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 TMR和TMS
TMS介绍(修改版)

神经科学中的四大技术
• fMRI:功能性磁共振 •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 MEG:脑磁图 • TMS:经颅磁刺激 • 从神经检测跨越到神经调控
TMS在四大设备中的优势
• 价格低 • 无幽闭恐惧感觉,检测条件宽松 • 可移动、便携,操作简单 • 大脑活动区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 • 对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治疗价值
TMS检测项目
1)运动诱发电位(MEP) 2)运动阈值(MT) 3)中枢运动神经颅内传导时(CMCT) 4)中枢静息期 (SP) 5)成对刺激研究 7)皮质内抑制(ICI)与易化(ICF) 9)半球间抑制(IHI)与易化易化(IHB) 10)同侧运动前区抑制 (IPI) 11)半球间运动前区抑制 (IMPI) 12)顶叶后运动抑制 (PPMI) 13)成对关联刺激 14)成对半球间磁刺激(PBS) 15)磁刺激腘窝 H反射 16)磁刺激神经根反射
TMS的临床应用与科研
• 对大脑功能双向调制:易化或抑制 • 大脑功能的解剖学定位 • 神经通路完整性测量 • 神经通路传导时间测量 • 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 预防医学、运动医学、家庭保健
大脑电刺激技术
198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Merton在自然杂 志发表高压经颅电刺激,疼痛限制了应用
TMS机理---突触是关键
学习的定义: 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使 神经元连接发生变化 的过程 (Hideaki Koizumi, Japan Academician)
LTP/LTD突触可塑性特点
• 输入特异性:一旦诱导只能发生在已经被 刺激的输入回路的突触上;
• 联合性:在有强刺激的情况下,弱刺激可 时序依赖性的产生 ;
TMS作用机理
• 利用双向调节的机理去易化或抑制刺激区神经 • 诱发LTP/LTD效应 • 频率依赖性,高频与低频的相反作用。 • 刺激间隔依赖性,不同的间隔效果不同。 • 刺激强度依赖性, • 刺激时程依赖性, • 刺激时序依赖性, • 神经状态依赖性, • 神经历史活动依赖性等
tms工作原理

tms工作原理TMS工作原理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来激活或抑制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
TMS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磁场感应、电流激发和神经可塑性等多个方面。
TMS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当通过TMS装置施加的脉冲磁场穿过头皮时,磁场会感应出电流。
这个电流会激发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活动。
TMS通过改变脑区的神经活动来实现治疗效果。
在神经系统中,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连接和调控关系。
通过对特定的大脑区域进行刺激,TMS可以调整这些区域的神经活动,从而影响整个神经网络的功能。
具体来说,TMS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大脑进行刺激:兴奋性TMS 和抑制性TMS。
兴奋性TMS通过短暂而强烈的刺激来增强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抑制性TMS则通过持续而较弱的刺激来减弱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
这两种刺激方式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进行选择。
TMS还可以通过长期刺激来改变大脑的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可以根据外界刺激和经验进行改变的能力。
TMS可以通过长期刺激来促进或抑制特定区域的神经可塑性,从而改变该区域的功能。
TMS的工作原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TMS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
通过刺激前额叶区域,TMS可以增强该区域的神经活动,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TMS还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总结一下,TMS的工作原理涉及磁场感应、电流激发和神经可塑性等方面。
通过在头皮上施加脉冲磁场,TMS可以改变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TMS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浅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电网调度系统应用现状 ems新技术前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系统涌现了大量应用新技术,其中包括国际流行的corba中间件平台技术、公用信息模块(cim)技术、可视化技术、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的技术、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等。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满足国际标准,兼具开发性与扩展性,并符合未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和经济调度的需求。
1技术背景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一套为电力系统控制中心提供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优化,以及为电力市场提供交易计划安全分析服务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总称,它包括为上层电力应用提供服务的支撑软件平台和为发电和输电设备安全监视和控制、经济运行提供支持的电力应用软件,其目的是用最小成本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internet技术以及软件标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力生产、输送、分配、消费一体化监视、控制的系统,其更高的开放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以及可靠性要求有了技术上的保证。
此外,在电力系统内部,随着电力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和以安全为主的一体化经营的电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过程,逐步走向以安全和经济为同等目标的开放电力市场的要求,第四代基于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通信中间件和数据库中间件技术、internet技术的考虑能量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需求的ems/tmr/tms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
2 电力企业应用系统互连现状电力企业应用系统互连、数据共享、软件互操作是开放性系统发展和建设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力企业自动化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换代,目前的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多数电力企业或多或少的配备或正在建设以下实时或非实时系统(r/nr),如ems 系统(r/nr)、tmr系统(r/nr)、tms系统(r/nr)、dms系统(r/nr)、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nr)、am/fm/gis系统(nr)、mis系统(nr)等,这些系统分别承担着电力企业的输配电网运行和控制、维护、管理、规划、用户服务、计划编制等任务,根据建设的时间和服务的领域不同,目前这些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的异构特征:图1 电力企业自动化应用系统互连现状1)多种计算机硬件平台,包括sun、compaq、ibm、hp等公司的unix服务器、unix工作站和一系列的pc机等;2)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包括solaris unix、tru64 unix、aix unix、nt、linux等;3)多种商用数据库平台,包括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等;4)多种构件技术,包括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技术、分布式公用对象管理(dcom)技术、企业javabean(ejb)技术;5)大型主机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web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6)多种开发语言,如c、c++、java、powerbuilder等。
能量管理系统(EMS)-20211106123420

