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热力环流教案
热力环流教案

热力环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分析和解释热力环流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探索并理解全球热力环流系统和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教案内容:I. 导入1. 天气预报展示: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思考与天气相关的因素。
II. 热力环流概念和基本原理1. 定义热力环流:解释热力环流是指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大气循环。
2.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介绍太阳辐射、热量传递以及空气密度与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
III. 热带环流1. 热带环流的特点:解释热带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和环流系统。
2. 热带环流的产生机制:讨论太阳辐射导致赤道附近空气升温和上升运动的原因。
IV. 转向环流1. 转向环流的特征:介绍转向环流在中纬度地区的表现和影响。
2. 科氏力的作用:解释科氏力如何影响气流流向,产生转向环流。
V. 极地环流1. 极地环流的特征:讨论极地地区的冷气团和环流系统。
2. 极地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解释极地环流如何影响全球气候和海洋循环。
VI. 全球热力环流系统和气候1. 三个独立的细胞模型:介绍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
2. 热带降雨带和干旱带:解释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气候的特点和原因。
VII. 总结和评估1. 知识回顾:总结热力环流的概念和不同环流系统的特征。
2. 学生评估:进行问答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热力环流的理解。
教案特点和编排:1. 结构清晰:根据热力环流的逻辑关系,按照导入、概念和原理、具体环流系统以及最后的总结和评估进行编排。
2. 简洁明了:每个部分都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不过分冗长或技术性。
3. 图文并茂:使用插图和图表来辅助解释热力环流的概念和模型,增加学生的直观理解。
4. 活动多样:在教案中穿插互动问题和学生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5. 教师指导:教案中应有教师指导的部分,指导教师如何安排和引导讨论、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
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

大气热力环流教案第一章:大气热力环流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热力环流的定义和意义讲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在实际气候现象中的应用第二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变化2.1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机制了解大气热力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2 教学内容讲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机制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形成和变化机制通过气象图和实际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第三章:大气热力环流的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热力环流在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掌握大气热力环流对航空、农业等领域的启示3.2 教学内容介绍大气热力环流在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的应用讲解大气热力环流对航空、农业等领域的启示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大气热力环流在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法介绍大气热力环流对航空、农业等领域的启示第四章: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掌握大气热力环流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讲解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通过气候变化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第五章:大气热力环流的观测和研究方法5.1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观测方法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5.2 教学内容讲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观测方法介绍大气热力环流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观测方法通过学术论文和实际案例分析法介绍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第六章:大气热力环流与大气污染6.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规律6.2 教学内容讨论大气热力环流如何影响大气污染的分布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机制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大气热力环流与大气污染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观测数据探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第七章:大气热力环流与生态环境7.1 教学目标认识大气热力环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在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探讨大气热力环流如何影响生态环境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讨论大气热力环流在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法分析大气热力环流与生态环境的关联通过生态模型和自然现象案例了解大气热力环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八章:大气热力环流与水资源8.1 教学目标掌握大气热力环流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了解大气热力环流在降水形成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讲解大气热力环流如何影响全球和区域水资源分布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在降水形成和分布中的关键作用讨论大气热力环流变化对水资源的潜在影响8.3 教学方法采用图表和实例分析法讲解大气热力环流与水资源的联系通过气候模型模拟展示大气热力环流对降水的影响第九章:大气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9.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大气热力环流掌握人类活动对大气热力环流影响的案例分析9.2 教学内容讨论工业排放、城市化等活动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热力环流变化的关系探讨减缓气候变化对大气热力环流影响的策略9.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大气热力环流的关系通过时事新闻和科学研究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具体影响第十章:大气热力环流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掌握未来大气热力环流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0.2 教学内容讨论大气热力环流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方向分析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对大气热力环流研究的挑战探讨跨学科合作在解决大气热力环流问题中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大气热力环流未来研究的思考通过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和参加学术讲座了解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补充和说明:大气热力环流是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现象,它在地球气候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热力环流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成因、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热力环流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2. 影响热力环流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热力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地图3. 教学挂图4.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大气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气运动的原因。
2. 提问:地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会导致什么现象?二、新课讲授1. 讲解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由于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的一种大气运动形式。
2. 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a. 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导致大气密度差异。
b. 密度差异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3. 介绍热力环流的表现形式:a. 高压系统:大气下沉,天气晴朗。
b. 低压系统:大气上升,天气多云。
4. 讨论影响热力环流的因素:a. 地表温度分布: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
