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
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500字

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500字散打运动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竞技项目,也被称为中国散打或中国拳击。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武术文化。
在中国古代,武术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技能和自我防卫技巧,而散打则是其中一种最基本的格斗术之一。
散打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战争频繁,各个国家的武术家为了增强自己的战斗能力,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切磋。
这些交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竞技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散打。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竞技项目,并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技巧。
在唐朝时期,散打开始在宫廷中得到广泛的推广,成为贵族们进行身体训练和娱乐的方式之一。
到了宋朝时期,散打逐渐走向民间,并开始在一些武术学校和道场中传授。
然而,散打的发展在清朝时期经历了一段低谷。
由于清朝对武术的限制和压制,散打这一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和禁止。
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武术文化的复兴,散打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武术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体育项目之中。
散打也因此成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正式竞技项目,并且开始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交流。
1978年,中国散打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散打运动的组织和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散打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散打选手在世界各大比赛中屡获佳绩,并在1990年代获得了国际散打联合会世界冠军。
散打的比赛规则也逐渐趋于完善,包括攻击技巧、防守技巧以及裁判规则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如今,散打运动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竞技项目之一,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和参与者。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散打运动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散打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总之,散打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它不仅是一项竞技项目,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散打是一项源自中国的综合性格斗运动,也被称为中国散打、八极拳等。
它独特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喜爱。
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
战士们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将战斗技巧与拳法相结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在古代武术发展的历程中,散打逐渐形成独立的技击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竞技项目。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倡导散打的普及与发展,并成立了国家散打队。
散打队的成立为散打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中国散打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1993年,散打首次亮相了全球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UFC(综合格斗锦标赛),并成功获得了冠军。
这一成绩使得散打在国际格斗界赢得了声誉和认可。
随后,散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急剧增加。
中国散打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内外的散打比赛和交流活动。
每年举办的中国散打锦标赛、亚洲散打锦标赛以及世界散打锦标赛等赛事为散打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实力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中国散打选手也积极参加国际比赛,提高了中国散打在国际格斗舞台上的竞争力。
中国散打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散打强调技击技巧的实用性与效果,同时也注重训练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散打继承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注重强身健体、强化意志力和培养自信心。
总的来说,中国散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的武术精华和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它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现代散打的传播与发展

现代散打的传播与发展现代散打是一种融合了各种武术技巧与格斗技能的综合性格斗运动。
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日本,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后,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格斗运动。
现代散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在各个国家发展起了自己的散打技术流派。
本文将从散打的传播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散打的传播历史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学习散打。
中国的散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打选手和教练,以及一批国际化的散打比赛。
韩国也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散打在韩国也备受关注,拥有大批的散打爱好者和支持者。
美国的情况也类似,散打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二、散打的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散打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格斗运动。
它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散打比赛的举办也越来越频繁,参与比赛的选手也越来越多,赛事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各国的散打技术流派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散打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体育机构开始加入散打训练的行列,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的平台。
一些散打俱乐部和训练中心也在不断涌现,为有志于学习散打的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散打运动在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全球的体育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赞助商开始关注散打运动,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资金,为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一些知名的散打选手也成为了体育明星,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力也进一步推动了散打运动的发展。
三、散打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散打运动的传播将更加便捷和快速。
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散打运动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宣传,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粉丝。
一些新兴的散打赛事和赛制也将不断涌现,为散打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散打运动也将继续与其他体育项目进行交流与合作。
