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配合论文
CT引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1 7
c T 引导下腰椎 间盘突 出症介入治疗 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英 东
( 河北宣化钢 铁公司职 工医院C T 放疗科 ,河北 宣化 0 7 5 1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 完 C T引 导下腰 椎 问 盘突 出症介 入 治疗 的 ・ 临 床 效 果。方 法 对 2 0 0 8 年 5月至 2 0 1 1 年 2月间我 院 收治 的 3 8 例 腰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患者 ( 5 1 节椎 间盘 )先进 行 C T扫描 ,然后 实施 骨 盆重 力 牵引 ,然后 再进行 C T扫描 ,扫 描 参数 与 牵引前 相 同 ,将 此数据 与介 入 治疗 时 所 获得 的髓核 造 影影像 比较 。结果 病 变椎 间 隙较 牵引 前平 均增 宽 0 . 1 5 2 c m, 突出物 回缩 不明 显 ,1 2例 ( 1 5节椎 问盘 )存 在 积 气。介 入治
占1 7 . 8 6 %,1 年后复 发8 例 ,占2 8 . 5 7 %,复 发率 为3 9 . 4 7 %。
3讨 论
痛 ,活动受限 ,双 下肢放射 ,部分 失去劳动能力 。接受牵引保 守治疗 最短2 d ,最长4 年。但是效果不甚明显 ,甚至恶化 。
1 . 2 影像 学观察
本 组研 究 中,对3 8 例 腰椎 间盘 突 出患者 采用胶 原 酶介入 治疗 之 后 ,优 1 8 例 ( 4 7 . 3 7 %), 良1 0 例 ( 2 6 . 3 2 %),可4 例 ( 1 O . 5 3 %) ,差
实施介人治疗后 ,本组优1 8 例 ( 4 7 . 3 7 %) ,良1 0 例 ( 2 6 . 3 2 %) , 可4 例 ( 1 0 . 5 3 %) , 差6 例 ( 1 5 . 7 9 %) ,优 良率为7 3 . 6 8 %。对2 8 例优良 患者安排2 年随访 ,术后3 个 月复 发2 例 ,占7 . 1 4 %,6 - ? - 月后复发5 例,
CT引导下经皮介入及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d o k l O . 3 9 6 9 / j .  ̄s n .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3 . 4 8 . 0 2 4
∞t t p : 删. c n e r . o 1
戴德纯.童 国海 边联龙 .詹春栋 ,朱伟芳 梅麟风 .石长根 , 姜 浩 .杭 方杰. C T弓 | 导下经 皮介入及 康复一体化 治疗疆椎 闯鑫突 出症
因素 。
( 2 0 1 3 ) 4 8 - 0 8 4 4 9 - 0 6
修 日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2
方法 :于 2 0 1 0年 5月至 2 0 1 3年 5月 ,对 8 8例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行 C T引 导下 经皮 药物 介入 结合康 复 一 体化 治疗 。药物 由复 方倍 他 米松 、丹 参酮 I I A 磺 酸钠 、神 经 妥乐 平 、生理 盐 水和 碘海 醇等 组成 ,康 复综 合 治 疗 包 括牵 引 、推 拿 、针灸 、经皮神 经 电刺 激和 磁振 热疗 法 。疗 效评 价采用 M a c n a b标准 和汉 化 Os w e s t r y功 能
围绕不同的致病环节该研究尝试采用中医特色的23年龄分组病程分期节段分型疗效评价的关联针刺微调手法糅合现代康复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分析针对纳入分析的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因疗法和磁振热等物理治疗手段针对部分炎症免疫反应素分析初步提示治疗结局优劣的差别与患者年龄大小较重的患者借助ct引导下药物介入着眼病变靶节段有关联年龄45岁较45岁年长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凸显多手段的协同作用以期高效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o可能与和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的康复结局
பைடு நூலகம்
文 章 亮点 :
CT导引下经导管药物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C T导 引定位 精准 , 4 8例患 者均 穿刺成 功 , 未 见 术后 并 发症 。疗效 参 照改 良的 M a c N a b评价标 准 : 显效 , 恢 复工 作能 力 , 偶有腰 疼或 腿疼 , 对止疼 药 无依 赖性 , 体 能 活动 良 好, 无神经根损 伤体 征。有效 , 工作能力基本恢 复 , 间歇性轻 度腰疼或 放射疼 , 对止疼药无依赖性 , 体能活动 良好 , 无神经 根损 伤体 征。无效 , 无工作能力 , 继续疼痛 , 不能停止 使用止 疼药 , 体能 活动受 限 , 神经 根损 伤体征 阳性 。随访 患者 3— 3 6个 月 , 总有效率 9 5 % 以上, 其中显效 2 7例 , 有效 1 9例 , 无 效 2例 。2例伴钙化者有效 。
