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10lg⁡(P2/P1)dB。

)mdB。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mdB=10lg⁡(功率P0.001P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通信知识点

移动通信知识点

1、移动通信系统一般是由发信机、收信机、天线和馈线组成。

2、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3、移动通信的干扰有邻道干扰、同频道干扰和互调干扰。

4、FDD分配给用户的物理信道是一对信道,占用两个频段。

5、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6、话音频带范围规定为300Hz到3400Hz。

7、抽样频率为8000Hz,则每隔125微秒时间抽样一次8、移动通信分为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

9、双向通信包括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双工通信。

10、单工通信不可以同时收和发。

11、CDMA采用了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

12、通信的发展朝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全球化。

13、常用的3G标准有WCDMA、TD-SCDMA和CDMA2000。

14、移动通信无线区群的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15、频分双工的意思是双方不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

16、TDMA系统在每帧中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隙给不同的用户。

17、CDMA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了各自特定的地址码。

18、解扩。

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19、ISDN。

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所谓“综合业务”是指把话音、数据、电报、图像等各种业务都通过同一设备处理,“数字化”则是便于各种业务在用户间传输20、已调信号。

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频率相对较高的带通信号以适合在信道中传输,这个带通信号称为已调信号。

21、操作系统。

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硬件和软件的一些程序模块22、虚拟机。

一部分的软件的运行要以另外一部分软件的存在并为其提供一定的运行条件为基础,而新加的软件可以看做原来软件基础上的扩充和完善,使其功能更加强大,通常把“新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称为虚拟机。

23、移动通信的特点是什么?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采用无线接入方式;具有网间漫游和互通功能。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介绍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包括移动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等。

⒉移动通信网络结构⑴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它们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

⑵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基站通常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器组成。

⑶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它实现了用户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等组件。

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⑴ 2G网络2G网络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

2G网络提供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⑵ 3G网络3G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网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和功能,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

⑶ 4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游戏等应用。

⑷ 5G网络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超高速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和超低延迟等特点。

5G网络将推动移动通信进入新的时代。

⒋移动通信协议⑴ GSM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缩写,是2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采用TDMA技术进行时分复用,实现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⑵ CDMA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将不同的信号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进行区分,实现了信号的同时传输。

⑶ LTELTE是长期演进技术,是4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并具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⑷ 5G NR5G NR是5G网络的新无线接口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大的带宽,实现了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通信法:指规范和管理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古代移动通信-萌芽阶段-开拓阶段-商业阶段-蜂窝思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化-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多媒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广带IP多媒体-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1897年,马可尼完成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信的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1928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率先使用装备贝茨发明的能适应移动车辆震动影响的无线电收发信机——超外差AM接收机的警用车辆无线电移动系统(单向),标志移动通信开始)(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早在40年代末,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构想;1974年正式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

)2.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按业务类型分类---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多媒体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依据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3.了解双工方式双工通信的特点是: 同普通有线电话很相似, 使用方便。

其缺点是: 在使用过程中, 不管是否发话, 发射机总是工作的, 故电能消耗很大, 这对以电池为能源的移动台是很不利的。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要求移动台接收机始终保持在工作状态, 而令发射机仅在发话时才工作。

这样构成的系统称为准双工系统, 也可以和双工系统兼容。

这种准双工系统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站移动台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直射波:电波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的障碍物, 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电波, 称为直射波。

直射波更多出现于理想的电波传播环境中。

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之间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本文将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几个重点方面:蜂窝网络、物联网、5G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的安全性。

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一种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许多小的覆盖区域的通信系统。

每个覆盖区域都由一个基站所覆盖,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

蜂窝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蜂窝网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GSM和CDMA。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标准,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主要在北美地区使用。

2. 物联网物联网是将传感器、设备、物品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网络。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可靠的无线连接,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地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物联网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性。

3. 5G技术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将在传输速度、延迟、连接密度等方面实现比4G更大的提升。

5G技术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的实时交互。

与4G相比,5G技术还具有更低的时延,这对于实时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非常重要。

,5G技术还将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如网络切片、大规模MIMO等,以提升整体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4.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是保护用户隐私和通信内容不被侵犯的重要方面。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各种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2024版移动通信知识总结

2024版移动通信知识总结

移动通信知识总结•移动通信概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目录•无线传输技术基础•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展望•移动通信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0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在运动中实现通信的过程,包括陆、海、空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定义发展历程1G从1G 到5G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传输速度和通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模拟语音通信,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传输速度低,通话质量差。

0302012G 3G 4G5G数字语音通信,采用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技术,传输速度有所提升,支持短信和低速数据业务。

