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一.对中日关系的回顾1.古代的中日关系宋朝以前,日本称臣于中国,而中国人毫无保留地传授文化与技术,特别是在唐朝,日本人多次派人到中国求学,而中国也有鉴真东渡等。
从明朝开始,则是日本人对中国不断侵略、破坏,不断残杀中国人的历史。
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而中国人奉日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
中日之间过去没有过友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违背事实提出中日友好的虚幻概念只能是误国误民。
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
唐太宗时朝鲜内乱,中国应新罗之请以宗主国身份平乱。
一千二百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与这一幕何其相似,同样是朝鲜内乱,中国以宗主国身份平乱,然后日本乘机寻衅。
然而,强弱易势,甲午之战的结果是日本吞并朝鲜、屠城旅顺、割取台湾、牟获暴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灾难,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欢乐和利益。
以唐朝之强势,日本人吃了败仗之后自然不敢明目张胆地侵犯,而且他们表面上还对中国非常恭敬,不时派人朝贡,领取赏赐。
但一旦中国势弱,日本立刻变了态度。
宋朝抑兵太甚,版图收缩,国力疲弱,于是日本便不再朝见中国天子,而向北方势力日盛的辽国称臣,只是从中国引进历法、医药、印刷等技术。
2.近代的中日关系一九二七年,田中义一的占满蒙、灭中国的详细计划可以说是集日本人三百年研究之大成,其对中国的资源人文的了解程度与其用心之险恶、计划之周密,任何不麻木的中国人看了都会出一身冷汗。
缺乏危机感的中国人却似乎并未把日本的威胁放在心上,使一直在暗中窥视等待时机的日本人终于找到机会,刚从西洋学会了制造枪炮,便立刻拿中国人开刀。
一八九四年诱清朝出兵朝鲜,后借保护侨民等为由,向中国不宣而战,攻城掠地,奸淫杀戮,逼迫清庭割地赔款。
此后中国人在日本人眼里更是猪狗不如,成了杀光、枪光、烧光的对象,男人脖子被当做比试刀锋的试验品,女人被日本人任意奸淫然后开肠破肚,儿童成了日本人刺刀上的玩物....。
一、中日关系概况

1978年10月23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赳夫(前左三)欢 迎邓小平访日。
1998年11月26日江泽民主席和日本明仁天皇在东京迎宾馆前庭广场举行的欢迎仪 式上。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日,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 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 晋三。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 的互惠关系
2006年4月21日,96名日本不同 党派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2007年8月15日前往东京靖国神社的日本民众明显少于2006年。
3、领土磨檫,主要是钓鱼岛问题
• 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 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 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 了此间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 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 大局的谅解。
• 照片2个小孩子的模样是接受糖果时应该有的表情吗,图上的日 文翻译成中文就是,日本'人'给中国小孩吃奶糖.你看看,除了2个 小孩惶恐的眼神,其它都是假的
• 市场内,日本兵和中国小贩
• 这个惨无人道的日本军官在杀死人后,提着一个 砍掉的脑袋的耳朵,洋洋得意地照相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图”证如山
日本 把台湾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
• 1978年日美制定《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997年9月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把日 美防卫合作范围包中国的台湾地区。
日本右翼势力积极支持“台独”
• 日本右翼势力积极支持“台独”分子从事 分裂活动,阻碍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
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一直 对中国台湾抱有领土野心
• 2005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在冲绳进行军事演 习,假想“中国大陆军队进攻台湾”,演练与美
中日关系

2006年,也许正是中国人回首过去五百年和前瞻未来五百年的的时候。至于中日关系走向,目前可以预知的是,日本政府右翼倾向可能较小泉更过,对其不可抱太大希望;相反,中国对日民间工作倒是刻不容缓。中国方面只有从加强对日民间工作着手,才能以最冷静的态度,区分政坛右翼和民间两个不同的层面,区分几种不同的日本人,尤其要团结健康、理性的力量,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努力!