3 讨 论
生是 硬膜囊或 神经 根受 刺 激 、 挤压 , 产生 缺 血、 出现 炎性 反 应, 从而使敏感性增 高 , 产生疼 痛 。其 致痛 原因除 突 出的椎 间盘对神经根 的机械压迫外 , 脱 出的髓 核内释出的化学 物质 及突 出间盘造成椎体侧后方 血流淤滞 、 引起的无菌 性炎 症所 产生 的化学物质刺激分布于 小关 节囊 、 纤 维环表 面的细 小神 经或神经末梢均可引起疼痛 。椎 管内脂肪结缔组织 、 韧 带劳 损产生 的无菌性炎性反应 、 释放 的化学物 质积 聚也 可引起单 纯机械压迫 , 产生患肢麻 木 , 感觉异 常。药物治疗可 以消除/ 减轻这种无菌性炎性 反应 , 治 愈/ 缓 解患 者症状 。椎 管 内导 管药物治疗 , 可将药物 直接 注射 到病变 的椎 间盘 周 围, 作用 迅速 。治疗关键取决于置人 的导管是 否位 于硬膜囊 前及其 位置的精确度。C T 导引定位精 准 , 各解 剖位置显示 清晰 , 注 射对 比剂后的扫描图像可清楚地 观察 到其 弥散情况 , 从 而判 断药物是否注入到引发患者症状 的突出间盘及神经根部位 。 甲强龙具有强力 抗炎 抗过敏作用 ; 恩再适对感觉神经元散发 活动方式异常具有修补调节作用 , 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的作 用。根据患者症 状 , 自控 止痛 泵内可选 择性 加入 利多卡 因 。 利多卡因可扩张血管 , 改善 血液循 环 , 减退 炎性反 应。通过 止痛泵内药物治疗可解 除神经 根水肿 , 改善局部 血液循 环 , 消除非特异性炎性 反应 , 同时 , 缓解/ 消除腰痛症等病人 的疼 痛、 冷感 、 麻 木等症状 。 经导管药物 介入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适应 证 广泛 : 经 C T 、 M R I 确诊腰椎 间盘 突出并有相 应症 状体征 者 , 轻度 腰椎 滑脱、 椎管狭窄 、 黄韧带肥 厚及髓核脱 出、 椎间盘钙化者均 可 行 此治疗 。禁忌证 为严重椎 管狭 窄不 能耐受 手术 者。本组 有 2例无效 , 考虑 原因为 : 一 例 因患 者 同时存在 颈椎 间盘突 出症 , 导致症状有所重 叠 ; 另一例 因患 者椎 管狭窄 严重 。本 组 随访 患者 3— 3 6个月 , 未 发现复发病例 。 总之 , C T导 引下经导 管药 物介入 治疗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不影 响脊柱稳定性 , 创 伤小 , 作用 迅速 , 是一 种安 全 、 有 效 的 技术方 法。
C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生国塞旦医型!Q!Q生!旦筮!!鲞筮!翅£地!!墼』壁望堡型!!堕盟!型!!!堕堑i塑£尘:!Q!!:y!!:!!:盟!:!复腓骨长度及稳定,并予坚强内固定。
在内侧关节内有骨折碎片、软骨片、关节囊、肌健嵌入,影响外踝整复时应切开内踝,清理关节腔内复位外踝并固定。
外踝复位后,小的胫骨后外侧骨折块,往往通过下胫腓后韧带的牵拉间接复位。
对内踝骨折,手术也要遵循关节内骨折的力求解剖复位原则。
同时,应重视三角韧带等的修复,因为三角韧带有限制距骨外移作用,未经修复的三角韧带完全断裂,可使距骨外移>2m m,导致踝关节的慢性不稳。
故治疗韧带损伤当与骨折并重,术中应常规探查三角韧带、距腓前、后韧带、跟腓韧带。
此外,在重视骨折精确复位牢固固定的同时,应重视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整复固定,当下胫腓联合距离>3m m,或踝关节内与距骨间隙>3m m,或术中外踝外移2—3m m均应考虑下胫腓联合分离,予以手术切开固定。
但有作者认为,如内、外踝固定可靠,可不必固定下胫腓联合同样可获得良好效果,提示对固定下胫腓联合尚存争议。
本组22例采用螺丝钉腓骨向胫骨自后向前倾斜25。
一30。
固定,收到了较好效果。
我们认为,应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53可以起到稳定下胫腓关节,使断裂的韧带得到充分修复的作用,可避免负重后踝穴增宽、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所致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2]郑华庆.踝关节骨折脱位28例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71-78.[3]陈杨标,马少云,陈利新,等.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方法探讨[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5):460-462.[4]李庭,蒋协远,荣国威.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54-156.[5]刘跃洪,雷达,张德盛,等.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6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3):83-84.(收稿日期:2009—12—04)(本文编辑:马艳丽)C 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高菲菲王利民王铮【摘要】目的探讨C 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CT引导下臭氧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研究

