、空调等),运营商还是需要租赁和建设很多的室内机房或方舱。

大量的机房=大量的成本于是,运营商就想出了C-RAN这个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总结第2篇光复用传输链路中的光电转换器,也称为WDM波分光模块。

不同中心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是不会互相干扰的,所以彩光模块实现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路传输,大大减少了链路成本。

采用无源WDM方式,虽然节约了光纤资源,但是也存在着运维困难,不易管理,故障定位较难等问题。

第三种,有源WDM/OTN方式。

在AAU站点和DU机房中配置相应的WDM/OTN设备,多个前传信号通过WDM技术共享光纤资源。

如下图:看完了前传,我们再来看看中传(DU↔CU)和回传(CU以上)。

主要有两种方案:移动通信总结第3篇大大宽宽的机柜,有好几层机框,然后每层机框插了很多的单板。

单板很薄很轻,面板是塑料的,很容易坏。

这个设备,名字就叫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注意:之所以图上面写的是“MSC/VLR”,是因为VLR是一个功能实体,但是物理上,VLR和MSC是同一个硬件设备。

相当于一个设备实现了两个角色,所以画在一起。

HL R/AUC也是如此,HLR和AUC物理合一。

后来,到了。

是的没错,2G和3G之间,还有一个——就是GPRS。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介绍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包括移动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等。

⒉移动通信网络结构⑴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它们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

⑵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基站通常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器组成。

⑶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它实现了用户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等组件。

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⑴ 2G网络2G网络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

2G网络提供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⑵ 3G网络3G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网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和功能,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

⑶ 4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游戏等应用。

⑷ 5G网络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超高速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和超低延迟等特点。

5G网络将推动移动通信进入新的时代。

⒋移动通信协议⑴ GSM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缩写,是2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采用TDMA技术进行时分复用,实现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⑵ CDMA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将不同的信号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进行区分,实现了信号的同时传输。

⑶ LTELTE是长期演进技术,是4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并具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⑷ 5G NR5G NR是5G网络的新无线接口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大的带宽,实现了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通信法:指规范和管理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古代移动通信-萌芽阶段-开拓阶段-商业阶段-蜂窝思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化-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多媒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广带IP多媒体-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1897年,马可尼完成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信的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1928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率先使用装备贝茨发明的能适应移动车辆震动影响的无线电收发信机——超外差AM接收机的警用车辆无线电移动系统(单向),标志移动通信开始)(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早在40年代末,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构想;1974年正式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

)2.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按业务类型分类---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多媒体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依据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3.了解双工方式双工通信的特点是: 同普通有线电话很相似, 使用方便。

其缺点是: 在使用过程中, 不管是否发话, 发射机总是工作的, 故电能消耗很大, 这对以电池为能源的移动台是很不利的。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要求移动台接收机始终保持在工作状态, 而令发射机仅在发话时才工作。

这样构成的系统称为准双工系统, 也可以和双工系统兼容。

这种准双工系统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站移动台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直射波:电波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的障碍物, 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电波, 称为直射波。

直射波更多出现于理想的电波传播环境中。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复习资料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

它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并且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发展历程,并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与传统有线通信不同,具有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移动通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

移动通信网络是为了实现移动通信而构建的网络,包括了蜂窝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等。

3. 移动通信的技术移动通信的技术包括了信号调制、多路复用、无线接入技术等。

其中,信号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格式,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有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多路复用是将多条通信信号合并在一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移动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了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技术。

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通信技术,如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通信技术逐渐成熟,2G、3G、4G等数字通信系统相继出现。

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它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

5.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将更趋于智能化、跨界融合。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网络。

同时,移动通信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为医疗、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6. 结论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第一章知识点:1.、1G、2G和3G代表性的标准制式。

1G:AMPS ,TACS2G:GSM和窄带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2、移动通信中面临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是何原因?同频、临频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构成干扰邻道干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双工、单工、半双工第二章知识点:1、阴影效应(怎么产生)、多径效应(概念)、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产生多普勒频移(计算)、慢衰落、快衰落、相关带宽(时延扩展)、相关时间(多普勒频移)、相关距离等概念阴影效应:由地形结构引起,表现为慢衰落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阻挡体比传输波长大的多的物体产生多径衰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展宽⏹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2、信道衰落:慢/快衰落;大/小尺度衰落;(非)频率选择性/衰落;(非)时间选择性衰落;(非)空间选择性衰落第三章知识点:1、语音编码方案(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2、QPSK、OQPSK和π/4QPSK信号的星座图及相位跳变路径及相位的最大跳变量。

3、π /4 QPSK调制原理。

设起始附加相位 θk=0 ,比特流为 1 1 -1 1 1 -1 -1 -1,用π/4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机,确定发送期间相位θk 和Uk 、Vk 。

(π/4QPSK 调制原理及载波相移如下所示)LPFLPF差分相位编码S/P S IS QU kV ksin c tωcos c t ω∑S QPSK (t )+-输入数据kU 'k V '4、MSK 调制方式及其相位轨迹图第四章知识点: 1、抗衰落三大措施(分集、均衡、信道编码各自作用)– 分集: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 当传输的信号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它在时域表现为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

