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3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3)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mù dǔ( 目睹 )它再次含苞欲 放。
(14)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zìyuán qíshuō( 自圆其说 )的。 (15) 这 就 是 完 美 的 、 民 主 的 奥 林 匹 克 精 神 , 今 天 我 们 要 为 它 diàn dìng( 奠定 )基础。 (16)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人类zhì ài( 挚爱 )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 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 聚于此地。
场合重大,因而称呼正式,有仪式感;通过对上述两个句子的赏析,可 以发现③__书__面__语__言__(四__字__词__语__)_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这篇演讲词的语 言具有④___庄__重__典__雅_____的特点。
学习教材课文的优秀表达,积累写作经验
2.小林同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了这篇演讲词打动人的原因,请从 中积累两条有益的经验。
凸显演讲的严肃与隆重。 ※拓展: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严密。①概念使用准确;②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 断推理、语言表达严密,逻辑性强。 2.生动形象。①用词生动形象;②修辞方法、特殊句式运用恰当,贴 切。
1.请你按照下面的思路,探究这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 第一步:单句赏析 ①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从词语运用的 角度分析) “携手并进”“相辅相成”两个书面语,简洁凝练,表现了“自 信”与“平和”的缺一不可,揭示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两个成语的 运用为演讲词增添了庄重典雅的色彩。
总(第1段):① 回顾历史,指出奥林匹克主义将
庆祝奥林 匹克运动 复兴25周年
扮演崭新的角色
分(第2~7段): ② 平和与自信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书写奥林匹克新纪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侧记新华网吉隆坡7月31日电(记者林德韧汪涌高鹏) 7月31日的吉隆坡会展中心见证了北京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拥有灿烂文明的古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将在2022年迎来奥林匹克的又一次绽放。
从2001到2015,跨越14年之后,北京再度申办奥运成功,在奥林匹克历史上书写新的一页,2022年,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变化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北京对奥林匹克的渴望和向往,不变的,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从容与担当。
聚焦北京,奥林匹克新风貌夏天的吉隆坡气候宜人,矗立在会场旁雄伟的双子塔标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北京申冬奥代表团衣着整齐,庞大的队伍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大家的自信与轻松写在脸上。
望向窗外,当地华人拉起了助威横幅,举起了舞狮,壮观地挥动着手中的国旗,为代表团的陈述加油鼓劲。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国际奥委会诉说着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意义:“今天,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旅程中,将要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冬奥会,为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可持续的冬奥会,全面实践《奥林匹克2020议程》,不仅给中国带来积极改变,也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节俭的冬奥会,不但保证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最高水平,而且把奥运遗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奥运会的积极影响更加深远。
”陈述在热烈的氛围中逐步推向高潮。
在一段视频中,姚明身着冰球服,在被小选手攻破球门后做出无奈的表情,这引得全场哈哈大笑,给紧张的会场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气氛。
事实上,无论是在会议开始之前的媒体采访还是陈述时的演讲,还是结束之后的记者访谈,姚明都是焦点之一。
作为代表团中的“第一高度”,姚明一直在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奥林匹克与北京再度结缘的神圣时刻,他也参与到了其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生字拼音、词语解释讲解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生字拼音、词语解释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生字拼音、词语解释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浩劫hào jié指摘zhǐ zhāi 襁褓qiǎng bǎo 萦绕yíng rào绚丽xuàn lì枷锁jiā suǒ拙劣zhuō liè肤浅fū qiǎn目睹mù dǔ奠定diàn dìng 挚爱zhìài 钟爱zhōng ài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mù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自圆其说zì yuán qí shuō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浩劫:大灾难。
推崇:非常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襁褓[qiǎng bǎo]: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
携手:手拉着手。
阐述[chǎn]: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
喷涌:喷射涌流。
萦绕[yíng rào]:往复缠绕的意思。
绚丽[xuàn]:耀眼而华丽。
枷锁[jiā]:指旧时的两种刑具。
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拙劣[zhuō]:笨拙而低劣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靠拢:指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祈祷[qí dǎo]:指向神祝告求福。
目睹[dǔ]:亲眼看见。
奠定:确立;建立。
挚爱[zhì]:深爱,热爱。
钟爱:特别疼爱,非常喜爱。
沉甸甸[diàn]:形容东西很重。
分崩离析[bēng]: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无所畏惧:什么也不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文解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文解读+批注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①五年前,在巴黎,[批注]根据教材注释提供的演讲时间——1919年,可以倒推出“五年前”是1914年。
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批注]指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崩离析”一词,高度概括了当时的世界局势与人们心中的苍凉。
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批注]两个词语,与“分崩离析”、“浩劫”形成鲜明对照,看出演讲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无比自信!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②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祟。
[批注]平和与自信,不焦躁也不悲观,多么难得的人生境界!演讲者以这两个词语给予青少年希望(“渐趋”),进而视之为文明的支柱,深谙人性,深具哲理,令人回味!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
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
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
[批注]由“自信”说到天生的“恐惧”,再说到“勇气”。
