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望斗历代葬法著述评介
斗数派系与观星殿

⽃数派系与观星殿⽃数派系,主要分三合和飞星。
观星殿雪天不知道算不算派系,我也并不希望观星殿成为⼀个派系。
三合重视主星。
飞星重视宫⼲四化。
观星殿是强调理解所有宫星化本来的含义,极重视三合和飞星⼏乎不论的⼩星、⾝宫等,取象直读,讲究所有意象及技法步骤,与⽣活⼀⼀相应。
在纯熟的基础上,再进⼀步再学利害吉凶,轻重缓急。
宫位关系上,三合重视三合宫位。
飞星重视宫⼲四化串联。
观星殿重视本宫。
三合,暗合在明⽩其意义后论,不是和本宫在⼀个层⾯上论的。
宫⼲四化的论法上,三合派不论。
飞星派整个体系建⽴在宫⼲四化上。
论什么都是⽤宫⼲四化,⾃化来论。
观星殿只有在论宫位关系时,以及在串联宫位有相应时,断事时才论宫⼲四化。
三代四化,三合派重视。
飞星派不论。
观星殿重视。
三合和飞星判断规则五花⼋门,秘⽽不宣,⽅便⾃圆其说。
实践容易迷茫,导致⾃欺欺⼈,或造成⼼态偏激。
观星殿的唯⼀判断规则只有同声同⽓,断错没有台阶可下。
故实践可以积累真正的经验。
⾃从⽃数近代出现后,三合和飞星经过⼤量港台⼤师们补充发展,相互追捧或踩踏。
观星殿为宁雪天⼀⼈所创造,发扬,⼀直受到攻击排挤。
三合最有名的是中州派,之后每个⼤师⾃⽴⼀派,内容⼤同⼩异。
飞星派派别林⽴,技法也标新⽴异,派别名称武侠味强。
观星殿正式收的学⽣,前后⼀共只有四五百余学⽣,还没有分⽀出现。
殿外所流传的观星殿技法,或许导致了有⼈得之⼀⼆,便⾃创⼀派,但影响⼒⼩,不多论。
雪天的意愿是,希望以后不要有派别之分。
⽃数的内容⼀共就是主星,⼩星,本宫,三代四化,宫⼲四化,⾃化。
宫位关系包括三合,五合,六合,宫⼲四化等。
将各个技法,回归他本来的⽤处。
废除故弄⽞虚和不准的部份。
共同努⼒。
论“一等地师观星斗,二等地师寻水口,三等地师满山走”

论“一等地师观星斗,二等地师寻水口,三等地师满山走”文/三僚杨公风水馆要断穴之有结无结,有人说:一等地师观星斗,二等地师寻水口,三等地师满山走!一等地师观星斗夜观星象可知吉凶一等地师观星斗,即风水师技艺高超,通过看行龙星体是何五行星体(峦头或理气)就能判断穴形结作的具体位置。
杨公云:我观星峰在龙上,预定穴形在面前。
星者龙也,五行相生而入穴,定有结无差!若相克而入穴,形局虽美,福未至而祸先来!是福是祸,全凭各位的道眼、法眼、神仙眼也!从业30余年,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高人,不知是技艺的遗失还是无缘遇到。
图/三僚风水书秘籍二等地师寻水口,水口即门户也。
即风水师技能熟练,到达目的地后,通过勘测当地的自然出水口的位置,分析判断穴形结作的具体位置。
如何定水口呢?首先要考虑随龙水,也即是元辰水上找水口(主水口)。
其次在元辰水不上堂的情况下,则考虑在界龙水上找水口。
而后再依次考虑干水、支水,近水、远水。
但收水的原则是先亲后情,先大后小,先近后远。
水来之处谓之天门,如水来不见源流,曰天门开。
水去处为地户,不见水去,曰地户闭。
水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之不尽。
水深处为财大,浅处则财小。
图/三僚风水文化第一村门楼水法之妙,全在天门要开,此是生气来,来者得元气,如鱼逢水,福自悠悠,地户闭,此是防杀气之来,收归元之水归库,自见健来!地者静也,地气主慢,其应于人,也慢!水者动也,动者速,其应于人,也速!世之庸人,不知天门要开,地户要闭,每每给人相地,说水要弯抱,但不知为何要弯抱?全不知鱼得水方活,失水则死!图/三僚风水书秘籍杨公说:人丁实源于生旺之水,实则是天门之水耳!即“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
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无山亦可裁”。
可见水在阴阳风水中的重要性。
水之祸福应速,山之祸福稍迟。
水有来有去,有水源,有水口。
水亲朱雀,缠玄武,绕青龙,包白虎。
