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总结其治疗经验。
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8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经点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全部8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痊愈552例,182例治疗效果达到显效,7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效果无效的患者为74例,总有效率91.63%。
结论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粘连组织得到松懈,通过兴奋神经而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进而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达到缓解及治愈腰推间盘突出症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系因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间盘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且男性居多,且有研究结果表明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因此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是非手术治疗,其中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倍受青睐[2]。
笔者利用中医正骨手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门诊的884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4例,女性患者360例,年龄18~44岁,平均(32.5±3.05) 岁,病程半年至12年不等,平均(6.5±0.8)年。
患者均有明显的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且疼痛症状在卧床休息后能够得到缓解,而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
所有患者经过CT或者MRI诊断后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其中L4-5椎间盘突出者有458例,L5-S1 171例,L5-S1 104例,L3-4 86例,L3-5 65例。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牵引等疗法治疗。
疗程均为10天,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7%,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
两组治疗前J 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评分及差值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价格合理等优点,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龙氏正骨疗效【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83-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局部受到外伤和发生退行性改变等多种原因引起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压迫局部神经,最终引起患者腰腿疼痛、甚至瘫痪等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病[1],如经CT、M RI或其他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严重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我们应用龙氏正骨手法通过手法复位纠正患者椎体体位,使腰椎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25-5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不能明确诊断患者;合并腰椎骨折患者;合并妊娠者;有严重心、脑、肝肾功能损害者;合并恶性肿瘤或者精神病者;依从性较差,不能按规定完成治疗者。
1.2一般资料纳入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CT或者MR证实。
其中男132例,女10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6±5.7)岁,病程3月-2年,平均(6.5±4.5)月。
膨出型108例,突出型84例,游离型48例。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正骨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正骨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07-02T14:43:06.3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苏传安[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的简称,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的范畴。
苏传安(山东省菏泽市杏林按摩院 274000)【摘要】目的:观察正骨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组采用正骨推拿手法,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
结论:正骨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实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正骨推拿法【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7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的简称,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的范畴,是正骨推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患者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广大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着日常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我单位收治了不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正骨推拿法进行治疗,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单位2014年2月15日~2014年12月7日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5±12.3岁;病程3天~18年,平均3.5±1.2年;有外伤史者16例,无外伤史者18例;腰部疼痛、无下肢症状者9例,腰部有压痛且伴有下肢症状者15例,腰部无压痛但有下肢症状者10例;经CT或MRI检查,L3-4突出4例、L4-5突出20例、L5~S1突出10例。
治疗组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1~69岁,平均45±13.2岁,病程5天~16年,平均3.4±1.1年;有外伤史者21例,无外伤史者13例;腰部疼痛、无下肢症状者13例;腰部有压痛且伴有下肢症状者14例,腰部无压痛但有下肢症状者7例;经CT或MRI检查,L3-4突出9例、L4-5突出13例、L5~S1突出12例。
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予以牵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骨伤手法治疗。
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腰椎功能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受损,致使髓核组织突出于椎管内或后方,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从而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轻症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有牵引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等方法[1]。
牵引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常用方法,但见效较慢,效果并不肯定。
中医骨伤手法包括牵拉、旋转、提按、摇摆等操作,常用于骨折的复位治疗中。
有研究显示[2]:中医骨伤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中医骨伤手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临床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3],经磁共振成像、CT等检查确诊;(2)接受保守治疗。
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者;(2)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者;(3)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或脊柱畸形者;(4)无法配合治疗及研究者;(5)研究中途退出者。
关于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关于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6-15T00:14:43.8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 1.邹箭山 2.王晴[导读]关于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1.邹箭山2.王晴(1.北京按摩医院 100035;2.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69)【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为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与观察组(45例,采取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的数据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77.78%,差异明显,P<0.05。
在治疗前,两组的V 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 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取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能够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显著改善,腰椎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关键词】中药;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腰椎间盘各部位出现退行性病变。
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进而导致髓核压迫脊椎神经根引起各种要不疼痛或麻木症状。