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
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③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世中造就英雄。
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第四单元《4.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第四单元《4.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 教材分析《4.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历程以及其内涵和价值。
文章以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为背景,通过讲述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原则和目标,使读者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同时,学生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和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理解其价值所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原则和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认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所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原则和目标。
2.教学难点:对奥林匹克运动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资料:收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和现状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什么了解?然后简要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课文思路,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则和目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一篇演讲稿,选自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本文主要讲述了奥林匹克的起源、意义和复兴过程,以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文章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本文涉及奥运会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奥运会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学生对演讲稿这种文体可能不够熟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并学会分析演讲稿的结构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会运用演讲稿的技巧,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结构,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演讲稿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奥运会相关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例分析法:以奥运会为例,分析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奥林匹克的历史和文化,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奥运会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课件

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 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顾拜旦出席 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发表了题 为“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演讲,阐述了奥 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
字词清单
在特殊历史时期,奥林匹克主义勇敢、坚强的 精神品质在动荡的时局下依然顽强发展。
liyongqiang
品味第一部分
“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 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总领全文。“崭新角色”指奥林匹克主义被赋 予的新任务,引出下文对新任务的叙述。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 国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什么时候中国能举办奥运会?
爱国体育人士刘长春,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 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自用震人心魄的方式完 美回答了“奥运三问”。
蔡元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在“思想 自由、兼容并包”的总方针下,将体育排在“德育、 智育、美育”的前面,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的教育思想。
liyongqiang
品味第二部分
第⑤段中作者从哪个角度阐释了“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 的原因?
改革教育的角度。作者不满青少年为呆板复杂 的教学方法、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 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希望 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 从而促进青少年。
品味第二部分
崩溃 歧途( qí ) 沉甸甸(diàn)
姊妹( zǐ ) 阐述(chǎn) 气氛( fēn ) 湛蓝(zhàn) 含苞欲放( bāo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不断超越的竞技精神,它可 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它可以让大众参 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合作探究
2.小组讨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顾拜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 参与,即使“社会底层的人们”也应该能够 “享受”这种精神。正如顾拜旦的一句名言所 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刘长春(1909- 1983),中国奥运 第一人。1909年出 生于大连市,1927 年底就读于东北大 学体育系,1932年 毕业。同年7月8日, 冒着生命危险从上 海出发,冲破日本 侵略者的封锁,成 功参加了在美国洛 杉矶举行的第10届 奥运会,成为第一 位正式参加奥运会 的中国运动员。
洲不同肤色的人民,五环连在一起代表着五大洲的人 们能够友好相处。
1894年,他召集了第一次国际体育大会,成立了国际
奥委会,提出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从此,现代
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本文是顾拜旦于1919年4
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 念会上的演讲。
检查预习
浩劫 (jié) ng) 萦绕 (yí 襁褓 (qiǎnɡ bǎo) 绚丽 (xuàn)
枷锁 (jiā)
肤浅 (fū) 奠定 (diàn)
拙劣 (zhuō)
目睹 (dǔ) 挚爱 (zhì )
自主探究
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关键词,
梳理文章的内容。并尝试划分文章的结构, 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再读课文
第一部分 ( ① ) 第二部分 ( ②-④ )
理清层次
简要回顾奥林匹克主义五年的发展历史。 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和与 自信),并点明奥林匹克与一般运动的区别。 介绍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即重启奥林 匹克时代的原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示奥林匹克的又一特点:大众参与。 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 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