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PPT课件
14
(1)靶形红细胞
•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 后。
15
16
(2) 口形红细胞
•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贫 血。
17
18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 书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 红细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 列为12类中最后者。
19
20
角形红细胞形态特点是红细胞突出 部分似角状,有的为半月形,有的 为纺锤形。扫描电镜下所见多为双 角形。
21
• 此种细胞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 内纤维沉积症及血管修复术,某些肾小 球肾炎、肾移植排异期,海绵状血管瘤 及溶血性贫血
22
(4)棘形红细胞
• 细胞外周为不规则棘刺状,棘刺长度 和形状不一。见于β-脂蛋白缺乏症, 也见于乙醇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及 脾切除术后。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 临床意义
桓台县妇保院检验科
1
• 血细胞的典型形态和某些细胞异常,可 以是疾病诊断与鉴别的重要依据,也是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观察与预后判断 的主要信息。
2
一、红细胞形态学病理变化
• 红细胞形态学病理变化包括有大小改 变、形态改变、染色改变及结构异常 等。
3
1、大小改变 红细胞<6µm为小红细胞,
8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9
大红细胞
• 直径>10µm的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 贫血、MDS等。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超巨红细胞
• 直径>20µm为超巨红细胞,常见于红 血病、红白血病及先天性红细胞生成 不良性贫血(CDA)。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课件
7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禁忌症
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应慎重。 患者拒绝。
8
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以及 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骨髓液量 0.2mL,过多将被血液稀释。 骨髓取材指标 ①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②外观骨髓液红色粘稠状、有骨髓小粒*、油滴。 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 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④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 于血片之比。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 医技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注:骨髓小粒是骨髓细胞中的一个结构,为少量条索状纤维搭成的网架,其间布以造血细胞和非造血 细胞的团块,多分布骨髓涂片尾端和两侧。
9
骨髓穿刺
未抽取骨髓液的原因 ① 穿刺位置不佳,未到达骨髓腔。 ② 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③ 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现象”,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
核细胞增生过度(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0
血涂片制备
手工推片法 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结果复查。 ✓ 薄血膜推片法 用血量少、操作简单,应用最广。 ✓ 厚血膜推片法 对疟原虫、微丝蚴等阳性检测率高。 自动推片法 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但尚未普及。
刘成玉,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8
血涂片染色
19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肉眼观察 选择血膜的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 进行镜下观察。
NEU%>85%;LYM%>50%(成人)>60%(儿童);M%>13%;E> 10%;B>2%.
4.仪器报警信息 如原始细胞、各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粒细胞左移、大血 小板、血小板凝集、红细胞碎片、难溶性红细胞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35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 (3)浆细胞: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反应性浆细胞 增多症、疟疾、黑热病、伤寒等。 莫氏细胞;火焰状浆细胞;拉塞尔小体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二、外周血中红细胞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 阶段,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 致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改变,与血红 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 略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5
1、正常红细胞形态:6~9μm 2、异常红细胞形态 (1)红细胞大小不一 1)小红细胞:直径﹤6μm 2)大红细胞:直径﹥10μm 3)巨红细胞:直径﹥15μm 4)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
径相差一倍以上。大红细胞直径可达12μm, 小红细胞直径仅2.5μm。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等
min左右。 4、用接近中性的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或用滤纸膜外观为淡紫红色。在显微镜下红细 胞染粉红色,在厚薄均匀处略有碟状感,白细胞胞浆中的 颗粒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色彩,细胞核染天青紫红色, 染色质清楚,粗细松紧可辨。
5
一、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检查 1、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张皓
1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做的检验项 目,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全血细胞计数,随 着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和仪器性能的提 高,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但是全自动血细胞 分析仪也存在着内在缺陷,由于血细胞形态的 多样化和复杂性,只能提供血细胞多少、大小、 分布及相互间比例,得出正常或异常的提示, 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质量改变的确切信息,如 过度依赖会出现漏诊和误诊。对于发热、贫血 和血细胞异常的标本,在鉴别感染性疾病和非 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等必须 做外周血的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外周血中的红细胞.

外周血中的红细胞.
高色素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增生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 性贫血
4、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



点彩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表示骨髓增生旺盛紊乱,可 见于铅、汞等重金属中毒 染色质小体:紫红色,圆形,为核残余物,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卡波氏环:紫红色细线环状结构,有时成8字,纺锤体残留物 或脂蛋白变性所致,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见于巨幼细胞 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有核红细胞:见于溶血、红白血病、髓外造血、骨髓转移癌、 严重缺氧等。
~200g/L
新生儿:红细胞明显 增高、两周后下降, 6-7岁最低 男性:25岁-35岁达 高峰 女性:13岁-15岁达 高值,21岁-35 岁低水平,以后渐渐 增高
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男性
Hb<120g/L
女性
Hb<110g/L