试述散打运动发展历程和目前现状

试述散打运动发展历程和目前现状散打运动是一种以中国武术为基础,融合了拳击、摔跤、踢腿等多种技术的全接触搏击运动。
它具有激烈的比赛形式和广泛的普及度,是中国体育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比赛规则以及目前现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看一下散打运动的历史发展。
散打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古代的中国武术是为了自卫和战斗而存在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而散打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搏击运动进入中国。
中国武术界意识到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积极探索武术与搏击运动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散打运动逐渐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并在1993年成立了中国散打协会,正式确立了散打的地位。
我们来了解一下散打运动的比赛规则。
散打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按照体重划分不同的级别。
比赛采用全接触的形式,选手允许使用拳、脚、肘、膝等多种技术进行攻击,并且可以进行摔跤和地面格斗。
比赛分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三分钟,选手可以通过击倒对手或者获得更多的得分来赢得比赛。
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进攻和防守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最终决定比赛的结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散打运动的目前现状。
散打运动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普及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其中。
中国散打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散打比赛,吸引了众多的选手和观众。
此外,散打运动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和关注。
散打选手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散打运动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搏击格斗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散打选手开始参与到职业搏击比赛中,展示了散打运动的魅力和实力。
散打运动作为一项以中国武术为基础的全接触搏击运动,在历史发展和比赛规则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普及度和影响力,并在国际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发展和推广传播的比较

多个 国 际性 的 大赛 上个 别级 多次 获 得 前 三 名 的 好 成 绩 , 为 国争 了
光, 也 大 大 促 进 了 我 国拳 击 运 动 开 展 。
目推 向奥 运 , 并 以此 为 出 发 点 , 使 得 散打 运 动 从技 术规 范 、 竞赛 规 2 散打 运动与拳 击运动的推广传播 则 和 竞 赛 制 度 等 多 方 面 进 行 了改 革 , 使 散 打 运 动 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另一 方 面 也 说 明拳 击 运 动 在 推 广 传 播 方 面 有 自 己的 独 育产业化的兴起 , 散 打 运 动 所 暴露 出 的 种 种 问 题 已成 为 不 争 的事 开 展 较 早 ; 实, 主要体现在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也不稳定 、 技 术 体 系不 规 范 、
特 途径 。 散 打 运 动 虽然 己经 跻 身 于 世界 竞 技 体 育 的大 舞 台 , 逐 步 与
奥 运 会 传 统 比 赛 的 搏 击 类 项 目( 柔道 、 跆拳道 、 拳 击 等 项 目) 相比 , 播 方 面有 着很远 远 的落 在 后 面 。 就
拳 击 早就 是 奥 运 会 项 目, 一 方 面是 拳 击 运 动 在 世界 上 仍 存 在 许 多 的弊 端 和 不 足 。 尤 其 是 随 着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深 入 和体 赛 事 推 广 上 ,
1 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发展
会( 简称 WBC ) 、 国际 拳击 联 合会 ( 简 称I B F ) 。 职业 拳 击 比赛 同业 余 拳
散打运动经过近3 0 年 的试 点 、 改革 、 创新和发展 , 已逐 渐 形 成 击 比 赛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比 赛 设 不 同级 别 。 每 个 职 业 拳 击 组织 都 有 自 了 自己的技战术体 系和理论框 架 。 目前 , 散 打 运 动 无 论 是 在 竞 赛 己 的 各 个 级 别 的 世 界 冠 军 。 这 两 种 拳 击 比 赛 的 规 则 与 方 法 也 有 很
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回顾与展望

自1979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各个省市推广散打运动,并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 竞赛制度和培训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运动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 渐成为了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项目。
二、现状分析
目前,散打运动在我国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竞技水平。各级别的比 赛和培训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爱好者参与其中。以下是对我国散打运动现 状的分析:
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回顾与展望
目录
01 一、武术散打运动的 回顾
03 三、结论
02
二、武术散打运动的 展望
04 参考内容
武术散打运动是中国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走过 了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武术散打运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 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项目。本次演示将回顾武术散打运动的 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尽管武术散打运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 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赛事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裁判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商业 化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包装、炒作等问题,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和形象;此外,由 于训练方法、技术运用等方面的原因,部分选手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这 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武术散打运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3、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散打运动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国际 竞争。随着其他国家的迅速发展,我国散打运动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 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以保持 我国散打运动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同时,我国散打运动也面临着许多机遇。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际交 流的加强,我国散打运动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比赛中,与世界各地的选手一 较高下。此外,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进,散打运动在国内也将拥有更广泛 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500字左右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500字左右散打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格斗术,也是现代综合格斗运动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和武术比武。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散打经历了从单纯的武术表演到实战格斗的转变,并且在近代主要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推广。
散打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各种军事格斗技巧也应运而生,如擒杀、刺击、持刀等。