能量管理系统(EMS)2021110620一、系统概述能量管理系统(EMS)是一种集监测、分析、控制、优化于一体的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
它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节能优化,从而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EMS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各类能源数据,包括电力、水、气、热等,为用户提供详细的用能信息。
2. 数据分析:通过对能源数据的深度挖掘,系统可各类统计报表,帮助用户了解用能状况,为节能决策提供依据。
3. 能耗预警:当能耗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能源浪费。
4. 节能控制:EMS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用能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节能目标。
5. 报表输出:系统可定期能耗报表,便于用户了解能源使用情况,为企业节能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6. 系统兼容性:EMS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可轻松接入各类用能设备,实现能源管理的全面覆盖。
三、应用场景1. 工业企业:通过EMS系统,企业可实时掌握生产线能耗情况,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成本。
2. 商业综合体:EMS系统助力商业综合体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3.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通过部署EMS系统,可实现能耗监测与控制,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持。
4. 住宅小区:EMS系统帮助小区居民了解家庭用能情况,培养节能意识,共创绿色家园。
四、实施效益1. 经济效益:通过节能降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
3. 环保效益: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4. 管理效益:提升能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五、系统特点2. 灵活性: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源管理需求。
3. 易用性:界面设计简洁直观,操作便捷,无需专业培训即可上手。
4. 安全性:系统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辛耀中摘要描述了近年来计算机、数据网络、图形处理、数据库、因特网和WWW、人工智能、分布式RTU、API、JAVA、电力市场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并据此提出了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想,描绘了该系统的轮廓和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向新系统的平滑过渡。
关键词能量管理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人工智能因特网分类号TM 734A NEW GENERATIO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DISPATCHING AUTOMATIONSYSTEMXin Yaozhong(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andCommunication Center of China, 100761, Beijing, China)Abstract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computer, data network, database,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JAVA, Interne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stributed RTU, API, electricity markets etc are introduced. Furthermore, a conception for a new generatio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Its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s and transition from existing automation system to the new system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MS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0 引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三代。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字母缩写