CT引导下臭氧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45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用8号多孔臭氧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盘内注射5~30ml,浓度60μg/ml,椎旁间隙注射10ml,浓度35μg/ml及阻滞液,并以9号腰穿针经皮穿刺至相应侧隐窝注射浓度为35μg/ml的臭氧10ml及阻滞液5~10ml并行小针刀松解术松解相应的横突间肌、小关节囊及黄韧带。
结果:出院时总有效率92%,显效率82%(370例),无效8%(36例);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6%,显效率86%(387例),无效8%(19例),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
结论:CT引导下臭氧消融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臭氧消融小针刀松解术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利用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微创技术主要包括经皮椎间盘摘除术,髓核化学溶解术,激光、射频、臭氧消融等。
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1~3],其安全性和可靠的疗效越来越受到推崇。
小针刀松解术作为传统医学的特色技术在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上已有众多报道[4,5],疗效确切。
鉴于两种方法治疗侧重点不同,以及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联合技术的推崇,受此启发,将上述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至2009年1月对4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451例,男324例,女127例;年龄22~78岁,平均44岁;病史3天~22年,大部分表现为腰背痛和(或)下肢麻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
病变椎间盘主要分布在L3~4、L4~5、L5~S1,根据CT和MRI的影像表现分为膨出、突出、脱出3种类型。
CT引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盘内 、椎 问盘外注射 臭氧 治疗腰椎 间 盘突 出症患 者 8 0例 ,
取得了理 想的疗效 ,现将 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8 患者 ,其 中男 4 O例 9例 ,女 3 1例 ; 年龄 2 6 6— 8岁 ,平 均 4 . 5 2岁 ;病 程最 长 6年 ,最 短 1个 月 ,平均 1. 12个月 ;病变平 面 :L 3~4间隙 1 、L 5 8例 4— 间隙 4 1例 、L 5~s l间隙 2 1例 ;单 节段 3 8例 ,双节段 4 2
渐 加 压 , 防治 纤 维 环 破 裂 发 生 。
3 讨论
厚及凝 血功能障碍 等。
12 方法 . 术 前对 操作 间进 行常规 的紫外线 消毒。将臭氧
发生器 ( 山东淄博月 华医疗 器械有 限公司 生产 的医德 康牌
C Y一1 一B型臭 氧发 生器 )与 医用 氧气瓶 ( 方氧 气公 H 1 北 司生产)连接 ,注射 前 调整 氧气 的输 出量为 4 / 钟 ,臭 L分 氧的输 出浓 度为 6  ̄ / ,按下臭 氧输 出键 ,闻到鱼腥 味时 0 gL 用 1ml 0 注射器 收集臭 氧。患者取俯 卧位 ,下腹垫 气枕 ,对 L 4间隙 、L 5间隙 、L 3~ 4— 5一s 1间隙行 C T扫描 ,确定突 出的部位 ,测量 穿刺 点与椎 间盘 的距离 、设 定进 针角度 与
例。术前 均经 过绝对 卧床 休息 、牵 引 、推 拿按 摩 、理疗 等
非手术治疗 ,但是效 果不 明显 ,而 选择 了此方 法治 疗 。所 有患者均有相 应 的临床症 状 ,并 经过 T c或 MR 诊 断 为腰 I 椎间盘突出症 ,均无 椎体 滑脱 、骨 性椎管 狭窄 、黄韧 带肥
报道相一致 ,但 是要 严格无 菌操作 ,防治椎 问盘 感染 ;穿 刺时动作要轻 柔 ,避免 损伤 神经根 ;注 射时 要按节 奏感逐
CT引导下微创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a u da d dsh re . It e olw u , tt t a c r t ee e : t l 6c ss(20 , o d 共振 室 ,从 事影 像技 lc r i ag d A l h l - p s i i l u a v c Opi e 5 .%) g o l e n c f o asc i f t ma 7 a
