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咸阳值雨》赏析

温庭筠《咸阳值雨》赏析温庭筠《咸阳值雨》赏析温庭筠的《咸阳值雨》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咸阳值雨⑴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
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
故址在今咸阳市南。
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
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
”钓船:渔船。
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
”“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
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
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咸阳值雨》温庭筠的唐诗鉴赏

《咸阳值雨》温庭筠的唐诗鉴赏《咸阳值雨》温庭筠的唐诗鉴赏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咸阳值雨》温庭筠的唐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温庭筠诗鉴赏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动,意象渺远,独具特色。
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衰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茫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读来令人神往。
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到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
这是一种挺接密街的手法。
“万点”言雨阵之密注。
“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
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
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
“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一幅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
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
那么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是如何关联起来的呢?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
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
温庭筠诗词《咸阳值雨》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咸阳值雨》原文译文赏析《咸阳值雨》唐代: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注释】咸阳桥:又名西渭桥,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南,古代多于此送别。
还:一作“绝”。
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赏析】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
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
“万点”言雨阵之密注。
“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
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
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
“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
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
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原文、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咸阳值雨》
原文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
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咸阳值雨》唐•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两句点题,描写咸阳桥雨景。
咸阳桥,即西渭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
在唐代,西渭桥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的就是渭城送别的情景。
既然是送别之地,定目睹了古往今来无数次的离合悲欢,多少带些哀伤,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并无悲伤之情,反而充满闲适悠然。
咸阳桥上的雨在作者笔下是“如悬”的,好像是千万条细丝从空中垂下来的一样。
这个“悬”字,将雨脚绵延如虚悬空际的帘箔之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令人神往。
下一句,紧承上句,把视角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更为开阔的角度来写这茫茫雨色。
“万点”言雨丝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气迷离的特殊景象,点出这场春雨为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
“钓船”是实景描写,烟雨钓船本来就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诗人还用一个“隔”字,更把水墨的那种隐约梦幻感进一步强化。
这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后两句转入虚境,从咸阳的雨景,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
作者描写洞庭湖之景,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之更为突出。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然而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
《新唐书》云:“彦博裔孙廷筠。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值雨》温庭筠温庭筠的《咸阳值雨》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咸阳值雨⑴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
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
故址在今咸阳市南。
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
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
”钓船:渔船。
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
”“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
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
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温庭筠《咸阳值雨》赏析

温庭筠《咸阳值雨》赏析温庭筠的《咸阳值雨》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咸阳值雨⑴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
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
故址在今咸阳市南。
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
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
”钓船:渔船。
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
”“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
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
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温庭筠《咸阳值雨》唐诗鉴赏

温庭筠《咸阳值雨》唐诗鉴赏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原文】咸阳值雨⑴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
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
故址在今咸阳市南。
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
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
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
”钓船:渔船。
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
”“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
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
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
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
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
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
“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两句点题,描写咸阳桥雨景。
咸阳桥,即西渭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
在唐代,西渭桥
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的就是渭城
送别的情景。
既然是送别之地,定目睹了古往今来许多次的离合悲欢,多少带些哀伤,不过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并无悲伤之情,反而充满闲
适悠然。
咸阳桥上的雨在作者笔下是“如悬”的,好像是千万条细丝
从空中垂下来的一样。
这个“悬”字,将雨足绵延如虚悬空际的帘箔
之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令人神往。
下一句,紧承上句,把视角从
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更为开阔的角度来写这茫茫雨色。
“万点”
言雨丝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气迷离的特别景象,点出这场春雨为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
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
“钓船”是实景描写,烟雨
钓船本来就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诗人还用一个“隔”字,更把水墨
的那种隐约梦幻感进一步强化。
这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后两句转入虚境,从咸阳
的雨景,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
作者描写洞庭湖之景,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之更
为突出。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
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不过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
《新唐书》云:“彦博裔
孙廷筠。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
温庭筠集中
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
温造是温庭筠
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
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
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
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
他与李
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
现存
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
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
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
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
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
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
极两者之能事。
”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
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
”“针缕之密,南宋
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
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
求矣。
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温庭筠在词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
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
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
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