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西医治疗进展-各廷秋

65第18卷 第11期 2016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11 Nov .,201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急支)是由生物、理化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1]。
本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发病率约为肺炎的20倍、支气管哮喘的10倍,常在受凉、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时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以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等为多见,也可由细菌及非生物性致病因子如矿、植物粉尘,刺激性气体(强酸、某些挥发性溶剂、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环境刺激物(香烟和烟雾)等致病。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常伴有上呼吸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
目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改善临床症状,仍缺少根治性措施[2]。
如失治、误治,日久可迁延成慢性支气管炎,尤其对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者,甚至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引起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随着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乱用,导致细菌、病毒耐药,且副作用较多,西医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中医药凭借其简、便、廉、验及副作用少等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本病多属于中医“咳嗽”范畴[3],咳嗽为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并称为咳嗽[4]。
本病多属咳嗽之外感咳嗽,多由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肺气上逆为咳,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联紧密。
正如元·朱震亨《活法机要·咳嗽证》云:“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治疗上主要以祛邪利肺为原则,如疏风、散寒、清热、润燥等。
近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2009年以来中西医治疗急支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新津县花桥镇公立卫生院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病名:咳嗽中医病名:咳嗽病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2、西医诊断:(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
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42例疗效观察

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42例疗效观察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咽痛等。
在中医中,认为这种疾病属于风热犯肺证,其特点是咳嗽声音洪亮,咳痰较黏稠,咽喉痛,发热等症状。
而传统中医药中有一种常用于治疗风热犯肺证的药物——桑贝汤。
本文将从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入手,探讨桑贝汤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和疗效。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观察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中药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提供临床依据。
二、研究对象42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均符合风热犯肺证的诊断标准。
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在5岁至65岁不等。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咽痛等。
三、研究方法选取42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均符合风热犯肺证的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实际情况,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21例患者给予桑贝汤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温、咳嗽程度、咳痰性质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观察指标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咳嗽声音、咽痛程度、发热情况等。
2. 体温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情况。
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咳嗽声音变得柔和,咽痛明显减轻,发热情况明显好转。
体温下降明显,咳嗽、咳痰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如观察组明显,体温下降和咳嗽、咳痰的情况也没有观察组明显改善。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1.4%。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六、结论桑贝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0.5%,较常规治疗组的71.4%明显优越。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体温下降明显,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 图 分 类 号 : 5 2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 8 7 8 ( 0 0 0 — 0 3 0 R 6 .1 A 10 — 4 6 2 1 )4 0 6 — 2
