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1

合集下载

2.3 大气压强(一)—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2.3  大气压强(一)—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2.3 大气压强(一)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做海洋的话,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部。

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会受到水的压强作用,那么,生活在大气“海洋”中的我们应该也会受到大气的压强作用。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一】1.在一个玻璃杯里盛满水,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

用手托住纸片,把杯子倒转过来(如图2-11)。

把托纸片的手移开后,观察水是否会流出来,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用吸管吸牛奶盒内的牛奶,当牛奶吸完后继续吸,观察牛奶盒会发生什么变化(如图2-12),并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

3.将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瓶壁。

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上(如图2-13)。

试试看,你能否将塑料袋从瓶内拉出来,并解释实验现象。

大量现象表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二、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有重力(根本原因),且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大气压特点(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越小,大气压也随之减小;(3)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3、马德堡半球实验—— 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同时证明其数值很大。

三、大气压的大小1、大气压的测量(1)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①水银气压计——精确度高,但不便于携带,多用于实验测量;②空盒气压计——便于携带,但没有水银精确,多用于登山测量等。

说明:当水银气压计挂斜了后,水银的竖直高度没有变,但其长度却增大了,而它上面的刻度是沿着玻璃管方向的,所以它的读数会偏大。

2、标准大气压值——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1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1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吞蛋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 ,这时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吐气体会呼气原理
填空: 当我们吐气时,胸部 收缩 (扩张、收缩),胸 内肺泡跟着 收缩 (扩张.收缩),于是肺的容积 (增大、缩小),肺内空气压强 (增大、减 缩小 大于 小), 增大 (大于、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肺 中一部分空气被压出体外 .
二.应用――打气筒.
探究打气筒的原理 实验:请将气球套在注射器及打气筒 嘴上,试推拉活塞打气至气球中,观察两 者有何不同的结果 ? 为何打气筒能借着推拉活塞,将外界 的空气不断地打入气球中?而注射器不 行呢?
生活在江 河湖海中的鱼 类会受到水的 压强
如果把笼 罩着地球的大 气层比着浩瀚 的海洋,
我们就生活 在大气海洋 的底部。
那么大气是 否会对我们产 生压强呢?
十四章 第三节
围场二中:陈艳东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标准 大气压强的数值。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了解 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生活中利用气压的现象。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三、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 压值 问题的引出:我们做过“覆杯”

验,不用纸板,你还有办法不 让杯 的中水流出来吗?
1.猜想、实验
把量筒中装满水,用手捂住瓶口,并倒 插入水槽中,水会不会流出?

八下物理大气压强简答题

八下物理大气压强简答题

八下物理大气压强简答题
大气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或百帕(hPa)。

大气压强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和不同高度都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

大气压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在垂直方向上,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地球引力对大气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高处的气体分子数量较少,压强也较小。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强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冬季,大气压强普遍较高,而在夏季,大气压强可能较低。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该实验利用水银柱来测量大气压强,通过计算水银柱的高度差,可以得到大气压强的值。

此外,气压计也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它根据气体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来测量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天气预报中,大气压强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趋势。

其次,在气压疗法中,人们可以利用大气压强来治疗一些疾病。

例如,利用高压氧舱可以提高患者体内的氧气浓度,从而改善病情。

最后,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呼吸。

人类需要大气压强来维持呼吸,而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会减小,这使得人类在高海拔地区需要逐渐适应。

大气压强(1)

大气压强(1)

练一练
如图是小明发明的给鸡自动喂水的装置,你知 道它的原理吗?
当容器内的水被鸡喝掉,瓶 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 内,瓶内的水流出,到水面 封住瓶口时,由于大气压的 作用,瓶内的水就不再流出。 因此可以使水盘中总保持有 一定量的水供鸡引用。
大气压的表达式:
注意事项:
1.尽量排尽吸盘中的空气 2.选择大量程测力计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 料,是什么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如果把饮料瓶密封起来,你还能不断地吸到饮料吗?
大气压力 不能不断吸到饮料,饮 料瓶密封,饮料吸入管 中,瓶内气压降低,瓶 内气体压力与管内液体 压强产生压力平衡,不 能将饮料压入口中。
演示实验
倒置过来 在杯口盖上塑料片
在杯中装满水
水会掉下来吗
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将吸盘按在桌 上,能轻松的 拔下来吗?
是什么托着杯中的水?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生活中的大气压强
什么力量把塑料 挂钩压在墙上 分析:挂上物 品的挂钩为什 么没有掉落
(挂钩自重忽略不计)
材 料 选 择
刻度尺: 测量吸盘直径D 两个带吸盘的挂钩 量程为100N的测力计:利用二力平衡,拉力等于大气压力
实验思路:
测力计测出拉 开吸盘时拉力 的大小,此时 吸盘受大气压 力与拉力平衡。
F大气 F大气
S
F拉
F大气
F大气
F大气
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p=F/S p=
大 气 压
物品对挂 钩拉力与 墙壁对挂 钩摩擦力 平衡
生活中的大气压强
在刚盛过 热水的密 闭空塑料 瓶上浇冷 水,塑料 瓶怎么会 被压扁

