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赣美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活动课表》教案
【K12学习】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儿童读物插图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儿童读物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性,并尝试自己为读物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儿童读物配画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展出图画指导一下如何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读物。
说一说读物情节。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为读物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住主题,并且要记住它们用不同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配图。
并且真正理解“配图”的含义先了解读物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故事。
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继续尝试其它故事。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读物其配图写话。
第二课流动的笔触教学目标:1、传授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训练学生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体会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如何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课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展示范作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笔触自然过度,向学生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二、发展阶段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各种工具来摸索各种各样的笔触,并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笔触去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学生通过学习,对笔触有所了解,让学生自己去创作。
第三课色彩的变化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赣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儿童读物插图儿童读物插图是供零到十二三岁的孩子阅读的书籍、期刊、报纸等用来补充说明文字内容,增加文字的视觉感和读物艺术氛围的图画。
它通常是指儿童读物中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家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适合儿童欣赏的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故事书、连环画等。
教学课时:1课时2 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一定是看着动画片、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有趣故事?(问题导入)一、学习新知识1、请同学们简单讲述自己记得的有趣的故事。
2、老师出示一幅插图《大战孙悟空》。
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孙悟空的师父被红孩儿施计抓走了,孙悟空急了,去找红孩儿要人。
红孩儿软硬不吃,不肯放人。
于是,两人大战起来••••••将收集的带图画的故事书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对比一下,文字与文字搭配图片哪种表现形式更生动,为什么?插图:是指附在书籍中的图画。
有的用插页方式,有的插在文中,用来帮助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透过图画来了解书籍的内容。
特点:童心童趣童真(以对比的形式导入,让孩子们感受文字搭配图片的魅力,引起插图的含义以及对插图类绘画形式的兴趣)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丑小鸭》、《外国儿童读物》《哆啦A梦》、《葫芦兄弟》。
(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 3 达自己的感受。
)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赣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赣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三年级上册
儿童的世界
第1课儿童读物插图
神奇的笔
第2课流动的笔触
第3课色彩的变化
第4课色彩的应用
第5课趣味水墨
第6课神奇的大树
有趣的生活
第7课辣椒真辣
第8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9课秋冬的色彩
巧手创新
第10课我的宝盒
第11课活动课表
第12课个性小印章
第13课迷你舞台
红色记忆
第14课红井
美好的家乡
第15课鄱湖渔歌
第16课候鸟的乐园
传统的魅力
本册综合。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活动课表》教案

《活动课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美观而又实用的课程表。
2、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制作课程表
教学准备:彩笔工具范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程表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二、探究新知
1、学生交流介绍课程表
特点、作用、内容
2、欣赏课程表
3、课程表的形式:平面、立体
4、课程表的制作
画课程表内容;
对表四周进行装饰;
5、平面课程表的制作方法。
设计(留出课程表内容的位置);
绘画(粘贴)。
三、学生表现
1、指出绘制应美观,可进行综合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四、作品展示
让制作有创意的学生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结
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
小学美术赣美版三上《活动课表》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赣美版三年级上册《多姿多彩的课程表》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
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课程表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学生天天都要使用课程表。
现在常见的课程表大多是印刷的,设计得也越来越有新意。
正因为有现成的课程表买,只需填写上具体的课程安排便可以了,所以小学生自己亲手设计课程表就比较少见。
而一定的图表解读与设计能力是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
所以对现代生活中各种图表的实际应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了解生活的大门。
所以我打算通过此次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图表化课程表设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课程表,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路。
让学生真切感受设计之美、创新之美,懂得对于身边熟知的事物,可大胆进行创造,予以创新表现,这样会使旧事物焕发新的活力。
本课教学1课时完成。
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想象、设计,结合折、剪、画、贴等方法独立制作完成多姿多彩的富有个性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程表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表设。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赣美版教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赣美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线条与形状1. 教学内容:学习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和形状的绘制技巧。
2. 教学重点:理解线条和形状的概念,学会运用线条和形状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色彩与情感1. 教学内容: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能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第三课时:绘画材料与技巧1. 教学内容:学习各种绘画材料的特性,掌握不同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运用,学会运用不同的技巧进行创作。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述1.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学会评价美术作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水平。
第五课时:我与自然1. 教学内容:观察自然景物,学习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然之美。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表现自然之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运用以及表达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赣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3. 素材:自然景物图片、美术作品图片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我的人物1. 教学内容:学习人物画的基本技巧,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1课 活动课表》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1课活动课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1课活动课表》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活动课表,了解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要素,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活动课表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活动课表,如学校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等,以及活动课表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问题。
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绘画和设计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但是,他们对于复杂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活动课表,了解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要素。
2.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活动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要素,学会制作活动课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活动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活动课表,让学生了解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要素。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活动课表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际设计和制作活动课表,提高自己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1课活动课表》。
2.教具:幻灯机、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画纸、画笔、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活动课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曾经见过活动课表吗?你们知道活动课表是什么样子的吗?”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课表的设计方法和要素,如标题、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儿童读物插图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儿童读物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性,并尝试自己为读物配插图。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儿童读物配画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展出图画指导一下如何插图与文字。
让学生自己选择读物。
说一说读物情节。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为读物配图,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记住主题,并且要记住它们用不同的手表现。
二、发展阶段让学生认识配图。
并且真正理解“配图”的含义先了解读物情节,抓好故事中心,用图画来表现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故事。
让学生自己为其配图写画。
学生继续尝试其它故事。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学生自己找一个故事读物其配图写话。
第二课流动的笔触教学目标:1、传授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形式的笔触,自由表达想象中的画面。
2、训练学生进行笔触和物象之间的联想,丰富学生的笔触表现力。
3、让学生艺术中去体会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如何运用笔触去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课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展示范作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笔触自然过度,向学生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二、发展阶段向学生展示不同形式的点和线。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线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各种工具来摸索各种各样的笔触,并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去欣赏课本中展示的绘画作品,加深对笔触的认识。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笔触去创作。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学生通过学习,对笔触有所了解,让学生自己去创作。
第三课色彩的变化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课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美观而又实用的课程表。
2、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美术的形式让学生制作课程表
教学准备:彩笔工具范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程表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二、探究新知
1、学生交流介绍课程表
特点、作用、内容
2、欣赏课程表
3、课程表的形式:平面、立体
4、课程表的制作
画课程表内容;
对表四周进行装饰;
5、平面课程表的制作方法。
设计(留出课程表内容的位置);
绘画(粘贴)。
三、学生表现
1、指出绘制应美观,可进行综合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四、作品展示
让制作有创意的学生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结
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