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阻仪测定聚合物的电阻模板

合集下载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地下岩土体的电学性质,如电阻率、电导率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掌握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技术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地下岩土体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基于地下岩土体的电学性质差异,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位分布,推断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分布情况。

该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极排列,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数据,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收集实验场地信息,包括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2)准备实验仪器,包括高密度电阻率仪、电极、导线等;(3)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电极排列、测量深度、扫描范围等。

2.现场布置(1)根据实验方案,布置电极排列;(2)连接导线,确保连接稳定可靠;(3)检查仪器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3.数据采集(1)设置测量参数,包括采样间隔、扫描速度等;(2)开始测量,记录电位数据;(3)检查测量数据,确保质量合格。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处理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操作;(2)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电阻率分布图;(3)结合地质资料,对电阻率分布进行分析解释。

5.实验总结与报告编写(1)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2)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获取了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分布数据。

根据数据绘制出的电阻率分布图显示,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值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可知,这些差异可能与地下岩土体的类型、含水性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本次实验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了实验场地的电阻率分布情况,掌握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聚合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定-高分子物理-实验15-17

聚合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定-高分子物理-实验15-17

实验十五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聚合物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测试方法;2.比较极性与非极性聚合物的电阻系数数值范围。

二、实验原理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于其内部存在传递电流的自由电荷,即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些载流子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电性优劣与材料所含载流子的数量、运动速度有关。

常用电阻系数(电阻率)ρ或电导系数(电导率)σ表征材料的导电性,它们是一些宏观物理量,而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则是表征材料导电性的微观物理量。

大量高聚物是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的,但具有特殊结构的高聚物可能成为半导体、导体,甚至人们提出了超导体的模型。

决定高聚物导电性的因素有化学结构、分子量、凝聚态结构、杂质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等)等。

饱和的非极性高聚物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能,理论上计算它们的电阻系数可达到1023欧姆·米,而实测值要小几个数量级,说明高聚物中除自身结构以外的因素(如残留的催化剂、各种添加剂等)对导电性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极性高聚物的电绝缘性次之,微量的本征解离产生导电离子,此外,残留的催化剂、各种添加剂等都可以提供导电离子。

而一些共轭高聚物如聚乙炔则可制成半导体材料,这是由于主链上π轨道相互交叠,π电子有较高的迁移率。

但是它们的导电性实际并不高,原因是受到电子成对的影响,电子成对后,只占有一个轨道,空出另一个轨道,两个轨道能量不同,电子迁移时必须越过轨道间的能级差,这样就限制了电子的迁移,材料导电率下降。

采用掺杂方法可以减小能级差,电子迁移速率提高。

Heeger(黑格,美国)、 MacDiarmid(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以及白川英树(日本)就成功地完成了用溴、碘掺杂聚乙炔,没有掺杂时聚乙炔的电导率为3.2X10-6Ω-1•cm-1,掺杂后竟达到了38Ω-1•cm-1,提高了1000万倍,接近金属铝和铜的电导率。

并且在发现聚乙炔的导电性后,黑格发现聚乙炔的磁性、电学、光学性质都异常。

CHT3530高阻测试

CHT3530高阻测试

部门: 研发部 文献类别技术文献j日期: 2012-06-10 编号: HP201-12061000A CHT3530采用加电压测电流的方法,电压输出1mV~1000V DC,源内阻100kΩ。

电阻测量范围达10Ω~1015Ω,电流测试范围2mA~1pA,可有效有小分辨至10fA。

测量功能还包括各种:表面绝缘电阻测试、绝缘材料和半导体的表面电阻率测量以及体积电阻率测量等。

量程有效分辨率 精度±(%+分辨率)温度系数(ppm/℃)2 mA 0.1uA 0.1+5 25200 uA 10nA 0.1+5 2520 uA 1nA 0.1+5 252 uA 0.1nA 0.1+10 50200 nA 10pA 0.1 +10 5020 nA 1pA 0.3+20 2001 nA 0.01pA 5+20 200量程 有效分辨率 精度±(%+分辨率)温度系数ppm/℃ 测试电压10 kΩ 1 Ω 0.1+5 25 50 V 100 kΩ 10 Ω 0.1+5 25 50 V 1 MΩ 100 Ω 0.1+5 25 50 V 10 MΩ 1 kΩ 0.1+5 50 50 V0.1GΩ 10 kΩ 0.1 +5 50 50 V1 GΩ 100 kΩ 0.1+10 50 500 V 10 GΩ 1 MΩ 0.35+20 50 500 V 100GΩ 10 MΩ 0.35 +20 200 500 V 1TΩ 10 GΩ 2+100 200 1000 V 10TΩ 100 GΩ 5+1000 200 1000 V 100TΩ 1 TΩ 10+1000 500 1000 V 1000TΩ 10 TΩ 20+1000 500 1000 V1、前言在进行小信号测试时,信号很容易被淹没在噪声环境中,如果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除了依靠测试仪器本身优异性能外和先进的测试原理外,还取决于正确的测试方法和适合的测试环境。