水要回旋,要到堂,要上阶,要入怀,要弯抱,要囊聚,均为上吉之水。
观星望斗谈自学堪舆

观星望斗谈自学风水当国下学热,风水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备受重视,其实风水热度不减的另一个原因是,伟大成功人物与地理的关系,比如某个中央委员祖坟,比如富可敌国富豪等,所以阴宅风水更令大家热崇,但是现在很多功利的人为了敛财出书办班,另一批想学的人更是看其书写得很难、很神奇等,以为是大师,结果学了几年还是一头雾水,很多没有师承的自学者,到处参加学习班,理论门派学了好多家,谈理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一到坟头,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分析起来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古人留下来的书籍都基本藏了一半,甚至用隐语写的,很多古文功底差的自学者,大骂古人传了假书,所以读现代假大师写的书,殊不知大师们自己也没有搞懂古人书的内容,更不要说运用了。
另一方面大师们为了吹嘘自己把古人的书七拼八凑,自己都不会看宅扦坟选地,办学习班就是大讲理论,根本不重视实践,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秦伦诗写的两本风水书,《风水应用经验学》和《罗盘应用经验学》这两书把现在自学风水的人害的很深,看过书的甚至参加学习班的,我没有见到一个会看宅选地的,反而满嘴大理论,电话里滔滔不绝,更有从事风水行业的人,把和秦伦诗的合影挂到高堂之上,大大吹牛,看看这是我拜的师矣!多么神奇等等云云,其实秦伦诗本人根本就不会看宅扦坟,现在教得徒弟们一个个只会吹牛。
谈了这么多,到底如何自学风水呢?其实要入风水门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现在很多自学者功利性很强,以为参加个学习班就能成为大师,殊不知很多开班的大师只讲理论,不带徒弟上山实践(很多大师本身也不敢带徒弟上山看坟,怕露馅儿、忽悠不到钱),笔者根据自学加上师承谈谈自学者如何入门。
阳宅方面要看书是《阳宅三要》,阴宅方面要看的是《地理五诀》,这两书语言浅近,但是没有一句废话,很适合自学者,不会误入岐途,比秦大师那书强一千倍(笔者有今天成就和水平就是十年前看了很多假大师书走火入魔,天天寻找秘诀,后遇明师指导下看了二书走入风水大门),望后学慎这慎之!(本人血的教训全是大实话!)。
古代先贤编撰的十大经典堪舆名著,学会你就掌握风水流脉真传了

古代先贤编撰的十大经典堪舆名著,学会你就掌握风水流脉真传了古代先贤编撰的堪舆著作数不胜数,每本洋洋大观,本本都有独到见解,读后无不让你拍案叫绝。
以下是十大经典堪舆名著:一、中国阳宅风水第一书——《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
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强调修建住宅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
二、中国风水开源第一书——《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
该书首次提出“风水”的概念,教人们慎重选择阴宅以便荫及子孙。
三、形法派(峦头法)风水鼻祖代表——《撼龙经》,唐代杨筠松撰。
该书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与运用龙脉风水、快速振兴家业的最佳典籍。
四、理气派风水鼻祖代表——《催官篇》,宋代赖布衣撰。
该书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
该书强调以风水助官贵,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五、唐代形法派风水代表作——《雪心赋》,唐代卜则巍著。