5 ss(56 , o a 6css(09 , n a 1 %)t ae ocn s s 76 2c e 3 .%) n t d1 ae 1 .%)a db di 2(. a b n 6 , rt o c i es . e h h e f wa 8 % 术 工作 。 (2 /4 ) dddn t ap nlwe mbp r yi vi rmb s do e eeecmpi t n . 1 81 6a i o p e ri aa s , ent o oi a t r v r o l i s n h o l l s h s n h s a c o
Co c u in: m al u dc r o ea lt ntc n q ep oa s fu b ritr etb a icsf, f cie a dc nb s d n l so S l wo n u Oz n bai e h iu r lp eo m a ev re r ds ae e e t , n eu e e o l n l v a
Efe to m a l u ur z n b a i n o r1 6c e um b rve t b a s e nito f c fs l wo ndc eo o ea l to n 4 as sl a r e r l c h r a in di
●
●
u d r CT g i a c / n e u d n e WANG Hu , I i J ANG a , H 0U n , ta / h n e i a Bi o Z Ha g e l/C i a M d e l
CT引导下三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H f as 阳性 1 。影像 学 表 现 颈 椎 正侧 位 和 om n 征 f 6例
过 伸 、 曲侧位 片示 颈椎 生理 弧度 变直 1 2例 , 间 过 3 椎 隙变窄 6 7例 , 质 增 生 6 骨 1例 。常规 C T和 MR 检 I 查 均有椎 问盘 膨 出 或突 出 , 出并 部 分 钙 化 1 突 5例 ,
颈 4 52例 , 4 5+颈 5 6 3例 , 盘 突 出 3~ 、2 颈 、 、2 间
7 m, m 平均 4 1 0 8 mm。随机 分为 两组 , .24 .5 - A组 : 单
纯激光 治疗 7 3例 , 3 男 8例 , 3 女 5例 ; B组 : 合 治 联 疗7 3例 , 3 男 9例 , 3 女 4例 。
后 回撤穿 刺针 变换 烧 灼 部 位 , 一般 烧 灼 2~ 3个点 ,
激光 能量 4 0— 0 , 0 8 0J 平均 5 0 。 5 J
( ) 合治 疗 组 :T扫 描椎 间隙确 定 激 光 和 射 2联 C
频 的穿刺靶 点 , 频 靶 点 在 距 纤 维 环 后 缘 2~3 m 射 m
3 操作 方 法 . ( ) 光治 疗 组 : 者仰 卧 于 c 1激 患 T检查 床 , 背 项 部垫 软枕后 伸 颈部 ; 描 病 变椎 间 隙确 定 穿 刺 靶 点 扫
图1 术前 c T示 C / A 5椎 间盘 突 出
中 国疼 痛 医学 杂 志 C ieeJunl f anMe in 0 0 1 . 1 hn s ora o i P dc e2 1 .6 ( i
但单 一微 创技术 适 应 症 窄 , 扩 大微 创 治 疗 颈 椎 间 为
盘 突 出症 的适应 症 、 提高 疗效 , 0 6年 4月 始 , 自2 0 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关键词】ct引导下;微创介入;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2-02椎间盘突出症常发于颈腰部,是我国常见的多发性疼痛科、骨科疾病,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统计,我国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就已经突破2亿人,其中20—40岁的发病率高达60%,40—50岁的患者约占25%,5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15%。
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
目前此病治疗主要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因发生感染、损伤以及术后粘连等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问世的微创介入技术,臭氧消融、突出髓核热凝靶点消融术等[2]在临床上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不开刀、无痛苦、疗程短、术后立刻消除病痛、安全性高等手术优势,既能弥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不足,又能提高治疗效果,给广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并被数以万计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接受。
我院于2010年1月采用ct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共65例,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手术患者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筛选,确定了65名适应症患者,均同意按本项目技术方法进行治疗。
该65名症患者中,有颈椎间盘突出症2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45名。
