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莫高窟》是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课文之一,是一篇讲述我国著名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的文章。
1.2 教材主题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通过对一张莫高窟壁画的描写,使学生对莫高窟艺术进行感性理解。
1.3 教材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目标:•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学会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进行感性理解和评价二、教学步骤2.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莫高窟和莫高窟壁画的基本概念,并带领学生感受莫高窟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观看莫高窟的图片或短视频介绍,了解莫高窟的位置、历史和文化背景;•显示一些莫高窟壁画的详细图像,带领学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问学生对这些壁画的感觉和理解。
2.2 初步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放映语音辅助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理解以下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莫高窟有哪些历史和文化背景?•莫高窟壁画有哪些特点和文化价值?2.3 深入解读在学生对全文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逐段解读,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文章:1.概括段•通过概括段了解莫高窟背景和壁画特点。
2.正文段落•第一段:介绍壁画的视觉效果。
•第二段:解读壁画展现的历史和宗教文化意义。
•第三段:详细描述一幅壁画的细节特点。
3.结束段•通过对结束段的解读,让学生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2.4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自己思考的方式,评价莫高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莫高窟壁画的特点和文化价值;•莫高窟在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莫高窟艺术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
•学生学会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细节描写进行感性理解和评价。
中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

中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⑴导学第二自然段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习题。
然后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学生明白了这两个问习题,我再出示彩塑画面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惟妙惟肖、色彩绚丽、气魄宏伟的彩塑,游人们无不赞赏,同学们想象一下,游人们都会赞赏些什么呢?听了这些赞赏,你心中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随后,我马上充满激情地小结,欣赏了彩塑,感觉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骄傲感,让我们带着骄傲感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教育心理学认为: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学习的程序。
实际上,儿童掌握了学习的程序,也就一定程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因此,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马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默读第一遍,提出问习题,思考问习题。
小声读第二遍归纳段意,了解方法。
诵读第三遍,读出感情,读中品味。
⑵自学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构造相似。
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先叫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须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因此,我出示画面,让学生读出描写飞天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子,说说飞天还有哪些形态。
随后,我动情地说: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那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妩媚动人啊!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第三自然段。
⑶品读第四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莫高窟文物众多?”抛出话习题,让学生动手勾画。
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莫高窟被毁坏的画面,再次领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看了画面有什么感受?”学生此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顺势激励学生带着可惜和憎恶之情读第四自然段。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关于《莫高窟》的深度解读和教学。
《莫高窟》是一篇描绘中国古老文化遗产——莫高窟的精湛之作。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通过五个方面来介绍这篇文章,它们分别是:文章背景、作者介绍、莫高窟历史与艺术特色、教学方法和总结。
一、文章背景《莫高窟》这篇文章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主题是“文化遗产”,旨在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而《莫高窟》这篇文章,则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表达了作者对莫高窟的敬仰之情。
二、作者介绍《莫高窟》的作者余秋雨,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和作家。
他的作品以历史文化散文为主,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余秋雨的文字既有文化散文的韵味,又融入了学术研究的精准。
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度剖析,将莫高窟的历史与艺术特色呈现得淋漓尽致。
三、莫高窟历史与艺术特色1. 历史背景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一座由十六国时期的东晋佛教僧侣们创建的古代石窟群。
它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经千年的沧桑岁月,莫高窟仍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2. 艺术特色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壁画和塑像上。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天宫图等。
这些壁画以生动逼真的形象、色彩鲜艳的色彩和富有层次感的构图而著称。
其中,飞天图是莫高窟壁画的代表之一,这些美丽的飞天形象以其轻盈的身姿和生动的表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3. 文化内涵莫高窟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艺术水平。
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四、教学方法针对《莫高窟》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和韵律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第一课时说课稿山泉镇中心小学孙晓红大家好,我是山泉镇中心小学的孙晓红,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莫高窟》,我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说这节课的。
一、教材分析《莫高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力与智慧。
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去大城市游览名胜古迹的机会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件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教法学法我制作了ppt文稿,带学生走进敦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敦煌的宏伟壮观。
让学生受到感染,感受到祖国的博大、恢宏,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化上的魅力,加之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就读出了感情,油然而生了民族自豪感.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我通过播放莫高窟全景图片,紧紧抓住学生的感官感受,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
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莫高窟的?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能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线。
(三)、主动探究,理解感悟。
在探究课文时,我层次分明,有详有略。
1、学习第1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概括段,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莫高窟的位置,环境以及它最有价值的是什么?2、导学第二自然段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使学生抓住本段的中心句。
然后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与学生阅读关于彩塑相关描写融为一体.之后出示“彩塑”中的“卧佛”,师生共同总结先概括后具体,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雕塑和文物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文化意义、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
1.1 莫高窟的建立时间
1.2 建立莫高窟的原因
1.3 莫高窟的发展历程
二、艺术特色
2.1 壁画的风格和主题
2.2 雕塑的造型和技艺
2.3 文物的保存和展示
三、文化意义
3.1 佛教文化的传播
3.2 艺术与宗教的结合
3.3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四、保护现状
4.1 文物保护的挑战
4.2 政府和社会的保护措施
4.3 国际合作与文化遗产保护
五、未来发展
5.1 文化旅游的推广
5.2 敦煌研究的深入
5.3 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总结:莫高窟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辉煌,更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保护工作,促进文化传承,让莫高窟这一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莫高窟》教案精选四篇