移动通信复习总结

移动通信复习总结

第一章1.、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交换电话网3、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4.、移动通信: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方式。

5、时代接入方式业务典型代表第一代(1G)模拟通信系统FDMA 话音美国的AMPS系统和欧洲的TACS第二代(2G)数字蜂窝移动TDMA 话音通信系统低速数据GSMA系统和CDMA系统第三代(3G)数字蜂窝移动CDMA 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6、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

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例:对讲机)适用于:专业性强的通信系统。

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均同时工作,即一方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话音,没有“按-讲”开关,双方通话像市内电话通话一样。

(例:手机)适用于:耗电大,但获得广泛的通信。

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有一方实用双工通信,而另一方实用双频单工通信。

(例手机和基站之间、汽车调度系统)适用于:专业移动通信系统,耗电量少。

移动中继方式:是为了增强通信的距离,可加设中继站。

(若多次中继转接将使信噪比下降)中继通道:单工中继和双工中继。

7、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以及市话网(PSTN)相连的中继线。

8、工作频段: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GSM:900MHZ或1800MHZCDMA800MHZ第三代数字盈动通信系统(3G)2000MHZ或2.4GHZ问题1、什么是移动通信?2、移动通信的发展经过哪几代?使用的业务分别是什么?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现实中哪种情况?4、第二代移动通信所使用的工作频段是什么?第三代的工作频段呢?第二章第二章1、多径衰弱: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用交换网3、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4.、移动通信: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方式。

5、时代接入方式业务典型代表第一代(1G)模拟通信系统 FDMA 话音美国的AMPS系统和欧洲的TACS第二代(2G)数字蜂窝移动 TDMA 话音通信系统低速数据 GSMA系统和CDMA系统第三代(3G)数字蜂窝移动 CDMA 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6、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

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例:对讲机)适用于:专业性强的通信系统。

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均同时工作,即一方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话音,没有“按-讲”开关,双方通话像市通话一样。

(例:手机)适用于:耗电大,但获得广泛的通信。

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有一方实用双工通信,而另一方实用双频单工通信。

(例手机和基站之间、汽车调度系统)适用于:专业移动通信系统,耗电量少。

移动中继方式:是为了增强通信的距离,可加设中继站。

(若多次中继转接将使信噪比下降)中继通道:单工中继和双工中继。

7、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以及市话网(PSTN)相连的中继线。

8、工作频段: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GSM:900MHZ或1800MHZCDMA800MHZ第三代数字盈动通信系统(3G) 2000MHZ或2.4GHZ问题1、什么是移动通信?2、移动通信的发展经过哪几代?使用的业务分别是什么?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现实中哪种情况?4、第二代移动通信所使用的工作频段是什么?第三代的工作频段呢?第二章第二章1、多径衰弱: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弱。

(是移动无线通信的主要特征)产生:是由于在无线传播环境的影响下,在电波的传播路径上电波产生了反射、绕射和散射,这样当电波传播到移动台的天线时,信号不是单一路径来的,而是由许多路径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

2、多普勒效应:当移动台在运动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

结果:接收信号在频域扩展,同时改变信号电平的变化率,会产生附加的调频噪声,出现接收信号的失真。

(由于传播距离变化而导致传播损耗和弥散,由于地形起伏、建筑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挡引起阴影衰弱)3、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是指在理想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传播,电播不发生发射、折射、绕射、散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电磁波能量扩散而引起的传播损耗。

4、分贝式:[]dfL log 20log 2045.32++=f 为移动台的工作频率(MHz ) D 为收发天线间的距离(km )5、接收功率的分贝换算:()10log ()r r P dBm P mW =()10log ()r r P dBW P W =6、多径衰弱的基本特性表在(1)信号幅度的衰弱(2)时延扩展7、多普勒平移:(在移动通信过程中一直存在)D m cos cos vf f ααλ== (2-20) 8、最大多普勒频移与入射角度无关,是fD 的最大值9、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无线电播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同向是多普勒频移为正,接收信号频率上升;反之。

10、移动信号的基本特性:衰弱特性 问题1、移动通信传播的基本特性?2、什么是多径衰落?在时间上引起什么现象?3、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分贝公式?4、什么是多谱勒频移?计算公式是什么?在频率上会引起什么现象?第三章1、GSMK: Gaussian-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滤波最小移位键控2、QPSK :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3、信源编码:(有效性)将信源中的冗余信息进行压缩,降低传递这些不必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链路的有效性。

4、信道编码(可靠性):是通过在发送信息时加入冗余的数据位来改善信道链路的性能的。

,可以降低信道突发的和随机的差错。

5、信道编码的方法: 纠错编码-----分组编码和卷积编码。

交织技术6、移动通信的信号处理流程b) 语音接收7、二次编码例子:GSM 系统首先是把语音分成20 ms 的音段, 这20 ms 的音段通过语音编码器被数字化和语音编码, 产生260个比特流, 并被分成:(1) 50个最重要比特。

