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思考:(1)、我国的民族构成有什么特点?(2)、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 (看图并结合课本第一、第二段)展示答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教师: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是大杂居。

小聚居是指夹杂生活在汉族中的少数民族又是生活在一起的。

(举班级的例子。

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分析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过渡:针对上述特点,建国后,我党采取何种方式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思考: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后。

老师:归纳补充如下:(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

唐和吐蕃关系友好。

(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初中历史】2018-2019学年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初中历史】2018-2019学年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记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
【合作探究】
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2、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西部采取了什么战略?此战略有何现实意义?
课堂笔记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民族共同繁荣D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3.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二、简答题:
民族区域自治是哪部法律规定的?有何重要意义?
【课后反思】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自主学习】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民族团结”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民族团结”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民族团结”教学目标和“民族团结”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民族团结”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历史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请分析以下材料,阐述国家对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法规在保障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
材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民族歧视法》等,以保障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
(3)请分析以下材料,论述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责任和作用。
-民族团结: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现实意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政策法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民族团结
-青少年: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示例:
```
民族团结
├──定义与重要性

推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推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唐朝时,有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了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本节课的上完之后,我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导入上,我利用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
的视频,导入新课。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这一节课的内容
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这一节课的内容较少,在讲述的时候我为学生的主要罗
列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

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
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让学生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一点收到的课堂效果也较好。

3、在本节课的课堂提问上,我接受了苗老师的建议,化繁就
简,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达到检测学生复习知识的目的。

4、在本节课的反馈总结上,我从基础训练上挑选了几道题,
较好的考察了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的问题上,有一个小问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

为落实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采取了那些措施?学生在回答第二问时,很多同学找不到答案,并且
书本中有些知识点也遗漏了,到预习的目的。

后来,我调整为,为促进少数民族的
达不经济发展,中央实行什么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什么?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样,学生的预习就目标更为具体了。

新人教版历史八下第11课《民族团结》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八下第11课《民族团结》word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力训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

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1学生阅读53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2指导学生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民族团结【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学情分析】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本科教学时,教师最好能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风情等,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听歌曲、看录像、读资料、识地图等,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地位分析:民族团结列在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第一课,用两目的内容呈现。

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介绍了我国各民族关系的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第二目“各民族共同发展”,概述了我国解放后各民族团结一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重组,从四个版块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2009年国庆60周年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56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教师:同学们,这是在2009年国庆60周年的庆典上,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56根民族团结柱。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归家,56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我国的56个民族,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明前景。

56个民族,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呢?(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一下子带进了一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堂情景中。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多彩多姿华夏园——品味民族风情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竞赛小组,开展一个关于民族知识的小竞赛。

展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阿拉木汗》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道拉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阿诗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弦子舞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火把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木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师:对小竞赛的优胜者语言表扬,鼓励继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学案新人教版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2.通过对教材中吉付出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A级)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合作探究】(C级)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2.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B级)
多民族 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充满快乐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
【当堂检测】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 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宁夏回族自治区
3.孔繁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