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是不同治疗方法取得预后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对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随着中医被广大群众认可与接受,将其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院治疗,分为对照组(45例,采取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与观察组(45例,采取中药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纤 维蛋 白溶解 , 从 而起 到清除 自由基 、 抗氧化 的作 用 。另外 , 有 学 者 指 出 ,用 高剂 量 的 阿 司匹林 治 疗 急性 脑 梗 死 ,能 降
病 残程度 为 3~4级 ,为好 转。经治疗 ,患者 的 N I HS S评分 较 治疗 前 下 降不 足 3 0 %,且其 病残 程 度超 过 4级 ,为无 效 。 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好转例数 )/ 总例数 ×1 0 0 %。
2例 患 者 出 现 胃肠 道 不 适 的 症 状 ,有 1例 患者 进 行 大 便 隐
血试 验 的结果 呈 阳性 ) ,低剂 量组 患者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率为
4 . 7 6 % ( 其 中 ,有 1 例 患 者 出现 胃肠 道不 适 的症状 ,有 1例 患者 进行 大便 隐血 试 验 的结 果呈 阳性 ) ,二 者相 比差 异无 统
阿司 匹林对其 进行 治疗 可取得 良好 的效果 】 。过 去 ,临床 上 常采用 小剂 量 ( 1 0 0 mg / d)的 阿 司 匹 林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 近
年来 的临床研 究发 现 ,用 高剂 量 ( 3 0 0 m g / d)的阿司匹林 治
疗 急 性 脑梗 死 的效 果更 好 ,能 有 效 地抑 制 炎性 反 应 ,促 进
注 : #与低 剂量组 相 比 ,P <0 . 0 5 。
下一
2 . 3 两 组 患 者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的 比较 高剂 量 组 患 者 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率 为 7 . 1 4 % ( 其 中,有
对两 组 患 者 均进 行 常规 治 疗 ,包 括对 其 进 行溶 栓 、营 养脑 神经 、 调脂 、 降压及脱 水 等治疗 , 同时用丹 参注 射液 ( 2 0
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交流·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观察张淑芝(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兴安 137400)【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行单纯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正骨针灸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及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正骨针灸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针灸;腰间盘突出;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8.37.02腰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与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以及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的伏案工作、学习、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脊柱的退行性病变均可能导致本病发生,因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人群,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明显[1]。
腰间盘突出可引起患者严重的腰痛以及下肢麻木的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也会对正常的工作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关于腰间盘的治疗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研究表明,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好,较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单纯手法复位等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具有积极作用[21]。
为进一步探究中医正骨针灸的效果,现对我院的4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如下研究,并展开报道。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
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5~64岁,平均42.3±11.8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1±1.3年。
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观察

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正骨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正骨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用V AS评分进行评价,治疗以后观察组的疼痛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选择中医正骨针灸进行治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并且减轻患者的疼痛,是一种具有推广使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标签:中医正骨针灸;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医学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外科疾病,它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并不局限,最近这些年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腰背酸疼和下肢麻木的情况,严重时会对患者活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也具有较高的重视,从中医角度来说,采用中医正骨针灸对于腰椎间盘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据此进行探索,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择的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102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26~63岁,平均年龄为(42.5±12.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为(41.7±13.4)岁。
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比较,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疗效观察
笔者依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正骨八法(摸、揉、端、提、按、摩、推、拿),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正骨手法,从2006年10月~2009年10月运用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治愈率达96.5%。
该手法简便、安全、实用,治愈率高。
现将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45例,男87例,女5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30~45岁者,占79.5%;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3个月至1年者占69.8%;发病部位:左侧71例,右侧46例,双侧28例,均有腰腿痛和腰部活动受限;伴下肢麻木139例,脊柱侧弯131例,腰部叩击痛合并下肢放射痛12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00)140例,CT扫描显示节段性腰椎间盘髓核突(膨)出者105例,其中L1~L5突出65例,膨出45例;L5~S1突出26例,膨出6例。
1.2 治疗手法(1)正骨法:患者俯卧位,骨盆对抗牵引15min后,于椎间盘突出节段实施神经阻滞。
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掌根按揉压痛点。
术者在2名助手配合下,行单腿提按或双腿提按及背伸法,捺正变直或反张的腰曲。
以俯卧位三点对抗侧扳手法扳正侧弯的脊柱。
仰卧位,对患侧下肢行屈髋屈伸小腿手法松解月国窝部的神经粘连。
仰卧位,直腿抬高后反复足背加压背伸手法松解神经粘连。
屈髋屈膝位旋转脊柱法矫正旋转移位的椎体。
仰卧位,腰部垫枕,手法完毕。
在1周内卧床休息,被动翻身,大小便及饮食均在仰卧位或俯卧位进行。
(2)功能锻炼:正骨法完毕后,患者就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①足踩背伸法:在正骨后,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连续背伸足关节10~20下,3~4次/d;②直腿抬高法:在大便利下后,双下肢分别连续作直腿抬高,次数同前;③上身背伸法:大便利下后,患者俯卧位,上身躯体在双手支撑下连续背伸,次数同前;④五点支撑法:正骨后3 d,患者仰卧位,以头枕部、两肘尖、两足跟作支撑,连续抬举腰背臂部,次数同前。
若初始不能抬举整个躯体,可先抬举腰臀部。
患者经7~10 d功能锻炼后,可试行坐立与扶床行走,但仍需以卧床休息为主。
如果在自觉无腰腿痛的状况下,可增加站立行走的时间,但需在3周内坚持五点支撑法和飞燕点水法锻炼,以加强腰背肌力量。
1.3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800以上,恢复原工作。
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700以上,可恢复原工作或调换轻工作。
好转:症状部分消失,腰部活动、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145例,显效89例,占61.4%;有效37例,占25.4%;好转14例,占9.7%;无效5例,占3.5 %;总有效率96.5%。
3 讨论
3.1 正骨法对神经根的减压作用机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因此,正骨法的治疗手法集中在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上。
运用正骨法的一系列手法,可将突出的椎间盘还纳至椎间隙内,或将紧压神经根的突出物远离神经根,从而减轻或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神经根水肿,进而达到治愈腰腿痛的目的。
3.2 正骨法对恢复脊柱平衡的作用机理胡有谷氏认为脊柱具有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
前者指椎间盘及韧带,后者为有关肌肉,特别是胸腹肌,具体地讲,外源性稳定是由脊柱周围的肌肉及胸腔和腹腔内外的肌肉维持,各方向活动的肌肉以一个综合力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形态与稳定功能。
当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后,脊柱失去平衡,出现侧弯、旋转、腰曲反张等畸形。
正骨法在矫正脊柱侧弯、旋转、腰曲反张后,充分采用功能锻炼,以恢复肌肉在各方向对脊柱的平衡,从而重建腰椎活动和生理形态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