(2) 132个重要比特。

(3) 78个不重要比特。

如图3-7所示, 对上述50个最重要比特添加3个奇偶检验比特(分组编码),这53个比特同132个重要比特与4个尾比特一起卷积编码, 比率1∶2, 因而得378个比特, 另外78个比特不予保护。

8、图3-7 GSM 数字话音的纠错编码13Kb/s*20ms=260bit1:2最重要重要不重要分组编码分组编码分组编码中(n,k )分别是?分组编码的编码效率是?卷积编码8、纠错编码的作用:对信源编码的数据增加一些冗余数据,对信源编码的数据进行监督,以使在接收时能从接收的数据中检出由于传送过程中引起的差错从而进行纠错。

9、交织技术的作用:通过将纠错编码后分散,对付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连续突发的干扰。

帧图3-9 GSM 20 ms话音编码交织10、扩频通信定义:是将数字基带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进行传输的一种调制方式。

功能:抗窄带干扰问题1、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2、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什么?3请画出对长度为150bit的信息进行交织编码的简略图?(注:分成10个组)扩频技术的原理?4、信源编码的原理是什么?GSM系统的信源编码器是什么?(混合编码器)编码后的信息速率是多少?(13kb/s)5、信道编码的原理是什么?6、移动通信的信号处理流程?7、信道编码的分类?分别处理什么情况?8、GSM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什么信道编码方式?答案1、信源编码的目的:压缩冗余信息,提高信息的有效性2、信道编码的目的:增加冗余信息,提出系统传输的可靠性3、信息150bit,分成10组,每组15bit,先分组,再写出交织帧,避免出错。

4、扩频通信的原理:定义:扩频通信方式是将数字基带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进行传输的一种调制方式。

在发送端,使用比信息速率高很多倍的伪随机码来扩展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形成低功率谱密度、宽带的信号来发送;在接收端,使用同步后的伪随机码进行解扩,恢复出窄带的有用信号,从而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第四章1、分集接收基本思想: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作用:充分利用接收信号的能量减小在平坦性衰落信道上接收信号的衰落深度和衰落的持续时间。

2、分集接收是抗衰落的有效措施之一。

3、分集技术可以分为宏观分集和微观分集。

宏观分集——阴影衰落微观分集——微观衰落4、合并技术的作用:把经过相位调整和时延后的各分集支路相加。

(获得M个相互独立的多径信号分量,然后对它们进行处理以获得信噪比的改善)5、分集技术的分类: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6、合并技术的分类:选择合并(最差—原因:选择合并只利用其中一个信号,其余没有被利用)最大比值合并(最好,误码率最低,因为该方式综合利用了每条衰落信息)等增益合并问题1、抗衰落技术有哪些?(分集接收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均衡技术、扩频技术)2、分集技术的思想是什么?3、分集合并方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加权因子取值如何?4、分集合并的几个方式中,哪种的性能最好?哪种方式对应的通信误码率最高?哪种最低第五章1、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2、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3、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4、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f1>F2下行链路:基站—移动台f1<F2(f1:上行,f2:下行) f1-F2=45MHZ5、话务量的计算:6、小区的概念:是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来代替单个的大功率发射机,每一个小的覆盖区只提供服务围的一小部分覆盖。

7、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方式分为两类:小容量的大区制(第一代移动通信)大容量的小区制(弟二代和未来的移动通信)大区制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例如用户数在1 000以下8、频率复用的定义:蜂窝系统的基站工作频率,由于传播损耗提供足够的隔离度,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基站可以重复使用同一组工作频率。

9、基站设置方式(激励方式):中心激励方式:基地站在小区的中心,由全向天线覆盖无线小区,这就是所谓的“中心激励”方式。

顶点激励方式:若在每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个顶点上设置基地站,并采用定向天线形成覆盖区,这就是“顶点激励”方式。

10、同频小区的找法:i*i+ij+j*j=N(i>j),先找i,转60°再找j11、干扰的分类:同频干扰邻频干扰(1)同频小区:频率复用意味着在一个给定的覆盖区域,存在着许多使用同一组频率的小区。

(2)同频干扰:这些同频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也叫同道干扰)。

(3)为了减小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4)邻频干扰:来自所使用信号频率的相邻频率的信号干扰。

(5)邻频干扰是因接收滤波器不理想,使得相邻频率的信号泄漏到传输带宽而引起的。

12、小区分裂的概念:一种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的方法,分裂后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地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小区分裂的作用:由于小区分裂能够提高信道的复用次数,因而能提高系统容量。

即通过设定比原小区半径更小的新小区和在原有小区间安置这些小区(叫做微小区),使得单位面积的信道数目增加,从而增加系统容量。

13、三种多址的区别:1、当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频分多址(FDMA)方式;当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时分多址(TDMA)方式;当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码分多址(CDMA)方式。

2、FDMA用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低,逐渐被TDMA和CDMA取代;TDMA比较成熟,目前应用广泛;CDMA频谱利用率最高,容量最大,代表多址技术发展的方向。

14、系统容量:蜂窝系统的无线容量可定义为m= 信道/小区m是无线容量大小;Bt是分配给系统的总的频谱;Bc是信道带宽;N是频率重用的小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