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应用与审美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虽然都属于中文语言的范畴,但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审美追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主要差异。
新闻语言强调简洁、准确和客观。
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力求言简意赅,用词简练精确,句式简短明了。
新闻语言需要准确传达事件的核心信息,让读者能够便捷地了解新闻的要点和意义。
而文学语言则更注重表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注重表达感情和思想。
文学作品常常追求文字的华丽与感染力,更注重细腻、含蓄的描写和词语的多样性。
新闻语言注重逻辑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要求按照事实来描述事件,要求表达准确、真实、客观,不能包含夸大、虚构或主观感受。
新闻语言要求叙述清楚、条理分明,给读者留下正确的印象。
而文学作品更注重表达作家的主观感受和思想,强调艺术创造性,追求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新闻语言追求即时性和实用性。
新闻报道通常要求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因此语言表达必须简明扼要,使听众和读者能够迅速获取信息。
新闻语言更重视“实用”,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而文学作品则追求思想的深度和感情的升华,追寻作品的艺术完整性,可以更加慢慢品味和理解。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报道,文学语言注重主观表达。
新闻语言的目标是为了准确传递事件的事实和真相,不加主观色彩,追求客观公正。
而文学作品更注重作者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突出作家的主观思想与主题体验,追求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审美追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闻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准确客观,注重即时性和实用性;而文学语言追求艺术性、思想深度和感情表达,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灵活多样。
无论是新闻语言还是文学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各自在不同领域和场合起着重要作用。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应用与审美差异

21神州文化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应用与审美差异郭亭先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摘要: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新闻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在新闻作品创作的过程之中,许多工作者开始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角度,积极的实现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的紧密结合,以此来更好的体现整个新闻创作的独特性和科学性。
不可否认,语言的审美角度会受到语言属性和用途的影响,新闻工作者需要对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语言的审美内容和相应的结构。
对此,本文结合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应用进行分析,了解两者的审美差异。
关键词:新闻语言;文学语言应用;审美差异一、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共同点审美差异不同的应用性语言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语言特征,在实现不同语言应用和实践时首先需要了解语言运用的技巧,保障内容和语义表达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更好的传达出个人的真实想法,这一点既是语言使用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标准和规则。
内容的准确性是所有语言在实践应用过程之中的共同追求,使用者必须要了解语言使用的相关要求,积极的分析不同的信息载体,如果无法保障语言内容的准确性,那么就难以真正的实现信息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极有可能会出现信息表达不通畅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各种沟通障碍的问题的产生。
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对新闻语言进行分析,那么在现有的文学语言应用和新文学领域之中,实际的语言内容的准确性有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不同的语言应用要求存在一定的区分,其中新闻语言更加侧重于客观事实的分析,保障描述的准确性和理性,注重对语言表达方式的研究和考量,不能够直接将主观性的评与现有的新闻作品创作和表达相结合。
相比之下,文学语言则更加侧重于在尊重语言准确性的前提之上积极的表达出其中的艺术情感因素,因此存在许多的主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语言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语义的明确性是主要是指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以鲜明的中心观点为依据,通过语言来进行精准的描述,语义的不明确性会直接导致整个文章缺乏平均的中心。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两种语言形式。
新闻语言是指用来报道新闻事件的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专题报道等,而文学语言是指用来表达情感、描述事物、创作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这两种语言形式在表达方式、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就来简要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简练和准确,而文学语言注重主观、丰富和抒情。
新闻语言通常采用直接、简洁的语言表达事实,尽量减少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以求客观公正。
报道一场事故,新闻语言会客观地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力求准确、简洁,而文学语言可能会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以求富有情感和意境。
新闻语言更强调客观、直接,而文学语言更注重主观、抒情。
新闻语言追求实用和时效性,而文学语言追求深度和广度。
新闻语言在报道事件时,通常会突出事实、及时更新,注重新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新闻报道追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尽量减少罗嗦和华丽的修辞,以满足读者的快速阅读需求。
而文学语言则注重深度和广度,情节复杂、思想深刻、语言优美,追求艺术的表现力和思想的深度。
新闻语言更强调实用、时效性,而文学语言更注重深度、广度。
新闻语言遵循客观新闻准则,而文学语言追求艺术表现和虚构。
新闻报道讲究客观真实,追求事实真相和客观公正,遵循新闻伦理和职业准则,不以虚构、夸大事实为宗旨。