b. 大气压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讨论卡片,讨论以下问题:a.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b. 热力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热力环流的概念、成因、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2. 强调热力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并记录本地区大气运动现象,分析其成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地图、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热力环流学案教案-优秀比赛课.doc

热力环流 学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二、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图分析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示意图。
【课前知识储备】1、 空气的密度和气压成____ ___(正相关/负相关),密度越大,气压值越_____。
2、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始终由 压流向 压。
【学习过程】: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1、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2、总结归纳:二、热力环流实例 《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探究: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1、 海陆风:在图中陆地与海洋之间画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陆地与海洋冷热状况,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
白天,近地面风由 吹向 , 夜晚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属于 风(海或者陆) 属于 风(海或者陆)《军港之夜》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2.城市风: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纽约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高1.0℃,费城要高0.8℃,莫斯冷热不均 空气 运动同一水平面 差异 空气 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巴黎、洛杉矶要高0.7℃,华盛顿要高0.6℃。
根据材料信息,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考虑:若在图中布置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该在ABCD 四位置中哪个位置布置相对比较好?城市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
【知识拓展】1、山谷风。
原因:白天,山坡的坡面上的大气比山谷中的大气热得快,同样夜晚冷的也快,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山坡和山谷中白天和黑夜的热力环流图。
2、 材料:气压是指大气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力。
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把A 、B 、C 、D 四点气压按高到低顺序 排列:3、读北半球某地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图,完成下列要求:①在A 、B 、C 、D 四处标出高低压,并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课题热力环流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一)其次章第3节“大气环境”中第2课时“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这节主要内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的最简洁的形式,这节课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打下学问基础。
因此,要让同学更好的把握这节课是特殊必要的。
同学分析本节课学习之前,同学都已具备相关的基础学问,比如:学校学习的气压,等压面的概念、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物理中学习的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
这些学问是学习这节课的基础,而且由于同学的空间感不强,尤其是女生的空间概念不清,因此,加大了同学学习本节课的难度。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2.把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间热力环流、山谷间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等局部环流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1.组织同学分组争辩,培育同学合作、探究力气,进一步提高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力气。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同学熟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同学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力气,培育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问题的探讨,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气,并将所学的学问应用与日常生活中。
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及风的形成难点: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热力环流、山谷热力环流、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缘由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同学逐步发觉问题,指导同学进行总结。
2.争辩法:将同学分为小组,对本节内容争辩探究,并进行沟通争辩,得出小组结论。
3.呈现、评价法:每小组的一名同学代表把本小组分的问题的答案呈现在黑板相应的位置,小组之间互评,老师点评。
6.18热力环流教案

学校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篇章节(单元)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题热力环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阐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会判断气压的高低。
(2)、能够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热力环流的自然现象,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山谷风、巴山夜雨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动态过程引起的气压与气温,海拔与等压面的弯曲关系。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读图教学法、比较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有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了一道找不同的题,请同学们找出《军港之夜》歌词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与理论上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试着找一下。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可能通过《军港之夜》与找不同这个游戏相结合,这样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为后面好同学们找出来没有,可能有的同学找出来了有的同学没有。
好,那么答案到底是怎样的呢?结果在我们后面的学习中来揭晓。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首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29页的内容,并找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以及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教师板书)同学们阅读完没有?【提问】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对,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热力环流的具体形成过程。
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30页的热力环流形成图,找出热力环流的定义,思考它的形成过程。
(教师板画)假设ABC三地受热均匀我们知道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热力环流教案一、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
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
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提出问题→导入课题→分析推理热力环流过程→归纳概括热力环流原理(理性认识)→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理解、总结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原理难点:分析热力环流过程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一个没有风的屋子里点一支松香或者蚊香后,它的烟是怎样的状态?生:呈直线向上。
师:那如果在旁边放一只蜡烛,此时的烟会试怎样的?生:(多种回答)师:这个问题在学习今天课程后,相信大家都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
那么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热力环流(板书:热力环流)师:我们之前学过地球表面的热量来自哪里?生:太阳辐射师: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又来自哪里?生:地面辐射师: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生:不同师:对。