20名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3.1岁,病程30一380天,平均 145天,临床症状表现头颈部疼痛15名、颈部活动障碍10名、肩背部疼痛12名、上肢疼痛8名、肢体感觉麻木25名、肢体发凉5名。
45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27名,女性18名,年龄31—86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25一410天,平均165天,临床症状表现腰部疼痛35名、腰部活动障碍38名、下肢放射疼痛 35名、下肢发凉14名、肢体感觉麻木28名、脊柱侧凸3名、间歇性跛行5名、坐骨神经痛 37名。
1.2手术方法据患者病灶点的病变椎间盘常规ct扫描结果,在ct引导下确定病变的椎间隙靶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颈前正中线健侧气管旁开3—4cm为手术入路(穿刺进针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椎板内侧缘入路、横突上安全三角入路和两者联合入路,在ct 引导下逐层局麻,将射频穿刺针准确地刺入突出的椎间盘靶点,利用射频热凝治疗仪磁场发射出的高频率射频电流,在穿刺针的工作电极尖端产生变化磁场,使磁场覆盖的靶点组织内分子运动摩擦生热,热凝毁损靶点区域组织(专用于神经刺激疼痛传导道路阻断和脑部毁损),使突出的致病髓核凝固、变性、收缩,从而解除对神经根及硬膜的压迫,同时修补破裂的纤维环,直接阻断髓核液中糖蛋白和β蛋白的释放,消除炎症反应和致痛物质[3],治疗后腰及下肢放射痛立即减轻或消失,且不需使用局部麻药、激素和抗生素。
2手术配合2.1 术前2.1.1术前物品准备臭氧治疗仪;射频热凝治疗仪;t5多参数监护仪;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电极及直径0.5毫米和(或)0.7毫米专用射频穿刺针;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无菌手术衣服包,无菌手术布类包及器械包;无菌手套;各种手术体位摆放垫;药品准备:阿托品、利多卡因、胶原酶2-3支、地塞米松。
2.1.2患者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头后仰位、俯卧位,落实术前戒烟,预防和治疗咽炎。
对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将病情控制在适宜状态。
指导患者在手术前做好血型、血压、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和x线、肌电图、ct、核磁共振(mri)、脊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椎间盘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对疼痛和或麻木、上肢肌力进行评估和检查,客观评价患者的病情状况。
术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清洁穿刺部位,更换手术病员服以确保穿刺部位能充分暴露。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吃精细食物,不食用粗纤维的食物,用胶原酶者术前清洁灌肠,术前6小时禁食水。
手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向手术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手术方案,并访视患者,落实并检查术前准备落实情况,用浅显通俗的话语告知患者手术过程、手术前应做好的相关准备工作及手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确认手术穿刺部位,检查皮肤准备情况,将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
2.1.3环境准备ct扫描室据手术时间提前做好安排,手术前90分钟禁止人员出入。
由巡回护士用1:100的“84”消毒液进行室内平面和地面的湿抹,并将手术用物准备齐全带入ct扫描室。
手术前60分钟开启紫外线灯进行ct扫描室空气消毒。
2.2巡回护士配合2.2.1检查仪器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光线充足。
臭氧治疗仪;射频热凝治疗仪置于患者的头部右侧,t5多参数监护仪及手术操作台置于患者的头部左侧。
调节好室温24-26°c。
2.2.2患者入室巡回护士按手术患者“五查十二对”核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左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将患者安置于头后仰位仰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右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于扫描床上。
妥善安置好电极板。
注意患者卧位舒适和安全,避免肢体过度牵拉、骨隆突处及神经受压或衬垫不当。
2.2.3术中配合协助医生消毒、铺巾,穿好无菌手术衣。
手术开始时,协助医生将电极连接并妥善固定。
射频穿刺针准确地刺入突出的椎间盘靶点,并经ct扫描证实,先做阻抗测定电阻在150—250ω之间,再分别予以2hz运动刺激和60hz感觉刺激。