而文学语言则着眼于艺术表现和情感描写,可以适度虚构,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想象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闻语言更注重客观真实和职业准则,而文学语言更强调艺术表现和虚构。
新闻语言以事实为主,而文学语言以情感为主。
新闻报道通常以客观的事实为主线,注重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而文学作品则更注重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的描写来感染读者的情感,以求产生共鸣。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

果。
也 有所 不 同。新 闻语言是 的对象 是专 门化 的, 文学语言 的对象是广泛化的 ; 新 闻语言
语言 内容的准确性 的要求有所不 同。 新 闻语
表 达的真确 , 是指运用语言的生动性特 征去对事物进行艺术 吸引性 的处理。任何语 言作 品都需 要有一 个吸 引点 去 吸引读者 进
性描述 的前提下 , 作者依 照文学语言的写作 规 律和 独有 的表达 技巧来 寻找 与读者想 通
的情感共 鸣点 。 文 学语 言是作者利用的一种 情感表达工具 , 作者通过撇开社会现实的功 利性 因素 , 在其 文学作 品中充分展现 自身的 情感世界 , 从 而将语言 的表达工具的功能上 升为社会感化 的表达工具 , 通过注重语言的 审美功能 , 塑造 一个 自 身所想要描述的情感
实 际想法通过语 言的描述而表达 出来 。 语 义 不 明确 的语言很 容易会 导致 文章 的内容 没 有评述的 中心。在具体的新 闻语 言领域 和文
种语言区别于另外 一种语 言的只要特征 。 就语言的使用功能来讲 , 新 闻语言是用
于表达一定的思想理解和独特见解 的语言 , 它要 求语 言 的使 用与事 件 的真实性 紧密联 系, 从而完整地把作者所想要描述 的事件通
的判 断;而文学语言所要求的语义明确性则
是指在 相关 的语言技 巧运用 的过 程 中把 语 言的描述对象进行含蓄性和广义性的处言在再结合
到严 谨 的句子 描述 当中去为 读者呈 现 出事 件 的发 生过程 和当中的新闻价值因素 , 最终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的两种使用形式,在表达方式、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新闻语言注重传递信息,追求客观、简洁、准确,而文学语言则更注重表达情感、塑造形象和探索人性。
下面我们将对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
第一,新闻语言追求客观、准确,而文学语言注重主观情感和意境的营造。
新闻语言在表达上追求客观、中立,力求准确传递事实信息。
新闻报道要求语言简练明了,避免主观情感色彩,避免使用夸张修辞、情感化语言等。
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客观报道”、“实事求是”等词汇,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而文学语言在表达上则更注重主观情感和意境的营造。
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夸张修辞、象征手法等来加强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化,营造出精致的文学意境。
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比喻、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感染读者、营造氛围和创造意境。
第二,新闻语言注重实用性,文学语言追求审美和思想深度。
新闻语言是一种应用语言,追求实用性。
它要求准确传递信息、简洁明了,以满足读者对事实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
新闻报道通常注重及时性、客观性和实用性,追求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获取信息。
而文学语言在表达上则更追求审美和思想深度。
文学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意义的探讨和内涵的丰富。
文学作品常常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的价值不仅来自于内容本身,更来自于形式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度。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言简意赅、富有韵律、意蕴丰富,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新闻语言是大众传媒的工具,其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新闻报道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以适应大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程度,力求全面、及时地报道各种社会新闻。
而文学语言则更追求独特性和深度。
文学作品通常是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抒发,更强调作品的独特性和深度。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新闻语言是一种简洁、清晰、直接的语言形式,主要用于传递新闻信息和事实。
而文学语言则更为丰富、艺术化,并且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性,而文学语言则注重主观性。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递真实的信息和事实,因此需要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表达。
新闻语言通常以简短、明确的句子呈现,避免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相比之下,文学语言则更加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表达,可以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新闻语言追求准确性,而文学语言则注重形象感染力。
新闻报道需要准确地描绘事实和事件,避免主观臆断和感情用词。
新闻报道通常使用简练的词语和短语,直接传递信息。
而文学语言则追求表达的形象感染力,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来打动读者。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新闻语言追求简洁明了,而文学语言则更为复杂和丰富。
新闻报道需要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息,因此使用简短、有力的语言表达。
新闻语言通常遵循“五味杂陈”和“一个不嫌,两个不碍”的原则,以简短的句子和词语表达事实。
相比之下,文学作品更注重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丰富性。
文学语言中常常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排比、倒装等,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表达方式、目的以及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准确、实际,追求简洁明了;而文学语言则更注重主观、形象感染力,追求丰富和深入的意义和内涵。
这些差异使得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功能,各自适应于不同的信息传递和艺术创作需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新闻语言是指用来报道新闻事件的语言,它具有新闻性、实用性和简练性的特点。
而文学语言则更注重表达的艺术性和情感性,更加丰富多彩。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新闻语言更加注重客观、简练和准确。
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传递事实和信息,因此新闻语言需要简练明了,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和修饰性语言。