日本通向“政治大国”之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是步履艰难的。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冷战后,中国经济不仅承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日本正是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提出加快实施“政治大国”的战略。在当前这一背景下,情况是复杂的:一方面,日本的很多事务离不开中国的合作,“综观整个亚太,中国在不断成长和壮大,在亚洲的地位已超过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等地区都潜藏着爆发争端的危险,而这些问题都与中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日本外交需要有一种牵制力量,使中国无法越出与我交往的伙伴关系框架。强化与印度、越南等的关系就属于这类牌,是对华外交中强化我讨价还价能力的一种选择”。另一方面,日本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战略上,日本出于地缘政治和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目的,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政治上日本不愿美一极独霸世界;外交上极力谋求增大国际上的发言权,日本在对美外交中必然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助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合作,将是困难的。其次,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日本也需要借助中日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化世界,但面对中俄法等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日本有失落感。冷战结束初期,日本主张建立“日美欧”三极世界,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美谋求独霸世界和欧洲主张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使日本感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中日关系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因素。
中日关系

2)历史问题产生的积极作用:
当时日本政界大多数对侵华战争抱有很强的负 罪感,这对推动中日关系发展有利。当时对推 动中日关系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力量,无论在日 本政界,还是学界、财经界,都绝对居于主流。 由此也可看出,在相关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于 中日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
3)贸易支柱:
日本属于外向型,开拓海外市场对它的生存发 展很重要,而当时中国这一有待开发的市场显 然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当时白 费待兴,需要日本的官方援助、直接投资、技 术转让等。中日建交后,贸易额迅猛增长。
二、建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 1、1972-80年代初:蜜月期 奠基这种密切关系基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 1) 战略合作: 70年代,国际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的霸权 主义随其1979年入侵阿富汗发展到了恶性膨胀的 程度,进而成为当时国际和平的重大威胁。作为 同与苏联存在领土问题的中国和日本,共同反对 苏联霸权主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因而很自然 地成为双方合作的战略基础。当时,不仅限于中 日关系,中美关系也是,共同防苏和联手反苏都 是促进相互合作的一个重要战略条件。
三、其它问题
台湾问题
经济贸易摩擦 反恐怖主义 全球气候问题 政策上表现得亲中的首相执政时间都不长:
田中角荣、福田康夫、安倍晋三等都因丑闻 或其他而黯然下台。
四、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政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右翼
势力在日本政界的抬头,中日关系一波 三折,非常敏感。 经济:彼此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 的规模很大、领域很广,同时贸易摩擦。 文化:交流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学术 方面,尤其是对于二战历史的认识上, 民间的学术交流在发展,这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关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互不信任、经贸合作深入、文化交流积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首先,双方互不信任是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是两国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之一,同时,一些敏感问题也使得两国政府和民众之间存在着难以消除的互不信任。
这种互不信任导致了一些无谓的误解和猜疑,阻碍了两国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
其次,中日经贸合作深入。
在互不信任的同时,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却不断加深。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特别是在2020年日本与中国签署的互相承认数字证书的协议,为两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第三,中日文化交流积极。
文化交流作为增进双方互相了解的重要手段,在中日关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增强了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最后,中日关系的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有所缓和,但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在坚持自身主张的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和安全,采取务实的态度和措施,不断加强沟通和协商。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日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着紧张、矛盾和合作的关系。
从古代的两国交往,到现代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的中日交往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相近,古代的两国互相交往颇为频繁,古代的中日关系在文化、军事、贸易等方面都十分紧密。
早在公元57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皇帝汉光武帝就向日本派遣使者,此后古代的两国交往不断加强。
唐朝时期,中日文化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中国的唐代诗词在日本广为流传,日本武士的着装、军事智慧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因此双方文化的交融不断深入,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影响也不止于古代。
二、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自1840年起,中国的近代化变革引发了历次战争和军事冲突,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和日本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争。
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打开了了一个缺口。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了中日全面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历时八年,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这一战争成为中国和日本关系中的重要分水岭。
战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保持相对疏远的态度,但是在日本的发展道路上加速融入国际社会后,中国和日本的联系逐渐增多。
三、现代中日关系的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日关系渐趋稳定,两国高层在国际和双边场合上频繁互动,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增多。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困境,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2971亿美元,中国成为了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在政治和历史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成为了政治和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外,战争历史、对侵华行为的道义认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大阻碍。
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中日两国领导人也在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复杂的谈判。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有影响。中日关系史可划成两段,或者说过去的中日关系有“两个历史”,一是两千年中日交往史,二是从1894 年到1945 年大约50 年的日本侵华史。在两千年中日交往过程中,两国基本上是和平共处的,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中国强、日本弱。后一个“历史”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从国力对比看,中日关系是中国弱、日本强。而中日关系开始“第三个历史”是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1952 年日本取得战后独立后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则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起点,至今已有30 年。这样,可以说中日关系有了“三个历史”,在前两个历史时期,中日关系一直“一强一弱”关系,而在中国成立后,这种“一强一弱”关系终成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在中日走向“强强型”关系过程中,有人说中日在东亚将形成“一林不容二虎”的紧张关系;有人则期待中日合作并成为推动东亚地区发展的“双引擎”。总之,未来一段时期中日关系可能形成相互合作与摩擦并存的局面。
现在是中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国需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需要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伴。建立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是中国所期盼的。同样,日本的发展已经与中国密不可分。改善中日两国关系最突出的是历史问题,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当前,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尚未彻底解决。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中日关系才能健康向前发展,同时,也只有使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历史问题才能得到较彻底的解决。
中日关系

1、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邦交正常化后20年,中日关系曾有过难 得的蜜月期。
2、冷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严峻的政治 考验
3、目前,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回暖的趋势
4、未来中日政治关系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 定性因素
二、中日政治关系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历史问题 1、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军国主义的 精神支柱
当前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 中日关系一度表现为“政冷经热”,目前 双方政治关系有回暖的趋势
(一)双边经贸合作广泛而深入 1、中日经贸合作空前发展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新的机 遇
3、对日经贸合作有利于中日产业结构调整 和扩大就业。
(二)两国政治关系在曲折中前行
把握“形势与策” 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要求与尺度: 要有大局的意识: 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 2、评价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基 是“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3、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 看“三个充分” 三个充分”