大气压强(1)PPT课件(初中科学)

大气压强(1)PPT课件(初中科学)


大气压到底

有多大呢?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受到地球吸引产生重力,对浸在它里面

的物体产生的压强,称为大气压。



托 里 拆 利 实 验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第一测定了 大气压强大小。
托 里 拆 利 实 验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第一测定了 大气压强大小。
说几个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据:
1、覆杯实验; 2、纸盒内的饮料被吸出的同时,纸盒变瘪 的实验;
3、瓶“吞”蛋实验; 4、吸盘式挂钩紧贴到墙上后可以挂衣服; 5、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个);
吸钩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德国马德 堡市长葛里克,将 两只直径约37厘米 的空心铜半球,密 合后抽走里面的空 气。当时用了16匹 骏马向两边使劲拉 了很久,最后才在 一声巨响中拉开了 两只半球。
减小压强: (1)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1)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大气压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
为什么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不断减小?
因为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的作用而 产生的,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则它的质量 越小,因此重力越小,所以大气压也就越小。
通常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 压比夏天高。

大气压强(一到二)-初中物理

大气压强(一到二)-初中物理

大气压强(一)教师:学生:授课时间:年月日一、大气压强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包含着一层厚厚的空气,通常把这层空气称为大气,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厚度达1000千米以上.对于大气压的产生,我们可结合液体压强的产生进行理解.我们知道,液体有质量,它受到地球的吸引对支持物有压力,故液体内部有压强.空气也有质量,它也受地球的引力,因而对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所以,空气内部也有压强,这就是大气压.由于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大气层的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二、托里拆利实验1、如图所示,这时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下降,水银处于静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之差为h,设大气压为p0,水银槽液面到管口的高度为h1,取管口的液片AB为研究对象,分析:p下=ρ水银g·h+ρ水银g·h l..p上=ρ0+ρ水银g·h1即p下=p上,所以有ρ水银g·h+ρ水银g·h l..=ρ0+ρ水银g·h1,因此p。

=ρ水银gh即大气压强等于管内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此只要测出管内水银面的高度之差,就可以得出大气压的数值.2、大气压强史实:注意:①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等于760毫米高水银拄产生的压强,约105帕.②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无关,只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例1:两块平整的玻璃合拢后,很难被分开,是什么原因?例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在下列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现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1)如果管子倾斜;(2)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3)把管子换成1米长得多或短得多;(4)把管子在水银中向上提起一点或深入一点;(5)管子中混入少量的空气.例3 将托里拆利管内灌满水后倒立于水槽中,则管内水面位置 ( )A.下落至内外水面高度差是76cmB.下落至内外水面相平C.水面并不下落而且充满全管D.无法判断。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3 大气的压强(1)(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3 大气的压强(1)(教学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学 科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 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 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 计。
3、重点了解水银气压计的长短、粗细、 及其中掺入空气对测量大气压的影响。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约为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的数值 为1.01×105帕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一、大气压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 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2、单位:1毫米汞柱=133帕 3、影响因素: 大气的密度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
一、大气压的存在 约翰·墨累的实验: 把玻璃管沉到500组0卷网米的 深海后,玻璃全变成雪 花状的玻璃粉。
结论: 液体内部有压强
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最底部,会不会有压强呢?
探究:大气向各个方向是否有压强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大气向 ? 有压强(填:向上、向下、侧面)
我们的猜想是:学 科网? 我们需要的器材是:? 我们设计的方案是:? 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返回
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大气确实存在压强 阅读:人体内的“马德堡半球”(P57) 如果没有大气压强,我们的身体也会解体。
思考: 刚才所有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
存在,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它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呢?
二、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 空盒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气压计
2、单位: 1厘米汞柱=10毫米汞柱 1毫米汞柱=133帕 760毫米汞柱=_1_.01_×_1_05_帕

大气压强(1)

大气压强(1)
C、管子太长
D、管子倾斜了
这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
一、大气压强的定义 大气对浸在它内部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
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的方向 —— 各个方向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约为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为1.01×105帕。
4 、如果将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 管内的水银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 回水银槽?
想一想
为什么托里拆利不用水 做这个实验呢?
解:p水水g解 h p水p大气 1.0 1150pa
p水水 gh
hp水水g1.0113.k00/gm1350p9.8Na/kg1.3 0mh4hp水p水 水 1g.0150p1.a011.3013m.4k00/gm1350p9.8Na/kg1.30m4
(B