再用射频控温仪将温度升高至80-90°c(也要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来调节温度的高低),对靶点进行热凝,按照改良macnab腰腿疼手术评定疗效[4]。
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准确调节射频控温仪能量输出及热凝温度、臭氧浓度,及时调整ct扫描床的位置和灯光,排除仪器故障,保持手术野持续清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随地询问并注重患者主诉。
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2.4术后仪器的处理及保养手术完毕后,及时将仪器各参数调节至最小参数。
关闭各种仪器,关紧氧气开关,切断电源,物归原处以备下台手术使用。
各导线用柔软湿布清洁后无角度盘旋,以免损坏光导纤维5﹞。
2.4器械清洗2.4.1清洗剂的选择首选3m公司安必洁清洗液,它能迅速分解所有人体分泌物,对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能充分清洗,快速、高效[5]。
2.4.2清洗工具高压水枪、软毛刷、软清洁布、高压气枪。
2.4.3清洗器械术毕将电极用含75%酒精的软清洁布擦干净。
电极针用高压水枪冲洗,其他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钳端齿槽处用软毛刷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洁,将清洁后的器械用高压气枪吹干管腔、擦干。
放入按1:200的比例配好清洁多酶洗液中完全浸泡10分钟。
再在流动水下冲洗干净,高压气枪吹干管腔,软清洁布擦干器械表面。
按要求包装或打包后灭菌备用。
3 讨论3.1巡回护士术前应对手术过程有充分的了解。
对手术所用的仪器设备及器械物品应妥善安置,认真清点器械,检查完整性,取放器械时动作轻柔,防止碰撞、摔落、人为原因损坏器械。
3.2巡回护士应妥善安置仪器的位置,合理科学的安排ct扫描室内的用物摆放,监督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限制人员流动。
熟练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常见故障代码及排除方法。
使患者处于良好的手术体位,利于手术野的暴露。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及时调节仪器设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3器械精密度高且价格昂贵,应掌握正确的清洗、灭菌及保养方法,不仅能确保手术中器械性能良好、有效的处于工作状态,而且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同时能保证灭菌效果。
3.4手术前,患者须检查肝功能、表面抗原(hbsag)、hiv、梅毒等。
对检查阴性者,其器械清洗按非感染性手术的器械清洗流程进行。
对检查阳性者,术后操作器械先用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在感染器械清洗槽用流水冲洗后,按上述流程进行。
避免交叉感染。
3.5临床操作中,器械清洗的难点和重点是电极穿刺针的冲洗。
该针细长而且容易吸附血液、组织,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器具可以帮助清洗黏附在针管腔内的污物,一般须先用高压水枪对准一端冲洗,再用多酶清洗液清洗10-15分钟,再用高压水枪对准一端冲洗,直至干净。
并检查电极穿刺针尖端不能有倒挂钩,以免增加患者的损伤。
总之,不断提高ct引导下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护理配合水平,是提高疼痛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
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原则、灭菌方法和维护技能是适应未来微创治疗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1] 宋文阁,王春亭,傅志俭,等.实用临床疼痛学[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30-434.[2] 刘延青,王平,牟桂玲,等.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年随访[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5):276-279.[3] 张挺杰,冯艺,李君,等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2010,16(4):208-211.[4] 谢晓龙,方伟.射频靶点热凝术配合术后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87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139.[5] 李桂.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临床护理,2010,2(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