该书详论五行生克、吉凶互易,是中国堪舆学中的名篇名著。
六、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博山篇》,唐代黄妙应著。
该书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
七、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葬经翼》,明代缪希雍著。
该书把中医里的望、闻、问、切诊断流程移植到风水理论中。
八、明代专论水法的代表作——《水龙经》,明末清初蒋大鸿著。
该书专论水龙各种形态以及吉凶取舍,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是研究水龙风水的必读之本。
九、阳宅风水八宅派代表作——《八宅明镜》(亦称“八宅法”),明代顾吾序著。
该书汇集阳宅理气派主要理论框架,深入阐述阳宅屋形与周围环境关系,是八宅派的扛鼎之作。
十、明代阳宅理论集大成的代表作——《阳宅十书》,明代王君荣著。
李三素:五星形势五星葬法

李三素:五星形势、五星葬法“正穴”照片引自《金时眼新浪博客》。
李三素:五星形势李三素原文:木直金湾土是横,火星尖秀向南行;水星一似生蛇是,说与时师论五行。
红囊风水论形势之龙、穴、砂、水,有必要再研读一下李公三素在《龙穴砂水释名总说》中这段话——于龙法,则括之以星辰、枝干、形格、化气四种。
于穴法,则括之以正形正象、奇形怪穴二种。
于葬法,则括之以正葬、开凿堆培二种。
于砂法,则括之以结作砂、用砂、秀砂三种。
于水法,则括之以配龙水、明堂、水城三种。
四法各为专部,并不目力议论,俱取古仙最精最妙、真如宝见之说疏明于下,使人由此而了明山川之真性情、真结作。
其人久久得悟,自难豁然于心、了然于目;觅然求穴探囊取物,始信地理果有一真道也。
(引自/huisong1949/diary/item/10048813.htm l)李公“不啻二十年”苦读堪舆先贤各类风水著作,将“龙穴砂水四法”各种论述化繁为简,概而括之就是:龙法四种——星辰、枝干、形格、化气穴法二种——正形正象、奇形怪穴砂法三种——结作砂、用砂、秀砂水法三种——配龙水、明堂、水城葬法与向法一样,是穴法细化之法,是实现“穴法”既定目标之关键环节和操作阶段。
正因为如此,李公所纂入“古仙精妙”,在“五星形势”之后便是“五星葬法”和“扦穴法”。
“五星形势”属于“龙法”内容,故可以涉及来龙山态形势;也可涉及入首穴星形势,因为穴星形势与“穴法”关系密切。
“穴法”是个大概念,来脉透穴则牵连穴星葬法,定穴立向则涉及扦穴之法。
“五星形势”与“五星葬法”和“扦穴法”三章文字紧凑而来,竹下翁猜想李公在此论“五星形势”,必以穴星形势为要。
值得一提的是“穴星”概念,风水界似乎并无十分明确定义。
“穴星”究竟是指“窝、钳、乳、突”四大形态,还是指包括父母山在内的整个山体形态?也存在“各师各说”状态。
“穴星”并非指“穴场”,因为五星形体不等同于“窝、钳、乳、突”;如果“穴星”只是指“穴场”小范围形体,则也难以对先贤“穴辨五星”之论作相应解释,比如《铁弹子》“土星不作倚,五星皆有撞;火木不可盖,水土岂能粘?”;对“穴看九星”之论也难圆其说,比如《穴法》“贪狼出穴是乳头,巨门出穴窝中求;武曲出穴钗钳觅,禄廉梳齿犁擗头;文曲求穴坪里作,高处亦是掌心落”之类。
观星术

观星术我国传统国学浩若瀚海,博大精深、灿若明星。
在文化历史长河中,观星术被认为是观星术是中国最高深的占卜术,它总是给人很多神秘。
先人们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结束,都与天上的星辰有着直接关系,通过观测星象可以预先知道吉凶信息。
我国古代对星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先秦时期的先人们已经系统的将遍布天空的大小星斗分门别类,并加以命名。
