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地开展了少数民族( 古籍文献)的搜索、整理和出版工作, 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传承 ) 和(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5.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西部大开发 )。西 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 5 )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
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 受( 西部大开发 )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 地区的( 加快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
设 立该政策的根据是什么?该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导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
读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
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
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 ( 因地制宜 ),进行一系列的( 民主改革 )和 ( 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 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主义 )社会。
3.国家采取许多( 优惠 )政策,派出大批
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 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经济建设 ),促进各民族 ( 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下来的?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二、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措施有哪 些?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知识要点概括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
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复习大串讲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1.民族团结 (1)政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关系。 (2)经济、文化: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大经济投入。 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祖国统一 (1)政治: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提供了坚实的 制度保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 归祖国,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 (2)经济、文化: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海峡两岸 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4.(2022春·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1: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 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材料2:
制度保障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变”:主权归属 “不变”:社会制度 和生活方式
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但首次在香港问题 成功实践
香港岛-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 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 争-1860-《北京条约》 新界-1898 澳门—葡萄牙
考点突破
知识拓展-回归原因及启示
回归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根本政治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突破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新人教版

(2)启示:要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扩大影响力;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就没有祖国的富强昌盛;我们要高举邓小平 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祖国统一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后,为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 心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改革开放 C.科教兴国 D.独立自主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 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 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 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 不变。 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与“开天辟地”“当家做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 史事件。 (2)1978年“伟大转折”确立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开天辟地”: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家 做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百年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问题1】 “一国两制”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情况的? 探究(1)①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从1842年开始,通过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英国强占了 香港。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成 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信息中心。④“一国两制”正 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主权回归, 二要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维持香港的繁荣。 (2)①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进入隔 绝状态。②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③ “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不仅保持台湾 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课件 川教版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 傅朝枢时,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4.具体含义: “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板块二
盼儿回家创构想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 邓小平 2.目的: 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依据: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 和现实。 4.历史沿革: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 中,宣布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 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呼吁海峡两岸尽早 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1.和平统一的基础和方针
祖国大陆与台湾 2.中共结束两岸对峙隔绝局面做出的努力 的经济文化交流 3.海峡两岸的广泛交流
练习
A 1.“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
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
C.台湾问题的解决 D.西藏和平解放
D 2.“一国两制”构想适用的范围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B.少数民族地区
材料二:冷战结束,美国等国视我国为其主要竞争 对手,用台湾来遏制中国发展和建设。尤其近7年来 ,美国同意3批军售共183亿美元,是对台军售20 年来的新高。 请回答:阻碍台湾同胞回家的因素有哪些?
台独势力的阻扰,外国反华势力势力的干涉。
总结
板书 “一国两制”
的构想
香港、澳门 回归祖国
知识整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说课

单元说课
中学
六、说教 学评价
五、说教 学设计
一、 说 课标
说课 流程
四、说教 法学法
二、说教 材
三、说学 情
一、 说课标
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知认识识,中逐国步的形成正确的历
国情,认同中史华时民空族概优念秀,学会客观情地 感 的祖传国统的文历化史,认和尊史识文重事和化和八件评。热和价爱历历史史现人态物象值度、。历、观价
的意义,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础。
五、 说教学
设计
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是本课的重 点,为突破重点,我结合课文内 容和相关材料进行讲解。让学生 明确,民族区域自治的在维护祖 国统一,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意 义。 2共同繁荣这目内容,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来学习,出示 表格让学生进行归纳。
设计
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教根学据策问略题自主学习教材,
三五任一、、感、归总。提纳结出概升小 对问括华组 有题::讨 难:由通论 度1学过.、的一生引得地国2对导.出方两香本激答进制港课发案行的和所学,适提澳有生在当出门问发此引和回题愤导过含归进图点程义的行强拨中。时学的。,间习民老及成族师意果责义展。示, 四、巩固应并用由:我选进取行符点合评教。学如重果难有点疑的难题问目题进,行继巩续固引训导练学,
五、 说教学
设计
本单元共三节内容,分三课时讲解,课 时分配如下: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1课时)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1课时)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课时)
五、 说教学
设计
总结升 华
提出问 题
以问题为 中心
解决问 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点拨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2.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五大自治区:全国已成立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二、“一国两制”1.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3.内涵:“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回归进程(1)香港: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
(2)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2.意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1.1978年后,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人为隔绝的局面,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了两岸人员交流。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贸、文教交流更加广泛,人员往来频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1对应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协商政治制度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①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权利②维护了国家统一③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④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3. 20世纪80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4.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①三大战役的胜利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③香港、澳门的回归④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C.经济制度D.社会生活6.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包括①1949年中国成立独立的主权国家②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构想③改革开放使中国得到极大的发展④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7.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A.相同的心理素质B.共同的文化传统C.相同的经济基础D.共同的生活习俗9.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些同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理解不正确,正确的应该是①都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政策②民族自治区与实行“一国两制”的地区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③都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④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独立的外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课 标 解 读
单 元 解 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重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
2.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3. 海峡两岸的交往史实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地位
①历史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 ②现实情况:各民族和谐相处,形 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中考真题演练
5.(2022·辽宁营口)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
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
起,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下列有关香港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下解决的 ②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标志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4.(2022·贵州贵阳)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 地位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二)港澳回归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时间 意义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 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