实验6 聚合物电阻的测定

实验6 聚合物电阻的测定

实验6 聚合物电阻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合物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的物理意义;2. 掌握ZC36型超高电阻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的导电性,通常用与尺寸无关的体积电阻率(ρv)和表面电阻率(ρs)来表示。

体积电阻率ρv表示聚合物截面积为1cm2和厚1cm的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

ρv=R v S/h (1)式中,R v为体积电阻;S为测量电极的面积;h为试样的厚度。

表面电阻率ρs表示聚合物长1cm和宽1cm的单位表面对电流的阻抗。

ρs=R s L/b (2)式中,R s为表面电阻;L为平行电极的长;b为平行电极间距。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

电导是表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它是在电场作用下,物体中的载流子移动的现象。

高分子是由许多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中没有自由电子,也没有可流动的自由离子(除高分子电解质含有离子外),所以它是优良的绝缘材料,其导电能力极低。

一般认为,聚合物的主要导电因素是由杂质所引起,称为杂质电导。

但也有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呈现半导体的性质,如聚乙炔、聚乙烯基咔唑等。

当聚合物被加于直流电压时,流经聚合物的电流最初随时间而衰减,最后趋于平稳。

其中包括了3种电流,即瞬时充电电流、吸收电流和漏导电流(见图1)。

充电电流时间图1 流经聚合物的电流(1)瞬时充电电流是聚合物在加上电场的瞬间,电子、原子被极化而产生的位移电流,以及试样的纯电容性充电电流。

其特点是瞬时性,开始很大,很快就下降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2)吸收电流是经聚合物的内部,且随时间而减小的电流。

它存在的时间大约几秒到几十分钟。

吸收电流产生的原因较复杂,可能是偶极子的极化、空间电荷效应和界面极化等作用的结果。

(3)漏导电流是通过聚合物的恒稳电流,其特点是不随时间变化。

通常是由杂质作为载流子而引起。

由于吸收电流的存在,在测定电阻(电流)时,要统一规定读取数值的时间(1min)。

另外,在测定中,通过改变电场方向反复测量,取平均值,以尽量消除电场方向对吸收电流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

电阻测试报告模板

电阻测试报告模板

电阻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旨在测试被测试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测试仪器
测试使用如下仪器:
1.电阻测试仪
2.万用表
测试流程
1.关闭电路中的所有电源
2.用万用表检测电阻测试仪是否正常
3.用电阻测试仪测量被测试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4.将电阻值记录到测试报告中
5.用万用表对每个元件测量一遍以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
测试结果
下表显示了电路中每个电阻元件的测试结果。

元件编号电阻(Ω)
R1 150
R2 220
R3 470
R4 1000
R5 3300
R6 6800
结论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电路中的电阻元件测试结果正常。

2.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符合设计要求。

注意事项
1.在测试电阻元件时,请务必关闭电路中的所有电源。

2.测试时请确保电阻测试仪正常工作。

3.请确保在测试报告中记录每个元件的电阻值,以便于检查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无。

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或使用。

电阻率检测报告

电阻率检测报告

电阻率检测报告1. 引言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报告旨在介绍电阻率的检测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样品的电阻和尺寸,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并对不同样品的电阻率进行比较。

3. 实验材料和设备•样品: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测试,分别是铜、铝和铁。

•电阻计:用于测量各样品的电阻。

•尺子:测量样品的尺寸。

4. 实验步骤以下是我们进行电阻率检测实验的具体步骤:4.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并戴好实验手套和眼镜。

