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通用7篇)

长城说课稿(通用7篇)长城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日要说的课是《长城》。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一、说教材《长城》是学校语文第十一册其次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要求同学能够仔细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领会祖国风光的秀丽与壮丽,培育同学喜爱祖国的情感。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同学开头中国风光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结实与宏伟壮丽,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才智和力气,抒发了的民族骄傲感和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宏伟气概。
2、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才智的结晶,感受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宏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概宏伟和高大结实,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骄傲感和喜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绽开想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1、信息技术整合法同学基本上没机会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之前,我将细心预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同学的爱好,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课始,我展现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巡游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设计者太宏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听完后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并设疑:长城毕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借机出示长城的视频,让同学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同学探究长城文化的爱好。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长城范读录象,长城近景录象,长城谣乐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谁来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⑵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⑶指导朗读。
⑷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⑸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⑹指名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⑵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⑶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

《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说课稿1一、内容简析《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
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
《长城》说课稿(精选5篇)

《长城》说课稿(精选5篇)《长城》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说课稿1一、说教材《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课件,创设情景。
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学习第二自然段后,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2、学法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
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
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
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长城》说课稿2篇

《长城》说课稿《长城》说课稿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说课稿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一、说教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
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长城》教案(精选20篇)

《长城》教案(精选20篇)《长城》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教具准备: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板书:略]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课后小记:板书设计:远景:像一条长龙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垛子------了王口、射口城台-------互相呼应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巩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语文说课稿

《长城》语文说课稿教学内容:《长城》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长城》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优美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灿烂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的历史;3.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理解《长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教学难点:1. 探究《长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 分析《长城》描绘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意义。
教学准备:1. 电子课件;2. 黑板、彩色粉笔;3. 课文副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长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概念,并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出课文。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展示课文开头部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一些基础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并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和感情色彩。
3. 分组小结,每组学生总结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展示给全班。
三、修辞手法与意境欣赏(20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长城》中的修辞手法,如修辞借代、排比、比喻等,并解释其含义。
2. 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意象描写,如江河、陵墓等,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3. 让学生就修辞手法和意象在课文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四、分析作者观点和态度(15分钟)1. 通过课文细读,了解作者对长城的感受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讨作者为什么用“长城竟如此美丽”来形容长城。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对民族精神的肯定态度。
五、学案小结(5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
六、拓展延伸(5分钟)展示中国科技古代发展的图片和资料,并进行简要的讲解。
鼓励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城》这篇课文,欣赏到其中的优美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对优美散文的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长城》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预设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和构思。
“走进文本,体验文本,创生并开发文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观,这要求教师对文本要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一、说教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这篇课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开启了第一扇窗口。
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节课拟定为以下三个目标:
1. 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字词,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3. 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朴实,文质兼美,基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
重点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朗读感受长城的气魄,难点是学习作者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时主要以读书为主,初读、跳读,细读,精读相结合,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生动性、准确性、深刻性)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议、演、评等,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再辅以课件,直观展示和教师引导,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著名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他们吸引住。
”所以上课伊始,我巧妙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来了解长城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当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画出
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和上下文,进行理解.教师运用指名读,排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并重点指导课文后展示的字的
字音和字形。
第二步:再读课文,了解文意。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勾画圈点问题答案,先小组内质疑交流讨论,综合讨论结果和疑问,然后在班内交流汇报展示
1、找出课文中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用曲线画出
2、作者看了长城后有怎样的感受?用直线标出。
第三步质疑问难,整合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及时在黑板一旁用问号标记整理,以便在精读环节进行落实.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课题学习表现来看,对于上面浅层次的问题和情感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对于表达内容和情感用到的方法学生很难把握。
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抓住重点语句进行问题设计:
问题:
1、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课文中哪些方面体会出花费了劳动人民的血
汗?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呢?
2、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学生找到重点描写长城的句子以后或反复朗读、或揣摩品味、或展开联想等形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评价下,学生头脑中自然会显现出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的长城,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奇迹。
这样就实现了“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
从而体现新课标中要让学生充分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我结合课文和课件让学生继续思考,通过读----品---演----悟四个环节来完成。
读,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将语言内化,我设计了一个配音环节,(让学生配音朗读)(教师演示读)比如这一句我这样演示给学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品,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和语段。
体会作者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因为是语文课必须体现语文性,不能上成说教课。
演,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通过自己朗读表演或小组朗读竞赛来体会长城雄伟的气魄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演示)
悟,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强化内心的感受。
(四)、总结反思,升华情感(内容)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的长城,
这就是我国古达最伟大的建筑—万里长城;
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
这就是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
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万里长城,
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精神。
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崇敬和自豪之情再一次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长城感情
坚固雄伟崇敬自豪
五.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读进去,走出来,从读到写,因文悟法。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和对长城的了解为长城写一段导游词。
这样就做到了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假如实际操作这节课,我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这是我对本节课学习的粗浅理解,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