而散打作为一种较为简单易学的格斗术则在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士兵们在战斗中总结和实践出来的一种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逐渐发展成了一项独立的武术流派。
唐朝时期,随着武术的繁荣,散打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比武、搏斗、护卫等方面。
宋朝时期,散打技术更加成熟,不仅流传于民间,还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官兵的训练之中。
据《武艺蒙求》所载:“武士要以散打为首选练习,那是切实的武艺。
”到了明清时期,散打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各地的散打流派纷纷兴起,如晋阳散打、浙江散打、湖南散打等,这些流派在技术、理论、实践上都各具特色。
同时,散打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关注,成为了一种享有很高声望的武术流派。
近代以来,散打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把散打作为一种必修课程,以培养国家的军事力量。
1956年,中国首次在全国性的运动会上设置了散打项目,随后又陆续设立了全国和世界散打锦标赛,不断推广和提高了散打的影响力。
总之,散打作为一种源远流长、渊源颇深的武术流派,凭借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对于爱好武术和格斗运动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散打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自我防卫能力,更是一种乐趣和挑战。
现代散打的传播与发展

现代散打的传播与发展现代散打是一种综合性的搏击运动,它源自于我国古代传统的散打技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运动健身意识的提高,现代散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就现代散打传播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一、现代散打的传统渊源散打术源于中国古代武术之一,也是一种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
散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秦汉时期,当时的军队中就有类似散打的格斗训练。
至唐宋时期,散打逐渐发展成独立的一项格斗技能。
清代时期也有专门的散打院校,培养了一批散打高手。
近代以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散打也逐渐成为一项正式的比赛项目。
20世纪70年代,散打运动开始在国内开展,但当时还不太有市场。
80年代初,由于国家出台了有关运动健身的政策,散打运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1988年,中国首届散打锦标赛在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举办的散打比赛。
1991年,散打被正式纳入全国性的运动会。
2000年,我国成为了联合国散打联盟的创建国之一,散打运动开始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地关注和认可。
三、现代散打的比赛规则现代散打运动规则主要分为“半接触赛制”、“全接触赛制”和“散打格斗赛制”三种方式。
其中,“半接触赛制”是最常见的散打比赛方式,比赛双方需要佩戴头盔、护胸、护裆、护腿、手套等保护装备。
比赛时双方需要站立进行交手,招式高低不限,只是不能以膝跳或者击打脸部为主。
比赛分胜负,判定标准为击倒或着地落后;“全接触赛制”比“半接触赛制”更为激烈,双方没有限制,可以任意使用击打技巧。
“散打格斗赛制”则是将散打技巧和格斗技巧完美结合的一种比赛方式。
随着散打在国内的普及,现代散打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传播。
2006年,国际散打联合会(WLF)成立,并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建立散打培训基地和赛事组织机构。
目前,WLF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散打赛事组织之一。
五、现代散打对健康的影响散打是一种全面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强调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增强心肺功能,对于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打与拳击运动起源及发展的探讨作者:马广卫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摘要在中华武术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散打运动从手搏—白打—散打漫长的发展中逐渐跻身国际竞技运动的舞台,展示了其以技击本质的无限魅力。
而拳击从西方格斗运动中不断演化,依靠商业比赛和市场动作来赢得丰厚利润,在西方其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体育产业。
关键词散打基本技术风格可持续发展一、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散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散打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人与兽斗和人与人斗。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不断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远古时候“人少而禽兽众”,人们为了生存自卫,必须依靠徒手技能来捕杀野兽,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格斗技能[1]。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由于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人与兽斗变为人与人斗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发展,人们将战争中比较成功的格斗技术加以总结,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原有的格斗技术,本能的自卫活动己经开始过渡到有意识应用格斗技术,这就是格斗运动的萌芽[2]。
至此,尽管每个时期称呼不同,散打在历史各个时期都有所开展,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但作为技击本质是一直没有改变。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散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散打那时称手搏,手搏在明清时期又称为“白打”,“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
”当时不同地区和拳种之间广泛地交流,对手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踢、打、拿、摔等技术全面发展。
戚纪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菠乃周的《袭氏武技书》、张孔昭的《拳经拳法备要》等大量的武术论著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手搏的理论,而且对手搏技术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国时期,西方体育的输入对中国武术造成巨大的冲击,武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由于当时中央政府的鼓励,各地方政府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武术散打活动,使散打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武术散打未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1955年开始,由于社会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武术运动的开展受到不同程度间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使武术运动受到严重的干扰,格斗运动不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只能在民间流传。
为了进一步全面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1979年3月,原国家体委决定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3]。
同年10月,在第四届全运动会期间,国家体委又抽调北京体育学院、浙江省和河北省散打队在石家庄进行了公开表演。
1980年10月,国家体委调集散打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订《全国散打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有“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
1992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被列为表演项目。
随即国际武术联合会决定,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武术锦标赛,并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在历届的亚洲武术锦标赛上,散打也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二)拳击的起源与发展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生存和竞争的需要,人类发明了它,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手段。