•将电阻计和尺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它们的准确度和可用性。

4.2 样品准备•从样品中选择适当的尺寸,并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

确保测量准确且尺寸单位一致。

4.3 电阻测量•将样品放置在电阻计的电极之间,确保样品与电极良好接触。

•打开电阻计,记录样品的电阻值。

4.4 数据处理•根据样品的尺寸和电阻值,计算出样品的电阻率。

公式如下:电阻率 = 电阻 / (长度 * 宽度 * 厚度)5. 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分别对铜、铝和铁样品进行了电阻率检测,并得到了以下结果:样品电阻(Ω)长度 (mm) 宽度 (mm) 厚度 (mm) 电阻率(Ω·m)铜 2.5 50 10 1.5 8.33e-8铝 3.2 50 10 1.5 1.07e-7铁 1.8 50 10 1.5 6.00e-8从上表可以看出,铜的电阻率最高,而铁的电阻率最低。

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铁的导电性能相对较差。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材料样品的电阻率,并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有所差异,这是由其导电性能决定的。

- 铜具有最高的电阻率,而铁具有最低的电阻率。

7. 实验改进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步骤和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如千分尺或显微镜,来测量样品的尺寸。

高阻计测试仪使用方法

高阻计测试仪使用方法

高阻计测试仪使用方法1. 简介高阻计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电路或设备的阻抗的仪器。

它能够测量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参数。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高阻计测试仪。

2.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高阻计测试仪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2.1 检查设备首先,检查高阻计测试仪是否完好无损。

检查外壳是否有损坏,连接口是否正常。

确保所有开关和旋钮的操作正常,并且屏幕是否显示正常。

2.2 清洁使用高阻计测试仪之前,应确保清洁测量区域。

清除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灰尘或污染物。

2.3 校准高阻计测试仪有时需要进行校准,以保证准确的测量结果。

请参考设备的说明书,根据需要进行校准。

3. 连接测试样品使用高阻计测试仪之前,需要将测试样品正确连接到仪器。

3.1 电源线连接首先,将高阻计测试仪的电源线正确插入电源插座,并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3.2 信号线连接根据测试样品的要求,使用合适的信号线将测试样品与高阻计测试仪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线的接触良好,并且连接稳固。

3.3 地线连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将测试样品与地线连接,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请根据需要连接地线,并确保连接牢固。

4. 进行测量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开始进行测量了。

以下是一般的测量步骤。

4.1 打开电源首先,将高阻计测试仪的电源开关打开,并等待设备启动完成。

4.2 设置测量参数根据需要,通过仪器上的旋钮或按键设置测量参数,例如电流档位、频率等。

4.3 开始测量将测量探头与测试样品正确接触,并注意保持接触稳定。

启动测量并等待测试仪器完成测量过程。

4.4 记录测量结果一旦测量完成,高阻计测试仪将显示测量结果。

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或参考。

5. 清洁和维护使用高阻计测试仪后,需要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以保证仪器长期正常运行。

5.1 关闭电源在结束测试后,将高阻计测试仪的电源开关关闭,断开与电源的连接。

5.2 清洁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清洁高阻计测试仪的外壳和屏幕。

注意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溶剂的清洁剂,以免损坏仪器。

聚合物电性能的测定

聚合物电性能的测定

将平板状试样放在两电极之间,施于两极上
的直流电压和流过电极间试样表面层上的电流之 比,称为表面电阻Rs。若试样长度为1cm,两极 间试样宽度为1cm,则这时的Rs就是该试
v
Rv
S d
三、实验用品
仪器 超高阻测试仪(ZC-36型)一台;螺旋测微器 一把。
聚合物电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超高电阻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加深理解比体积电阻 比表面电阻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简述(实验原理)
聚合物在外电场作用下,还会因为偶极取向极化 界 面极化 空间电荷效应等引起产生吸收电流。在直流电场 作用下,这种吸收电流随时间延长而趋于零,其存在时间 由几秒到几十分钟,所以,在测试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 吸收电流趋于零,而电阻值是逐步增大的。在工程上,为 了便于测量和比较,通常规定以加工电压1min后的电流 读数为标准,这时,聚合物电流主要是漏导电流。由测定 漏导电流而确定的电阻为漏导电阻。
试样 聚氯乙稀板材(100mm×100mm×3mm) 一块。
四、实验过程
接通高阻仪电源,预热30min。 试样应平滑,无裂纹、无气泡和机械杂质。 用浸渍酒精的棉球擦净试样表面,并晾干。 用螺旋测微器在测试范围内测量三个点的厚度,取其平均值。 试样要尽量放置在电极的范围内,三个电极要保持同心,并按
规定接 通线路(Rx接测量端,仪器表面的红外线柱接电极箱的高压
端,地线与接地端接通)。盖好电极箱盖,经教师检查并 熟悉了仪器的使用规程后,方可进行测试。
调整零点,R的倍数扭至“×102”一档调节零点旋钮指“0” 点,再将
倍率由“×102”一档扭至“满度”位置,并将输入短路开 关拨向开路(向下),这时,指针指向满度,如不准, 调节满度电位器,应多次反复调节“0”及“满度”,均 在准确位置才可开始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1)了解超高阻微电流计的使用方法和实验原理。