A、长度减小 C、高度增大
B、高度不变 D、高度减小
6、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C)
A、伽利略 C、托里拆利
B、牛顿
D、奥托·格里克
7、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 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
度为740mmHg,其原因是 ( B )
A、管子内径太小
B、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4、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若玻璃管上端混
有少量空气,则水银柱高度( C )
A、等于76cm B、大于76cm C、小于76cm D、无法确定
习题:
1.__马_德__堡__半__球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 在。____托_里__拆__利_____实验测出了大 气压的值。
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 片按几下,笔胆里气体压强 __减__小_____,在___大__气_压_____的作用 下,墨水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山东威海新都中学杨龙飞【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我认为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1.创设情景。

激发探究欲望情景,它是“引线”,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作“引线”,教学效果较好。

2.渗透方法。

注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适时的引导。

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测定”这一环节时,小组讨论交流为实验设计开启了思维,教师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分析:什么时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能和大气压力相等,要获得大气压强的大小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量等等,这样适当的点拨不仅为学生的设计带来思路,也为他们的思考问题提供了方法。

3.注重应用。

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教学资源】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真空压缩泵,模拟马德堡半球,矿泉水瓶,水,玻璃杯。

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光滑玻璃板,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0N),小皮碗(25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一)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1.认识大气层课件展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

思考问题:这厚厚的大气层受不受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压强?猜想:大气压强的特点?2.学生自主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素养。

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这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小组的独立决策能力。

②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展示A.两个小吸盘对在一起挤压后难以分开。

B.将一个小吸盘紧紧按在玻璃板上后难以拉开。

C.将一个小吸盘紧紧按在桌面上后难以拉开。

③比较实验的共同点总结实验的结论由学生们自主发现三次实验的共同点有两个,其一是挤压和紧按的目的是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这样内部气体压强会减小;其二是最终的实验现象都是难以拉开,这则是由于吸盘外面有大气压力的作用。

从而得出验证的结论:大气有压强。

此环节是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为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提供机会。

总结:通过以上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常把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曾有一经典的实验,生动大胆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家看多媒体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

3.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①利用课件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

说明:增强学生对物理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养成。

②改进实验器材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如下图)说明:改进实验器材,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轻松,这是新课改为教师们所提出的要求。

本次实验采用抽气效果非常好的真空压缩泵代替教学演示用的抽气机,真空压缩泵是冰箱内抽气泵,可到旧货市场采购,其抽气效果好,且没有噪声。

改进后的实验,在壮实的六位男同学共同努力才能将两半球分开,生动的实验情景不仅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大气压确实存在着,并且还很大,为接下来探究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开启了思维。

总结:16匹马都没能将马德堡半球分开,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压强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值1.利用P=F/S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大气压有多大呢?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测出大气压的值?(友情提示:实验时应测出哪些物理量?如何来测这些物理量?)小组讨论交流后可利用实验器材尝试着来完成实验。

实验改进:由于教学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不能完成大气压力的测定,将市场购买的量程为10kg 的小弹簧称改制成100N的弹簧测力计,器材准确性高,为得到的准确实验结论提供了保证。

(如下图)说明:小组尝试后,首先提出实验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困惑,如实验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什么时候读数,怎样测小皮碗和玻璃板接触的面积等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答的老师决不参与,在学生们讲解不到位的老师才给予补充,这也是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实验中小皮碗与玻璃板接触的有效面积为35cm2,老师只是简单的作以说明,这样可适当降低实验的难度。

②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展示说明: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很快地完成了实验,在交流展示中享受着实验的收获。

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收获,更是学生自主成长的收获。

课堂上能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活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才有意义,才有活力。

2.利用P=ρgh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录相: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

思考:①玻璃管内的水银为什么没有全部流下来?其上方的真空是如何形成的?②玻璃管内高出来的这部分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何计算?③等压面的建立依据了液体压强的什么知识?科学家托里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小组讨论交流后,老师规范问题的答案同时分析实验原理。

说明:由于此实验的原理难度较大,在学生们自主交流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分析,玻璃管内水银没有全部流下来的原因,要明确点出正是大气压强支撑着高出来这部分液柱,并且大气压强的大小决定着它所能支撑的液柱的高度,这样利用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可计算出大气压强,这种科学方法被称为等效替代法。

标准大气压的值:利用课本小组自主学习标准大气压的规定和大小。

总结:上面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大气压的测定,得出的结果都近似为105pa,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的实验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测定大气压也有专用的实验器材——气压计,关于气压计的学习我们下节课会详细研究。

接下来同学们可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三)大气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课件展示:吸管吸饮料的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吸取饮料的原理。

谈谈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说明:大气压力和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应用,体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交流中学生们较了解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而对生产中的相关应用了解较少,对此老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中是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搬运大张的玻璃板,灯泡等实际问题。

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还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感悟意识物理知识的价值。

三、课堂小结及检测说明:此环节分为两个过程,首先以组为单位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确保每位同学清楚本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通过互评和互补,可帮助同学们进行查漏补缺。

教师的提升总结不可少,学生交流的重点是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将知识系统和方法的总结。

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实验中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既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