公元前270年左右,三国时期吴国的太史令陈卓创立了全天星官,总计编成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历史上称为“陈卓定纪”,这一星象体系成为后世观测星象的基础。
公元600年前后,隋代一位叫丹元子的隐士,依据陈太史的全天星官加以延伸,重新整理原著、并加入了很多新的星辰研究成果,创作出识别星辰的歌谣《步天歌》,流传至今。
先人们观星,除了制作星象图之外,还通过仔细记录天星辰的运行轨迹,研判世间未来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
先人们断定,老天若对人间有所警示,一会在动态的星辰系统图中有所体现。
古代皇家设定专职国家天文机构----司天监,一般除了确定时间、颁布历法、计算日月食等自然现象外,还研究、观测天象,根据星辰们的动态现象推测吉凶,用来惊醒当权者自省行为,顺天应人。
占星术中,让星象研究者和各代皇权守护者最为忌惮是“荧惑守心”,他们认为是大凶之兆。
《汉书.天文志》曾经记载,“荧惑为乱,为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所居之宿国受殃。
”荧惑即太白星,先人们认为,此星运行到“心宿”左右,即是“荧惑守心”时,就是波及皇室江山改弦易张之时,要么皇帝下台,要么皇帝驾崩。
《史记》也记载:“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
”《吕氏春秋》记载,宋景公三十七年(西元前480年),午夜天空中出现了“荧惑守心”之象后,司天监的子韦告诉了宋景公三种办法可以解此灾祸,一种是把灾厄转嫁宰相,一种是把灾厄转嫁百姓,一种是转嫁五谷收成上。
宋景公是个仁君,他不愿意伤害他人。
更不愿让无辜的平民百姓和“年岁”来作替罪羊,宁愿自己承担一切祸殃。
九曲入朝、贵器环绕——山龙随遇。二十四砂(山)葬法

九曲入朝、贵器环绕——山龙随遇。
二十四砂(山)葬法九曲入朝、贵器环绕——山龙随遇。
(供图欣赏,交流学习。
)从左到右,依次供图:(绿野仙踪作品)二十四砂(山)葬法夫观龙观其起,明穴明其止。
起乃动而生,止乃静而死,死处又寻生,是名曰生气。
故一察其微,乃尽其大旨。
象其物而取其事,顺其情而取其理,推分合以定浅深,明饶减以存克制。
倚撞盖粘,体势情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担伞来龙急气,脉直冲中,无乳气穴粘右边,侧受倚其后,托左臂长而明堂宽展,如人之担伞势也。
宜浅开金井,若太深必伤,宜培加客土,填实于茔,必主富贵绵远。
○正葬来龙三四节结,穴势既不峻急而缠护,又齐整坐下,金鱼环会,堂气分明。
宜扦正穴,开井放棺,接取真气,坟培高垒,向对中应为的。
半纪之间,富贵双全。
○打开太阳顽金无纹浪,须打开深圹作窝,约取中堂。
金鱼会处,定穴悬棺而葬,取中小温润气,谓开金取水,发须迟而绵远不败。
○悬棺来龙脉急而无缓,有分有合,穴结深泥,打开实处而见实土,并内用砖石结起巨圹,竖四石柱于圹内,悬棺而下。
圹前相接金池,放三吉之水,去垒土成坟,以接生气。
○垒坟来龙有盖有座,上急下缓,为之坠脉,所以平地生突,突中有石,不可用工掘凿,似借外城,浅开金井,浮土正葬,垒土成坟,先富后贵之地也。
○大小剜蓝来龙有情,头高而穴偏,或侧臂顿起圆金,到头入手,有鼠肉受穴,水星外应,有金水相生之义,为大腕偏受。
一伏再顿小金,有迎堂顾祖之意,为小剜正受。
此则不可开井太深,更宜高立坟城,恐来势耸而压穴也。
凡术者宜有裁度,用之可也。
○马鬣封来龙高冈有窟,窟中有突,突顶正葬,须从穴前挖开,下面吞进,突下安穴。
不可深开钳圹,金骨浅安井内,否则卓棺为吉。
葬后培坟,如旧土不动,马鬣之封微露,不可用砖石结砌,侵损其突。
○回龙顾祖龙势急硬,过关峡生鼻勾鼻合转回,脉从回面结,顾祖迎堂,宗族皆转。
朝揖玄微,不必拘于真与不真。
穴宜高迁,深开金井,谓之黄金登水,墓登砂是也。
○骑龙龙神尽处有突兀之结,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气不聚,后龙垒来,草蛇灰线,过脉分明,穴须退后高扦,取骑龙下,深井放棺,填补明堂,以全造化也。