大气中有热量和水汽的输送,还有各种天气的变化,这都是由大气运动来实现的(举阳辐射在高低纬度间的分布是不均的,这就造成了纬度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引起了大气运动。
所以说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热力环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学生】观察烟雾飘动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2、通过读热力环流图,让学【学生】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使学【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境)在我们暑假的时候,有的时候中午突然就下起了暴雨,那我想请问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好好的天就会下雨呢?【学生】:各种回答【教师】:究其本质啊,降雨其实是通过我们的大气运动水汽输送实现的,那么不光是降雨,大气中的热量,以及各种风雨雷电雪等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而大气运动的能量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太阳辐射,这在我们第一章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时候都讲到过。
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就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案例分析】【教师】:在讲热力环流概念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想象一个画面。
现在我们把这间教室封闭起来,然后点燃一根松香,我们会发现它的烟呈一种什么方向的运动往上飘?【学生】:垂直运动【教师】:对。
那么我们进一步,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再在这个封闭的房间里点燃一根蜡烛放在这跟松香的旁边,此时这根松香的烟会变成什么样的运动呢?我画张图给大家看。
(画三张图提供ABC选项)学生观察后,请学生回答他的答案【教师】:好,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的思路都很丰富,不着急,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再来看看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它跟我刚才所说的热力环流又都有着哪些联系。
【教师】:那说到热力环流,我们得先知道它的概念。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我想请问同学们,这个地面冷热不均,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教师】:很好,究其本质的话,还是我们学过的内容,是因为太阳辐射直射我们的地球,它的能量在纬度上分布不均,造成了高纬和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也就造成了地面的冷热不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过程,并据此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等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热力环流规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探索自
然现象的兴趣,塑造热爱大气环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热力环流的发生原理和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的运用。
难点:(1)热力环流中气温、气压、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2)热力环流中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气压的高低关系。
知识要点:
1、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引起了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为:太阳辐射—地表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
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受热力作用,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受动力作用,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引起大气水平运动。
4、在热力环流过程中,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变化引起了等压面的弯曲,弯曲的规律遵循“高高,低低”的原则,即若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弯曲;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
弯曲;反过来也成立。
5、热力环流中的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高度而言,垂直高度上气压始终是近地面较高,高
空较低,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教学方法:多面体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
从前有座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上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有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老翁到县衙后同样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
县太爷不思其解感到很忙然,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思考:
晚上山腰处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山谷处卖臭豆腐的老汉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山谷处臭豆腐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山腰处烧炭老翁白天吃不下饭。
为什么山腰和山谷处白天和晚上的风向不一样呢?这就与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热力环流有关。
什么是热力环流呢?
生答:
大气运动包括哪些?请同学们在课本第一段勾划下来?
在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几个常用的概念.
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
几个常用概念
A气压:教师问?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答:大气有重量,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大气重量叫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下面我们比较,同一地点,不同海拔处P1、 P2气压值的大小,P1、 P2的受力面积相同,但是P1所受承受是P1以上所有空气分子的重量G1,P2所受承受的是P2以上所有空气分子的重量G2,G1大于G2,所以,P1的气压大于P2。
我们将得出一个结论,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教师:下面复习高压、低压:
C.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什么样的的等压面?
同学面观察图,得出等压面为一个个水平面,气流不运动。
然而实际地表受热并不均匀,我们 (2)若A 地受热(如右上图),则
①A 地气温较高,B 、C 两地气温较低;
②A 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 、C 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A 地上空一定高度A ′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 ′、C ′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 ′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 ′、C ′处,形成热力环流。
④A 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 、C 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 地较小,B 、C 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 、C 流向A ,导致空气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 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 、C 处,等压面往上移; 【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 ′、B ′、C ′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 ′处往上移,在B ′、C ′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请同学们观察下图,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
500m
1000m
冷热不均大
气
的
垂
直
运
动
同
一
水
平
面
的
气
压
差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并总结规律
(3)规律总结:
(1)地面受热:空气膨胀,地面冷却:空气收缩。
(2)同一地点,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且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高低.
(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下凹的地方是。
接下来我们分组探讨跟热力环流有关的一些案例?
第一组: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
讨论分析并画出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和晚上形成的热力环流,写出近地面的风向?
第二组:讨论并画出山谷和山坡之间白天和晚上形成的热力环流,写出近地面的风向?
第三组:讨论并画出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的环流,写出近地面的风向?
讨论出结果的组,就上讲台来展示你们的成过?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七、教学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实例:
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
③城市风——热岛效应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