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往往更加直接,不会进行过多的修饰和渲染。
而文学语言则更加注重情感和艺术表达,更倾向于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修饰。
这种差异使得新闻语言更加符合客观事实,而文学语言更加能够触动人的心灵。
新闻语言更加注重时间性和实用性。
新闻报道往往需要及时发布,因此新闻语言需要快速、简洁地表达信息,以便读者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而文学语言则更注重永恒性和深度,其作品往往需要经过精心的雕琢和打磨,以便能够经久不衰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这种差异使得新闻语言更适合于传递当下的信息,而文学语言更适合于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新闻语言更加注重行文规范和语言工整。
新闻报道需要遵循一定的行文规范,以便读者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因此新闻语言通常比较简练明了,句式比较规范,语言更加通俗易懂。
而文学语言则更加自由、灵活,更倾向于运用修辞和比喻,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境。
这种差异使得新闻语言更加适合于大众阅读,而文学语言更适合于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读者。
新闻语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倒装句、省略句、重叠句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简洁、生动的目的。
而文学语言则更加注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比如修辞手法、叙事手法、描写手法等,以便更好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新闻语言更加注重客观、简练和准确,更适合传递及时信息;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艺术表达和情感传达,更适合表达永恒的思想和情感。
不同的语言形式各有其特点,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选择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表达方式、目的和风格上存在差异。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直接、简洁的表达。
新闻报道要快速传递信息给读者,因此新闻语言注重事实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主观解释和感情色彩。
新闻报道通常使用简单明了的主题句,并采用简短的句子和段落,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记忆所传递的信息。
相比之下,文学语言追求艺术性和感染力。
文学作品注重刻画人物、描绘环境和展示情感,因此文学语言常常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
文学作品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冗长的描写和深入的心理分析,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享受。
新闻语言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而文学语言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情感。
新闻报道以事实为基础,通过传递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结果等信息,满足读者对新闻事件的需求。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传递事实,帮助读者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提供参考或决策依据。
而文学作品则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美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手法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共情,带给读者情感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
文学作品可以探讨人性、社会问题或思考哲学问题,从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新闻语言追求简洁明了,而文学语言通常更加丰富多样。
新闻报道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避免冗长的修辞和多余的描写,以便让读者迅速获取信息。
新闻语言常使用常用词汇和简单语句,让读者轻松理解新闻事件的要点。
而文学语言则可以运用丰富的词汇、复杂的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语言的韵律、声音的变化、意象的构建等方式,建立起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形象感受。
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表达方式、目的和风格上存在差异。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简洁的表达,着重传递事实,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而文学语言注重艺术性和感染力,以表达思想和情感为目的,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享受。
无论是新闻还是文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应用与审美差异
作者:贾婷婷
来源:《科技传播》2018年第02期
摘要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可谓博大精深,由于语言类型及自身属性的差别,凸显出一定的审美差异,针对不同的应用行业,存在着构造及审美上的差别。
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存有很大不同,前者以突出事实为主体,采用严谨的语言方式,强调语言的精准性;后者则以艺术性语言表达出作者情感,呈现出生动形象语言风格。
关键词审美;差异;文学语言;新闻语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3-0028-02
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象征,无论是文学,还是新闻,都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文化和精神,然而在表现形式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审美差异。
在很多关于写作的书籍中提到,精准性与生动性是语言应用的重要原则,鲜明、科学、形象化的语言应用非常关键,由此可见,大多数文章都需要遵循此项要求。
为了让不同类型语言的应用更加科学、合理,对比和探析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深入探究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应用和审美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基于共性审美差异下的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应用对比
信息的传递需要语言的作用,此种载体的科学运用,会影响到信息是否属实、准确。
精准性可谓任何语言表达都需要的必备元素。
关于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而言,二者所涉及到的精准性内涵又存在差异。
对于新闻语言来说,从客观事实出发,赋予精准性相应的涵义,进行正常的新闻论述中,精炼的语言把握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切忌予以联想、画蛇添足,对精准措辞的要求极高。