轻度
中度
重度
60-30g/L
极重度
<30g/L
>90g/L 90-60g/L
红细胞生理功能
作为呼吸载体
Hb+O2
RBC O2
组织

RBC CO2+ Hb
CO2
体外

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120 ~160g/L 110 ~150g/L 170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Hb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血细胞形态基本特征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基本特征ppt课件
巴、浆细胞系 • 2.红细胞:有核红、成熟红细胞 • 3.血小板 • 4.其它细胞 • 5.寄生虫
3
涂抹标本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 油镜下观察
4
5
A:染色偏酸,细胞核、颗粒结构不清楚,红细胞染色偏红。 B:染色较好,细胞结构、颗粒、胞浆清晰,红细胞染粉红色。 C:染色偏碱,细胞核、胞浆染色太深,细胞不易辨认,红细胞
染成蓝色。
6
•1.白细胞的形态
7
正常6种5类白细胞形态
8
粒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 胞浆 天蓝色→灰蓝色→粉红色,体积由小→ 大→小
• 胞核 体积由大→小形状圆→椭圆→凹陷→杆 状→分叶
• 染色质 细致→粗糙→凝块 • 核仁 多、清晰→少、小、不清→消失 • 颗粒 颗粒无、少→嗜天青颗粒→中性、嗜
• 胞体:直径10-14um,圆形。
• 胞核: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 完全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痕。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较多小块,呈深紫红 色。
• 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分布着细小 紫红色中性颗粒。
21
22
• 嗜酸性粒细胞 • 胞体:直径15-20 um • 胞浆里出现颗粒粗大,均匀,排列紧密,

胞体:直径12-20μm,不规则,有时可见
伪足。
• 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 马蹄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 形等,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
• 胞质: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 玻璃样,浆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 紫红色颗粒,有时偶见空泡。
35
36
淋巴细胞系统
• 小淋巴细胞85-90% • 大淋巴细胞10-15% • 大颗粒淋巴细胞 • 异型淋巴细胞(胞体增大、核染色质增多、疏松

检验科 外周血涂片检查ppt课件

检验科 外周血涂片检查ppt课件
涂片中RBC 呈串状重叠, 似缗线状。
见于多发性骨 髓瘤、原发性 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 rouleaux rormation
完整版PPT课件
66
完整版PPT课件
67
Irregular overlapping aggregate of RBCs A cluster of overlapping RBCs (Non-linear overlapping RBCs)
other half mostly empty of hemoglobin giving a blister
appearance.
完整版PPT课件
57
完整版PPT课件
58
When the blister ruptures or is removed by the spleen, the red cell shape changes to that of a keratocyte (horn cell).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due to band 3 membrane
protein abnormalities
完整版PPT课件
62
完整版PPT课件
63
完整版PPT课件
64
完整版PPT课件
65
Stacking of Four or more RBCs in a linear fashion "Stack of coins" appearance Must be in the correct location of the slide (slightly inside of the feathered edge)
83
Infectiou完s整-M版PPaTl课a件ri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美兰均可结合,染成 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
医学课件
14
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染色偏红;在碱性 环境中染色偏蓝。因此要求用磷酸盐 缓冲液,使染色环境维持在6.4~6.8 之间,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医学课件
15
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 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
医学课件 20
制备血涂片
染色
镜检
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 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 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 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油镜: 观察红细胞形态。
医学课件 21
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 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 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 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 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和部分白血病。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医学课件
11
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
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 stain)
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 生虫着色较好。
医学课件
25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医学课件
26
红细胞大小异常
2.大红细胞( macrocyte):直径>10μm。最 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 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 (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症(MDS)。
医学课件 27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医学课件
2socytosis):指红细 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的增 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尤 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
医学课件
29
红细胞大小不均
医学课件
30
红细胞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大红细胞( macrocyte)
医学课件
推片角度
6
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
医学课件
7
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 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 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 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
如果取血量较少,在推血片时应如何才能使血膜 的厚薄合适?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应如何推制血片?
医学课件 22
正常红细胞 形态
医学课件
23
异常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
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红细胞排列异常
有核红细胞
医学课件 24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μm。血片中 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 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 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淡 染区消失。
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 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 染料和油污。
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
医学课件 4
* 手工推片法
薄血涂片法 灰白层涂片法 厚血涂片法
* 自动血液涂片法
医学课件 5
手工薄血推片法
推片
手持玻片推制血膜
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
吸附血液成一线
推完血片,迅速干燥
医学课件 8
推制适当的血膜
角度大, 速度快, 太厚, 太短
推片不光滑,呈毛刷状
用力不均,呈搓板状
血量过多,无尾
医学课件
玻片油腻,有空泡
9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2.厚血涂片法 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
医学课件 10
1.载玻片要清洁。 2.制备良好的血涂片。 3.选择抗凝剂。 4.处理白细胞浓度较低的标本。 5.血细胞比容与涂片关系。 6.新配置染液的处理。 7.染色过深、过浅的处理。
医学课件 19
红细胞形态检查
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细 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变, 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 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检查 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 价值。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医学课件
1
1.血涂片的制备:手工推片法 2.血涂片的染色:瑞氏染色法 3.红细胞的形态检查
医学课件
2
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 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 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医学课件 3
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
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
医学课件 12
瑞氏染色法
染料: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亚甲蓝) 的复合染料。亚甲蓝氧化为次级染料天青。 溶剂:甲醇。溶解 + 固定。 磷酸盐缓冲液(PBS):pH6.4~6.8
医学课件
13
染色原理
1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酸性伊红 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 2 .嗜碱性颗粒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兰 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
巨红细胞(megal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
医学课件
31
红细胞形状异常
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 厚度增加大于2μ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 增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
3.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 染5~10min。 4.流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
医学课件 16
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 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 性颗粒染紫黑色,中性颗粒染淡紫红 色,细胞核染紫红色。
医学课件
17
1.血膜正面朝上,干透后再染色。 2.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和细胞多少有关。 3.染色过程中防止蒸发沉淀。 4.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太久。 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 用流水冲洗。 6.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或加染液与 缓冲液的混合液。医学课件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