全IP网络,传输速度更快,支持高清视频和多种移动应用。

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支持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接入。

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的移动通信技术,支持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型应用场景。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与功能系统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

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一信令使其振铃。

功能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通信的需求。

移动通信技术分类及特点分类移动通信技术可分为蜂窝式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绳电话技术。

蜂窝式移动通信技术采用蜂窝式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用户在活动中可相互通信;无绳电话技术则是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将电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用无线方式连接起来,使用户可在一定距离内自由通话。

特点移动通信技术具有移动性、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

为了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移动通信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02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负责小区内移动台的联系与控制,实现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以及移动台与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

蜂窝网络通过频率复用技术,使同一频率可以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小区重复使用,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包括移动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架构和应用领域等。

一、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网络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通信。

它不受时空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等操作。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G、2G、3G和4G。

1G时代主要采用模拟信号进行通信,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多媒体应用的需求;2G时代引入了数字信号技术,实现了通话的加密和信号的复用,开启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3G时代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下载应用等;4G时代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为视频通话、高清直播等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移动通信的技术架构移动通信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通过基站向移动终端提供信号覆盖,包括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基站和无线传输等。

核心网则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移动交换中心、位置寻址中心和服务控制中心等。

四、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社交媒体使用等;在商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为手机支付、移动办公、移动医疗等提供了支持;在工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场景;在公共服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用于应急通讯、城市管理等方面。

五、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G技术的商用推广,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物联网的普及,实现无线设备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实现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移动通信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

按信号形式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双向方式(应答式)。

双向传输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

4、单工通信: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例:寻呼系统。

5、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接受和发射可同时进行,故耗电量较大。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和减少对系统频带的要求,可在通信设备中采用同步的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时分双工(TDD)。

故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相结合。

例:手机。

(FDD:用不同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TDD:收、发采用同一载频,通过时间上的交替使用同一载频来区分两个通信方向。

)6、半双工通信,移动台采用类似单工的“按讲”方式,即按下按讲开关,发射机才工作,而接收机总是工作的。

基站工作情况与双工方式完全相同。

例:对讲机。

7、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可归纳如下:(1)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4)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8、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话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

9、蜂窝式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

10、蜂窝式组网放弃了点对点传输和广播覆盖模式,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

11、频率复用:把若干相邻的小区按一定的数目划分成区群 (Cluster), 并把可供使用的无线频道分成若干个(等于区群中的小区数)频率组,区群内各小区均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任一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组,在其它区群相应的小区中还可以再用,这就是频率再用。

12、频率再用距离是和区群所含小区数有关的,区群所含的小区数越少,频率再用距离越短,相邻区群中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的同道干扰越强。

13、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14、无绳电话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

15、分组无线网(GPRS)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

分组:是由若干个比特组成的信息段,包括“包头”和“正文”两部分。

分组传输方式是存储转发方式的一种,要产生额外的时间延迟,因此,分组无线网特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严和短消息比较多的数据通信。

如果要用分组无线网传输分组话音,则必须保证时间延迟不大于规定值。

16、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17、在调制方式上,泛欧GSM蜂窝网络采用GMSK。

美国的IS-95蜂窝网络采用QPSK和OQPSK。

18、通常认为:T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大于FDMA系统,而CDMA系统的通信容量又大于FDMA和TDMA系统。

(CDMA>TDMA>FDMA)19、在GSM 系统中,分组模式成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20、蜂窝系统所用的各种接口:Sm 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也称人机接口;Um 是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 也称无线接口或空中接口;A 是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Um ”(也称MS-BS 接口)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接口之一, 因为移动通信网是靠此接口来完成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传输的, 它对移动环境中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 调制解调1、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

2、FSK 信号的带宽:s f f f B 212+-=3、最小移频键控(MSK)MSK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FSK ,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即相关函数等于0)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 信号的相位连续,其频差Δf=f2-f1=1/2Tb, 即调制指数为:5.0/1=∆=bT f h ,式中,Tb 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

MSK 的信号表达式为 :⎥⎦⎤⎢⎣⎡++=k k b c x t a T t t S 2cos )(πω 式中 Xk 是保证t=kTb 时相位连续而加入的相位常量。

在给定输入序列{ak }情况下,MSK 的相位轨迹如图所示。

画图时:序列中“+1”时相位增加π/2,“-1”时相位减小π/2.4、MSK 特点:①频率调制,振幅不变。

②两个频率相互正交。

传号频率fm=fc+fd ;空号频率fs=fc-fd ③在每一个码元周期内,相位线性变化π/2。

④码元变化时刻,相位是连续的。

5、MSK 的功率谱具有较宽的主瓣。

旁瓣衰减速度比QPSK 快得多。

6、最简单的产生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 )信号的方法是通过在FM 调制器前加入高斯低通滤波器(称为预制滤波器)。

