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系统
红外遥控器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器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它通过发送红外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按键操作:当用户按下红外遥控器上的按钮时,按键电路会感应到按键动作,并向电路板发送指令。
2.编码和调制:电路板接收到指令后,会将指令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编码和调制。
编码和调制的目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红外信号。
3. 发射红外信号:编码和调制之后,红外发射二极管会根据信号的高低电平产生相应的红外光波。
红外信号的频率通常在30kHz至60kHz之间。
4.传输和接收:红外信号在空中传输,当它接近被控制的电子设备时,设备上的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到信号。
5.译码和解调: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中的红外接收器会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译码和解调。
这些信号包含控制设备的指令。
6.设备响应:一旦接收到正确的红外指令,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便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开启/关闭、音量调节或频道切换等。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技术,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较长,无法被人眼所察觉。
通过以上的步骤,红
外遥控器能够将用户的指令通过红外信号传输到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从而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红外遥控--芯片资料

红外遥控–芯片资料1. 引言本文档将对红外遥控(红外遥控系统)中常用的芯片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红外遥控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用的红外遥控芯片,包括其原理、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
2. 红外遥控芯片2.1 TSOP系列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系列是常见的红外遥控接收器芯片,由Vishay公司开发。
TSOP芯片以其高度集成、低功耗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在市场上备受关注。
2.1.1 原理TSOP芯片是一种红外遥控接收器模块,主要工作在38kHz的红外调制波形下。
当红外遥控信号经过TSOP芯片时,芯片内部的红外解调电路会将红外信号解调为标准的电平信号,使之方便后续的处理。
2.1.2 功能特点•高灵敏度:TSOP芯片采用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接收到较远距离的红外信号。
•低功耗:TSOP芯片的功耗非常低,适合长时间使用的设备。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TSOP芯片内部集成了强大的抗干扰电路,能够有效抑制环境中的干扰信号,保证遥控信号的可靠性。
2.1.3 应用场景TSOP芯片广泛用于电视、机顶盒、空调等家电产品中的红外遥控系统。
2.2 PT2262/PT2272系列PT2262/PT2272系列是常用的红外遥控编解码芯片,由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公司推出。
PT2262/PT2272芯片组合常常用于遥控系统的编码和解码功能。
2.2.1 原理PT2262芯片作为编码器,将输入的信号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编码,并通过红外发射器发送出去。
PT2272芯片作为解码器,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并将其解码为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被控设备。
2.2.2 功能特点•编码译码一体化:PT2262/PT2272芯片提供了完整的编码和解码功能,方便遥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灵活性:PT2262/PT2272芯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编码,以满足多样化的遥控需求。
红外遥控系统详解

红外线遥控系统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遥控手段。
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
一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1红外遥控系统简图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
使用专门编码/解码IC来进行来进行操作控制,如下图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遥控系统图2遥控发射器和编码格式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脉冲宽度调制和脉冲相位调制两大类,其中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脉冲宽度调制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
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
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如图2所示。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
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
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
UPD6121G 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
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
红外线遥控工作原理

红外线遥控工作原理红外线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于遥控器、家用电器以及无人机等领域。
它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信号实现物体的远程控制。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遥控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一、红外线遥控的原理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较长,无法被人眼所察觉。
红外线遥控利用红外线的特性来传输信号并控制目标设备。
1. 发射器红外线发射器由红外二极管和电路组成。
当遥控器上的按键被按下时,电路会向红外二极管提供电流,导致二极管产生红外线信号。
红外线通过透明的遥控器外壳发射出去,并传输到目标设备。
2. 接收器目标设备上的红外接收器可以接收到从遥控器发射出的红外线信号。
红外接收器会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设备的控制电路。
3. 解码与执行控制电路接收到红外接收器传来的电信号后,会进行解码。
每个遥控器的按键都有对应的红外码,解码后的信号会与设备内部存储的红外码进行比对。
如果两者一致,控制电路将执行对应的指令,实现遥控操作。
二、红外线遥控的应用1. 家用电器红外线遥控广泛应用于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用电器。
通过遥控器发送指令,用户可以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调整设备的音量、温度或切换频道等功能。
红外线遥控的简单操作和方便性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2. 汽车许多汽车配备了红外线遥控系统,用于解锁、遥控启动以及车门窗户的控制。
遥控汽车钥匙通过红外线发射信号,将指令传输到汽车控制系统,实现对汽车的远程控制。
3. 无人机无人机作为飞行器的一种,通过红外线遥控实现操控。
飞行员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相机的角度调整等操作,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红外线遥控技术的精确性和高速性,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实现精确的操控。
4. 安防系统红外线遥控也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中,如门禁系统、报警器等。
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门禁的开关、设置报警器的工作模式等,从而增强家庭和企业的安全性。
总结:红外线遥控技术凭借其便利性和广泛应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来进行通信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遥控器中会搭载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会发射出一系列特定频率和编码的红外光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编码后可以表示不同的按钮功能或命令。
发射器中的电调节器能够控制红外光的频率和强度。
红外接收器则用于接收发射器发送过来的红外信号。
它通常包含一个红外光传感器和一个解码器。
红外光传感器会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解码器则会解析这些电信号,将其还原为对应的按钮功能或命令。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发射器会发射相应的红外信号。
这些信号会经过空气传输到设备接收器的红外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并解析信号后,将相应的命令发送到设备的控制单元,从而实现控制。
红外遥控主要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和控制,通常工作范围为几米至几十米。
由于红外信号无法穿透障碍物,因此遥控器需要在设备和接收器之间保持可见性。
总之,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红外辐射进行通信和控制,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传递红外信号,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红外遥控技术浅析