RTU 远方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FTV 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TTV 数据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DTV 开闭所远方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SCADA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EMS 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TMS 交易管理系统Trade Management SystemTMR 电能量计量系统Tele Meter Reading SystemSBS 结算系统Settlement & Billing SystemCMS 合同管理系统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BPS 报价处理系统Bidding Process SystemMAF 市场分析与预测系统Market Analysis & Forecast SystemTIS 交易信息系统Trade Information SystemBSS 报价辅助决策系统Bidding Support SystemAGC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DMS 配电网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A 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DAS)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DSM 需方用电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EDC 经济调度控制Economic Dispatching ControlSE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tate EstirnatorSA 安全分析Security AnalysisDA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CA 数据预处理及报警Calculation & AlarmSOE 时间顺序记录Sequence Of EventsALB 事故追忆Accident Look backPDR 扰动后追忆(事故追忆)Post Dsturbance ReviewMI 模拟盘接口Mimic board InterfaceNT 网络拓扑Network TopologyMU 合并单元Merging UnitCP 计数脉冲Counter PulseSS 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ation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FA 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AM 自动制图Automated MappingFM 设备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DWM 配电工作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Work ManagementDPAS 配电网分析软件Distribution Power Application Software PSA 电力应用软件Power Application SoftwareRMV 环网柜Ring Main UnitFDIR 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RecoveryCBE 返送校核Check Back before ExecuteDE 直接执行Direct ExecuteMC 多路控制Multiple ControlsDP 派生测点Derived PointEL 事件记录Event LogCIS 用户信息系统Customer Information SystemMF 小区负荷预报Micro-area ForecastSIF 标准交换格式Standard Interchange FormatAMR 远程自动抄表Automatic Meter ReadingHHT/HHU “掌上电脑”(手持式数据终端)Hand Held Terminal/UnitCPP 集中式脉冲处理方式Centralized Pulse ProcessingDDT 分布式直接传送方式Distributed Direct TransmissionPLC 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g CarrierTLC 输电线载波通信Transmission Ling CarrierDLC 配电线载波通信Distribution Ling CarrierPMOS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WAMS 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DTS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ACE 区域控制误差Area Control ErrorCIS 组件接口规范Compon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CIM 公用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VHF 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UHF 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FDM 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TDM 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CDM 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HDLC 高层数据链路控制Higher Level Date Link ControlCSMA 载波侦听多重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L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ON 本地操作网络Local Operation Network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高新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从重庆市电力调度运行的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和分析了当前电力高新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种类和作用,分别对高压直流输电(hvdc)、不间断电源(ups)、柔性交流输电(facts)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新技术;调度运行;自动化系统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9-0040-01我国的电力系统在经历了高电压电网的发展,大区电网的互联之后,正同步实现全国电网的互联。
因此,调度职责将扩大,调度的业务将增加,仅靠现有的技术支持远不能胜任,要求调度运行人员能够掌握和应用更多的现代电力技术,来为电网调度工作服务。
1 重庆电力调度运行现状在国调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重庆电力调控中心启动了应用功能上线的年度重点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上线工作责任书》中各项工作目标,基础数据质量明显提高,状态估计合格率好于要求;实现综合智能分析与告警、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等应用上线运行;实现重庆全网日发电计划量化安全校核功能以及重庆网日前发电计划的优化制定、静态安全校核功能上线运行。
全面提升重庆调度对电网运行的实时掌控能力、提高重庆网内调度计划业务统筹和调度决策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2 电力高新技术的应用电力高新技术是电工技术中的新技术,是电力与电子技术(强电和弱电技术)的融合,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未来输电系统性能将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高压直流输电(hvdc)和柔性交流输电(facts)等3个方面。
2.1 高压直流输电(hvdc)hvdc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技术的考虑,在远距离输电时,采用hvdc 更经济.而且不受稳定性的限制,可以改善两端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乃至整个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由于直流输电不要求两端交流系统同步,可以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步甚至不同频率的交流电网连接。
当前hvdc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换流技术和换流阀正处于重大的革新中,直流输电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电力调度自动化若干

电力调度自动化若干探讨摘要:文章主要对电力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对系统的未来发展作出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调度化系统问题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出现的问题1.1 系统平台差异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需求也在同步增长,为了确保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电力系统基础建设的投入,在发电、输电、配电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具有长远意义的规划和改革。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速度,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更新,其中包括功能的扩展和平台的更新。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应用于计算机平台上的自动化系统,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计算机硬件平台作为最底层的一个环节,对于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完善可靠的硬件平台,对于cisc 架构的机器,通常采用windows 操作系统;对于risc 架构的小型机,它们又具有诸如 aix、 tru64、 unix 等专用操作系统。
近些年来,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及安全性,绝大部分客户都采用基于risc 架构的小型机作为系统服务器首选硬件平台。
考虑到易用性,工作站多选用cisc 架构的机器。
1.2 电网模型变化频繁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为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电力工业还需要进行先期的一些投入。
我国在电力建设方面一直非常重视,从两网改造到一些国家重点电力工程建设无不体现出这一点。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依旧保持十分良好的发展上升趋势,电力建设速度也很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电网规模也在逐步有序地扩大,并且还有很多变电站、发电站正在建设或规划过程中。
作为电网监视控制系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为了给电力调度人员准确无误地反映电网运行状态,就需要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电网模型进行及时补充。
在最初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要完成一个新变电站的建模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逐个设备单元画图、在数据库中建立记录、单元间联接关系的确定、数据库与图形设备的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国内外电力系统飞速发展。
企业内部各自动化系统之间和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频率也在不断增长。
为顺应全球电力工业发展潮流,中国电力也开始了“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以避免重复投资,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
但是各自动化系统的异构性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例如,电力系统中能量管理系统(EMS)、电能量计量系统(TMR)和交易管理系统(TMS)等自动化系统,可能是由不同厂家提供,也就是说运行于不同的平台,应用程序对应的数据格式也互不相同,因此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比较困难。
EMS、TMS和TMR是技术支持系统的3个重要主要部分。
现阶段,如何顺利完成EMS、TMS和TMR一体化课题,无疑将会为支持系统的实施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基于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EMS/TMR/TMS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