观星望斗历代葬法著述评介

观星望斗历代葬法著述评介观星望斗历代葬法著述评介葬法有鸟葬、兽葬、水葬、火葬、土葬等不同,作者系以土葬而言,土葬之法,不过峦头与理气两相配合而已。
所谓‘峦头’,原为山川自然形势之选择,‘理气’则为天星方位如何取舍安排。
汉代以来,对于‘理气’之主张,各有不同,于是方位之决定,乃纷纭其说,尤其晋朝郭璞得青囊经而着葬书以后,历代堪舆家,乃各抒所见,争相撰拟。
其中有仅发挥山川情性,而于‘理气’之源,方位之定,天星吉凶之断,避而不言者。
或有无法追溯其源,乃隐其说,以为玄秘自珍者。
或有附会穿凿,而不合原理原则,徒以神怪异端而自炫者。
或附托于偶像,盲目攻击他人之非,旣不能申述反对之理由,且于本身所主张崇信者,亦不能公开辩论,徒托空言,致使读者,偏阅各家著述,仍莫衷一是,无所遵循。
跑徧天下山川,犹不能定祸福于掌握,卜吉凶于未来。
于是受之者疑之、学之。
作之者,亦自疑之,使人目为不可理解之‘玄学’,流为无稽之‘迷信’,殊可哀也。
堪舆书籍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兹学其荦荦大者于次。
相传郭璞得郭公所传青囊经九卷,璞门人赵载窃取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见晋书郭璞传)后世竟未一见。
唐代僖宗时杨筠松有‘青囊奥语’曾求己为之序,清初蒋大鸿为之补传,并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三十六龙’、‘天玉宝照’等书,流布宇内。
惟杨公所言峦头理气,皆简略,亦无详尽之叙述,旣无原委,而于吉凶祸福,亦未有具体之决断,仅使读者会意而已。
迄明末蒋大鸿着地理辩正及天元五歌,(面授壹叁叁陆伍叁壹陆伍叁壹)随后又有假托杨公之名,流布黑囊经,,及吕才之铜函经,皆以干支十二生肖为用,舍星体而不言,成为三合之祖。
清代蒋国着地理正宗,皆匿天星方位之用,而从先天六十四卦。
唐代司马头陀,精堪舆之学,历览湘赣诸山,有司马头陀铁案钤记,録言天下吉地之未葬者,然多作偶语,亦仅述形象,讳言理气。
卜则巍之雪心赋,董德彰之四神秘诀,周景一之山洋指迷,萧克朋之灵诚精义,无名氏之归厚録,蔡牧堂之发挥论,所述峦头则淋漓尽致,已无余藴,于理气则亦避而不言,学者虽熟记胸中,一旦登山立穴,仍茫然不知祸福之由,且后世各随所学,加以注解,使其面目全非,可为浩叹!至于黄囊经、锦囊经、玉髓经、挀首经、啖蔗録、官氏指蒙、堪舆金匮等书,或已残缺不全,或为后人穿窜改伪托,或将天下山川,排成大小形体,喝形点穴,怪诞不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星望斗历代葬法著述评介
葬法有鸟葬、兽葬、水葬、火葬、土葬等不同,作者系以土葬而言,土葬之法,不过峦头与理气两相配合而已。
所谓‘峦头’,原为山川自然形势之选择,‘理气’则为天星方位如何取舍安排。
汉代以来,对于‘理气’之主张,各有不同,于是方位之决定,乃纷纭其说,尤其晋朝郭璞得青囊经而着葬书以后,历代堪舆家,乃各抒所见,争相撰拟。
其中有仅发挥山川情性,而于‘理气’之源,方位之定,天星吉凶之断,避而不言者。
或有无法追溯其源,乃隐其说,以为玄秘自珍者。
或有附会穿凿,而不合原理原则,徒以神怪异端而自炫者。
或附托于偶像,盲目攻击他人之非,旣不能申述反对之理由,且于本身所主张崇信者,亦不能公开辩论,徒托空言,致使读者,偏阅各家著述,仍莫衷一是,无所遵循。
跑徧天下山川,犹不能定祸福于掌握,卜吉凶于未来。
于是受之者疑之、学之。
作之者,亦自疑之,使人目为不可
理解之‘玄学’,流为无稽之‘迷信’,殊可哀也。
堪舆书籍之多,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兹学其荦荦大者于次。
相传郭璞得郭公所传青囊经九卷,璞门人赵载窃取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见晋书郭璞传)后世竟未一见。