红外遥控技术浅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控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红外遥控技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红外遥控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成本低廉、传输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电控制、智能设备、安全监控等领域。
本文旨在浅析红外遥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从红外遥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接着,我们将回顾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其早期的应用和近年来的技术进步。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红外遥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视、空调、智能家居等,以及在这些领域中红外遥控技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和生活质量。
我们还将关注红外遥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型红外遥控技术的研发、红外遥控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以及红外遥控技术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全面解析红外遥控技术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技术,同时也为红外遥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红外遥控技术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递控制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在发射端,红外遥控器内置的红外发射器会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红外光信号,然后通过红外线发射出去。
这种控制信号通常是一种编码后的二进制信号,可以表示各种指令或者状态信息。
红外光信号的波长通常在700纳米至1毫米之间,位于可见光光谱的红色末端之外,因此人眼无法直接看到。
在接收端,被控设备(如电视、空调等)通常内置有红外接收器。
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后,会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进一步解码还原为原始的控制信号。
接着,这些控制信号会被设备内部的微处理器识别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切换频道、调整音量、开启/关闭设备等。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成本低等。
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如传输距离短(通常在10米以内)、传输方向性强(需要直线传输,不能绕过障碍物)、安全性较低(容易被截获和复制)等。
(完整word版)红外遥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遥控器是一种用来远控机械的装置。
现代的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电板和用来产生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
而客车门遥控器是采用最新技术编码解码,以闪断方式控制门泵电磁阀以达到开关自动门的目的。
用于客车(大巴、中巴)遥控开、关车门,避免驾驶员每次都需要上车开门的烦恼。
到底是谁发明出第一个遥控器已不可考,但最早的遥控器之一,是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1943)的发明家(他曾经为爱迪生工作,同样被誉为天才发明家)在1898年时开发出来的。
最早用来控制电视的遥控器是美国一家叫Zenith的电器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被LG收购了),在1950年代发展出来的。
一开始是有线的。
1955年,该公司发展出一种被称为“ Flashmatic的无线遥控装置。
但这种装置没办法分辨光束是否是从遥控器而来,而且也必需对准才可以控制。
1956年罗伯.爱德勒(Robert Adler)开发出称为“ Zen ith Space Comma nd 的遥控器,这也是第一个现代的无线遥控装置,他是利用超声波来调频道和音量,每个按键发出的频率不一样,但这种装置也可能会被一般的超声波所干扰,而且有些人及动物(如狗)听得到遥控器发出的声音。
1980年代,发送和接收红外线的半导体装置开发出来时,就慢慢取代了超声波控制装置。
即使其他的无线传输方式(如蓝牙)持续被开发出来,这种科技直到现在还持续广泛被使用。
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
⑴一:红外遥控器原理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线遥控,那么红外线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红外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 y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器(Infrared Remote Control)是一种使用红外线信号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操作,例如电视机、空调、音响等。
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红外发射与红外接收。
红外发射部分:红外遥控器通过内部的电路驱动红外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成红外光信号。
红外发射器内部含有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当电流通过LED时,会在红外频段产生
一定的光功率。
红外接收部分:接收器通常位于被控电子设备内部。
它含有一个红外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红外发射器的红外信号。
红外接收模块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和相关电路组成。
当红外信号照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被转换为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电信号。
工作过程:当用户使用红外遥控器时,遥控器上的按钮操作会触发内部的微处理器,生成对应的红外信号编码。
这个编码指示了用户所希望执行的操作,如开关、音量控制等。
然后,红外发射器会以一定频率进行发射,将红外信号发送到目标设备,例如电视机。
在接收器的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它会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内部电路进行解码。
解码后的信号将被发送到目标设备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
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执行对应的操作。
这样,红外遥控器就能够实现对目标设备的无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