7、GMSK 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即部分响应波形)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它消除了MSK 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

(GMSK 信号在码元转换时刻其信号和相位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平滑的)。

GMSK 信号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的相位增量,不象MSK 那样固定为+-π/2,而是随输入序列的不同而不同。

8、对于方型QAM 来说,它可以看成是两个脉冲振幅调制信号之和。

9、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k k b k x t a T +=2πθ2)(11πk a a x x k k k k -+=--3π/2ππ/20-π/2-π-3π/2-2π-5π/2-3π-1-1+1-1+1+1+1-1+1T b 2T b 3T b 4T b 5T b 6T b 7T b 8T b 9T b 0-2ππ-3π-3π-3π4π-4πa k x kθ (t )t小带宽,在接收端用同样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这一处理使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信噪比大有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10、目前扩频通信系统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 )、跳频(FH )、跳时(TH )、线性调频(Chirp )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组合。

11、直接序列(DS)扩频,就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PN )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

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12、二进制的m 序列是一种重要的伪随机序列,有优良的自相关特性,有时称为伪噪声(PN)序列。

13、 m 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顾名思义,m 序列是由多级移位寄存器或其延迟元件通过线性反馈产生的最长的码序列。

在二进制移位寄存器中,若n 为移位寄存器的级数,n 级移位寄存器共有n 2个状态,除去全 0 状态外还剩下 n 2-1 种状态,因此它能产生的最大长度的码序列为n 2-1 位。

产生m 序列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称作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

(给出n 值,求出各种状态,并判断码元“1”“0”的个数。

)14、 m 序列的周期P 不能取任意值,必须满足P=n 2-1 ,式中,n 是移位寄存器的级数。

在CDMA 蜂窝系统中,使用了两种m 序列,一种是n=15,称作短码m 序列;另一种是n=42,称作长码m 序列。

15、 反馈系数Ci 是以八进制表示的。

使用该表时, 首先将每位八进制数写成二进制形式。

最左边的 1 就是C0(C0恒为 1), 从此向右, 依次用二进制数表示C1, C2, …, Cn 。

有了 C1, C2,… 值后, 就可构成m 序列发生器。

表中 n=5, 反馈系数Ci=(45)8, 将它化成二进制数为 100101, 即相应的反馈系数依次为 C0=1, C1=0, C2=0, C3=1, C4=0, C5=1。

16、 m 序列是一种随机序列, 具有随机性, 其自相关函数具有二值的尖锐特性, 但互相关函数是多值的。

17、 用m 序列的特性来证明: ⎪⎩⎪⎨⎧=≠-==1-P ,2, 1,0,101)( ττττρP证明:自相关系数为:DA D A P D A +-=-=)(τρ式中,A 为对应位码元相同的数目;D 为对应位码元不同的数目。

当τ=0时,因为{a n }与{a n-0}的码序列完全相同, 经模2加后,全部为“0”, 即D=0, 而A=P 。

因而有10)0(=-=P P ρ,当τ=0 时当τ≠0时,对于m 序列, 其码长为 P=n 2-1, 在这里P 也等于码序列中的码元数, 即“0”和“1”个数的总和。

其中“0”的个数因为去掉移位寄存器的全“0”状态, 所以A 值为A=1-n 2-1。

“1”的个数(即不同位)D 为D=n 2-1, 根据移位相加特性,m 序列{an }与位移后的序列{an-τ}进行模2加后, 仍然是一个m 序列,所以“0”和“1”的码元个数仍差1。

可得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为PP n n 12)12()(11-=--=--τρ,τ≠0时因此, 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为⎪⎩⎪⎨⎧=≠-==1-P ,2, 1,0,101)( ττττρP18.多载波传输首先把一个高速的数据流分成若干个低速的子数据流,然后,每个子数据流经过调制和滤波,去调制相应的子载波,从而构成多个并行的已调信号,经过合成后进行传输。

第三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1、电波传播方式沿路径①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称为直射波,它是VHF 和UHF 频段的主要传播方式;沿路径②的电波经过地面反射到达接收机,称为地面反射波; 路径③的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 称为地表面波2、直射波传播可按自由空间传播来考虑。

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3、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 可定义为:24⎪⎭⎫ ⎝⎛==λπd P P L R T fs 或[Lfs ](dB) = 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d 的单位为km ,频率单位以MHz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