2)测出高聚物样品的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分析这些数据与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

二、实验原理测试:绝缘体的电阻测量基本上与导体的电阻测量相同,其电阻一般都用电压与电流之比得到。

现有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直接法,比较法,时间常数法。

这里介绍直接法中的直流放大法,也称高阻计法。

该方法采用直流放大器,对通过试样的微弱电流经过放大后,推动指示仪表,测量出绝缘电阻,基本原理见下图。

ZC36型1017Ω超高电阻测试仪测试原理图。

U—测试电压(V);R0—输入电阻(Ω);R x—被测试试样的绝缘电阻(Ω)当R0《R x时,则R x=(U/U0)·R0式中:R x——试样电阻,(Ω),U——试验电压,(V),U0——标准电阻R0两端电压,(V),R0——标准电阻,(Ω)。

测量仪器中有数个不同数量级的标准电阻,以适应测不同数量级R x的需要,被测电阻可以直接读出。

高阻计法一般可测1017Ω以下的绝缘电阻。

从R x的计算公式看到R x的测量误差决定于测量电压U、标准电阻R0以及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U0的误差。

数据处理:1)体积电阻率ρvρv=R v(A/h) A=(π/4)·d22=(π/4)(d1+2g)2式中,ρv ——体积电阻率(Ω·m),R v——测得的试样体积电阻(Ω),A ——测量电极的有效面积(m2),d1 ——测量电极直径(m),h——绝缘材料试样的厚度(m),g ——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隙宽度(m),2) 表面电阻率ρsρs=R s(2π)/㏑(d2/d1)式中,ρs——表面电阻率(Ω),R s——试样的表面电阻(Ω),d2——保护电极的内径(m),d1——测量电极直径(m)。

3) 需要的数据d1 = 5 cmd2 = 5.4 cmh = 0.2 cmg = 0.2 cm三、仪器与试样仪器:本实验选用ZC36型起高阻微电流计。

该仪器工作原理属于进接法中的直流放大法,测量范围106~1017Ω,误差≤10%。

ZC36高阻计外形图三电极电阻测量系统为准确测量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一般采用三电极系统,圆板状三电极系统见上图。

测量体积电阻R v时,保护电极的作用是使表面电流不通过测量仪表,并使测量电极下的电场分布均匀。

此时保护电极的正确接法见下图。

测量表面电阻R s时,保护电极的作用是使体积电流减少到不影响表面电阻的测量。

体积电阻R v和表面电阻R s测量示意图试样及其预处理1)试样PMMA与PVC样片(φ100圆板,厚2±0.2mm)各一片2)预处理试样应平整、均匀、无裂纹和机械杂质等缺陷。

用蘸有深剂(此溶剂应不腐蚀试样)的绸布擦试;把擦净的试样放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处理24小时。

测量表面电阻时,一般不清洗及处理表面,也不要用手或其他任何东西触及。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使用前,面板上的各开关位置应如下:a)倍率开关置于灵敏度最低档位置。

b)测试电压开关置于“10V”处c )“放电-测试”开关置于“放电”位置。

d )电源总开关(POWER)置于“关”。

e )输入短路揿键置于“短路”。

f )极性开关置于“0”。

2)检查测试环境的湿度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尤其当环境湿度高于80%以上时,对测量较高的绝缘电阻(大于10 11Ω及小于10-8 A)时微电流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3)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将极性开关置于“+”,此时可能发现指示仪表的指针会离开“∞”及“0”处,这时可慢慢调节“∞”及“0”电位器,使指针置于“∞”及“0”处。

2. 测试1)将被测试样用测量电缆线和导线分别与讯号输入端和测试电压输出端连接。

2)将测试电压选择开关置于所需要的测试电压档。

3)将“放电-测试”开关置于“测试”档,输入短路开关仍置于“短路”。

对试样经一定时间的充电以后(一般为15秒),即可将输入短路开关揿至“测量”进行读数,若发现指针很快打出满刻度,应立即揿输入短路开关,使其置于“短路”,将“放电-测试”开关置于“放电”档,等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测试。