4、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三个 、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三个局部” 总体、三个局部”
(二)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三)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四)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 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 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在受到干扰和 冲击。
(五)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 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 系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四)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1、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情感出现下滑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觉得应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中日关系 必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平友好始终会是 双方关系的主流。 ◆ 应把“以和为贵”、“和平共处”、“独 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发展”与外交的原 则性进行综合性体悟,站在全局性、大局性的 角度考察中日关系的走向,立足于中日友好。
(四)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措施 (1)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开展经 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3)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 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 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4)针对当代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军国主义立 场,我们必须对此应有足够的警惕。
(二)钓鱼岛 我们的原则: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 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 和法律依据。 1、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2 分)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 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 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 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 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五)面对中日关系,青少年应怎么做 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 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 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人战争泥潭。
7.1931年,制造“九· 一八”事变,占领东北,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制 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8.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 对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推行奴 化教育、对根据地反复进行“大扫荡”,实 行细菌战及“三光政策”,等等。 9.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规定日本侵占 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10.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三、近期热点 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历史 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 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 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 (一)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 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 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 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一太平洋共荣圈,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 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 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 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 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 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 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 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考点链接 一、日本发展史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 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 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 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 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20世纪 40年 经济陷于 崩溃 代中 期
第二次世界大 战被战败。
(二)日本近现代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摆 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 (2)二战后:(20世纪50—70年代)日 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70年代初,一跃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崛起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 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 俱进,改革创新。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 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 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 养人才等。
三、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 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 4.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签 《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 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1915年,向袁世 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6.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 法化,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受 美国排挤。
五、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归纳整合 一、19世纪中日两国同为天涯沦落人,却相逢不相识 1.同为天涯沦落人:指当时的中日两国都是闭关锁国 的落后的封建国家,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并都有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2.相逢不相识:是指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走 上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而中国虽经社会各阶层的 努力,仍然没有改变现状,反而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后来的中国历经百年的屈辱历史 包括遭受日本的几次侵略,而日本却历经百年的强国 梦,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 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注:(一)日本历史上三次面临困境
时间
困境的表 现 面临沦为 殖民地 的危险 (民族危机 )
出现困境的原 因 幕府统治,实 行闭关锁国 政策隔断了 与世界的联 系。
摆脱困境的途径
结果
19世纪 中期
倒幕运动、明治 维新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经济迅速 发展
20世纪 工农业生 30年 产严重 代初 衰落
1929—1933年 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了亚洲策源地, 资本主义世 对外进行侵 给世界和平造 界经济危机。 略扩张 成了危胁 利用有利的经济 发展环境, 20世纪70年代日本 抓住第三次 一跃成为世界 二号经济强国 科技革命的 机会
专题解读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 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 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 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 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今天, 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 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 国关系蒙上阴影。
2、请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维护钓鱼 岛的领土主权? (1)采取实际行动,加强对钓鱼岛的监管,维 护领土主权。 (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海岛管理、开发的法规 和政策,维护海岛安全。 (3)重视民间“保钓”运动。 (4)增强国防力量,确保战胜种种挑战,是中 国的时代命题。
(三)怎样发展中日关系 ①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 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②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 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④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开创未来等。 ⑤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 ⑥妥善处理台湾和钓鱼岛问题; ⑦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甲午战争120周年与钓鱼 岛争端——中日关系
新闻聚焦 材料一 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17日将召 开内阁会议,通过了《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 划》、《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新版《防卫计 划大纲》。这三份文件中不少内容露骨地直接 把中国描述为“威胁”。 材料二 中新网2013年12月17日电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北京表示,中方敦促日本 方面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尊重地区国家 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本 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产生不同结局的原 因 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②原 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 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 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 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 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 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