急性 支气管 炎是一种气 管平 滑肌痉挛 、 膜 充血 、 肿 、 黏 水
效 率 6 . %。 4 8 临床 总体 疗 效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性 差异 ( > .5 。 2 尸 O0 )
热犯肺 型急性 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 例 ,对照组3 9 7
例 。治 疗 组 用 桑 芩 止 嗽 汤 治 疗 , 照 组 用 罗 红 霉 素 、 化 铵 甘 对 氯 草 合 剂 治疗 。结 果 发 现 辨 证 分 型 用 桑芩 止 嗽 汤 治 疗 急 性 支 气 管 炎 风 热 咳 嗽疗 效肯 定 。 楚 云 等 l 将 中医 辨 证 为 痰 热 壅 肺 李 l 0
好转8 ; 寒入里 化热3 例 , 例 表 7 治愈3 例 , 转3 , 4 好 例 疗效确 切。 卫建业 等 _ 以止咳汤为基础方 加减治疗 风寒 、 2 ] 风热型 急性 支 气管炎 , 治疗组予止咳汤随证加减 , 对照组予西药综合治疗 。 结
果 治疗 组 总 有 效率 为9 . , 43 效果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梅 英 [] % 刘 3 止 嗽散 加 减 治疗 急 性 支 气 管 炎 3 例 ,辨 证 分 风 寒 咳 嗽 、风 热 咳 6 嗽 、 燥 咳嗽 3 , 果 治 愈 率 为5 % , 有 效 率 为 9 % 。疗 效 风 型 结 0 总 2
型 的患儿 随机分 为2 , 组 对照 组使用西 医常规治疗 , 治疗组 在
西 医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服用 抗 支 炎 颗 粒 。 结果 发 现 应用 抗支 炎 颗 粒 佐 治 4 J 急 性 支 气 管 炎 具 有 较 理 想 的效 果 ,值 得 临床 推 ,L
中医中药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

中医中药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西药在急诊治疗中有着其自身明确而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经验,却较少有中医药在急诊治疗中的身影。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现代医学生物技术对中医中药的研究,结合临床治疗上的运用,发现中医中药在急诊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急诊医学运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结合本人在急症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急诊常见病的体会作一综述如下。
1中药的临床运用1.1痰热清注射液在急性支气管炎中的运用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化学刺激、物理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或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所致,是一种在急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在西医的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咳嗽可用喷托唯林、右美沙芬等止咳药,出现气喘时可用氨茶碱平喘,有发热时可用布洛芬等退烧药,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而对于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治疗亦有很多选择,如寒证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热证时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目前,在临床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现代技术工艺结合中医药立法规律制作的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其中黄芩为君药,能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熊胆粉、山羊角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等功效;金银花为佐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连翘为使药,具有清热宣透,引诸药入肺作用。
由此可知痰热清注射液的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化痰,可用于有痰热阻肺症(即有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口渴、舌红、苔黄)的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期)[1,2]。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3~5],痰热清还具有多种病毒抑制作用及祛痰作用,并能增加机体的防御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能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憋喘症状,加速炎症的吸收,适宜在急性支气管炎中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2例观察

n 5 2
5 3
基 本治愈 l 3 9 7(2 6 )
显效 2(03 ) 1 4 9
无效 3( 7 5 7)
8( 5 0 ) 1 9
总有 效率 4 2) 9( 3
4 8 1 5( 4 9 )
1 2 6 1 3 1) 1(0 7 ) 6( 0 9
正常或升高; ⑥年龄2 ~ 9岁。15 0 6 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
>00 ) 具有可 比性。 .5 ,
2 治 疗 方 法
注: 与对照组 治疗后 比较 . △P< 5 00 。
两 组 均 无 明 显 不 良反 应 。 5 讨 论
急性气 管一支气 管炎 为 多 发 病 、 常见 病 , 治疗 主 要是
抗 炎抗病毒 和 止 咳祛 痰 。热 毒 宁 由青 蒿 、 银 花 、 子 等 金 栀
化检查 均元 明显变化 。
4 治 疗 结 果
共 15例均为我 院 2 0 0 0 7年 1 1月 ~20 0 8年 6月门诊患 者 , 断为急性 气 管一 支 气 管炎 , 合外 感 风热 证 的 中 医 诊 符
两组 临床 疗效 比较见表 1 。
袁 I 两维临床疗 效比较 组别 治疗组