4)当输入短路开关置于测量后,如发现表头无读数,或指示很少,可将倍率开关逐步升高,数字显示依次为7、8、9、…直至读数清晰为止(尽量取仪表上1~10的那段刻度)。

通过旋转倍率旋钮,使示数处于半偏以内的位置,便于读数。

测量时先将RV/RS 转换开关置于RV测量体积电阻,然后置于RS测量表面电阻。

5)在测试绝缘电阻时,如发现指针有不断上升的现象,这是由于电介质的吸收现象所致,若在很长时间内未能稳定,则一般情况下取接通测试开关后一分钟时的读数作为试样的绝缘电阻值。

6)读数方法如下:用不同电压进行测量时,其电阻系数不一样,电阻系数标在电压值下方。

将仪表上的读数(单位为兆欧)乘以倍率开关所指示的倍率及测试电压开关所指的系数(10V为0.01;100V为0.1;250V为0.25;500V为0.5;1000V为1)即为被测试样的绝缘电阻值。

例如:读数为3.5´106W倍率开关所指系数为108,测量电压为100V,则被测电阻值为:3.5×106×108×0.1 =3.5×1013Ω。

7)一个试样测试完毕,即将输入短路揿键置于“短路”,测试电压控制开关置于“关”后,将方式选择开关拨向放电位置,几分钟后方可取出试样,以免受测试系统电容中残余电荷的电击。

若要重复测试时,应将试样上的残留电荷全部放掉方能进行。

8)仪器使用完毕,应先切断电源,将面板上各开关恢复到测试前的位置,拆除所有接线,将仪器安放保管好。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PVC样品:项目测试测试电压(V)倍率表头指示读数(MΩ)电阻值(Ω)平均电阻值(Ω)体积电阻率ρv或表面电阻率ρsR v 第一次100 ×105 2.20 2.20×10102.23×1010 2.55×1010第二次100 ×105 2.30 2.30×1010第三次100 ×105 2.18 2.18×1010R S 第一次100 ×103 5.80 5.80×1086.03×108 4.93×1010第二次100 ×103 6.20 6.20×108第三次100 ×103 6.10 6.10×108PMMA样品:项目测试测试电压(V)倍率表头指示读数(MΩ)电阻值(Ω)平均电阻值(Ω)体积电阻率ρv或表面电阻率ρsR v 第一次100 ×107 5.50 5.50×10125.03×1012 5.76×1012第二次100 ×107 4.70 4.70×1012第三次100 ×107 4.90 4.90×1012R S 第一次100 ×104 1.29 1.29×1091.53×109 1.25×1011第二次100 ×104 1.60 1.60×109第三次100 ×104 1.70 1.70×109PVC样品:项目测试测试电压(V)倍率倍率系数表头指示读数(MΩ)电阻值(Ω)R v 1 10 ×1050.01 6.20 6.20×1092 100 ×1050.1 2.30 2.30×10103 250 ×1050.25 1.86 4.65×10104 500 ×1040.5 10.0 5.00×10105 1000 ×104 1 6.20 6.20×1010六、思考题1.为什么测试电性能时对试样要进行预处理?对环境条件有何要求?答:因为体积电阻率常常用来检查绝缘材料是否均匀,测得的表面电阻率是一个有关材料表面污染特性的参数。

要求:环境湿度低于80%,无污染。

2.对同一块试样,采用不同的电压测量。

测试电压升高时,测得的电阻值将如何变化?答:由数据可知,测试电压升高时,测得的电阻值将增大。

3.通过实验说明为什么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用体积电阻率来表示介电材料的绝缘性质,而不用绝缘电阻或表面电阻率来表示?答:体积电阻率可作为选择绝缘材料的一个参数,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

体积电阻率的测量常常用来检查绝缘材料是否均匀,或者用来检测那些能影响材料质量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到的导电杂质。

表面电阻率对表面污染程度很敏感,它不是表征材料本身特性的参数,而是一个有关材料表面污染特性的参数。

而绝缘电阻率取决于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因此,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用体积电阻率来表示介电材料的绝缘性质,而不用绝缘电阻或表面电阻率来表示。

4.说明实验结果与高聚物分子结构的内在联系。

答:高聚物分子结构越复杂,导电性越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