唐代僖宗时杨筠松有‘青囊奥语’曾求己为之序,清初蒋大鸿为之补传,并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三十六龙’、‘天玉宝照’等书,流布宇内。
惟杨公所言峦头理气,皆简略,亦无详尽之叙述,旣无原委,而于吉凶祸福,亦未有具体之决断,仅使读者会意而已。
迄明末蒋大鸿着地理辩正及天元五歌,(面授壹叁叁陆伍叁壹陆伍叁壹)随后又有假托杨公之名,流布黑囊经,,及吕才之铜函经,皆以干支十二生肖为用,舍星体而不言,成为三合之祖。
清代蒋国着地理正宗,皆匿天星方位之用,而从先天六十四卦。
唐代司马头陀,精堪舆之学,历览湘赣诸山,有司马头陀铁案钤记,録言天下吉地之未葬者,然多作偶语,亦仅述形象,讳言理气。
卜则巍之雪心赋,董德彰之四神秘诀,周景一之山洋指迷,萧克朋之灵诚精义,无名氏之归厚録,蔡牧堂之发挥论,所述峦头则淋漓尽致,已无余藴,于理气则亦避而不言,学者虽熟记胸中,一旦登山立穴,仍茫然不知祸福之由,且后世各随所学,加以注解,使其面目全非,可为浩叹!至于黄囊经、锦囊经、玉髓经、挀首经、啖蔗録、官氏指蒙、堪舆金匮等书,或已残缺不全,或为后人穿窜改伪托,或将天下山川,排成大小形体,喝形点穴,怪诞不经。
然硏求此道者,亦不可不读,籍增见闻耳。
又如地理一贯,地理不求人,山法全书,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乾坤法窍,地理要録,风水一书二书,四弹于,仙婆集,地理原真,罗经透解,罗经解,地理辨正直解、再解、补义、金书秘奥,玄空法鉴,沈氏地学,地学仁孝,地理求真,挨星寻源,或专言理气,未能兼及峦头。
或两者均已提及,而祸福之根本,吉凶之原委,皆略而不谈,空言是非,使读者无法证验其事实。
唐代开元时,丘延翰为亚大夫,有文名,当游泰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卽海角经,于是洞晓阴阳,着有天机素书,阐述三垣列宿星象。
宋代赖文俊,当官建阳,好堪舆,乃弃职浪游,有绍兴大地八钤,及三十六铃,并着催官篇,所述亦以天星之名言方位,定吉凶。
然读者若不知天星吉凶之原理原则,虽熟读亦不知何所指而云然,吉凶祸福亦无由而断。
宋代辜托长老,得灵龟之助,乃通阴阳之道,于江西吉安、南昌一带,所扦名墓,至今犹存,流传千载。
所述天星立向之法,虽完盘托出,为各家所无,惜不能为文撰着,皆出诸门下弟子所记録者,辗转抄传,记述不无漏误,且部份立论或所述来源,尚有未妥者。
明清两代堪舆家徐试可、叶九升,皆着著作等身,虽用天星之法,但将三垣列宿,硬排于中原九
州岛,局限一隅,徐氏‘顶门一针’,仅知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僧如玉、张鸣凤辈,阐述三合之法,旣未知其源,复未能运用于吉凶之得失,天星吉凶,尤少提及。
明末蒋大鸿着地理辨正,诋毁各家之说,并作天元五歌,为地理之秘薪。
以天下六十四卦配罗经辨方定位,谓之玄空大卦,而标榜三元之学。
但因其不知先天如何变为后天?又不知星斗如何配卦?更未知河图洛图所包含之阴阳各有不同,运用之法,亦各随之而异,不能完盘托出,称之曰‘秘传、秘诀’。
尤有谬者,竟将先天六十四卦配六十花甲用事,美其名曰‘卦气’。
其说虽出自汉之孟喜,见于京房易传,谓一爻主一日,乃余四卦分诸震离兑坎,谓之二至二分用事。
易学家皮锡瑞易经通论中斥之曰:‘六十四卦值日用事,何以震离兑坎,但主二至二分?未免削趾适履,强合牵附,卦气之说,或非孟氏本旨’。
蒋氏当为青囊经补传,认为地理一道,必通河图、洛书、八卦,始可知天地之道,此虽确当之言,但蒋氏于论图书之理数,不唯浅数,而且矛盾。
河图之数十,洛书之数九,而卦止八,如何贯通?旣有先天,何以又有后天之变?阴阳之道,五行之理,从何而来?皆不能道其原委,所释‘太极’,尤为怪妄,作者曾以‘评蒋氏青囊经补传兼论图书八卦’一文,用驳其非,此处不赘。
然宇宙万物之原理,无不包含于图书理数之中,堪舆之道,自不能出其范畴,故吾人欲通堪舆之学,必须首究河图洛书八卦之原,然后及于天星吉凶之道,庶几洞澈精微,不至有丝毫疑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