文学语言方面,关于精准性内涵的表现,集中在对艺术价值的传播与展示上。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当中,作者均以优美、合适的语言,将思想情感寄托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之上,很多隐喻的环节,让读者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不会受到现实社会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与此同时,不同的题材属性,也给语言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新闻凭借着逻辑严谨、客观真实的语言风格,在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呈现上,体现出重要的作用,表现效果非常不俗。
在语言的选用方面,显示出非常精准的特点,尤其针对词语的歧义、多义的情况,一般是坚决不会采用的。
反观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则与之相反。
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语言的选用都是其关键的部分,对于那些模糊不清的形容词类词语,是不可以进行使用的[1]。
比如:外国的很多新闻学专家便规定,新闻写作应注意相应的规则要求,尽量不使用形容词,对于语言的选用应做到细致地筛选,不可以拿来即用。
由此可见,新闻语言的运用上是对形容词加以排斥的。
那么,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方面,形容词本身拥有很大的主观性,旨在增强情感程度,所以选用要十分慎重;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时代,大量的信息广告涌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形容词在使用的过
程当中,常会被误解,显示出一定的低廉性,所以新闻语言中通常不会加以使用,反观文学语言的应用,则出现一定的不同。
鲜明性,同样也属于任何语言形式的都应具备的原则和规定。
报纸上的新闻语言应采用鲜明、精简、形象化的语言风格,以追求实际事实为宗旨,树立鲜明的语言特色。
在众多新闻作品当中,以新闻评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闻一直被当作代表党与人民心声传递的媒体传播工具,新闻语言越鲜明、具有指向性,便越能达到对科学的政治思想观念的传播和宣传的目的,这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职能所在。
对于新闻宣传工作来说,假、大、空是大忌,不可流于说教的形式,应将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时下的新闻典型案例上,运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帮助广大民众完成思想精神文明的教育,让新闻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针对文学语言而言,并不需要指向性明确、风格鲜明的语言风格。
当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更加含蓄的时候,相应的作用效果越强烈。
文学语言更加倾向于运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社会面貌。
人物思想内心加以描述和表达。
形象与意境的勾勒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是非常重要的[2]。
2 基于对立性审美差异下的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应用对比
一般来说,语言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当中,使得不同风格的语言应用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同样,语言风格上的对立差异化,也是发展的必然需求,其中以文体上的差别最为明显。
对于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来说,二者的对立性差异拥有一定的产生原因,大多源于其宗旨性和功能上的差异导致。
从新闻语言的角度来看,以真实性为主,强调客观、实用,为了向公众展示一定的思想精神,精准性是新闻语言最鲜明的特征,同时利用图像、声音的变化予以辅助,获得应有的效果。
实际上,新闻语言是拥有独特的审美语言方式及内容的,向读者们传递更为鲜明的审美价值观,依靠广泛的宣传推广,完成实用性的发挥。
反观文学作品的语言,与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美感是其主要的追求目的,强调通过具有形象、感染化的文学语言风格,打动读者,并不存在着相应的功利性。
在循序语言既定的规律原则之下,运用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文学作品当中,显示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很多文学作品以教育读者、传播正能量为目的,采用优美的语言,勾勒出良好的形象,将自身的情感隐喻在文学世界当中。
例如:对刘胡兰革命者形象的塑造,在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当中,二者的差异便显而易见。
鉴于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在应用过程中的宗旨与作用上的巨大区别,使得二者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新闻语言主要为特殊指定,而文学语言则指向更为广泛。
在新闻语言当
中,显示出实际的生活情况,语言表达上不但正规、科学,而且简单、直率,而文学语言的风格则更加含蓄,存在着很多的暗喻,可以看作是对新闻语言的深加工,富有艺术美感。
前者的表达通常是基于客观存在的新闻事件而产生,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新闻人物,都是社会生活当中真实存在的;文学语言则注重对作者关于生活、事物等各方面意见、思想情感的寄托和表现,主观情感占据主体地位。
在很多文学作品的语言描述中,会出现某一类事件或者人物,采用艺术化的语言加以表述,塑造典型案例,凸显出现实意义和价值[3]。
例如:在国外作家屠格涅夫的《门槛》中描述了一位以革命斗争为己任的俄罗斯姑娘的勇敢行为,不过在具体的年龄、革命斗争地点与时间等方面却没有涉及到,以美好梦境愿望的呈现方式,将此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3 结论
深入研究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应用和审美差异的问题,从共性审美差异、对立性审美差异两个方面形成有效思路,有利于我国新闻与文学工作管理的进步。
本文围绕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应用和审美差异的问题,从共性审美差异、对立性审美差异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分析,形成有效的思路:基于共性审美差异下的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应用对比、基于对立性审美差异下的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应用对比。
希望此次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可以获得有关部门人员的重视,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帮助,推进我国新闻与文学工作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卢焱.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37-40.
[2]林溪漫.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与合流[J].闽江学院学报,2015,32(12):52-53.
[3]雷天烁.浅析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J].时代教育,2015,22(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