治疗组用热毒 宁注射液 ( 江苏 康源 药业 股 份有 限公 司 生 产 , 号  ̄0 0 ) 0 L加 入 0 9 氯化 钠 注射 液 2 0 L 批 9 12 m .% 5m
静 滴 ,h 完 ; 孢 曲松 钠 3 加 入 0 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2滴 头 g .%
组成 。青蒿解 表清热 、 郁 散邪 , 宣 金银 花解 毒泄 热 , 栀子 清 利三焦之 火 、 热毒 下行 。诸药 合 用 , 祛表 里上下 之邪 。 导 共 呼吸道 ( 包括 口鼻 、 咽喉 、 管 一支气 管 ) 染 7 % ~ 0 气 感 0 8% 是 由病 毒 感染 引 起 , 数 是 由 细菌 或 细菌 、 毒混 合感 染 少 病 所致 ] 。热 毒 宁具 有 抑 菌 、 抗病 毒 、 和抗 炎 解 热 的作 用 。 本组结果 显示 采 用热 毒 宁治 疗 急性 气 管一支 气 管炎 外 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专方专药
杨 运 高等 认 为 本 为热 在 肺 卫 , 疗 以 清热 宣 肺 为 主 。 治 采 用 清 肺 止 咳糖 浆 ( 贝母 、 腥草 、 梗 各 l g枇 杷 叶 1g 治疗 浙 鱼 桔 O, 5) 急 性 支 气 管炎 4 例 ,总 有效 率 9 .2 ; 照 组 予 川 贝枇 杷 露 1 5 1% 对 糖 浆 治疗 3 8例 , 有效 率 8. 7 。潘 俊 辉 等 用 橘 红痰 咳膏 总 94% ( 陈皮 、半夏 、桔 梗 、甘 草 、瓜 蒌 )治 疗 本病 9 6例 ,总有 效 率
病作用不肯定 , 治疗 上主要 以对症治疗 为主 , 包括休息 、 暖、 保 多
饮 水 、 食 易 消 化 的食 物 ; 病 毒 治 疗 。 生 素 作 用 不肯 定 。 进 抗 抗 近年 来 中医 药治 疗 本 病 , 得 较 好 的疗 效 。现 综 述 如下 。 取
1 辨证 论 治
液, 对照组予青 霉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 , 疗程均为 7 。 d 结果
两组 临床 疗 效 相 近 , 退 热 时 间治 疗 组 短 于 对 照组 。 而
3 经 方 加 减
盂永利等 “ “予 用麻 杏 石 甘 汤 和 小 陷胸 汤 加 减 ( 黄 8 , 麻 g 杏 仁 1g 石 膏 3 g 甘 草 6, 萎 1 g 黄 连 1 g 半夏 1g 治 疗 本 0, 0, g瓜 5, 0, 0)
4 中西 医 结 合
沙参 、 玄参 、 麦冬 、 白皮 、 桑 枳壳 、 甘草) 总有效率为 9 %。王世 , 2
能 将 本 病 分 为痰 湿 阻 肺 型 , 用 三拗 汤 J s. 汤 ( 黄 9 , 予 j 陈  ̄ 麻 g 杏 仁 1g 甘 草 3 , 半 夏 lg 茯 苓 1g 陈皮 8 ) 疗 ; 寒 入里 0, g法 O, 0, g治 表 化 热 型 , 小柴 胡 汤 加 苇 茎汤 ( 胡 1g 黄芩 1 g 法 半 夏 1 g 予 柴 2, 0, 5, 葛 根 1g 苇茎 1g 冬 瓜 仁 1g 薏苡 仁 1g 桃 仁 1g 生 石 膏 5, 5, 5, 5, 0, 3 g连 翘 1 g甘 草 3 ) 疗 , 有效 率 10 , 0, 0, g治 总 0%
临 床特 征 为 持 久 和严 重 的咳 嗽 , 发 生 于肺 部 正 常 的 人 群 。 门 可 在 诊 中该 病 发 病率 为肺 炎 的 2 0倍 , 气 管 哮 喘 的 l 。 病 毒 感 支 0倍 而 染 为 肺 炎 衣原 体 、 原 体为 呼 吸 道感 染 重 要 的病 原 体 , 菌 的 致 支 细
王乐 平 …辨 证 施 治 本病 2 8例 , 热 犯肺 用 呼 吸 道 1 ( 6 风 号 桔 梗 、 仁 、 翘 、 腥 草 、 芩 、 草 ) 风寒 犯 肺 用 咳 喘 宁 ( 黄 、 杏 连 鱼 黄 甘 ; 麻 杏 仁 、 蜕 、 干 、 胡 ) 阴虚 邪 恋 用 贝母 止 咳糖 浆 ( 贝母 、 蝉 射 前 ; 川 北
【 关键词 】 急性气管 一支气管炎 中医药治疗
急性 气 管 一支 气 管炎 是 由于 病 毒 和 细菌 感 染 、 物理 化 学 性
刺 激 或 过敏 因素 对气 管黏 膜 所 造 成 的 急性 下 呼 吸 道 炎症 ,主要
涤痰汤加味 ( 当归 1g 川 贝 母 、 苓 、 2, 茯 竹茹 、 白皮 各 1g 陈皮 、 桑 0, 法 半 夏 、 菖蒲 各 9 , 石 g 枳实 、 胆南 星 、 草 各 6 ) 甘 g 治疗 7 2例 , 有 总 效 率 9 . 3 。王 兴 勇 等 在 各 年 龄 组加 急 支 糖 浆 ( 腥 草 、 58% 鱼 金 养麦 、 四季 青 ) 治疗 9 1例 , 有 效率 为 9 . % 。陈 淑 琴等 将 总 45 13例急 性 支 气 管 炎 患 儿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治 疗 组 予 痰 热 清 注射 0
郝 建 文 等 予 止 咳化 痰 饮 ( 仁 9 , 皮 1g射 于 9 , 杏 g陈 0, g 半夏 9 , 苓 9 , 蒌 1g 细辛 3 , g茯 g瓜 5, g 干姜 6 , 味 子 9 , 枝 6 , g五 g桂 g 白芍
9, g 炙甘草 6 )合用头孢哌酮钠静滴 , g, 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 5 3例 ;
病 3 5例 ;对 照组予综 合疗法 治疗 2 1例 。治疗 组总有效 率为
9 . % , 照组 为 8 .% , 05 对 3 5 治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组 。 丽华 “ 予 汪 麻 杏石 甘 汤 治 疗 急 慢性 支气 管 炎 3 0例 ; 照组 用 急 支 糖 浆 治疗 对 3 O例 。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高 于对 照 组 。
・
19 ・ 12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0年 7月第 l 9卷 第 7期 JT M.u.0 0 V 11 , o7 E C J12 1 , o. 9 N .
・
综
述
・
急性气 管 一支气 管炎 中医药治疗进展 术
郭 来
中 图分 类 号 : 5 2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4—7 5 2 1 )7—19 0 R 6 A 10 4 X(0 00 12— 2
9 . % 。 杨利 子 加 减 桑 菊 饮 ( 叶 、 花 、 6O 桑 菊 杏仁 各 lg 连 翘 O,
率 9 .3 , 6 2 % 对照组 总有效率 8 . 5 , 2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高 红 伟 … 基 本 方 【 黄 3 , 苈 子 ( 煎 )g 陈 皮 1g 予 麻 g葶 包 6, 0, 鱼腥 草 1 g板 蓝 根 1 g瓜 萎 1 g丹 参 1 g莪 术 3 , 贝母 5 , 0, 0, 0, 0, g川 g 杏 仁 5 , 草 3 】 并 与 抗感 染 、 咳 、 喘及 吸 氧 等 常规 处 理 治 g甘 g, 止 平 疗4 5例 ;对 照 组 予 西 药 常规 处 理 治 疗 4 5例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10 , 照组 为 9 . 1 , 疗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组 。 迎 春 等 0% 对 1 1% 治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