有记载表明,它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有“公元前40世纪,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发现拳击的遗迹”的记载,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用的护具“皮绷带”。
后来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拳击运动经过地中海的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
公元前5世纪在爱琴海岸发掘的一对瓷瓶上,有两人相互攻防的拳击图案。
拳击被称作“勇敢者的运动”,普遍认为是在公元前688年第二十三届古代希腊奥运会列入正式竞技项目的。
近代拳击和现代拳击的区分大体上是以1890年为分界线,从1890年到现在的拳击运动被称为现代拳击运动。
随着拳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开展,拳击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竞技体育项目中的必设项目。
1891年拳击比赛规则被全世界公认,并于1901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次开始世界范围的正式拳击比赛。
现代拳击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对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
目前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种拳击运动,即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
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拳击比赛都是属于业余拳击。
这两种拳击在比赛规则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我国现代拳击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
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
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列为主课之一[4]。
随着拳击运动的蓬勃发展,现代拳击运动项目又演变分化为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两大系统。
业余拳击就是奥运会中所设立的拳击项目,以及与奥运会拳击相应的各级各类拳击比赛。
故业余拳击亦被称为“奥林匹克拳击”。
1946年,第一个国际性业余拳击组织——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简称AIBA)正式成立,使全世界开展业余拳击运动有了专门的组织。
国际性的业余拳击比赛除了奥运会的比赛之外,还有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杯拳击比赛、世界青年拳击锦标赛、世界少年拳击锦标赛,此外还有洲际相应的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等等。
现代拳击运动的第二个系统是职业拳击。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赛制、规则、比赛的目的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职业拳击是拳击运动最高水平的体现,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业余拳击,是运动员把拳击作为自己的职业,同时受雇佣于职业俱乐部,所有赛事和活动都要受推广人的安排,进行着经营性和商业性比赛活动。
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尽管有区别。
但是联系是广泛的。
许多业余拳击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后来也都成为世界职业拳击冠军,像阿里、刘易斯等,并且在职业拳击中赢得了拳手运动生涯中的顶峰。
二、散打运动与拳击运动的文化内涵(一)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散打运动源于传统武术,是1979年推出的一种新的同场格斗类项目,因此要研究武术散打文化决不能舍本求末,应紧紧抓住传统武术这个根基。
传统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历史的发展中几经坎坷,绵延数千年而没有间断。
和国际上众多的对抗类项目相比,无疑中国传统武术是最富哲理的运动,其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他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武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儒家学派的“天人合一”,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
因此在武术传统练功中十分注意按自然界四季更替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练功的目的,提高锻炼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从武术的起源发展至今,崇尚武艺水平、重视武术道德修养一直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传统武术是东方农耕文明传统文化母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生发展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就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最直接的有道教的服气、行气、导引、吐纳之术直接为武术所借鉴,道教中的无为、贵柔、主静等思想则指导着武术自身的理论建设和发展;佛教则对少林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的思想在当今依然是少林武术所推崇的;传统医学与武术之间也是相互融合、渗透的,传统医学的整体综合观、阴阳辨证观和“精、气、神”的理论观点,被武术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的特点。
除此之外,传统武术还与军事学、文学、艺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武术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散打健康持续发展一定要从它的母体中汲取营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块沃土,相信这样散打在全国全世界推广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二)拳击运动的文化内涵拳击的文化来源于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它以古希腊的迅速兴起为标志,拳击随着西方体育在古希腊人的科学思想带动下步入文化领域。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而它的内涵是科学精神,追求其客观性和创新性。
古希腊人的不断追求,使得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逐渐强化了人们那种“对抗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6]。
同时,它也包括了以提高生理功能为目标的体育运动。
这种意识在古希腊文明发展中的不断积累和激化,使西方体育的思想进程与科学进步在文化层面上的延伸。
拳击运动特点也正是西方人追求那种机能极限的爆发和运动极限化的挑战,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笼罩下,形成了激烈对抗的竞争场面。
从技击文化分析,散打运动的技击更侧重于防卫,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等传统武术思想,表现了习武者不轻易侵犯别人,不轻易伤人,注重武德修养的特点,所以散打运动的主要功能强调防身自卫,而非攻击别人。
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特色。
从练习方法上分析,散打运动主张内外兼修,并且全身多个部位都可作为攻击工具,而西方的拳击远远没有如此复杂,西方拳击更讲主动进攻,征服对手,战胜对手,追逐功利是他们习武的主要目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方文化喜竞争、好侵略的进攻性文化特点。
由于受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自由竞争的影响,拳击运动更强调个人进取和利益,体现出追求冒险、激进等,所以西方人把拳击称为“勇敢者运动”和“男人的象征”。
致使这项运动本身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通过极限、竞技技能的发挥和比较,追求商业化、职业化、观赏化,并最大可能创造商业价值,从而通过这项运动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在比赛中有的人甚至击倒对方,置死伤而不惜。
拳击商业化是必然的,但过度的商业化必须加以制约。
只有这样,拳击文化才能真正搭附在高速运转的商业化巨轮上健康、持久、良性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1] 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2] 林荫生.实用搏击[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3] 中国武术教程.全国体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4] 林荫生.实用搏击[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3.[5] 江百龙等.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6] 王伯余.武术散打中的传统文化及武德建设[J].搏击.武术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