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过程、意义2、秦统一全国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3.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 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度量衡的统一。

四、课型:新课、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互动法2、学法:“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图示法六、教学手段:PPT课件、图表、地图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秦兵马俑》、先入为主,体会秦强大的军阵,感受秦恢弘的气势。

引导学生分析:(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①商鞅变法,使得国富兵强②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③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④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出示图:了解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注意方针策略、并简述其过程。

PPT动态演示,一是加深记忆;而是增加趣味性;讨论分析: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结合教材,稍加点拨即可、突出“统一”性)(二)、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地方推行郡县制(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分析了解各自的职能,不做过多,过深的讲解。

分小组讨论:(三)、归纳秦统一全国的具体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空)、度量衡军事:修灵渠 修长城民族关系:北击匈奴等小组分析之后、相互交流,简析其作用。

(四)、了解秦的疆域、看图说出四至。

体会秦的强大。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五)、最后巩固练习: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本课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既可以作为练习,又以此本课板书。

(六)、小结:公元前221年,秦相继攻灭其他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巩固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条件:(1)、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个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2. 秦灭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一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在古代是这样,在今天也是一样。

现今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都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大团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XXX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XXX扫六合,虎视XXX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二、新课研究一)秦灭六国教师介绍XXX,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XXX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XXX即位时国政为相国XXX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XXX的相职,并任用XXX、XXX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XXX、XXX,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提问: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XXX无力抵御秦的进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秦王XXX雄才大略。

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XXX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战六国图示,介绍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提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提问: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学生回答: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XXX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九课 秦统一全国 一、秦灭六国 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板书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民族) 三、疆域四至 西至陇西,东到东海,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 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 同的两条硬地车道。秦朝制定车 同轨法令。
开凿灵渠 作用: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 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课堂小结 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 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
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
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 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 治理呢?
政治上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
学生勾画相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关内容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课题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
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2)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
(4)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
(5)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且建立了崭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秦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始皇是一位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帝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三、教学方法
展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器材
多媒体,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动画演示秦统一天下的过程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或地图册指出秦灭六国的顺序(提示:主要按“远交近攻”的策略):韩、赵、魏、楚、燕、齐。
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
探究新知
秦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定都咸阳(今西安)。(P2-2)秦始皇画像。学生根据统一前的史实和自己所了解的统一后的历史状况,尝试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仔细阅读课本,进一步熟悉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选择题部分
六、板书设计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认识秦的统一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4.正确评价秦始皇。
三、自主学习(22分钟)
自主学习一:秦灭六国
1.灭六国的背景
2.秦朝的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
3.秦统一的意义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认识秦的统一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4.正确评价秦始皇。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分析秦巩固统一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齐读课本的红色文字并思考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秦灭六国”
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内容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解决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3分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 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 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最新编辑教材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5.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
提示:
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2.教师补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
(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
(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课堂总结;;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