《莫高窟》教案《莫高窟》教案「篇一」敦煌莫高窟的教案范文敦煌莫高窟的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第七册教案2敦煌莫高窟。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解题。
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
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册教案2敦煌莫高窟》。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
莫高窟教案(优秀4篇)

莫高窟教案(优秀4篇)《莫高窟》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莫高窟》。
2、课前我们都读课文了,我们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
3、这个“莫”字读音同沙漠的“漠”。
“高”应该是位置高。
“窟“洞穴,石窟。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哪句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了吗?再读课题。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它的神奇瑰丽。
(看视频)那么洞窟内部都有什么呢?看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三、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理解词语慈眉善目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很和蔼、很慈祥的感觉,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很高贵、很威风,应该是力气很大的样子。
1、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彩塑里是怎样刻划的。
2、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读)分析——长度3、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呢?试读读流利了,但还没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得慈善了。
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
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神态?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想不想看一看?看了这么多彩塑,你能否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精妙绝伦)精彩、美妙、独一无二、其它没有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品味描写壁囝句子。
自由读文1、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内容的?(出示有的……有……有……有……排比句,具体说明壁画内容,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2、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飞天:是佛教中能奏乐、擅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艺术家用飘带使他们变得优美轻捷。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一、莫高窟简介1.1 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是一组早期佛教艺术的高水平表现,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1.2 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的建造和维修,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1.3 莫高窟的艺术特色莫高窟艺术以佛教艺术为主,但融合了汉族、西域、印度、希腊、波斯等多个文化的艺术元素,展现了多种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
二、主题与内容2.1 主题莫高窟主要表现了佛教艺术,以描绘佛祖为主要内容,也有描绘佛教故事、神仙、人物风景等。
2.2 内容莫高窟的内容主要分为壁画和佛像两大类。
壁画是莫高窟的主要艺术形式,共有故事画、人物画、佛祖画、壁龛画四大类。
佛像包括雕塑、泥塑、石塑等,雕塑是最为普遍的形式。
2.3 艺术价值莫高窟壁画拥有众多名作,技法卓绝,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极富艺术价值。
佛像则采用木、泥、石等材料,技艺精湛,表现出多种佛教文化,值得珍藏。
三、艺术意义3.1 历史价值莫高窟壁画和佛像反映了唐代至宋元时期的政治、文化、民俗生活等历史重要内容,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3.2 文化价值莫高窟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历史见证;同时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艺术价值莫高窟体现了唐代艺术的高峰和中国壁画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东方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具有世界级的艺术价值。
四、保护与传承4.1 保护莫高窟艺术的保护任务十分紧迫,历史的风雨、宗教的异端、人为的破坏等多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莫高窟的保存状况。
为了实现莫高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学界、民间应当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工作。
4.2 传承莫高窟文化的传承早已展开,敦煌文化研究院积极开展莫高窟的历史、艺术、文化、功能和遗址等方面的研究,把莫高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莫高窟研究室在国际上开展了各项合作交流,把莫高窟文化推向了世界文化产业的前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18课《莫高窟》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18课《莫高窟》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构建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本文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所以框架的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创设情境教学法: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
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阅读感悟法: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一开始,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这样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莫高窟的彩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
解课文,因此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睡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
在接触了绚丽多姿的彩塑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
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学这一段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
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
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慨。
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愤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利用课件展现敦煌的风沙、石山和工匠们制作彩塑、壁画的画面,进一步理解“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积淀情感,延伸教学
学完课文后,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
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四、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18课《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会随时生成。
我将以教材为起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
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坛山中心小学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